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這些詞語都是來自道教的你肯定不知道

2020-12-13 朝運萊傳統文化

上一篇易文老師給同學們講了「身懷六甲」「否極泰來」「九霄雲外」三個來自道教的常見詞彙,今天我們繼續來講另外幾個來自道教的詞彙。今天這些詞彙,都是來自道教的養生文化的。

第一個:爐火純青。

爐火純青一詞,出自唐代孫思邈《四言詩》:「洪爐烈火,烘焰翕赫;煙未及黔,焰不假碧。」原指道士煉丹,爐中的火焰由紅色轉成青色時即為最佳的火候。轉化為習語後,意指技藝或學問、修養等達到純熟完美的境界。

由爐火純青演變出來的兄弟詞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第二個詞:靈丹妙藥

靈丹妙藥在今天一般是用來指非常靈驗有效的奇妙藥物,用來比喻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好辦法。

靈丹妙藥的兄弟姐妹也來了,請出我們今天的第三位主角:金丹換骨

這個詞也來自於道教的煉丹典故,指道家仙丹之靈驗,能使人脫胎換骨。如陸遊《夜吟》詩:「六十餘年妄學詩,工夫深處獨心知。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他借用道教的修煉思想,以「金丹換骨」比喻學詩功夫由漸修而進入頓悟之境,後來也用來比喻文學藝術等的創作達到了造詣極深的頓悟境界。

第四個詞:不食人間煙火。

這個詞最早是用來形容道教的修仙之人得道升仙之後脫離世俗。人間煙火是指炊煙,引申的意思就是飯,人人都得吃飯,只有神仙不用吃飯,所以用不食人間煙火來形容女孩子的清麗脫俗和驚世脫俗的魅力,就好像不吃人間飯食的仙子一般;就比如小龍女,就是像仙子一般的人物。但這個詞如果用在特定的場合又含有貶義,形容一個人太清高,或者與社會脫節,與人群徹底隔離了,不喜歡溝通與交流。

看咱們的中華文明多麼有趣,想了解更多的同學,關注朝運萊傳統文化,關注易文老師,每天學習一點點。

相關焦點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我們日常用的這些詞彙竟然是來自道教的
    眾所周知,道教是咱們中國本土的宗教文化,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同學會感覺道教離自己很遠,尤其是不信仰道教的同學。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道家九字真言是哪幾個你知道嗎?
    可能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道家的九字真言,或者在一些玄幻小說中也見到過「九字真言」,那應該同學們知道其實每一個字都有著獨特的手印,看上去很神奇。《中華道藏》有言:「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闢。要道不煩,此之謂也。」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古往今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我們做的相同的事情就是過年過節都要拜神拜祖先,而怎麼拜呢?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的時候都是需要燒香,你只是知道燒香,只知道一次要燒三炷香,但是你知道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嗎?
  • 朝運萊傳統文化:傳承禮儀之邦的璀璨文化,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感動來自於一個2歲的小病號,小男孩核酸檢測為陰性。昨天病癒出院,曹玲玲按慣例送病人出門,剛打算揮手告別,小男孩向她突然鞠了一躬,曹玲玲立馬還禮。這一刻被一旁的其他醫護人員給拍了下來。單純而美好照片迅速刷爆朋友圈。有人翻出了一張百年老照片:時任浙江醫大二院前身廣濟醫院院長的英國人梅滕更醫師查房時,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禮地向梅醫師鞠躬,深諳中國禮數的梅醫師也深深鞠躬回禮。一個世紀後,經典瞬間在柯橋重現。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做人不可「忘八端」怎麼就成了「王八蛋」?
    你知道「忘八端」是什麼意思嗎?我們都能了解第一個「忘」字,但是八端是什麼呢?其實「忘八端」是古代民間的一句罵人的話,和現在的「王八蛋」有著相似的意思。古代時「八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也是做人之本,也就是說如果忘記了這「八端」那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何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按照已有的資料,大部分都解釋為:人們都知道美的具體標準而去人為的製造「美」,那就是醜惡了;都知道怎樣做能被稱為善良,那麼其中就已經存在不善良的因素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和上一句有著相同的道理,自古就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想行善事得善果,但是有的人卻不一定能都得到善果,那麼就再也不行善了嗎?就如達摩祖師說過。行善不能總記在心中,不要為了善果去行善,這樣的善是虛偽的,是敷衍的。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驪山老母和女媧是什麼關係?
    驪山老母,又稱黎山老母,驪山老姥,太極老姥,武當山道教稱其道號為玉清聖祖紫元君。傳說驪山老母居於驪山,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道觀中都供奉有她的聖像其實她就是上古傳說中的女媧。在道教裡這樣認為,是有依據的。感興趣的同學跟著朝運萊傳統文化的玄靈子老師一起讀下去吧。
  • 弘道講堂 |《學道入門一百問》道教何時尊老子為教祖?
    ・關注我們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這些詞語都來自日本
    我們知道鴉片戰爭之後,我們開始對外開放。雖說是被迫的,但是也開放了,在和外國交流的時候,我們接觸到了好多新的東西。這個時候語言的重要性顯示出來了,需要翻譯。但是我們不知道的事,今天我們用的好多詞語都來自日本,這個可能是那些愛國青年不願意相信的。
  • 道教的禁忌:「戊不朝真」是什麼意思?一般人很少知道
    戊日是道教的一種禁忌,又叫做「戊日不朝真」,這裡的戊日通常指「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六日,道教又稱其為「明戊」。在每個月的戊日裡,道教的規定道觀不可以焚香、誦經、朝真,不能使用法器,也不進行齋醮科儀等。這條戒律是對於住觀或者火居道士,以及皈依道門的居士之規定。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道教之中有非常多的「君」,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有一位司命星君很受大家歡迎,東華帝君也擁有很多的粉絲。再比如前幾天玄靈子老師的另一篇王母娘娘的文章裡面寫的王母娘娘又稱為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那這些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分別指什麼呢?
  • 這些源自道教文化的習慣用語你知道幾個?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承載和延續道家思想的同時,結合神仙信仰和長生久視等獨特教理教義後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民風民俗方面高度融合,堪稱「百姓日用而不知」。日常生活中,很多常用的成語、習語都出自道教,下面小道士我就來簡單介紹幾個。上善若水「上善若水」出自道祖老子的《道德真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樣。
  • 武夷山:兩岸道教文化交流窗口
    福建省道教協會副會長、武夷山道教協會會長、武夷山桃源洞道觀、武夷山天上宮主持林青道長說,武夷山的養生文化就是道教文化,止止庵作為武夷山的道教文化發源地,可以說武夷山的養生文化也是從止止庵開始的。為加強武夷山道教宮觀與臺灣的交流往來,幾年前,林青道長參加福建省道教考察團赴臺考察,拜訪了臺灣所有的道教宮觀,並與高雄和臺南道教宮觀進行交流。
  • 道教的符籙文化
    道教符籙文化的起源道教符籙文化起源於人類早期對自然神力的崇拜,並在古代蟲書、篆書的啟發下,摹寫雲氣鳥獸等自然物,用特有的符號和圖文方式記載在某種特定的物品和材料上,逐漸形成了符籙系統龐大而複雜的符圖和文字。其內容不但代表了天神的意志、旨令,而且賦予了人們眾多的希望、祈禱和崇拜。古代有度朔山桃樹驅鬼避害的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鬱壘二神, 能祛病闢百鬼。
  • 三姑六婆指的都是哪些人?快看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名詞,你知道幾個
    所以我們華夏民族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還有很多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詞語今天仍在繼續沿用。雖然現在人們還經常提到這些詞語,比如「三姑六婆」,「三教九流」,但是很多人都已經不清楚這些具體是什麼意思了。今天咱們就來一起看看這些常用的中國傳統文化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吧。八卦:乾、震、坎、艮、坤、巽、離、兌。
  • 這些道教常用疏文,你都知道嗎?
    道教通過疏文章表的形式來傳忱達悃,通會神靈、告意諸神,以求祈願。「疏文」通俗地說,就是凡人祈求於神仙的文函,與公文及書信類同。後來,齋醮、章表、疏文經過北魏寇謙之、南北朝的陸修靜等高道的整理,道教齋醮、科儀體系已是非常謹嚴而且分門別類,直到五代時,號「廣成先生」的杜光庭進行匯集。在清代,編篡成《靈寶文檢》與《廣成集要》。內容包括符籙、章表、奏箋牒扎(札)等,至今對後世的道教齋醮科儀影響深遠。
  • 仙俠小說:靈氣復甦,末世,其實這是古代道教的說法
    那麼道教為何會說靈氣復甦呢?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元會的說法。而要了解元會,還得從古代的計算時間的單位說起。在古代道教,人們常常說一日,一月,一年,而現在的年月日與古代也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為了計算時間的長短,在無窮延伸的時間中,取天地循環終始為一巡,稱為元。
  • 《錦衣之下》鬧嚷嚷這個名字竟然不是瞎取的,陸大人真有文化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錦衣之下》陸繹大人竟然精通八卦(上)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錦衣之下》陸繹大人竟然精通八卦(下)(有興趣的同學點這裡複習)鬧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蛾有求偶之寓意,與蜂趕蝶和蝶戀花的寓意相同。單單一聽這「鬧蛾」之名,便能立時讓人感受到一種男女之間相互嬉戲的歡快感受,是一種很是接地氣的民俗元素。
  • 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語言接觸的必然產物
    不久前,美國「全球語言監督」(GLM)機構宣稱,自1994年以來,新增的英語詞語中,漢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了任何其他來源。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衣著飲食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衣著、飲食都非常講究挑剔;其形式內容更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
  •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道學的文化地位!
    壹作為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曾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在中國文化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們常說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之一,更有人以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首先表現在哲學思想方面。哲學所關心的問題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