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學習成績不夠好,是自己的問題還是老師的過錯。都有錯......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此語一出,滿堂喝彩。
想必這句話對於很多教師行業的人太熟悉了。很多老師也是因為受到這句話的影響,前僕後繼,不怕辛苦都要把自己的學生教會。甚至有人把這句話當做了座右銘,希望可以時刻提醒自己,對待孩子不能有任何偏見,如果孩子學不會,肯定是自己的教學有問題。

當時這句話一出,確實讓很多人都感到教育有了新的希望。因為網絡上傳來了太多的學生事件。不是老師大學生,就是學生打老師。不管誰對誰錯,這都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現在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似乎有一場戰爭即將爆發。
在傳統意義上,老師要教書育人,學生要懂得尊師重道。老師需要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不懂就要問。但是人嘛,畢竟有好有壞,有些老師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就會出現打罵學生的情況,但是還可以理解,如果是變相折磨學生,就不能容忍了。

很多學生都是害怕老師,所以課堂上不敢問。問了之後老師總是一種很歧視的態度,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問。每個學生都需要尊嚴,如果總是這樣的態度,誰還敢在求知。所以考試之後,發現自己學生成績很差,反而覺得是學生不認真學習導致的,和自己無關。
其實,老師更多的是要反省,反省為什麼自己的學生有的可以學好,有的就不行。為什麼自己不能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所有的學生。當然了,不能強求,任何一個老師都要以大局為重,把一些不愛學習的同學放在角落裡,雖然不公平,但是也是公平的。

科學表明,所有的人智力水平相差不大。但是為何有一些同學就總是學不會呢?是老師的方法不對,還是自己沒有用心。我想都有可能,對於學生,老師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導,而不是呵斥。
我有一個同學,每天上課認真聽課,下課認真做練習,晚上還要熬夜學習,但是考試總是班級最後幾名。難道這事學習不夠努力的結果嗎?一定是方法不對,他的努力老師是看在眼裡的,但是從來沒有主動關心過他。所以他的成績一直都是那麼差,甚至成了大家的笑話。
說了這麼多,也該休息一下了。其實很多學生都是很有發展潛能的。只是在學習過程中被引導到錯誤的地方。作為老師,應該以學生為本,而不是以成績為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雖然同樣的教學環境,但是每個人都有差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一下子就學會、學懂。因此,只有老師注重教學方法,把每一個孩子都平等對待,才能讓所有孩子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