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痛恨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名言,至今只有一人做到了

2020-12-10 贏在高中

作為老師,最痛恨的一句教育名言,恐怕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了吧。

筆者前兩天寫了一篇文章,理性分析「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不想學習的學生」。我把學生分為「真不想學習」的學生和「假不想學習」的學生,並認為對於那些「假不想學習」,老師如果採取正確的策略和方法,是可以把他們挽救回來的,並且舉了我工作中遇到的兩個逆襲的例子進行說明,儘管這樣,還是遭到了很多同行的怒懟,他們甚至懷疑我再說假話。

有人說,孔子3000弟子,只有72賢人,難道你比聖人還厲害?也有人說,你那麼能耐,你的學生都應該考北大清華啊;來,你來我們這裡,我把最差的學生給你試試。

我覺著這從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極端!這裡我並沒有說自己厲害,更沒有要求別人怎麼做,只是想說明老師不要輕易放棄學生。

這裡讓我想起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其實作為老師,我也挺反感這句話的,因為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尤其是有些領導,把這句話當成了「口頭禪」,去要求老師,給老師施加壓力,更令人不能接受。

這句話最初出自誰之口呢?

據說,最早說這句話的叫陳鶴琴,他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說這句話,其實有兩個語境:一個是他所從事的是幼兒教育,而不是小學、初中或者高中教育,學生的可塑性更強;另外一個就是他用這句話來自勵,而不是要求別人。

事實上,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這句話,在其《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寫道:「直到不久前,這種說法還是相當流行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師』,既然如此,那就應當沒有難教的學生了。而所謂難教的學生,是無能的教師臆想出來的而為自己的教育無能找藉口。」

但是在這裡,大家要注意一點,蘇霍姆林斯基是作為批駁靶子而引用這句話的,緊接著,蘇霍姆林斯基便用了大量篇幅來論證:「難教的兒童總會是有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他們。」也就是說,連蘇霍姆林斯基也不認可這句話。

但是,確實有一個人做到了!她叫霍懋徵,一位「國寶」式的教育者,她不僅信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話,而且親自實踐,並且獲得了成功!

霍懋徵老師有多麼成功呢?

在她從教60年的時候,搞個一個「典禮」,84歲的霍懋徵精神矍鑠,下面坐著的好多學生,都是鬢髮斑白了。霍懋徵上來就一句:「孩子們!」全場爆笑。她說:「不管你們今天是什麼樣子,在我眼裡,永遠是可愛的孩子,依然是當年你們入學時的場景,你們在我眼裡,永遠是可愛的孩子。那麼,我要問問你們,在座的孩子們中,做過共和國將軍的,請起立。」這時候站起來一批人,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她就指著其中一個將軍說,那個曾經是調皮搗蛋的全校有名的害群之馬,但你後來做了共和國將軍,老師祝賀你;在座的孩子們,當過部長的請起立,譁啦又起來一批,霍懋徵又表揚了他們;然後繼續問:在座的孩子們,你們是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你們做過勞動模範的請起立。譁啦,全場都起來了,多少人都哭了。

這就是霍懋徵的成就,這就是霍懋徵的「資本」!她從教60年,創造了「四個從沒有」。

第一個從沒有:從教60年,從沒有和學生發過一次火;

第二個從沒有:從教60年,從沒有請過一個學生家長;

第三個從沒有:從教60年,從沒有懲罰過或者變相懲罰過一個學生;

第四個從沒有:從教60年,從沒有讓一個學生掉過隊。

霍懋徵為什麼能做到這些?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學生的「真愛」!這種愛,是我們根本做不到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霍懋徵不僅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

霍懋徵出生在濟南市一個教師家庭,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作為那個年代的高材生,她本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但是因為對於孩子的真愛,她依然選擇了北京的一所普通小學,當起了數學老師。後來,霍懋徵改教語文,因為她覺著語文學科更加重要,承擔著更多任務,由此成長為一名語文特級教師。

所以,霍懋徵是唯一一個敢拍著胸口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人,而這句話,只能用於自勉,而不能用作要求他人。

正如李鎮西所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這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

相關焦點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完全正確!教師為何痛恨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完全正確!為何教師痛恨?一線教師最痛恨的一句教育名言,莫過於這一句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含義很明顯,教育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學生無關,全部是教師的錯,是教師不懂教育教學的方法,從而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事故,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
  • 教育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何備受爭議?
    一直以來在教育領域都流行著一句爭議極大的名言,這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對於這句名言,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著截然相反的態度,讚頌這句話的專家(磚家)那是真的多,他們常常樂此不疲的在各種場合提起這句話,並且把自己的「成功」和這句話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一方面也能告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要隨便質疑自己的學生。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果真如此嗎?
    今天我們來看一道結構化的真題,是這樣說的: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對這句話你怎麼理解?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分三步來作答:點題、析題和總結。陳鶴琴先生的這句話一語道破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只要老師找到恰當的方法,每個學生都是可教之才。因此,我們要懂得賞識每個學生,對每個學生都要抱有希望和期待,然後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朗朗是當代中國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他在幼年時代就顯現出了過人的音樂天賦。更為難得的是朗朗十分刻苦,在學鋼琴方面肯下苦功。
  • 校長,請不要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掛在嘴上
    校長,請不要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掛在嘴上,你不知道教師們最反感的就是這句話嗎我不知道你當過老師沒有,如果當過老師,我想問你,你教的學生是否都教好了呢?如果,你當教師的時候,就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教得很好,那麼你為什麼要用這句話來苛求老師呢?再說,「教好」的標準是什麼?
  • 良知老師怒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個現在還認可這句傳統教育觀點,遭到有良知老師的怒懟,認為才是正確的。因為這句話的觀點已經不再符合新時代的發展,反而是對老師極其嚴重的偏見。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請不要對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家孩子這次怎麼考得這麼差,一年級那個老師教的時候不這樣啊?」如果說沒有後半句,我一定會耐心地給她分析一下孩子的試卷,後半句是一個有素質的家長說出的話嗎?我還是看了一眼她的試卷,八十多分,這對於100分滿分的試卷的確算不上好。
  • 如何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上世紀二十年代陳鶴年老先生提出的。當年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有特定背景的,僅僅只是針對當時的幼兒教師,目的是強化幼兒教師的責任感而發出的感慨。也許是對她們的支持與鼓勵而說的。這是在特定時間、針對特定事情、在特定環境下,說出這句話,本身沒毛病。但是,後來卻被人誤讀了這句話,甚至把這句話用於整個教育界,並且多用來對教師的指責,顯然貽笑大方了。
  • 教育最大的騙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0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昨天,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他坐地鐵的時候,旁邊有兩個媽媽各自帶著小孩。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誰說的?過時沒?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誰說的?過時沒?「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本身沒錯,錯在被人誤讀。 其實,「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由我們近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提出的。陳鶴琴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教育家,與陶行知、晏陽初、黃炎培並稱中國教育界有四位聖人,他被譽為「兒童教育的聖人」。
  • 校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真理還是謊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教育家和校長們對這句話很是推崇,而老師們對這句話是比較反感的,甚至部分老師覺得這就是「老師脖子上的一把枷鎖」,讓很多老師覺得沒有教好學生,就是自己沒做好。很多人理解錯了!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最大的誤解
    如果就此批評教師沒能把所有的孩子都教好,那是對教育的苛求,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對教育的誤解。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怎麼看這句話?現在的老師不過是一種稱呼或許換另外一種稱呼更合適應該叫做看護,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老師大多數不過是照本宣。這兩句話對人的差異性視而不見,過分誇大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 吳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的誤解!
    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真是這樣嗎?
    常有教育專家引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
  • 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前不久,在一個班級的家長群中,我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一位家長在群中說: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當時,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既感覺到熟悉,又覺得陌生,同時,心裡還有一點隱隱約約的氣憤,為什麼?且聽我細細給你道來。
  • 吳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育的苛求與誤解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然而這句豪言最早是誰發出的,究竟是在什麼情境下說出的,不清楚。從鼓勵教師面對困難勇於實踐的層面說,這句話也許有些道理。的確有教師把一些被社會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培養成了合格的公民。我也常看到有關改造罪犯的教育,和那種靈魂拯救者的胸襟相比,一些職業的艱難似乎微不足道。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曾經風靡一時,如今你怎麼看
    十年前曾有專家提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風靡一時,如今你怎麼看?如果單單從題主所提出的意思來看,顯然這種觀點是正確的,至少不能與當前的教育實踐相符合,這種論斷有點遠離教育實踐,或者說該專家對我國的教育環境與實踐頗為陌生,根本沒有真正融入我們的教育環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這10句教育名言,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其中深意!
    ————————陶行知 我們常常聽過這句名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強調的是「漁」的重要性,看重方法而非產物。 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也是同理,在強調一個「學」字,也就是要掌握「學」的方法。
  • 你如何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
    結構化面試題目:你如何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  參考答案「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強調的是教育者對學生的一種責任與信念,是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授怒斥:胡說八道!
    這些家長還振振有詞的說,現在社會上都這麼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孩子以後上不了清華北大,全怪沒有遇到一個好老師!」上周和這些家長的交流把我這位老師朋友氣的肝疼,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也在捫心自問,是否真的是自己能力不夠呢?孩子成績不好真的全是自己的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