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塑造良好個性,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2020-09-02 春花育兒

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都比較刻板或者片面,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教育方式未必在施行的時候能夠得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和傾聽,可以說大部分成長的問題都是來源於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父母犯錯而不自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都是延續的自己兒時被教育的方式,但這些方式有可能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他們終身影響最大的人,自從認識世界開始孩子就是從父母的點滴行為和想法中逐漸建立起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他們還不懂得分辨對錯的時候,是家長的做法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黑什麼是白。

即使將來在學校和社會中一樣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理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言行對於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任何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在成長的時候孩子和家長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不聽話,不好好學習,亂發脾氣等等,這些都是反覆會出現在孩子身上的,不可能一次性根治,而是需要家長反覆不斷耐心的教導才行。

孩子叛逆,孤獨,自私,甚至缺乏正義感和善良等優良品質,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的時候家長越想要對孩子嚴加管教,收到的效果不僅不好,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不聽話,更叛逆,他們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束縛,想要逃避或者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證明自己才是對的。

父母越是耳提面命的囑咐孩子不要這樣做,他們反而會反其道而行之,想要違背家長的意願,做給家長看。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家長一方面尋找方法,一邊焦慮不已,感慨現在的孩子不如小時候的自己好管教。

但其實父母是不是應該想一想,是孩子難教孩子家長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孩子出生的時候大多數都是一張白紙,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是必須要通過父母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懂得世間的基本規律,明白如何表達自我。也就是說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孩子感覺到的一切都需要經過父母的過濾才能傳達到他們的內心。

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大部分能夠歸結於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家長的每句話,每個動作甚至是看不見的眼神或者是想法,都有可能被孩子接收到從而內化成自己的想法和行動。

積極的行為能夠得到積極的結果,反之消極的批評和指責則只能讓孩子接受到消極的教育。

任何時候教育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和諧的關係之上,親子溝通順暢了,教育自然就不會出現問題,反之如果孩子和家長的關係瀕臨破裂,即使是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有可能讓孩子走上歪路。

父母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忽略了言傳身教,不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就容易沾染到不良的生活習慣,家庭往往決定著孩子的性格,行為心理,乃至整個人生。

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想要不成才都很難,而在一個不懂教育的家庭中,即使孩子天賦很高,也很難讓他們成才。

正因如此,家長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成才,就必須要給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人能夠創造環境,環境也能夠改變人,在孩子成長的眾多因素中,家庭環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是他們出生之後面對的第一個環境,是孩子最常接觸的,在人生的第一個環境中接受教育影響,會在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給孩子的終身成長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就像溫度對雞蛋的影響,溫度不適宜就沒有辦法成功地孵出小雞。

家庭不僅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學業,也會深入到孩子的個性,孕育孩子未來的面貌。或許家長沒有辦法馬上提供給孩子雄厚的經濟基礎,但是可以給孩子營造出一個適合生長的幼年環境。

家庭環境包括了家庭的經濟環境,親子關係,父母的教養,思想層次和行為方式等等,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父母要謹慎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關愛而不放縱,充分發揮模範作用,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這才是適合孩子生長的家庭環境。

夫妻之間避免不了吵架,但是要儘可能地不要在孩子面前吵,就算一時沒有控制,也不要忘記補救,平時多用平時的角度和孩子說話。

父母並不需要過多地向孩子解釋什麼叫有愛和親善,只需要直接用行動的方式向孩子表達出來即可。

相關焦點

  • 家庭環境塑造良好個性,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家長一方面尋找方法,一邊焦慮不已,感慨現在的孩子不如小時候的自己好管教。但其實父母是不是應該想一想,是孩子難教孩子家長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孩子出生的時候大多數都是一張白紙,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是必須要通過父母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懂得世間的基本規律,明白如何表達自我。也就是說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孩子感覺到的一切都需要經過父母的過濾才能傳達到他們的內心。
  •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人都認為養育孩子誰都會,沒什麼可研究的。然而你的孩子是成功的嗎?你的理想和希望實現了嗎?你的付出得到回報了嗎?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想過,等看到結果的時候,自己會抱怨,為什麼我拼命的工作賺錢?想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可是孩子就是不爭氣,什麼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有些人看似沒怎麼拼搏?也沒怎麼付出?可是人家的孩子就能成名成業呢。這些就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專家把家長和孩子都害慘了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家庭教育專家言之鑿鑿。家長聽了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原來我的孩子不成才,都是我的錯,我是罪魁禍首。一心一意為了孩子,為他付出了所有,未曾想到反而害了他。我活不下去了,唯有以死謝罪。孩子聽了專家的話,終於找到了失敗的緣由。原來我不成才,不是我的問題,是因為我沒有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孩子變得理直氣壯。當父母苦口婆心教育他時,他把專家的話當成了尚方寶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你們問問自己,是合格的父母嗎?
  •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教師,你怎麼看這句話
    據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出自教育界老前輩陳鶴琴先生,如果把這句話當做對教師教書育人的一種責任擔當或者一種自我激勵,也無不可,反而能夠強化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讓教師明白自己不能懈怠、應當努力鑽研,把握學生特點,盡心竭力去教育自己的學生。但是如果一個外行人或者學校領導經常說這句話,那無疑就是甩鍋的言論了,天底下沒有比這句更「政治正確」卻大而無當的言論了。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育兒錦囊請收藏
    很多家長都是在抱怨著自己家的孩子怎麼這麼笨,不論怎麼教都教不好,其實教育孩子真的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只不過大家不知道罷了。說到教育孩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方法,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說,這種方法對於自己家的孩子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讓小寶媽媽感覺到比較心煩的是,它的寶貝兒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但是學習成績仍然比較差勁。
  • 如何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上世紀二十年代陳鶴年老先生提出的。當年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有特定背景的,僅僅只是針對當時的幼兒教師,目的是強化幼兒教師的責任感而發出的感慨。也許是對她們的支持與鼓勵而說的。這是在特定時間、針對特定事情、在特定環境下,說出這句話,本身沒毛病。但是,後來卻被人誤讀了這句話,甚至把這句話用於整個教育界,並且多用來對教師的指責,顯然貽笑大方了。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做的父母
    孩子因你而來,卻不是為你而來。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那麼,有沒有一本書可以指導我們完成這一場父母與孩子的修行呢?千萬父母因此本書而改變,為之震驚,「原來孩子是可以這樣來解讀的」。就算初為人母,當母親抱起孩子餵奶的時候,孩子就會很自然地出現吸奶動作。這個過程遵循的是他內在的發展規律,沒有任何外力的控制與指導。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怎麼現在不說了
    這句話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們閒暇時刻還經常喜歡自我調侃的話有很多,比如:「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等,為何身為教師,卻經常對喜歡自我嘲笑、互相調侃呢?想來也許是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時候真的是無能為力罷了。受本學校周邊教育環境影響,我所在的學校終於也耐不住性子,開始在招生中設置快慢班。
  • 教育最大的騙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0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昨天,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他坐地鐵的時候,旁邊有兩個媽媽各自帶著小孩。
  • 良知老師怒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個現在還認可這句傳統教育觀點,遭到有良知老師的怒懟,認為才是正確的。因為這句話的觀點已經不再符合新時代的發展,反而是對老師極其嚴重的偏見。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父母不會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教給孩子的
    即便有一些文章知見還OK,但需要智慧才能識得,而佛經處處教,處處方便說。然而,很多人就是不懂,甚至忽略了佛經的功能與妙用,我們努力在世間法所做的一切,要轉為解脫的道糧,才算是來此世,不虛此行。現代年輕人也算是愛學習了,但也是極少人,會通過佛經下功夫,來認識這個世界,特別是即將孕育下一代的年輕父母,如果還會知道去父母課堂學習一下,也算是進步,負責任的年輕一代了。
  • 父母不會的東西,是沒有辦法教給孩子的
    即便有一些文章知見還OK,但需要智慧才能識得,而佛經處處教,處處方便說。然而,很多人就是不懂,甚至忽略了佛經的功能與妙用,我們努力在世間法所做的一切,要轉為解脫的道糧,才算是來此世,不虛此行。現代年輕人也算是愛學習了,但也是極少人,會通過佛經下功夫,來認識這個世界,特別是即將孕育下一代的年輕父母,如果還會知道去父母課堂學習一下,也算是進步,負責任的年輕一代了。
  •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還要想要怎麼教,才能讓學生容易懂,容易接受。要怎樣教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生不懂的時候,老師又一邊一邊不耐其煩給學生講解。在我印象中的老師,他是公平的。不管你的成績好也罷,成績不好也罷,他都一視同仁,不懂的都一一解答。在我印象中的老師,他是無私奉獻的。無論是下雨把自己唯一的雨傘給了學生的時候。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誰說的?過時沒?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誰說的?過時沒?「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本身沒錯,錯在被人誤讀。 其實,「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由我們近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提出的。陳鶴琴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教育家,與陶行知、晏陽初、黃炎培並稱中國教育界有四位聖人,他被譽為「兒童教育的聖人」。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爸爸,爸爸必須給孩子的8種品質
    導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爸爸,爸爸必須給孩子的8種品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爸爸,爸爸必須給孩子的8種品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最大的誤解
    如果就此批評教師沒能把所有的孩子都教好,那是對教育的苛求,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對教育的誤解。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和老師!高明的賞識教育方法
    在教育中,有兩種孩子特別讓家長和老師頭痛欲裂:一種是「笨」孩子,不管教什麼,怎麼教,總感覺慢半拍,甚至學不會,學了就忘;另一種是「壞」孩子,不管就不學,管著就學一點,經常心不在焉,從來不會主動學習。這兩種孩子,表面上是孩子的問題,不會學、不愛學,實際上究其根本,是教育方法的問題。
  • 吳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的誤解!
    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真是這樣嗎?
    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
  • 校長,請不要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掛在嘴上
    校長,請不要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掛在嘴上,你不知道教師們最反感的就是這句話嗎作為基礎教育,我們面對的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學生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樣,學生家長的素質不一樣,學生各自的智力天賦不一樣,學生的心智發育程度不一樣,學生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不一樣,你怎麼能要求教師把這些千差萬別的學生都教得一樣好呢?有個別學生心智發育遲緩,還有個別學生家庭成長環境比較差,老師費盡千辛萬苦,也不能把這些學生教得和其他學生一樣優秀,那麼,是不是就算這個教師不會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