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故鄉明》
一、重點字詞
①煙波浩渺:煙波,霧靄蒼茫的水面;浩渺,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②篝火:古指用竹籠罩的火,今指在野外燃起的一堆一堆的火焰。
③澄澈:清澈,水清見底。
④風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⑤巍峨雄奇:巍峨,高大壯觀,雄偉矗立的樣子。雄奇,雄偉奇特。形容山或建築物高大而雄偉,非常奇特。
二、易錯音
徘徊(pái huái)煙波浩渺(miǎo)篝火(gōu)澄澈(chéng chè)
風光旖旎(yǐ nǐ)無邊無垠(yín)
碧波萬頃(qǐng)萊(lái)芒湖 點綴(zhuì)
三、多音字
燕:yān 燕園 燕王 燕國 燕山 yàn 燕子 燕樂 燕爾 燕侶 燕麥 燕雀 燕尾服 燕窩
四、本文主題
本文作者以「月」為線索,回憶了在故鄉的童年生活,抒發了作者離鄉後的思念之情。
五、閱讀理解
1.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發了哪些感受。
參考答案: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場院上數星星、古柳下點篝火、坑邊望月等童年往事,抒發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深深懷念之情。
六、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1934年畢業後,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辭掉劍橋大學的約聘,毅然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95年11月,「北京大學季羨林海外基金會」成立。
七、課文拓展
1.關於杜甫的「借月思鄉」詩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天真稚氣的小孩 脫冰作戲、自得其樂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喜愛之情。
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詩意】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4.*《梅花魂》
一、重點字詞
①漂泊:比喻行蹤不定,居無定所或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②玷汙:弄髒;汙損 ③鄭重: 嚴肅認真。④秉性:性情;天性。
⑤眷戀:(對自己喜愛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戀。
二、易錯音
葬身(zàng)腮邊(sāi)老乾虯(qiú) 繚亂(liáo)
涼颼颼(sōu)華僑(qiáo)眷戀(juàn liàn)
三、本文主題
本文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的經歷,表現外祖父思念家鄉、眷戀祖國的深情。文章採用敘事的手法,運用了「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寫了老人與「我」的五件事。
四、課後習題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再和同學交流你對題目的理解。
課文寫了5件事:①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讀到思鄉的句子會流淚。②「我」弄髒墨梅圖,外祖父罕見地發脾氣。③外祖父因年齡大不能回國,竟像小孩子一樣哭泣。④離別前一天,外祖父送「我」墨梅圖。⑤離別當天,外祖父到船上送「我」繡著梅花的手絹。
表現了外祖父思念家鄉、眷戀祖國的深情。
課文題目「梅花魂」不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體現,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堅守愛國之情的寫照,更是中國人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徵。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萬萬僑居海外的遊子的縮影。那份對祖國的真摯的情感將不斷鼓舞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