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越早預防越有效

2021-01-11 中國青年報

抑鬱症呈現低齡化趨勢,是全世界存在的普遍現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隨著社會對心理障礙認知度的提高,抑鬱症的就診率升高;生理、生物、社會三方面原因的變化,也導致抑鬱症發病率升高。

抑鬱症低齡化趨勢在我國尤其突出,社會原因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這導致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減少,也容易讓父母的焦慮折射到孩子身上,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生。

需要明確的是,雖然抑鬱症是發生率很高的疾病,伴隨的自殺、自傷風險也較高,但並非不可控。抑鬱症是可以通過物理、藥物、心理等手段進行治療的,只要我們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防患於未然。

提升對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認知,是應對抑鬱症低齡化的關鍵。

相對來說,成年人更容易識別自己的情緒、心理問題,而兒童青少年識別、表述自己情緒的能力沒有成人完善,有時候會用一些行為來展現情緒問題,比如厭學、網絡成癮等。通常這時候,家長、老師看到的是孩子不好好學習、貪玩、缺乏上進心,恰恰忽略了孩子在情緒方面的問題。甚至有的孩子已經患有抑鬱症,自己不知道,家長、老師也不知道。所以要預防、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首先需要家長和老師掌握相關知識,他們是與兒童青少年接觸最緊密的人,有了這根弦才能防患於未然。

同時,如果孩子已經患上了抑鬱症,更需要家長有正確的認識,併科學地處理。我們在門診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使給家長解釋孩子是生病了,而不是學業或品行問題,家長也不願意相信。家長的這種心理有幾方面原因:第一,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對心理障礙都會有病恥感,容易把心理障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瘋瘋癲癲」聯繫到一塊兒;第二,心理障礙有遺傳基礎和家族性關聯,若承認孩子有心理障礙,家長會否定自己的教育、自己的家庭,這種打擊是非常大的;第三,由於家長對心理障礙的治療方法、發展態勢不了解,擔心藥物副反應,擔心疾病不可治,會產生焦慮和恐懼,因此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也需要家長提升對它的認知。

面對抑鬱症低齡化,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有幾點建議:

兒童青少年要通過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加強體育鍛鍊、增加戶外光照等方式維持身心平衡狀態。抑鬱症低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的孩子身體發育快、激素水平變化大,但是心理髮育速度沒有跟上身體,身心失衡導致了心理衝突,所以維持身心平衡非常重要。

家長要做的更多。孩子的問題是家庭系統問題的反映,孩子存在心理障礙,家長要反思夫妻關係,是不是整日爭吵、不會處理矛盾,讓孩子過多承擔了家庭責任和調解義務?另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很重要,說教太多並不好。很多道理孩子都懂,父母要少說教、多傾聽,多跟孩子進行互動,這也是預防網絡成癮的重要辦法。從家庭結構角度來說,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發生抑鬱症的可能性更高,因為家長的關注、家庭的矛盾都由一個孩子來承擔,壓力會大一些。如果有兄弟姐妹、同伴或者好朋友在身邊,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抑鬱症的發病率就會大大降低。同時家長也要意識到,自己並非專業人士,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孩子心理出現問題後,反思、調整固然重要,但尋求專業的幫助,在科學的指導下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學校方面,現在大多數老師對心理健康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但還要更專業、更準確。比如有的老師知道某個孩子調皮,但意識不到他可能得了注意力缺陷障礙。加深對專業知識的了解,有助於老師準確識別學生心理問題。同時,學校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實現身心平衡發展。

社區醫院應該對兒童心理發展進行跟蹤,對兒童心理問題進行及時幹預。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兒童青少年抑鬱症與孩子在0—6歲的經歷有密切關係。0—6歲是孩子心理髮育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家長特別是母親能不能穩定地和孩子在一起,對孩子的心理髮育非常重要。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自己出差或者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沒關係,其實這時候孩子就會有焦慮情緒和異常行為出現。有的兒童分離焦慮很嚴重,上幼兒園哭一個學期,這就需要專業的兒童保健醫生給予幹預,給家長一些建議。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越早預防越有效,到了學校就晚了一步,到了醫院就更晚了一步。

教育系統、醫療系統要通力合作。目前在法國、臺灣、香港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教育系統和醫療系統有很好的合作。在兒童心理病房住院的孩子,不光接受疾病治療,教育系統也會派人來給他們上課。通過合作,二者可以共同向家長普及相關知識,讓家長意識到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責任。

(作者系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心理治療師;劉華清,系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青少年心理問題越早預防越有效
    抑鬱症是可以通過物理、藥物、心理等手段進行治療的,只要我們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防患於未然。提升對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認知,是應對抑鬱症低齡化的關鍵。相對來說,成年人更容易識別自己的情緒、心理問題,而兒童青少年識別、表述自己情緒的能力沒有成人完善,有時候會用一些行為來展現情緒問題,比如厭學、網絡成癮等。
  • 兒童青少年有哪些突出的心理問題,該怎麼辦?
    如果不及時、有效地對兒童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相應的幹預,極易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礙,而且兒童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會持續到成年時期,影響其學業成就、工作和社會交往,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心理和經濟負擔。 然而,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
  •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現狀
    據最新公布的統計顯示,30%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 目前報導的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檢出率,多是用特定心理衛生問題評定量表,如症狀自評量表(scl-90)、zung抑鬱自評量表(sds)、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篩查的結果。結果表明,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檢出率達8%~30%。不過這些心理衛生問題多半不太嚴重,可視作一般心理衛生問題。
  • 代表聲音|麥綺慧:儘快建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
    順德區人大代表、區婦聯主席麥綺慧今年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建立我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的建議》。而根據國家衛健委2018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並且兒童心理問題門診人數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將成為致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順德,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現狀同樣不容忽視。
  • 我長期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如何有效預防犯罪低齡化,問我吧!
    我長期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
  • 衡水市全力推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本報訊 (李丹、劉健)日前,從市衛健委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省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聯合制定了《健康河北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我市將結合實際,建立健全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壓實部門責任,充分利用精神心理衛生、社會心理工作者、志願者服務組織等資源,落實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和精神問題的預防幹預措施
  • 兒童性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越早反而越安全
    然而,兒童性侵案的官方認定的隱案率是1:7。越小獲得正確的知識,孩子越了解自己的身體、感受、性,也就越安全。有的成人想當然地認為,越早開始性教育,孩子越早有性行為。但實際上,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超出父母的預知,他們了解的越少,越是好奇,探索性行為的機率也就越高。
  • 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更需要關注並預防心理問題
    三類人更需要關注並預防心理問題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具體目標和明確任務,指出「加強心理健康促進,有助於改善公眾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眾幸福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然而,大多數人始終不把精神心理問題當成嚴重的事,尤其是以下三類人,平時不注意加強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很可能深受其害。青少年。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家庭邁進社會的過渡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種危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
  • 李香玲: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希望檢察機關積極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心理疏導機制,設立心理諮詢室,開通維權熱線電話,有效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從事教學工作20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英語教師李香玲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早幹預
    2020-10-10 09:39:38 來源:央視網原標題:【世界精神衛生日】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早幹預央視網消息: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當中,約3000萬人受到了各種
  • 中國啟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
    到2022年底所有學校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屈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宣部、教育部等12個部委日前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心理服務平臺或依託校醫等人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 頭條|《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一、行動目標到2022年底,實現《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指標的階段目標,基本建成有利於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媒體、醫療衛生機構等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落實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預防幹預措施
  • 邀你參加第二屆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危機守護生命論壇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兒童青少年心理危機牽動著所有人的心,隨著疫情的全球化發展,學生、家庭和學校都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兒童青少年對外界的波動非常敏感,不但帶來更加突出的心理變化,也會暴露出家庭、學校和社會在應對危機中的問題和短板,持續發生的多起學生自殺事件中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9月10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中國青年雜誌社共同主辦,北京朗心致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心源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第二屆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危機守護生命論壇」。
  • 面對3000萬存在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美國心理學博士這麼說
    其實目前我國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並不樂觀。據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估計,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我們知道心理問題複雜多樣,作為一名兒童心理工作者,我們該如何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心理諮詢與治療來幫助他們恢復心理健康?
  • 關於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要求,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 青少年自殺行為的預防
    典型的教育課程包括以下內容:1、青少年自殺流行病學的回顧2、警戒信號的描述3、社區心理健康資源的詳細情況4、探討如何引薦學生或同伴進行諮詢, 包括保密性問題5、溝通技巧、問題解決能力或壓力管理的培訓 指導預防課程的理論模型不是心理健康模型,而是壓力模型。
  • 青少年心理有問題怎麼辦?
    青少年發展時期不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其中心理問題是表現明顯又不好處理的。那當青少年心理出現問題時父母和老師應該如何正確疏導呢?在疏導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要有良好的家庭影響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父母的品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個性心理。要不斷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品德修養。
  • 破解學生心理、視力、體質健康問題 首席專家「天團」來支招——讓...
    原標題:破解學生心理、視力、體質健康問題,首席專家「天團」來支招——讓孩子愛上運動   青少年心理問題日趨高發,近視早、缺少一顆愛運動的心……如何破局中小學生心理
  • 兒童/青少年如何有效預防近視?
    近年來兒童近視發病率上升,與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強光刺激、平時用眼過多、長時間近距離看東西等有關係,孩子視力疲勞也會出現頻繁眨眼睛的現象。關於兒童/青少年近視又該如何做到早預防早控制呢?
  •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這些方面要注意!
    青少年期是一個變化巨大,面臨多種危機的時期,現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學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下面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了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表現,包括一些案例的介紹以及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注意事項。據專家估計我國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在心理諮詢中,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如下幾個方面:1、抑鬱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鬱症,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