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我們日常用的這些詞彙竟然是來自道教的

2020-12-13 朝運萊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道教是咱們中國本土的宗教文化,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同學會感覺道教離自己很遠,尤其是不信仰道教的同學。

但是今天,易文老師要給大家上一堂課,上完這堂課以後,同學們會發現,道教和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

我們這堂課要給大家講幾個詞彙,這些詞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用的,而這些詞彙全部都是來源於道教之中。

先來講第一個:身懷六甲。

在文學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懷孕的婦女會被稱為「身懷六甲」,六甲是什麼意思呢?前面我們有一篇文章講了天幹地支,其中六十一甲子也會被稱為六甲,此六甲和彼六甲是一個意思嗎?

道教中有六丁和六甲十二位神明,丁甲之名確實來源於天幹地支。丁神六位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為:甲子、甲戌、甲申、申午、甲辰、甲寅。丁神六位支為陰,皆為女神,甲神六位支為陽,皆為男神。重點來了,古代的封建思想導致古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婦女懷孕的時候希望自己被神明保佑的同時更希望自己懷的是男孩,所以便祈求六甲神明來保護胎兒,隨著時間的發展,懷孕就被統稱為「身懷六甲」了。

同學們是不是沒想到,這個常見詞是來自道教的。

再來看第二個詞:否極泰來。

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頻率也很高,很多人運氣不好遇到什麼倒黴的事情時都會說「否極泰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否」在這裡要讀成「pǐ」,這個詞怎麼也是來自道教的呢?這裡就又要提一下八卦了。

八卦是出自《周易》的一組陰陽符號,八個卦又分別組成六十四組卦象,否和泰就是這六十四卦中的兩個卦名。它們長這個樣子。

我們來拆分否極泰來這個詞。否:卦不順利;泰:卦順利;極:盡頭。指的是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通常被理解為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然後我們再來說第三個:九霄雲外。

這個詞的出現頻率也是相當的高,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某某事,我早就把它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九霄這個詞,便是來源於道教傳說。據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楊慎記載:「《道書》:天有九霄,赤霄、碧霄、青霄、玄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縉霄也。」這便是九霄。九霄雲外,指的是很遠很遠的地方。

來源於道教的常用詞彙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同學們關注朝運萊傳統文化,關注易文老師,下一篇文章我們繼續一起學習。易文老師祝各位同學萬事如意。福生無量天尊。

相關焦點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這些詞語都是來自道教的你肯定不知道
    上一篇易文老師給同學們講了「身懷六甲」「否極泰來」「九霄雲外」三個來自道教的常見詞彙,今天我們繼續來講另外幾個來自道教的詞彙。今天這些詞彙,都是來自道教的養生文化的。第一個:爐火純青。由爐火純青演變出來的兄弟詞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第二個詞:靈丹妙藥靈丹妙藥在今天一般是用來指非常靈驗有效的奇妙藥物,用來比喻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好辦法。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道家九字真言是哪幾個你知道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們都知道我國本土的宗教—道教,這也是從道家學說中發展而來的,道教給人們一種神秘的感覺,除了玄之又玄的道教依理外,其它對道教的理解可能就要源於影視作品了,我們會看到一些顏色豔麗的法衣、古老而又神秘的咒語、隨處可見的符紙等等,在道教中,他們認為符咒可以驅使鬼神、消災治病,這些咒語又被稱為「口訣」、「真言」、「秘咒」等。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古往今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我們做的相同的事情就是過年過節都要拜神拜祖先,而怎麼拜呢?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的時候都是需要燒香,你只是知道燒香,只知道一次要燒三炷香,但是你知道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嗎?
  • 朝運萊傳統文化:傳承禮儀之邦的璀璨文化,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張清華社發布的照片。這張照片的背景是這樣的:2月23日,浙江紹興市中心醫院的護士曹玲玲「從業21年,遇到了久違的美好」。感動來自於一個2歲的小病號,小男孩核酸檢測為陰性。在上面這張照片中,我們看到了跨度一個世紀的禮,這讓人十分感動。在照片中還能看到什麼?易文老師看到的是感恩。中國人自古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優良傳統,中國的「感恩」文化源遠流長。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做人不可「忘八端」怎麼就成了「王八蛋」?
    我們都能了解第一個「忘」字,但是八端是什麼呢?其實「忘八端」是古代民間的一句罵人的話,和現在的「王八蛋」有著相似的意思。古代時「八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也是做人之本,也就是說如果忘記了這「八端」那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其實「八端」是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可以說這「八端」是孔子德育內容的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何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不同的國家、民族有著不同的標準,我們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盲目的準求哪一個標準。真正的美是符合自己的美,是僅屬於自己的美,而不是模仿來的。當然善也是一樣的比如某國以「反恐」的名義發動戰爭,從而使人們陷入深深的戰爭的恐懼之中,那這種自以為是的善難道不是一種惡嗎?
  • 《錦衣之下》鬧嚷嚷這個名字竟然不是瞎取的,陸大人真有文化
    今天我們要來說一個劇中出現的有趣的小玩意兒:鬧嚷嚷。背景是陸繹與今夏下杭州暗訪,一行四人換好衣服之後,今夏說要去杭州的街市逛一逛看看當地風情,然後四人就來到了鬧市區,遇到了一個好玩的小物件兒。讓我們先來看他們遇到了什麼,上圖。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驪山老母和女媧是什麼關係?
    驪山老母,又稱黎山老母,驪山老姥,太極老姥,武當山道教稱其道號為玉清聖祖紫元君。傳說驪山老母居於驪山,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道觀中都供奉有她的聖像其實她就是上古傳說中的女媧。在道教裡這樣認為,是有依據的。感興趣的同學跟著朝運萊傳統文化的玄靈子老師一起讀下去吧。
  • 這些源自道教文化的習慣用語你知道幾個?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承載和延續道家思想的同時,結合神仙信仰和長生久視等獨特教理教義後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民風民俗方面高度融合,堪稱「百姓日用而不知」。日常生活中,很多常用的成語、習語都出自道教,下面小道士我就來簡單介紹幾個。上善若水「上善若水」出自道祖老子的《道德真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樣。
  • 道教的符籙文化
    道教符籙文化的起源道教符籙文化起源於人類早期對自然神力的崇拜,並在古代蟲書、篆書的啟發下,摹寫雲氣鳥獸等自然物,用特有的符號和圖文方式記載在某種特定的物品和材料上,逐漸形成了符籙系統龐大而複雜的符圖和文字。其內容不但代表了天神的意志、旨令,而且賦予了人們眾多的希望、祈禱和崇拜。古代有度朔山桃樹驅鬼避害的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鬱壘二神, 能祛病闢百鬼。
  • 弘道講堂 |《學道入門一百問》道教何時尊老子為教祖?
    ・關注我們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 戊不朝真 | 2021年道教戊日、暗戊日表
    從以上經典文獻的內容,我們基本可以看出:在南北朝到唐代,道教日常禁忌中的確有關於「避戊」的記載。但是那時候的「避戊」是指戊辰、戊戌二日不可上香朝真。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朱法滿編撰的《要修科儀戒律鈔》中對於不可上章的日子已經擴大到戊辰、戊戌、戊寅、戊申四日,六戊中惟戊子、戊午可燒香上章。
  • 認識道教: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
    道教是我國古老而又傳統的本土宗教,發展至今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依然保留了許多古老的道教建築。作為道教修行者的活動場所,道觀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們參觀遊覽。道教崇尚道法自然,但是也有相應的清規戒律,我們在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這不但是對道教的尊重,也是對拜神祈福之心的一種洗滌。一、道觀每天都可以去燒香拜神嗎?很多人懷著虔誠之心,在去燒香之前沐浴更衣,結果到了道觀門口,發現有一張告示牌寫著「今日戊日,本觀不上香祈福,不做法事科儀。」為何戊日不能燒香呢?
  •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道學的文化地位!
    壹作為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曾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在中國文化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們常說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之一,更有人以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首先表現在哲學思想方面。哲學所關心的問題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問題。
  • 武夷山:兩岸道教文化交流窗口
    福建省道教協會副會長、武夷山道教協會會長、武夷山桃源洞道觀、武夷山天上宮主持林青道長說,武夷山的養生文化就是道教文化,止止庵作為武夷山的道教文化發源地,可以說武夷山的養生文化也是從止止庵開始的。為加強武夷山道教宮觀與臺灣的交流往來,幾年前,林青道長參加福建省道教考察團赴臺考察,拜訪了臺灣所有的道教宮觀,並與高雄和臺南道教宮觀進行交流。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道教之中有非常多的「君」,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有一位司命星君很受大家歡迎,東華帝君也擁有很多的粉絲。再比如前幾天玄靈子老師的另一篇王母娘娘的文章裡面寫的王母娘娘又稱為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那這些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分別指什麼呢?
  • 道教文化:這些動詞術語經常出現在道符之中,代表著驅邪的力量
    道教的符咒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一般人來說,道符是神秘的,具有神奇力量的。這個系列的文章將通過細緻地解讀一個個道符的內在含義,來理解這道教文化。要深入理解道教符咒中的文字內涵,需先弄清楚道教的世界觀。道教的世界觀中,有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人居住的,靠著世俗規則約束的人間;一個世界是神靈的世界,脫離世俗之外,但受限於自然界的大規律的仙界。道士修行,是期望能夠借用自然界的神秘力量來登入仙界。仙界內部如人間一般,有內部等級。等級越高的仙人,住得越高,住在天際。
  • 中國道教神仙誕辰及下降日,今日道教重要事件介紹,傳統文化概述
    中國道教神仙誕辰及下降日,今日道教重要事件介紹,傳統文化概述今天是農曆三月初十,是道教神仙長生保命天尊下降的日子。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長生保命天尊及其在經文中的介紹。
  • 中國傳統文化|高中英語最常用的詞彙短語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獨特鮮明的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例如:諸子百家、琴棋書畫、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戲劇、中國建築、語言文字、醫藥醫學、宗教哲學、摺疊民間工藝、中華武術、地域文化、衣冠服飾、四大雅戲、動物植物、古玩器物、飲食廚藝、傳說神話、神妖鬼怪、傳統音樂、中國對聯、名山大川等等。
  • 「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工作坊紀要
    有鑑於此,2018年12月7-8日,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舉辦了「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學術工作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山西大學及臺灣銘傳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二十餘位學者在工作坊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