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張清華社發布的照片。
這張照片的背景是這樣的:2月23日,浙江紹興市中心醫院的護士曹玲玲「從業21年,遇到了久違的美好」。感動來自於一個2歲的小病號,小男孩核酸檢測為陰性。昨天病癒出院,曹玲玲按慣例送病人出門,剛打算揮手告別,小男孩向她突然鞠了一躬,曹玲玲立馬還禮。這一刻被一旁的其他醫護人員給拍了下來。單純而美好照片迅速刷爆朋友圈。有人翻出了一張百年老照片:時任浙江醫大二院前身廣濟醫院院長的英國人梅滕更醫師查房時,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禮地向梅醫師鞠躬,深諳中國禮數的梅醫師也深深鞠躬回禮。一個世紀後,經典瞬間在柯橋重現。
這張照片讓易文老師產生了深深的觸動,心裡有很多的話,想在這裡跟同學們說一說。
中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早已成為中華文明的本質內涵與標誌。古人講「夷夏之別」,其實也就是文明和野蠻之別,最終標準就是看是否「知禮」,人而無禮、禽獸也。在上面這張照片中,我們看到了跨度一個世紀的禮,這讓人十分感動。
在照片中還能看到什麼?易文老師看到的是感恩。
中國人自古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優良傳統,中國的「感恩」文化源遠流長。施恩、報恩,是中國歷來傳唱的價值理念,因而,像「知恩圖報,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這樣的詞語才會深入人心、廣為流傳。比如,「結草銜環」這個成語廣泛用於感恩、報德,裡面包含著老人在戰場結草繩替女兒報恩以及黃雀銜玉環回報救命之恩的兩個故事;「退避三舍」,最早來源是晉文公報答楚成王在他避禍流亡時的收留之恩;「一飯千金」,是韓信報答民間老婦在他走投無路時的一飯之恩。
中國文化沉澱了五千年,其中有很多的瑰寶都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被一點點的遺失了,這讓易文老師感到十分心痛。中國傳統文化何其璀璨,何其博大精深,我們身為炎黃子孫,血管裡流淌著的是中華文明的精髓,時代發展至今,我們更應該把傳承傳統文化作為重任放在肩上,讓我們的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發揚光大,成為東方一顆最閃亮的明珠。
這張照片讓易文老師非常感動,因為易文老師在這裡看到了愛,看到了禮,看到了感恩,看到了中華文明的傳承、復興。傳統禮儀文明對我國社會歷史發展有著非常重要且積極的影響。長期以來,由於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於滲融並存的狀態,又由於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更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一套現代文明禮儀。
關注朝運萊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文明,你我一起為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