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怎麼現在不說了

2020-12-11 一線教師

幾年前,記得有一句話被教育界的領導們經常拿過來激勵(訓斥)老師,現在這句話在公開場合幾乎每人提及,卻往往成為辦公室中老師們自嘲的談笑話題。這句話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老師們閒暇時刻還經常喜歡自我調侃的話有很多,比如:「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等,為何身為教師,卻經常對喜歡自我嘲笑、互相調侃呢?想來也許是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時候真的是無能為力罷了。

受本學校周邊教育環境影響,我所在的學校終於也耐不住性子,開始在招生中設置快慢班。入學考試按成績分班,成績好的學生集中到一個班級之中。剩餘的平均分配到各個平行班之中。

美名其曰,能夠更好地因材施教。但是這樣可苦了我們幾個帶平行班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再加上義務教育階段,區域範圍內的學生必須入學。因此我班入學成績語文平均分38、數學平均分22、英語平均分35,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班級中還有那麼三五個成績正常的學生。

小學階段基礎差到極點,怎麼教

開學3周了,課程進度放到了最慢,就是為了照顧基礎極差的學生。但就是這樣,還是於事無補。一篇課文背誦一周還有近半數不會;生字詞默寫錯的一塌糊塗;拼音前後鼻音不分、平翹舌不分;古詩詞默寫錯別字百出。

關鍵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竟然有連自己名字都寫錯別字的學生存在;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個鄉鎮的……

其實一線教師在農村教書已經15年了,對於上述情況也幾乎是見怪不怪了,沒有父母的陪伴,小學階段就是」散養「了6年。家庭不重視孩子的教育,這種現象在農村比比皆是。試問這樣的孩子,哪個老師能教好,專家不服可以來試試。

此類孩子還有救嗎

埋怨歸埋怨,誰讓咱是農村教師呢,走上講臺就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是必須的。那麼這類孩子該怎麼挽救呢?一線教師認為可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降低希望,進步就好

他們早已對一味的批評指責產生了免疫力,比較經過了小學階段6年的」磨練「。不如放低對他們的要求,不會拼音就教拼音,不會背誦就多給他幾天時間,以鼓勵為主。

2、養成教育為主,知識提升為次

小學老師不可能不嚴格要求他們,但是當年他們年齡尚小,因此壞習慣帶了一身。可是現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中學生,正是由於之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導致成績差的一塌糊塗,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工「,先從教他們做人做事、守規矩做起,甚至可以把學習文化知識先放一放。

留在學校不輟學就是勝利

當前正是國家扶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時期,各地都在積極地響應國家號召,堅決不能讓一個孩子輟學,已經上升到極高的高度。開學初領導們就和老師們進行了談話。

留在學校裡,不管文化知識學習的多少,起碼比走上社會要能夠多學一點吧。也許他1年後心智成熟了,願意努力學習了呢?即便時間有限,短時間內難以考入高中,起碼可以憑藉初中文憑進入中等專業學校學一門技術。

很多時候,身處一線農村的教師,面對基礎極差又缺乏父母監管的孩子,真的是無能為力。我在開家委會時和家長們說了這麼一句真心話」我只是孩子這3年的老師,而你是孩子一輩子的家長「。

陪伴是最好的成長

因此我倒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這樣說也許更合理一些。

相關焦點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現在的老師不過是一種稱呼或許換另外一種稱呼更合適應該叫做看護,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老師大多數不過是照本宣。這兩句話對人的差異性視而不見,過分誇大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 你如何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
    結構化面試題目:你如何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  參考答案「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強調的是教育者對學生的一種責任與信念,是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授怒斥:胡說八道!
    這樣成績怎麼提升啊,上一周我把這幾個同學的家長一起叫到辦公室,想和家長一起商量一下孩子的學習問題,希望家長能夠和老師共同努力,找出解決辦法,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結果這些家長態度真的讓人很生氣,一個個好像事不關己一樣,認為孩子既然已經送到學校了,那麼就全是老師的責任,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全是老師的鍋,是老師沒有教育好,是老師的能力有問題!
  • 良知老師怒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個現在還認可這句傳統教育觀點,遭到有良知老師的怒懟,認為才是正確的。因為這句話的觀點已經不再符合新時代的發展,反而是對老師極其嚴重的偏見。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校長,請不要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掛在嘴上
    校長,請不要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掛在嘴上,你不知道教師們最反感的就是這句話嗎我不知道你當過老師沒有,如果當過老師,我想問你,你教的學生是否都教好了呢?如果,你當教師的時候,就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教得很好,那麼你為什麼要用這句話來苛求老師呢?再說,「教好」的標準是什麼?
  •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馬雲這句話怎麼理解?
    馬雲雖然現在家財萬貫,是商業大亨,但是早在之前,他也有過日子不如意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馬雲當過教師,據他本人說過,他不在乎錢,甚至有點後悔創立阿里巴巴,而他最開心快樂的時光,就是當80塊錢的月薪工資的教師,而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這句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請不要對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相信這位家長肯定沒有聽過陳教授這句話,否則憑藉她的性格與表達方式,一定會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來回應我。如果她真的這麼說,那我也只能對她說:「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學好,你家孩子就學不好?」當然,有些家長的表達水平確實不高,但有些教育圈的領導說出這句話就真的有點兒讓人大跌眼鏡了。
  • 如何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上世紀二十年代陳鶴年老先生提出的。當年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有特定背景的,僅僅只是針對當時的幼兒教師,目的是強化幼兒教師的責任感而發出的感慨。也許是對她們的支持與鼓勵而說的。這是在特定時間、針對特定事情、在特定環境下,說出這句話,本身沒毛病。但是,後來卻被人誤讀了這句話,甚至把這句話用於整個教育界,並且多用來對教師的指責,顯然貽笑大方了。
  •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教師,你怎麼看這句話
    據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出自教育界老前輩陳鶴琴先生,如果把這句話當做對教師教書育人的一種責任擔當或者一種自我激勵,也無不可,反而能夠強化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讓教師明白自己不能懈怠、應當努力鑽研,把握學生特點,盡心竭力去教育自己的學生。但是如果一個外行人或者學校領導經常說這句話,那無疑就是甩鍋的言論了,天底下沒有比這句更「政治正確」卻大而無當的言論了。
  • 教育最大的騙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0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昨天,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他坐地鐵的時候,旁邊有兩個媽媽各自帶著小孩。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情緒發洩還是教育失功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原南京師範學院校長陳鶴琴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意思是說學生都是可以通過教育取得進步的,這是完全正確的。但這裡的"教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學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人都會因智商、環境、家教等因素的不同,產生學習效果的差異。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果真如此嗎?
    今天我們來看一道結構化的真題,是這樣說的: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對這句話你怎麼理解?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分三步來作答:點題、析題和總結。陳鶴琴先生的這句話一語道破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只要老師找到恰當的方法,每個學生都是可教之才。因此,我們要懂得賞識每個學生,對每個學生都要抱有希望和期待,然後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朗朗是當代中國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他在幼年時代就顯現出了過人的音樂天賦。更為難得的是朗朗十分刻苦,在學鋼琴方面肯下苦功。
  • 校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真理還是謊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教育家和校長們對這句話很是推崇,而老師們對這句話是比較反感的,甚至部分老師覺得這就是「老師脖子上的一把枷鎖」,讓很多老師覺得沒有教好學生,就是自己沒做好。很多人理解錯了!
  • 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前不久,在一個班級的家長群中,我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一位家長在群中說: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當時,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既感覺到熟悉,又覺得陌生,同時,心裡還有一點隱隱約約的氣憤,為什麼?且聽我細細給你道來。
  • 教育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何備受爭議?
    一直以來在教育領域都流行著一句爭議極大的名言,這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對於這句名言,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著截然相反的態度,讚頌這句話的專家(磚家)那是真的多,他們常常樂此不疲的在各種場合提起這句話,並且把自己的「成功」和這句話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一方面也能告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要隨便質疑自己的學生。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曾經風靡一時,如今你怎麼看
    十年前曾有專家提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風靡一時,如今你怎麼看?如果單單從題主所提出的意思來看,顯然這種觀點是正確的,至少不能與當前的教育實踐相符合,這種論斷有點遠離教育實踐,或者說該專家對我國的教育環境與實踐頗為陌生,根本沒有真正融入我們的教育環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最大的誤解
    如果就此批評教師沒能把所有的孩子都教好,那是對教育的苛求,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對教育的誤解。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
  •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誰對誰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此語一出,滿堂喝彩。想必這句話對於很多教師行業的人太熟悉了。很多老師也是因為受到這句話的影響,前僕後繼,不怕辛苦都要把自己的學生教會。甚至有人把這句話當做了座右銘,希望可以時刻提醒自己,對待孩子不能有任何偏見,如果孩子學不會,肯定是自己的教學有問題。
  • 吳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的誤解!
    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真是這樣嗎?
    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