原標題:泰勒·斯威夫特憑什麼成為「美國小姐」?看完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鏡頭前下的泰勒。
去年雙十一期間,借著「貓晚」(「天貓雙11狂歡夜」晚會)表演的機會,「黴黴」泰勒·斯威夫特在廣州舉辦了粉絲見面會,可惜能入場的只是少部分幸運兒,多少人在體育中心外假裝「同場」。
幸好,Netflix(網飛)1月31日推出的紀錄片《泰勒·斯威夫特:美國小姐》,為粉絲和路人提供了一個了解私底下「黴黴」的窗口。接近一個半小時的片長裡,展現了這位大明星生活裡各種面貌:貓狗雙全的寵物官,可以給好友做飯也可以給他們做美甲,而音樂創作始終是生活的重心,對比全副武裝上臺表演時的隆重,在錄音室裡寫歌、跟男友喬·阿爾文相處時自彈自唱的黴黴更自然。但更多時候,創作者有意通過幾個大事件的串聯,來帶出泰勒三十歲時的成熟人格與成長心得,那就是她不再想當一個「為了陌生人認可而活」的「美國小姐」,現在的她會優先考慮對自己重要的事情,比如家人跟朋友,以及勇敢發聲。
一直被教導做「好女孩」,直到遇到這些事
地地道道的美國女孩,又擁有姣好的面孔、名模般的身材,外加全球知名的人氣,影片在泰勒·斯威夫特名字後面加上「美國小姐」這個註腳,並不難理解,甚至不少人會說貼切。但就像上線前網飛介紹這部作品用的這段話: 「她在學著不僅做一個歌手和創作者,也要成為一個能駕馭自己聲音力量的女性。」導演明顯有著更大的創作野心。因而開篇就是穿著背帶褲、如普通美國女孩穿著的泰勒講述她是如何從小被教導「只會微笑」「不做讓任何人說三道四」的「好女孩」。可就像年輕網友最愛用的「立flag」梗,很快紀錄片就截取了泰勒19歲到29歲期間幾大危機事件,展現她內心信仰的逐漸崩塌,那就是「為了陌生人認可而活」的「好女孩」看著風光無限,其實過程中一點也不開心。
面對鏡頭,泰勒沒有逐一評價這些事情,只是解釋為什麼2017年「神隱」大半年的原因,那就是前一年鋪天蓋地的質疑聲讓她崩潰了,「當人們認定我是缺德、邪惡、狡詐的人,而且不是好人,這種事讓我無法重整旗鼓……做我們這行的,內心會很沒安全感,喜歡聽掌聲,15年來我一直這麼做,我受夠了。有一段時間我只想消失,我不得不拆解我的信仰體系,讓自己變得理智。」
逐漸變強大的「美國小姐」
至此,紀錄片後半段開始了「好女孩」奮起的故事展開。借著2017第六張專輯《名譽》發布機會,一個成熟的泰勒·斯威夫特歸來。她能夠更坦然的面對照片上的自己,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曾經被傳有厭食症的泰勒隱晦的表示,從前只要看到照片上的自己「肚子凸了起來」或者是被人說「懷孕」,就會「節食一段時間」。但她現在會好好吃飯,也不在乎讓人知道穿6號(碼)的衣服,因為「看起來胖總比病懨懨的要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示「美國小姐」更強大的成長主線之外,紀錄片也暗戳戳「發糖」,有一段她彈著吉他演唱的視頻怎麼看都是男友視角,當時泰勒一邊唱著《Call It What You Want》時,一邊向攝像機後的人說「我愛你」,那個人應該就是喬·阿爾文。
公開報導表明,在2016年至2017年神隱期間,泰勒確實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男主角、英國演員喬·阿爾文談起戀愛,紀錄片中他還「出演」兩回,一次是演出結束後,阿爾文在後臺擁抱了泰勒;另一次是兩人同乘一輛車時,泰勒吻了阿爾文的手。
雖然片中一起吃飯的好朋友誇泰勒以後會是個好媽媽,但她表示:「我有時會覺得自己心態很老,像個57歲的人,有時又會想我還沒準備好生孩子,更不想長大。」(記者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