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道教是咱們中國本土的宗教文化,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同學會感覺道教離自己很遠,尤其是不信仰道教的同學。
但是今天,易文老師要給大家上一堂課,上完這堂課以後,同學們會發現,道教和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
我們這堂課要給大家講幾個詞彙,這些詞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用的,而這些詞彙全部都是來源於道教之中。
先來講第一個:身懷六甲。
在文學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懷孕的婦女會被稱為「身懷六甲」,六甲是什麼意思呢?前面我們有一篇文章講了天幹地支,其中六十一甲子也會被稱為六甲,此六甲和彼六甲是一個意思嗎?
道教中有六丁和六甲十二位神明,丁甲之名確實來源於天幹地支。丁神六位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為:甲子、甲戌、甲申、申午、甲辰、甲寅。丁神六位支為陰,皆為女神,甲神六位支為陽,皆為男神。重點來了,古代的封建思想導致古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婦女懷孕的時候希望自己被神明保佑的同時更希望自己懷的是男孩,所以便祈求六甲神明來保護胎兒,隨著時間的發展,懷孕就被統稱為「身懷六甲」了。
同學們是不是沒想到,這個常見詞是來自道教的。
再來看第二個詞:否極泰來。
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頻率也很高,很多人運氣不好遇到什麼倒黴的事情時都會說「否極泰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否」在這裡要讀成「pǐ」,這個詞怎麼也是來自道教的呢?這裡就又要提一下八卦了。
八卦是出自《周易》的一組陰陽符號,八個卦又分別組成六十四組卦象,否和泰就是這六十四卦中的兩個卦名。它們長這個樣子。
我們來拆分否極泰來這個詞。否:卦不順利;泰:卦順利;極:盡頭。指的是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通常被理解為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然後我們再來說第三個:九霄雲外。
這個詞的出現頻率也是相當的高,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某某事,我早就把它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九霄這個詞,便是來源於道教傳說。據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楊慎記載:「《道書》:天有九霄,赤霄、碧霄、青霄、玄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縉霄也。」這便是九霄。九霄雲外,指的是很遠很遠的地方。
來源於道教的常用詞彙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同學們關注朝運萊傳統文化,關注易文老師,下一篇文章我們繼續一起學習。易文老師祝各位同學萬事如意。福生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