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為什麼要脫離英國獨立?

2020-10-18 環球情報員

英國愛爾蘭分家

作者: 雄鷹  編輯:Thomas

世界上大多數島嶼都屬於一個國家,也有一些島嶼被兩個或多個國家劃分。比較有名的如火地島分屬阿根廷和智利,加裡曼丹島分屬於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
而有「綠寶石島」美譽的愛爾蘭島也是其中之一。愛爾蘭島北部屬於英國,南部屬於愛爾蘭共和國。
從12世紀開始,英國就不斷侵擾愛爾蘭島,並逐漸蠶食愛爾蘭的主權和領土。1801年,愛爾蘭併入英國,全島成為英國的一部分。1921年,愛爾蘭島除北部6郡(北愛爾蘭)仍歸屬英國之外,其餘地區皆脫離英國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愛爾蘭島地理位置
英國和愛爾蘭只有一水之隔,那麼,愛爾蘭為何執意脫離英國獨立,又是怎樣從英國獨立的呢?

一、英愛本非一家
今天愛爾蘭的居民,和英國主體英格蘭的居民原本不是一個民族。在愛爾蘭獨立的歷史進程中,民族主義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愛爾蘭島居民的祖先是歐洲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凱爾特人,他們最早起源於歐洲大陸的塞納河、萊茵河和多瑙河的上遊地區。
經過長期發展,凱爾特人成為了歐洲最早使用鐵器和金屬製品的民族。
▲凱爾特人,愛爾蘭人的祖先
公元前5世紀,凱爾特人憑藉鐵質武器,戰勝了歐洲諸多還處於青銅時期的部落,開始了擴張過程。在佔領了今天的法國和比利時等地之後,凱爾特人跨過英吉利海峽,開始在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繁衍生息。
但是,散居各地的凱爾特人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隨著歐洲南部羅馬人的崛起,凱爾特人逐漸佔據下風。後來,羅馬人的入侵使凱爾特人被迫離開了歐陸大部分地區。
為了繼續徵服凱爾特人,羅馬軍隊於公元43年跨過英吉利海峽,抵達不列顛島。不列顛島的中南部以平原為主,因此,這裡完全成為了羅馬人的地盤。

▲羅馬人強渡英吉利海峽,佔領了不列顛島「精華地區」,這片地區後來成為了英格蘭
外族從島嶼南部入侵,凱爾特人逐漸偏遠山區遷移,他們向北抵達島嶼北部、向西遷往愛爾蘭島。在偏遠地區,凱爾特人依然保留有自己的王國。
定居在愛爾蘭島上的凱爾特人,則為今天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基礎族群。
▲哈德良長城,如今成為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分界線
羅馬帝國在後期內外交困,不得不撤出不列顛島。曾經由羅馬人佔據的不列顛島中南部地區出現了權力的空缺。後來,來自北歐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開徵服不列顛島。
經歷了長達3個多世紀的徵服後,盎格魯撒克遜人逐漸填補了羅馬人留下的空缺,成為了不列顛島的主體民族。公元829年,盎格魯薩克遜人統一了不列顛島的中南部地區,並將其命名為英格蘭。他們帶來的語言,形成了今天的英語的基礎。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遷徙路線
從12世紀開始,逐漸強大的英格蘭人開始徵服不列顛島西部(威爾斯)、北部(蘇格蘭)和愛爾蘭島。

民族不同,愛爾蘭島的居民自然不歡迎英國殖民者的到來。自殖民者來到這裡之後,愛爾蘭人的反抗就從沒停止過。

二、宗教改革,英愛矛盾加深
除了民族問題,宗教矛盾也是懸掛在英愛之間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是愛爾蘭與英國最終分道揚鑣的重要導火線。
宗教改革之前,在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上的居民,無論是凱爾特人還是盎格魯撒克遜人,都是天主教徒。羅馬天主教甚至可以凌駕於各國君主之上,控制著西歐各國。
▲羅馬天主教教皇,歐洲頂級權力的象徵
為了反抗天主教閉塞的教義,一場宗教改革在歐洲如火如荼地進行。1529年,在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帶領下,英國開啟了宗教改革。亨利八世頒布《至尊法案》,英國教會從此與羅馬教會分離。英國走向獨立辦教的道路,新教從此成為了英國的國教。基督教的兩個分支(天主教和新教)開始變得勢不兩立。

而當宗教改革在不列顛島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在一水之隔的愛爾蘭島,當地的凱爾特人在歷史上較早地接受了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在愛爾蘭島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愛爾蘭人沒有加入到宗教改革的浪潮當中。

▲宗教改革後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教徒示意圖
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徵服,本就使得他們與原住民凱爾特人勢同水火,而宗教改革則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1541年,亨利八世開始在愛爾蘭島推行宗教改革,引起了愛爾蘭人的強烈不滿,民族起義此起彼伏。
180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英愛聯合法案》,愛爾蘭成為了英國的一部分。此後,英國開始向愛爾蘭島北部地區源源不斷的輸入新教徒,建立起新教徒在愛爾蘭島的根據地。
愛爾蘭島北部的居民,開始從以天主教徒為主逐漸變成了以新教徒為主為日後北愛爾蘭問題埋下了隱患。
▲英國大量移民,造成了日後的北愛爾蘭問題
從16世紀到19世紀的3個多世紀裡,英國的宗教政策使得英愛兩地的矛盾更加尖銳。在「維護天主教信仰」和「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雙重理念下,愛爾蘭人的民族認同感逐漸得到加強。天主教成為了愛爾蘭人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旗幟。
▲1861年和1991年宗教地圖,顏色越紅新教徒越多,越藍天主教徒越多。愛爾蘭併入英國後,英國向北部輸入大量新教徒移民

三、大饑荒,英愛走向決裂
為了緩解英國在愛爾蘭島的政治危機,1829年,英國政府頒布了《天主教解放法案》,愛爾蘭的天主教信仰得到英國政府一定程度上的「尊重」。
而即便信仰得到尊重,但愛爾蘭和英國幾百年的矛盾不是說和解就能和解的。1845發生在愛爾蘭的大饑荒,讓英國試圖緩和英愛關係的努力徹底化為泡影。
從英國殖民愛爾蘭開始,英國不斷通過政治手段兼併當地人的土地。新教徒貴族佔有大片肥沃土地,而愛爾蘭天主教信徒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少,且大部地區土地十分貧瘠。
▲愛爾蘭島的地形,大部分以山地為主,土地比較貧瘠
從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到達美洲之後,新舊大陸之間的物種交換拉開了序幕。一種原產自南美洲的農作物——馬鈴薯(土豆)傳入了歐洲。
土豆不僅適應力強、適合普遍推廣,而且具有高熱量、高產量、易生長、營養均衡等特點,逐漸成為歐洲人的新寵。
▲土豆傳入歐洲之後,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習慣
17世紀,愛爾蘭島開始種植土豆。對長期受英國殖民壓迫的愛爾蘭人來說,高產量的土豆無疑是一種福音。

隨著土豆的大面積種植,愛爾蘭島人口爆炸式增長。1760年愛爾蘭人口只有約350萬,而到了1841年,人口數量暴漲到了近800萬。此時的愛爾蘭,土豆幾乎成了唯一可以依賴的食物。
但這一切在1845年發生了改變。當年夏天,島上的馬鈴薯感染了「晚疫病菌」,造成馬鈴薯欠收。幾周內,這種病菌席捲全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
▲愛爾蘭大饑荒漫畫圖
來勢洶洶的饑荒造成300萬愛爾蘭人吃不上飯,餓殍遍野。饑荒使得愛爾蘭人口銳減四分之一(200萬人)以上。
更糟糕的是,英國政府的無動於衷,把這次天災變成了人禍。從美洲出口到英國的糧食要經過愛爾蘭,但運糧船卻在都柏林港口停留之後,直接開往英國本土,沒有發給飢餓的愛爾蘭人。

▲愛爾蘭歷史人口數量,1850年多達800萬,大饑荒(紅色)導致人口銳減近200萬,如今愛爾蘭的人口也僅有500萬人
即便是饑荒最嚴重的那些年,愛爾蘭依然要向英國本土出口糧食和畜牧產品,這種做法無異於趁火打劫。英國政府的行為加劇了饑荒給愛爾蘭帶來的災難。
大饑荒的慘劇讓英愛之間徹底決裂,也促成了愛爾蘭的民族的最終覺醒。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大饑荒紀念雕像

四、愛爾蘭走向獨立
大饑荒後,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此起彼伏。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愛爾蘭人發起了新獨立運動,試圖獲得自治,但都無一例外遭到了英國政府的鎮壓。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了愛爾蘭一個絕佳的機會。就在英國被一戰整得焦頭爛額之際,1916年4月,愛爾蘭共和軍發動了「復活節起義」,宣布愛爾蘭共和國從英國獨立。
雖然起義遭到了英國的鎮壓,但卻吹響了愛爾蘭獨立的號角。

▲復活節起義,打響了愛爾蘭反抗英國的第一槍
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1月21日,愛爾蘭共和軍刺殺了兩名英國保安,拉開了愛爾蘭獨立戰爭的序幕。經過了兩年之久,最終雙方停火。
1921年,英愛之間籤訂了《英愛條約》,確定愛爾蘭為自由邦。
但歷史上英國不斷向島北部輸送新教徒移民,北部地區的主要居民為新教徒。借著工業革命的東風,島北部地區早已成為了重要的工業中心,因此,島北部選擇留在英國,成為了今天的北愛爾蘭。
▲鐵達尼號,正是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完成建造
但是,對於愛爾蘭人來說,這只是爭取民族獨立的第一步。1949年4月1日,愛爾蘭通過了《愛爾蘭共和國法案》,從此,愛爾蘭宣布廢除君主制,脫離大英國協,成立共和國。

1949年4月18日,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但拒絕歸還北部6郡(北愛爾蘭)。
愛爾蘭的獨立運動,是世界民族解放運動和獨立運動重要的一筆。獨立後,愛爾蘭島南北狀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018年愛爾蘭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四
獨立前,愛爾蘭島南部以農業為主,而北部地區卻是英國重要的工業中心。獨立後,愛爾蘭共和國完成了從農牧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向以知識型經濟為主的轉變,眾多高科技公司,如蘋果、谷歌等,選擇把歐洲總部設在了愛爾蘭。
如今,愛爾蘭的人均收入不僅僅高於英國的北愛爾蘭,甚至高於英國本土,成為了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歐洲矽谷

作者:雄鷹   編輯:Thomas (唐)

本文為「環球情報員」長期作者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End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1949年愛爾蘭脫離英國獨立,為何沒有帶著北愛爾蘭
    文/寂寞的紅酒愛爾蘭,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和英國隔海相望,是個面積不算大的島國。歷史上,英國人曾多次入侵愛爾蘭,並統治愛爾蘭長達300多年,直到1949年愛爾蘭才徹底從英國獨立出去。
  • 為什麼北愛爾蘭要鬧獨立?
    文/王凱迪在去年的英國脫歐問題中,北愛爾蘭副首席部長馬丁·麥吉尼斯曾經放話,如果英國選擇退出歐盟,那麼英國應該就北愛爾蘭脫離英國問題進行公投。實際上,北愛的獨立問題由來已久。愛爾蘭的國殤北愛之所以要鬧獨立,毫無疑問是為了與愛爾蘭島上愛爾蘭進行合併。11世紀之前,整個愛爾蘭島上凱爾特人有自己的發展與融合過程。諾曼入侵之後,這一過程被英格蘭人的殖民入侵所打破了。
  • 為什麼北愛爾蘭不願意離開英國?
    ,北愛爾蘭是屬於英國下轄的四個一級行政區之一,同一島嶼南部的愛爾蘭卻是另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英國和愛爾蘭共和國政區分布圖愛爾蘭曾經屬於英國管轄,1921年脫離英國獨立,而北愛爾蘭則留在了英國,這種情況保持了將近百年。
  • 為何愛爾蘭可以獲得獨立,但北愛爾蘭卻依然留在英國?
    這個提問存在瑕疵,愛爾蘭在獨立的時候,並非有意拋棄了北愛爾蘭,實在是國力所限。引用劉德華在《天下無賊》中的一句臺詞:沒辦法呀(麼辦法呀)!眾所周知,英國的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而愛爾蘭自然也沒閒著,它在1919年成立了愛爾蘭議會,積極謀求獲得獨立。議會成立後,以「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要求英軍全部撤出,當地民眾也通過不斷的起義和罷工來反抗英國統治。
  • 倫敦封城之後,英國再次拉響警報,蘇格蘭要獨立,北愛爾蘭要脫離
    此後英國人反斷反思,把自己衰落的責任歸罪於加入了歐盟,是歐盟的一些國家拖累了英國,於是開始了艱難的脫歐之路,經過這麼多年脫歐的折騰,終於見到了脫歐的曙光,2020年的最後一天,在脫歐協議上簽字,這讓英國又一次走上他們自己獨立自主的發展之路,是憂是喜只有英國人自己知道。英國實現脫歐的同時,英國人的前景並不樂觀,尤其是近期歐美疫情失去控制。
  • 北愛爾蘭為什麼不加入同一個島上的愛爾蘭,反而留在了英國?
    強大的英國逐步蠶食了愛爾蘭的領土和主權,1801年,愛爾蘭王國和大不列顛王國統一,愛爾蘭併入英國。 一百多年的過程中,愛爾蘭人始終在追求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愛爾蘭民族運動重新出現高漲。在大選中,主張非暴力分離主義政黨的新芬黨取得勝利,但他們卻並沒有奔赴英國,而是私自在愛爾蘭成立了愛爾蘭國會,宣布了愛爾蘭共和國獨立,但是除了蘇聯,並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
  • 愛爾蘭和英國只有一水之隔,為什麼愛爾蘭人那麼討厭英國人
    那麼愛爾蘭人為什麼那麼討厭英國人?關於愛爾蘭和英國的恩怨,要從中世紀說起。在中世紀以前,愛爾蘭人一直生活在愛爾蘭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公元5世紀,基督教傳到了愛爾蘭人,愛爾蘭成為歐洲天主教的重要傳播區。由於和歐洲大陸相隔較遠,所以愛爾蘭的天主教長期游離於羅馬天主教之外,成為歐陸天主教之外的一塊飛地。
  • 北美十三洲為何要脫離英國獨立?
    (英國人移民美國)截止1775年,北美十三州有約240萬人口,85%的白種人口為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或威爾斯後裔,9%為德國後裔,4%為荷蘭後裔。站在當時北美十三州人的角度,都是來自英國的移民,同文同種,而且大英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英裔美國人。)為何北美十三州的人要獨立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 近代愛爾蘭人為什麼要獨立?英國鎮壓為什麼不成功?
    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快認輸。要說英國人怕流血,亦不然。阿姆利則屠殺是在1919年,幹翻了2000多印人。印度人殺得,愛爾蘭人就殺不得?何況印度是殖民地,不同文不同種。愛爾蘭人和不列顛人長得也沒區別,差不多都同文了。不努力一把徹底一元化,反而同意獨立,令人不解。 ttian在線:在殖民地屠殺和在本土屠殺是一回事麼?
  • 1921年,愛爾蘭獨立,卻為何放棄1.41萬平方公裡的北部地區?
    但由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起步較晚,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損失慘重,這讓他世界霸主的地位遭到嚴重挑戰,不說法國、美國等西方列強,就連他的殖民地們,都在想著要如何脫離英國的統治。 其中,距離英國最近的愛爾蘭,也在一戰後加大反抗英國的力度,試圖爭取早日獨立,不再被英國所統治。
  • 英國的國名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怎麼來的?
    對於歐洲國家英國,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英國的國名全稱,叫做「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是當今世界國名全稱最長的國家。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裡面根本沒有「英」字,為什麼會簡稱「英國」?這個國名全稱到底是怎麼來的?
  • 愛爾蘭獨立戰爭,靠遊擊戰取得獨立
    愛爾蘭獨立戰爭的起因還要從1916年開始說起,當時愛爾蘭地區的共和國宣布正式成立,而1918年的時候,愛爾蘭地區也進行了大選,大選中開始建立國會的一員,並且單方面的想要建立獨立的國會。第一次召開國會的時候,內閣就向人們表示愛爾蘭地區已經真正的獨立了,因此想要共和軍成為獨立後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同時還要在都柏林發動對英國的作戰。這樣的情況也是共和軍想要看到的,於是並沒有提出其他的反對的意見,他們作為反對英國的力量開始策劃遊擊戰爭。
  • 疫情之下,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一起鬧「獨立」,英國或分崩離析
    蘇格蘭鬧「獨立」,英國或分崩離析因為新冠疫情,讓蘇格蘭想要「脫離」英國的呼聲越來越高,而蘇格蘭的「領導人」也分成了兩派,首席大臣斯特金覺得要先抗擊疫情,也有議員提議要「獨立」。不過對於「獨立」的態度都是一致的,只不過是先後的問題,可見蘇格蘭「脫離」英國的決心。
  • 除了英國和愛爾蘭,歐洲還有哪些國家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國家?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它本來的名字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沒有「北」。英國與愛爾蘭本來是一個國家,只不過在信仰上英國信新教,而愛爾蘭則是天主教。英國曾努力讓愛爾蘭放棄天主教,無奈最終失敗了,於是愛爾蘭的獨立不可避免。
  • 明年,蘇格蘭將脫離英國獨立?
    不說美國即將崩潰的醫療體系,便是整個歐洲也都十分堪憂,而作為歐洲老牌國家的英國,形勢也是十分不容樂觀。目前,除了要應對疫情的影響之外,還要應對民怨和內亂。因為在疫情上採取的不當政策,導致蘇格蘭矛盾頻發,這更是導致了蘇格蘭人民對英國政府的怨恨。據報導,英國的政治實體之一的蘇格蘭近期發表聲明,將於明年年初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脫離英國。消息一出,瞬間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
  • 打響獨立第一槍!蘇格蘭和英國正式攤牌了,俄羅斯表態全力支持
    蘇格蘭在2014年舉行過一次公投,最終投票通過了繼續留在聯合王國的決定,但自2016年英國脫歐進程開始後,一些猶豫不決的蘇格蘭人更加堅定了要脫離英國的決心。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其中有心脫離的主要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北愛爾蘭和愛爾蘭關係匪淺,而在愛爾蘭一些人還堅稱北愛是他們的領土,另一邊矛盾比較嚴重的就是蘇格蘭和英格蘭了。
  • 愛爾蘭國小民弱,為何沒有像蘇格蘭和威爾斯一樣併入英國
    不過最終,愛爾蘭還是和英國徹底劃清了界限,從英國獨立了出去。而和愛爾蘭情況相似的蘇格蘭和威爾斯則成為了英國的一部分。眾所周知,愛爾蘭國小民弱,英國又是世界近代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那麼為何愛爾蘭沒有像蘇格蘭和威爾斯一樣被納入英國?首先,兩國的主體民族不同。現在英國的主體民族是英格蘭人。而英格蘭屬於日耳曼人中盎格魯-薩克遜一支。
  • 散裝英國再次鬧獨立!GDP或將縮水40%!二號大國緊急表態!
    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散裝大國!如果不是英國王室還存在的話,說不定英國早就四分五裂了!但事實上即使英國王室還存在,蘇格蘭包括北愛爾蘭還一直在鬧著獨立!據外媒12月1號最新報導,蘇格蘭最高官員表示,明年的獨立公投已經開始,今年之所以繼續選擇脫離英格蘭的統治,主要是因為不滿英國政府的所作所為,尤其是詹森上臺後,更是讓蘇格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該官員表示,英國脫歐之後,讓過度依賴海外貿易的蘇格蘭損失慘重,除此之外,今年新冠疫情來襲後,詹森的表現也非常失望!
  • 想去英國留學的學生,為什麼都先去了與英國比鄰的愛爾蘭?
    英國是公認殿堂級的教育聖地,然而近年來,許多想去英國留學的孩子,都先去了與英國比鄰的愛爾蘭,這是為什麼呢?擁有愛爾蘭移民身份,在當地接受大學教育,比國際生享有更多的優勢。除了享有和本地生相同的學費外,還有一些保護性專業可以申請,獎學金、助學金方面也沒有限制,錄取名額與本地生同享,不用和國際學生競爭每年不到20%的錄取比例等。 愛爾蘭本國公民本科免費,且與英國高等教育可以互通(無需考試,成績可直接申請英國大學)。
  • 為什麼想去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都要先辦個愛爾蘭身份?
    英國是公認殿堂級的教育聖地,然而近年來,許多想去英國留學的孩子,都先去了與英國比鄰的愛爾蘭,這是為什麼呢? 愛爾蘭本國公民本科免費,且與英國高等教育可以互通(無需考試,成績直接申請英國大學)。>此外,愛爾蘭與英國關係緊密,英國把英國本土、愛爾蘭、曼島和海峽群島,這四個區域統稱為共同區域(CTA),愛爾蘭公民是共同區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