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 優雅如花——田媽媽

2021-02-17 金水文學

優雅如花——田媽媽

張愛玲

一日去小勇處拿頑石先生的大作《合陽方言探析》,偶遇田媽媽。老人精神矍鑠,思維清晰,一口濃濃的合陽話,倍覺親切。

簡單介紹之後,老人連忙走進屋裡拿出一大卷高級衛生紙,打開一看,我驚呆了,裡面都是老人家寫的詩,有的旁邊還配有插圖——田媽媽自己創作的畫。老人家如盛開的菊花,一首首讀著,朗朗上口,滿滿都是濃鬱的生活氣息,世間萬物在田媽媽的筆下有了生命。

細看田媽媽的字,蒼勁有力,龍飛鳳舞,不像出此一個清秀女人之手。旁邊的畫栩栩如生,一朵花,一隻鳥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點也不假啊!八十二歲的田媽媽像小孩一樣興奮,在我欣賞她詩的空間,老人家又一次走進屋裡,這次出來手裡多了一本書。原來是一本美篇出的書,一頁頁翻看著,感動著。年輕時的田媽媽是絕代佳人,長長的辮子搭在肩上,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特別有神。

「資深美女啊,田媽媽。」我不禁脫口而出,老人家用手攏攏頭髮,笑著說「人老了,眼睛小了。」抬頭看看,老人家和藹可親,笑眯眯盯著兒子,眼裡滿是慈愛:「你不知道我小勇小時候親滴很,巷裡人都喜歡抱,說跟洋娃娃一樣……」小勇不好意思打斷了田媽媽的話。現在也是帥哥啊!聽到讚揚兒子,笑意在田媽媽每一條細紋間蕩漾。

「看看我給華麗寫的藏頭詩。」老人家又拿起另一卷「詩集」,抑揚頓挫念起來。

也許喜歡文字的人都惺惺相惜吧,不知怎麼的,與田媽媽初次相遇卻很是投機,聊文字,聊生活,相談甚歡,仿佛故友相聚。

該做飯了,田媽媽麻利地走到廚房忙活起來,我問需要幫忙嗎,田媽媽一口回絕。片刻功夫,一大碗西紅柿雞蛋面已經出鍋了,香氣四溢。辣子,醋,小菜,田媽媽一趟趟端出來,不斷叮嚀著面裡已經有什麼調料了,啥該多放,啥該少放,五十歲的男人在媽媽眼裡永遠都是小孩,直到兒子開始吃了,田媽媽才放心走到廚房。

幾天後,文化館文藝演出,田媽媽看到我竟脫口而出叫著我的名字,老人的記性可真好啊。幾句簡單寒暄,再一次被老人的情緒所感染,對生活她永遠都是笑靨如花,不抱怨,不責怪,每天詩意的生活,愉悅地渡過。

生活每天都在繼續,誰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平坦還是坎坷,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一切都風輕雲淡。

願時光不老,願田媽媽永遠健康快樂,在文字的世界裡找到快樂!

【作者簡介】張愛玲,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沙苑》《同州風》編輯,茶餘飯後喜歡筆耕,2005年開始發表作品,已有多篇小說散文詩歌在報刊雜誌發表。小說《酸葡萄》《落葉繽紛》詩歌《女人的夢》(外一首)散文《新解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陸續發表於《沙苑》《遼河文學》,《黃河聲屏》《金秋》等 ,開有博客《雪掛林梢》。

相關焦點

  • 民國驚世才女張愛玲,蘭成以書說媒張愛玲,三年曠世愛情成傳奇
    民國驚世才女張愛玲,蘭成以書說媒張愛玲,三年曠世愛情成傳奇張愛玲就是一個傳奇,有著傳奇的家世,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就連她的愛情都是一段傳奇。兩個人的相遇註定也是不平凡的,這時候的張愛玲已經是聞名於上海的作家,正值芳華,名聲大躁,想要接近認識她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人能打動她,直到一個叫胡蘭成男人的出現,張愛玲好像掉進了一片溫暖田,多年的寂寞無助被填滿了。胡蘭成是偽政府的的重要官員,在那個平凡的一天,他在自家的院子裡看著雜誌,才讀到開頭就被震撼到了,像是如獲珍寶的研究著,讀的就是張愛玲的《封鎖》。
  • 流言,與張愛玲的距離
    張愛玲也有讚美面孔的妙辭「這張臉好像寫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誰有這麼榮幸被老張這麼誇獎,聽說張愛玲都不買大明星李麗華的帳,而陶金為了李麗華差點做了蠢事。 如果把文字當成說話的話,張愛玲要算說話刻薄的不饒人的,可是她還是被潘柳黛狠狠刻薄了一回。
  • 彭于晏馬思純主演張愛玲這部小說,卻被說更適合演《駱駝祥子》?
    張愛玲在原著裡寫過男女主角的外貌:葛薇龍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人,打扮起來slay全場,粉蒸肉一樣的上海女人。喬琪喬是有高貴浪蕩氣質的古代貴公子,瘦高、蒼白、單薄,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於是兩個人穿上民國的衣服怎麼看怎麼不像張愛玲筆下腐朽的資本主義交際花和遊手好閒的混血小白臉▼蒼白貴公子的胸比貌美如花的交際花大得多▼兩個人的氣質正義凜然到可以直接上延安的戰場,或者也很適合代入老舍《駱駝祥子》裡的祥子和虎妞。
  • 張愛玲將愛情看得很透的語錄,道盡了每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與結局
    在沒有讀張愛玲的語錄前,大家會怎麼回答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每一個愛情的開始,肯定是很美好的,就如納蘭性德的一首詩寫的那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其實每一個愛情的開始,就是如初見,初見的時候,彼此雙方都是在表現自己好的一面,儘量展現自己的美好一面,想給自己留下很美好的印象,最好是能打動對方,那樣就可以成為對方的愛人。
  • ...小清新"線路"對話張愛玲"-張愛玲 上海 康樂村 寶·老 曹七巧...
    東方網9月1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除了人人皆知的常德公寓、美麗園,你是否知道,康樂村、開納公寓等也曾是張愛玲在上海的故居。昨日上午,首屆上海旅遊節「微遊上海」正式啟動,3000名市民遊客自發踏上六條徒步之旅,包括「尋寶·老城廂」、「風雲·上海灘」等。其中,被譽為「最小清新範」線路的「對話·張愛玲」引得不少關注。
  • 楊絳評價張愛玲時說: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
    臺灣《聯合文學》前總編輯丘彥明曾給張愛玲寄去楊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幹校六記》,張愛玲在回信中如此評價道:「新近的楊絳『六記』真好,那麼衝淡幽默。而有昏蒙怪異的別有天地非人間只感」。張愛玲對楊絳的作品評價顯然很高。從年齡上看,張愛玲比楊絳小9歲,當張愛玲當紅時,楊絳的劇作《稱心如意》、《弄假成真》等正好在上海公演,在文化界也是頗有名氣了。
  • 張愛玲的「粘粘轉」
    張愛玲在散文《談吃與畫餅充飢》中不無感情地寫她姑姑有一次說起從前吃過的「粘粘轉」,是田上來人帶來的青色麥粒,還沒熟。青麥粒下在一鍋滾水裡,滿鍋的小綠點子團團急轉,猜想因此叫「粘粘轉」,或「拈拈轉」、「年年轉」。姑姑說「粘粘轉」吃起來有一股清香,但已有多年沒吃到了。  對張愛玲和她姑姑記憶裡的食物,讀者大可不必抱很濃烈的興趣。
  • 60年代復古婚紗和束腰新娘,絲緞薄紗優雅高貴,美人笑靨如花!
    60年代的復古婚紗在如今看來款式也是如此的好看不過時,並且非常的優雅,尤其是束腰很有南法風格,白色的婚紗前短後長,心形領口,新娘面帶笑容如花一般的美麗。伴娘則是淡青色的禮裙,同樣也是束腰設計,但是裙身卻呈現出花苞形狀,小巧可愛。配上同色系的貓跟鞋,很是精緻。
  • 張愛玲虧欠的,是未出生的孩子:害怕自己當不好媽媽,也是種深情
    可是,在張愛玲的一生中,僅有過一次的孩子卻沒機會誕生。 有人認為,張愛玲流產是自願墮胎,也有人說是孩子的父親賴雅不想要。 我們透過歷史的長河,去觀察張愛玲的一生,「張愛玲的人生啟示錄」,一共10篇文章,這是第5篇。
  • 張愛玲沒有寫的文章
    身為宋淇的兒子,也是張愛玲的文學遺產執行人,有責任向公眾交代一些不為人知的事實,讓文學史家能根據更準確的資料,對張愛玲和宋淇作出公允的評價。她跟我爸爸媽媽通信四十年,談及的創作構思還有很多,我現在開始逐一講講。鄭和下西洋上世紀60年代,張愛玲曾在信中說,想寫一本關於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的書。我爸爸媽媽便給她找了一本有關鄭和的小冊子。到1963年,她突然說:「鄭和故事經考慮後決定放棄,所以那本書你們以後不要寄給我。」但這本小冊子終歸是寄出去了,而張愛玲也看了。
  • [朗讀者]女人如花——蔡甸區直屬幼兒園周晶
    這次參加「武漢教育朗讀者」比賽,我選的作品是《女人如花》。平時我喜歡在「為你誦讀」的APP上朗讀一些作品,當我第一次讀到《女人如花》這篇文章時,我被優美的文字、深刻的意蘊所打動,於是愛不釋手。「如花般嬌媚」、「如花般幽香」、「如花般珍貴」、「如花般綻放」,這不正是我們幼兒教師的寫照嗎?  女人如花,百花爭放。
  • 獨一無二的煙火——張愛玲
    今天就來聊聊對文學界有突出貢獻的張愛玲!不管你有沒有讀過張愛玲的作品,張愛玲這個名字幾乎成為了文藝人必知的一個標誌性的符號。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她的祖父張佩綸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則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這一代,家道中落。她的父親屬於遺少型的少爺,母親則是一個時髦的新女性。
  • 如何做世間淡定優雅的女子?
    在我看來,真正的淡定優雅,是一種閱歷的沉澱,是歷經歲月磨礪,閱盡人世冷暖後,內心依然自信淡然。作者:呂夏喬,本文選自新書《做世間淡定優雅的女子》。人們常嘆息於張愛玲一生的遭遇,但又欽佩她內心的淡定優雅。在我看來,真正的淡定優雅,是一種閱歷的沉澱,是歷經歲月磨礪,閱盡人世冷暖後,內心依然自信淡然。
  • 給前任分手費,說自己是拜金主義,張愛玲何以活成女人想要的模樣
    張愛玲:我就堅持我是拜金主義者說起張愛玲,很多人對她的才氣讚嘆不已,20幾歲的女子,就有那麼深刻的洞察力,因此她的作品受到很高的評價。作為女性,我除了對她才華的欣賞,更有對她很早就經濟獨立,自己賺錢自己花的欽佩。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優雅端莊,看實物發現其名也頗有寓意
    她們盛開,宛如一柄柄潔白的小扇,與清風晴日應和,送來陣陣花香;她們盛開,宛如即將要遠行的蒲公英,在媽媽的盛裝打扮下,帶好了自己的降落傘,輕風一吹,便飄然遠行;她們盛開,嫋娜多姿,如娉婷的少女,如可愛的精靈,花葉相擁,日影扶疏,陽光微籠,仿若披上了一層朦朧的白紗,仿若氤氳了宋詞意境。初識「流蘇」,是在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裡,那個優雅端莊的美人白流蘇。
  • ...鐘樓,禮拜堂,張愛玲,女校,福士,聖瑪利亞,伴隨著,長寧,修葺...
    原標題:上海又一處優秀歷史建築修舊如舊 張愛玲母校百年鐘樓再鳴響  昨天,伴隨著悠長的鐘聲,上海市近代優秀歷史建築、原上海聖瑪利亞女校的鐘樓經過加固修葺,在100多年後再次鳴響。  位於長寧路近凱旋路的這座鐘樓,曾是張愛玲母校的標誌性建築。
  • 張愛玲:最好的愛情,是成全自己
    張愛玲說:「如果愛一個人,會把自己低到塵埃裡,但心裡是歡喜的,會從心裡開出花來。」在民國時期有四大才女,分別是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其中張愛玲的家境最好,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千金。她的一生上演著愛恨情仇,把自己活成了一部傳奇。作家白落梅用清雅唯美的文字,為這個民國奇女子寫了一部傳記——《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傳記裡再現了張愛玲的傾城往事。
  • 張愛玲逝世21周年: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對照記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對照記文:河小西  「九莉快三十歲的時候在筆記簿上寫道:『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    「這些我沒細想,過天再說了」    1995年9月8日。「叮玲玲……」張愛玲的遺囑執行人林式同被一陣急促的電話聲嚇了一跳,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果不其然,電話是張愛玲伊朗房東的女兒打來的。她對林式同說:「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認識張愛玲的人,所以我打電話給你,我想張愛玲已經去世了。」
  • 柏克萊的張愛玲
    一切跡象顯示,這座大樓與張愛玲無關。陳少聰與張愛玲同在一間辦公室辦公,只是中間隔了一層薄板。外間是助手的,張愛玲在裡間。所以,張愛玲每天不可避免地要與陳少聰打一個照面,她們互相 微笑一下,或者點頭致意,這種最低限度的交往,是她們每天必須履行的程序。後來,她們連此也嫌麻煩。每天下午張愛玲要來的時候,陳少聰乾脆及時地躲開。
  • 七旬張愛玲,17 歲的愛與憎
    但所幸,她的親生母親還曾惦念她,在張愛玲 16 歲時,攜外籍男友,風塵僕僕從國外回到上海,與他的父親展開了奪女大戰,希望讓張愛玲的父親付學費,供養自己的女兒去國外讀書。母親最終並沒有贏,她沒有更多的錢,她還要幫助男友做生意,但張愛玲因為這一次的刺激,在一個午後,張愛玲收拾自己的小包打算逃走,當時後母的臥房裡又飄出那難聞的鴉片味兒,整個家裡昏天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