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完全正確!為何教師痛恨?
一線教師最痛恨的一句教育名言,莫過於這一句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含義很明顯,教育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學生無關,全部是教師的錯,是教師不懂教育教學的方法,從而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事故,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
這一句教育名言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說的,自然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於是這一句話就成為教育專家和教育行政官員教育一線教師、指責一線教師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了,一線教師們一聽這句話氣就不打一處來——站著說話不腰疼,我領個學生來,你能把他教好,我就相信這句話。
從理論上講,這句教育名言一點也沒錯,完全正確!人生而不同,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領悟力也有差異,每個人學習的起點更是千差萬別。在教育教學中,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秉性實施教育教學,在學生身上就會發生不同的學習反應,呈現出的教育教學效果自然都是不同的,但必須肯定一點——他們經過老師的教育教學,身心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只是有的變化大而快,有的變化小而慢,有的正在醞釀還沒顯示出。
從這點上看,每個學生都接受了老師的教育教學,學生的知識、行為習慣、思想品質在老師的教育下一點點地發生著變化,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假如經過老師的教育教學,學生一成沒變,那確實是老師不會教,是老師的責任。這一句教育名言完全正確,緣何教師不明白其中道理呢?
其實根本不是一線教師不明白這句話的道理,而是現實教育環境根本不容一線教師明白!一個班級學生個個不同:知識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家庭教育不同、行為習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種種不同決定了每個學生成長的速度是不同的,體現在學校學習中,就是成績是不同的、養成品質是不同的。
這是每個人都明白的一個道理!但是現在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卻不懂!明明面對的是不同的人,評價標準卻是一個!
一個本來調皮搗蛋的學生,經過班主任不懈的努力教育,能夠安靜地坐在教室上課了,能夠完成基本的作業了,算不算老師把他教好了呢?按這句教育名言看,絕對是一個成功的教育教學典型事例,但按現在的教學評價看,教師仍然是個失敗者,一個不會教學的教師。因為這樣的學生不可能有好的成績,仍然是個差生!怎能叫教好?
我相信陳鶴琴老先生說這句話的本意應該是這樣的——在教師的教育教學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就是教師教育教學的成功!那麼這個成功就絕對是千差萬別的!但是現在的教學評價標準只能是一個,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問題學生、差生,也導致了大量不會教育教學的老師!
可見,道理沒錯,話也不糙,錯在評價機制!根本不理解「好」的本質是什麼,這也是一線教師最痛恨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