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翁海霞 整理
這兩天隨著天氣轉冷,秋褲又火了,這次是由於有時尚界人士稱,優雅的人是不應該穿秋褲的,做大幅度動作時,難免露出腰間或紅或灰的、銷魂的一截。對此,廣大秋褲擁護者堅決反擊,表示這種國人司空見慣的衣物,是繼蛇皮袋、暖水袋、澡籃子、中藥包之後受到國際大牌青睞的潮物件,甚至賦予了它一個頗潮的英文譯名「chill-cool」。
為了進一步說明秋褲的時尚進步性,有網友表示,1921年共產國際代表丘爾庫夫斯基到中國指導革命,他發現中國革命者很窮,買不起秋冬禦寒的褲子,於是他根據蘇聯經驗,指導大家用純棉等製作貼身褲子保暖。貧苦大眾就叫這褲子「丘爾庫夫斯基」,後來精簡成「丘爾庫夫」,再後來念快了就成了「丘庫」,最後便演化成了「秋褲」。
這種說法一經發出,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注意和轉發,那麼這種說法到底可信不可信呢?目前網上似乎沒有一個定論,不過網友「漏佛」專門考證後指出:「謹慎懷疑這是善意謠言。1921年共產國際的代表是維經斯基(GrigoriVoitinsky)、尼科爾斯基(Nikol⁃sky)和荷蘭人馬林(G.Mar-ing)。」
由此看來,「丘爾庫夫斯基」到「丘爾庫夫」,再到「丘庫」,最後成為「秋褲」,這「秋褲進化史」不過是傳說罷了。
另外,關於秋褲,全國各地叫法也不同,北京叫秋褲,上海叫棉毛褲,東北叫線褲或襯褲,陝南叫棉褲,臺灣叫衛生褲。
一條秋褲引發的段子
@糗事百科:A:穿棉毛褲只有兩個原因。B:不就是冷麼,還有啥原因?A:你媽覺得你冷。
@上官軍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穿秋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條秋褲起毛球;小樓昨夜又東風,不穿秋褲行不通;五更清風三秋露,一條秋褲半床書。
@光頭王凱: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穿秋褲就變天。夢裡幾回非故裡,秋褲一月不用洗。春眠不覺曉,秋褲有點小。二十四橋明月夜,秋褲水洗總得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秋褲空對月。
@往上跑的雨:英雄不問出處,全都要穿秋褲;衣帶漸寬終不悔,中間還要穿秋褲;舉頭望明月,低頭穿秋褲;枯藤老樹昏鴉,穿條秋褲回家;停車坐愛楓林晚,秋褲紅於二月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穿秋褲,望盡天涯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來換秋褲!親,穿秋褲了沒?
@寸木岑樓333:經歷一番寒徹骨,才知必須穿秋褲;春眠不覺曉,秋褲不能少;請君試問東流水,為何都在穿秋褲;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已穿秋褲;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穿著秋褲。
@jjyymmhh:欲窮千裡目,多穿條秋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秋褲暖我情;生若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褲之靜美;非寧靜不能支援,非秋褲不能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