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聲音|麥綺慧:儘快建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

2021-02-08 瀟湘晨報

6月29日上午,順德區第十六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開幕,與會的順德區人大代表結合履職調研情況,紛紛向大會提交了有針對性的建議。順德區人大代表、區婦聯主席麥綺慧今年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建立我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的建議》。

身為區婦聯主席,麥綺慧長期關注婦女兒童需求,她介紹,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心理問題頻發的階段,「其對於自身、外界的認知皆不成熟,受外界影響較大,心理情況不穩定,加上現今網絡信息發達,物質誘惑和不良因素增多,孩子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產生負面情緒,如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幫助,會產生孤獨、自卑、對抗社會等不良情緒,嚴重時會衍生各種行為或人格障礙,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種種問題。」

而根據國家衛健委2018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並且兒童心理問題門診人數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將成為致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順德,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現狀同樣不容忽視。麥綺慧深入基層調研發現,2017至2019年,順德區、鎮(街道)婦聯維權站(含容桂街道心聲熱線援助會)接到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個案154宗;團區委心聲熱線接聽來電1210個,後臺預約個案28宗。近年伍仲珮紀念醫院心理門診就診數中,兒童青少年人群所佔比重也已超越成年患者人數;而區教育局也發現患心理疾病的中小學生人數有所增加,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順德區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增多,危機情況明顯增加。

「目前,順德區尚缺乏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麥綺慧舉例說,2019年,區婦聯維權站就曾接到一宗家長求助,反映其14歲女兒患有重度抑鬱症伴有自殘行為。區婦聯經多番溝通協調後,才聯動到區教育局、團區委、區衛健局等部門的力量,為案主及其女兒尋求到心理輔導服務,「這個個案反映出目前順德區各部門在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護方面分工不明確,存在資源分散、信息不對稱等情況,無法做到及時有效跟進,預防致殘、致死等嚴重事件的發生,因此建立求助響應機制十分必要。」

事實上,建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在國家層面早已有了政策依據,2012年、2019年,國家教育部、國家衛健委曾就此提出過專門的指導意見,並制定行動方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廣東省深圳市、廣州市等多個地區也在建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今年4月初,廣東省政法委還發布《關於在全省基層綜治中心建立社會心理服務站(室)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全省鄉鎮(街道)、村(社區)綜治中心(站)建立社會心理服務站(室)。

因此,麥綺慧建議,一方面各相關部門要共同努力,加快社會心理服務站(室)建立,擴充專業心理人才隊伍;另一方面,鑑於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應更加關注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專門針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服務,並儘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預防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發生,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個案,確保涉及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特殊個案和危機事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跟進處理,保障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

【南方日報記者】歐陽少偉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代表連線】李香玲:建議檢察機關建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導機制
    希望檢察機關積極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心理疏導機制,設立心理諮詢室,開通維權熱線電話,有效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從事教學工作20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英語教師李香玲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 衡水市全力推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本報訊 (李丹、劉健)日前,從市衛健委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省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聯合制定了《健康河北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我市將結合實際,建立健全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壓實部門責任,充分利用精神心理衛生、社會心理工作者、志願者服務組織等資源,落實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和精神問題的預防幹預措施
  •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現狀
    據最新公布的統計顯示,30%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 目前報導的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檢出率,多是用特定心理衛生問題評定量表,如症狀自評量表(scl-90)、zung抑鬱自評量表(sds)、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篩查的結果。結果表明,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檢出率達8%~30%。不過這些心理衛生問題多半不太嚴重,可視作一般心理衛生問題。
  • 青島市教育局聯合14部門出臺《意見》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市教育局為做好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組織衛健部門、在青高校等多方心理專家進行研討,並廣泛徵求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衛健委等16部門意見建議,經統籌考慮,系統地構建了十項工作機制平臺:一是建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防聯控機制;二是建立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和幹預機制;三是建立心理專家與區市、學校結對制度;四是建立系統的幹部教師心理專業知識培訓制度;五是搭建教育系統學生心理研究服務平臺
  • 頭條|《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學校、村(居)委會、婦聯、關工委、共青團等機構和組織要密切關注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建立完善教師或家長暴力行為、學生欺凌行為、兒童青少年受虐待問題的舉報渠道,發現相關問題或可疑情況時,及時採取措施,向有關部門報告,並注重保護兒童青少年隱私。村(居)委會、婦聯依託「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引導家長傳承良好家風,關注自身和子女心理健康,依法履行監護責任,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培養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
  • 解讀《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
    當代兒童青少年,乃至很多大學生,存在各類心理問題,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也逐漸上升,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面對這一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高發人群,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讓更多學生受益,指導兒童青少年更好的解決生活和學習中各種心理問題,是重中之重。學校心理輔導室,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心理疏導的地方,這不僅僅包括抑鬱症防治和心理疏導,還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規劃等功能。
  • 疫情過後,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然而自複課以來,因青少年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在全國各地不時發生,這些事件則給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敲響了警鐘。這一起起觸目心驚的事件,揭開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冰山一角。「中國青少年心理諮詢在疫情發生前平均每天接2~3個諮詢求助電話。而疫情發生後,電話越來越多,他們還為此增加了一個熱線號碼。此外,經過調查後發現醫院的門診量或多或少都有所下降,唯獨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不降反增,業務量比平常增加了將近三成!」
  • 關於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要求,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 父母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抑鬱、焦慮、恐懼、自責等情緒及其引起的軀體症狀都折磨著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和身體。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比成人更複雜,達100多種。目前,以遊戲成癮為主的過度依賴網絡成為家長關注的熱點,全球兒童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發病率約為6%。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範疇。專家提醒,部分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到成年的時候會變為成人多動症,如果發現早期症狀,應及時就醫。
  • 兒童青少年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對應策略|搜狐教育名師課
    看點: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逐年上升,已成為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直播內容涵蓋兒童心理學知識、養成教育知識、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兒童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如自閉、焦慮、抑鬱、厭食、多動症等)及常見行為問題及應對策略等。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早幹預
    2020-10-10 09:39:38 來源:央視網原標題:【世界精神衛生日】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早幹預央視網消息: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當中,約3000萬人受到了各種
  • 如何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心理?
    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過渡的一個中間階段,貫穿青春期的最大特徵是性發育開始和完成,與此同時男女青年在心理方面的最大變化,也反映在性心理領域,他們對性的意識,由不自覺到自覺;對性對象,由同性轉為異性;對性的興趣,由反感到愛慕到初戀……幾乎是每人必經的歷程。但由於在整個青春期中,青年人的情緒動搖不定,容易變化,如果不注意及時引導,常可為過度好奇、熱情、幻想、衝動、性慾等驅使而不能自制。
  • 學業壓力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因,說好的減負呢?
    項賢明指出,從震驚全國的吳謝宇弒母案到疫情期間升級的親子矛盾,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陳福國曾指出,不少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顯示,我國學生心理疾病發病率高於一般人群。
  • 佛山聲音丨楊珍建議:出臺家庭教育法建立家庭教育指導管理體系
    其實,這些問題累積已久。據楊珍透露,去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給她來信,近百名家長聯名籤字,呼籲關注遊戲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而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大一部分都與家庭教育有關。「很多家長不知道用什麼科學方法教育孩子,重知輕德,更多的關注學習成績,而忽視對孩子良好性格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而這些,都會讓孩子未來的發展面臨種種問題。」楊珍說,一般家庭尚且存在諸多問題,留守、單親、重組等特殊家庭兒童的家庭教育更是難點,建立科學、系統、規範的家庭教育指導管理體系迫在眉睫。
  •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越早預防越有效
    抑鬱症是可以通過物理、藥物、心理等手段進行治療的,只要我們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防患於未然。提升對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認知,是應對抑鬱症低齡化的關鍵。相對來說,成年人更容易識別自己的情緒、心理問題,而兒童青少年識別、表述自己情緒的能力沒有成人完善,有時候會用一些行為來展現情緒問題,比如厭學、網絡成癮等。
  • 一門課搞懂青少年 | 青少年常見問題與心理諮詢實務工作坊
    事實上,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特殊且重要的階段,一方面,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狀態都較兒童有很大的不同,父母、老師需要專門的學習與反思,理解孩子,改變無效、錯誤的認知與教養方式,給予孩子科學、恰當的教育與支持; 另一方面,青春期也是心理問題的高發期:數據顯示,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社會引導治療體系?
    針對當今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的狀況,記者採訪了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專家閆春梅。剖析了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的深層次原因,就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社會引導和治療體系,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 閆春梅
  • 兒童青少年有哪些突出的心理問題,該怎麼辦?
    如果不及時、有效地對兒童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相應的幹預,極易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礙,而且兒童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會持續到成年時期,影響其學業成就、工作和社會交往,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心理和經濟負擔。 然而,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
  • 中國啟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
    到2022年底所有學校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屈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宣部、教育部等12個部委日前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心理服務平臺或依託校醫等人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 李香玲: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希望檢察機關積極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心理疏導機制,設立心理諮詢室,開通維權熱線電話,有效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從事教學工作20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英語教師李香玲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