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3患者輸液後打寒戰發高燒 藥監部門調查

2020-12-20 騰訊網

這一病房三個病人都出現輸液反應。曹盧傑 攝

前天上午9點以後,13名在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腦外科病區住院治療的患者,在輸液後出現寒戰發抖症狀,繼而又都發起高燒。事發後,醫生正在全力採取治療措施,醫院從病患的症狀來看,判斷是典型的輸液反應,但是所有病患所用的藥物不同,卻出現了相同的症狀讓人費解。目前,醫院已將此事匯報給當地衛生局、藥監局,並封存了相關藥物和醫療器材送檢,以便查出準確的原因。

13名患者輸液後,突然出現寒戰繼而發燒症狀

「躺在病床上的父親不停顫抖,面色蒼白,還一直發燒,令人焦心不已!」昨天上午,市民吳先生打進本報熱線13505176110焦急地說,2月5日上午9點半以後,在六合區人民醫院腦外科住院的多名患者,輸液不到十分鐘紛紛出現了異常情況。前天一整天,病區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在緊張全力搶救中,目前大部分患者症狀有所好轉,但還有一部分患者存在大小便失禁現象。

昨天上午,記者聞訊後立即趕到了該醫院腦外科病房。據吳先生介紹,他的父親今年72歲,患有腦溢血到六合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治療情況不錯,醫生曾表示還有個把星期老人就可以出院了。可是前天上午9點半左右,護士給老人掛水後不到十分鐘,老人就出現寒戰發抖症狀,「當時連病床都跟著搖晃著,把我們一家人全嚇壞了。」

醫生趕來後,老人不怎麼抖動了,而是發起了高燒,體溫超過40℃。隨後,醫生讓護士立即停止輸液,收走了所有藥物,給老人打了一針,後直接給老人掛上了沒有混合藥物的生理鹽水。沒過幾分鐘,腦外科病區喧鬧一片,都是病患家屬喊醫生的,相繼又有12名住院患者突發寒戰後發燒的相同症狀。一時間,整個病區忙碌一片,護士們將另外12名患者所用的藥物全部收走,停止輸液,代之是打針治療。

趙大媽今年快70歲了,2月4日剛剛入住六合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輸液後出現不良反應後,半個身子暫時無法動彈。據其女兒介紹,「我母親來醫院時身體還不錯,是在兩個子女陪同下走到醫院看病,可第二天掛水就出現不良反應,現在半個身子都不能動彈了,我們現在很擔心是什麼引起的不良反應,最怕老人有後遺症。」

據13床病患家屬介紹,輸液出現集體不良反應,大家都懷疑是不是藥物有問題。在2月4日當天,14床患者也一度出現了輸液後的不良反應,但是那位患者比較年輕過了幾個小時就好轉了。要是醫院方重視了,對症查找一下原因,可能2月5日就不會發生輸液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集體現象。

醫院盡全力搶救13名病患,確定患者有輸液反應

大部分病人是腦溢血住院,病人家屬們說,病人的病情差不多,治療所用的藥物也沒有多大區別,懷疑醫院給患者用了問題藥物,才出現輸液不良反應的。六合區人民醫院黨辦負責人介紹,2月5日上午10時左右,腦外科病區出現輸液後不良反應後,腦外科病區非常重視,立即組織醫生對病患進行問診調查。發現13個病人分別在輸入不同液體後出現輸液反應,表現為一過性寒戰、發熱。當時病區醫生立即停止給病人輸液,更換靜脈輸液器及液體,並採取其他措施。

「醫院隨後組織專家全面搶救病人,現在大部分病人情況好轉。」醫院黨辦負責人說,13位患者都是先寒戰發抖,後又出現持續高溫,這是典型的輸液反應,發生輸液反應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這次的人數偏多,所以醫院非常重視,逐一對病人所用藥物進行了封存統計,發現病人用的藥物各異,就是稀釋藥物用的水也不一樣,有人用的是生理鹽水,有人用的是葡萄糖溶液,也有人用的是甘露醇。所以一時無法判斷是不是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不僅封存了輸液液體,也封存了輸液器。

輸液反應具體原因,待上級藥監部門檢測出結論

據醫院院辦負責人介紹,經過醫院應急搶救,目前13名患者一過性輸液反應症狀已消失,仍在繼續原發病治療。

「我們第一時間封存藥物和醫療器械,也很希望能儘快查出原因,給病患及病患家屬一個滿意的交代,並且明確責任,但是從藥監部門獲悉,檢測查找『真兇』不會那麼快,可能要一兩個月才會有結果。」醫院院辦負責人說,院部對輸液反應高度重視,事發後立即封存原輸液液體及輸液器,及時上報區衛生局、邀請區藥監局派專家來院幫助分析調查。至於病患在這一期間的費用,醫院也在考慮給予減免。

最後,醫院方面表態,一切答案都要等上級部門調查化驗後才能給出解釋。希望病人們和家屬,能夠耐心等待一下,肯定會有個說法的。

■延伸

專家支招 預防處理輸液反應

什麼是輸液反應?據南京市衛生部門有關專家介紹,輸液反應包括發熱反應,系靜脈輸液時由致熱源、藥物、雜質、藥液溫度過低、藥液濃度過高及輸液速度過快等因素引起。

發熱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冷、寒戰、面部和四肢發紺,繼而發熱,體溫可達41~42℃。可伴噁心、嘔吐、頭痛、頭昏、煩躁不安、譫妄等,嚴重者可有昏迷、血壓下降,出現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狀而導致死亡。發熱反應發生的早晚,視致熱源進入機體內的量、致熱源的性質及患者的個體耐受性而異。預防輸液反應首先輸液時要儘量減少藥物配伍品種。多種藥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熱原疊加引起輸液反應。由於中草藥注射劑既易帶入微粒,又易與其他藥品發生反應,因此使用中草藥注射劑時儘量不要與其他藥物配伍。其次,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認真執行查對制度,仔細檢查液體有無混濁,瓶口是否鬆動,瓶身有無裂縫。消毒、操作按規定執行,並選擇有質量保證的輸液器具。紫外線定時消毒,保持空氣清潔,防止汙染。最後,選擇適宜的稀釋劑和輸液速度。藥液應現用現配,選用藥品說明書上的稀釋劑,並查看好配伍禁忌。輸液速度應根據病患的年齡、病情、身體狀況及藥物性質進行調整。

輸液反應的處理原則為,一旦發生輸液反應立即停止輸液,更換輸液器及液體(原輸液器及液體保留備查),做好搶救治療準備。但不能拔針,因為再次靜脈穿刺可能有困難,導致搶救治療延誤。

相關焦點

  • 13患者輸液後都打寒戰發高燒
    事發後,醫生正在全力採取治療措施,醫院從病患的症狀來看,判斷是典型的輸液反應,但是所有病患所用的藥物不同,卻出現了相同的症狀讓人費解。目前,醫院已將此事匯報給當地衛生局、藥監局,並封存了相關藥物和醫療器材送檢,以便查出準確的原因。13名患者輸液後,突然出現寒戰繼而發燒症狀「躺在病床上的父親不停顫抖,面色蒼白,還一直發燒,令人焦心不已!」
  • 南京13名患者輸液後現輸液反應 打寒戰發高燒
    曹盧傑 攝    前天上午9點以後,13名在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腦外科病區住院治療的患者,在輸液後出現寒戰發抖症狀,繼而又都發起高燒。事發後,醫生正在全力採取治療措施,醫院從病患的症狀來看,判斷是典型的輸液反應,但是所有病患所用的藥物不同,卻出現了相同的症狀讓人費解。
  • 三甲醫院輸液管內現頭髮 患者家屬:索賠百萬是氣話
    近日,有網友發帖反映,其孩子因肺炎在吉林省吉林市北華大學附屬醫院住院,3月23日晚上輸液時,發現輸液管裡有一根2釐米的頭髮絲。目前,患者家屬擔心孩子身體健康遭受損害,要求相關部門調查此事,當地食藥監、衛生等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 患者輸中藥注射液死亡,輸液瓶上寫著別人的名字……
    最新消息,護士寫錯了輸液瓶上的名字...... 1月26日,江西進賢縣50歲女子陳豔花感覺胸悶,到進賢縣中醫院輸液後死亡。 江西南昌市進賢縣官方微博@南昌進賢發布:經調查,當班護士吳某在患者輸液瓶上手寫的床位號、藥品名稱、藥品規格,均與醫囑、處方一致。但該護士未遵守護理操作規範對患者姓名進行核對,在輸液瓶上誤將患者名字陳某某手寫成李某某。經核查,當時縣中醫院該病區只有陳某某一人輸液,並無叫李某某的患者。
  • 4歲男童生病輸液,輸液管中驚現2釐米髮絲!母親:賠我100萬!
    但是一位家長在孩子輸液的過程中,竟然發現在輸液管中有一根兩釐米的頭髮!3月23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4歲男童因感染肺炎,在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在孩子輸第二瓶時,護士忽然發現輸液管中有一根大約兩釐米的頭髮,隨即便更換了輸液管。而頭髮是第一瓶藥或者第二瓶藥中,誰都不清楚。
  • 江西贛州一診所患者聚集路邊輸液,官方處理結果來了
    然而,現在很多醫院也是人滿為患,有時連掛號都很麻煩,需要提前預約,所以在一些鄉鎮地區,很多人更願意去小診所看病,尤其是一些頭疼、發燒之類的,而小診所最常見的就是輸液。這段時間疫情有些反反覆覆,很多地方在疫情防控方面更加嚴格,以防疫情擴散,而發生在江西贛州的這一幕,一診所患者聚集路邊輸液,官方處理結果來了。
  • 患者貼膏藥後送醫不幸身亡後續:死亡原因或將成謎
    進展:  屍檢已過有效時間需依照食藥監和衛生部門調查結果  6月27日,王宇告訴記者,屍檢超過法律規定的7天有效時間已無法進行,只能靜待食藥監和衛生部門對此事的調查結果。  南陽市食藥監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分局副局長張玉峰告訴記者,食藥部門昨日已對膏藥生產和銷售企業進行了前期調查取證,待調查結束後形成完整證據,然後對外公布調查結果。  「父親的遺體還在殯儀館,區衛計委給的答覆是正常程序需要三個月內出結果,我們怎麼可能等三個月?」王宇說,他多次到區衛計委反映情況,卻遭遇了門難進、臉難看的遭遇。
  • 輸液後病人死亡 醫院有責被判賠付13萬
    這個問題對於張女士的家人來說是十分痛苦的,因為張女士就因這樣的病症在甘肅省某職工醫院住院治療時,在第5天輸液後病情惡化,並經搶救無效最終死亡。那麼,該醫院存在過錯嗎?其該不該為張女士的死承擔賠償責任呢?     9月4日,記者獲悉,這起住院病人因「輸液」後身亡而引發的醫療糾紛索賠案有了一審結果。
  • 患者腹瀉輸液後猝死(圖)
    譚先生輸液後死亡,其妻子的精神變得萎頓。圖片來自網絡  南都訊 記者楊亮 紅旗鎮一名51歲男子7月2日早上因腹瀉、腹痛到小林醫院看病輸液後突然死亡。發帖者稱,7月2日早上,一名51歲男子因拉肚子、嘔吐於早上9點鐘到附近的小林醫院就醫,在簡單詢問病人和家屬一些關於男子飲食、過往身體情況的問題後,醫護人員即給男子輸液,當輸到第二瓶藥水時,男子病情急劇惡化,開始抽筋、口吐白沫。醫院隨後將男子送入急救室,最終無力回天,於11點宣布男子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心肌梗塞。
  • 患者被頂崗護士輸液後身亡,警方再調查治療和死因是否存因果
    患者被頂崗護士輸液後主動脈破裂身亡,診所因護士無醫師執業證被罰,警方再度調查。診所醫生認為無過錯,稱患者拒絕去醫院,其朋友執意讓護士開藥。
  • 東莞醫院不少輸液室患者屈指可數
    東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醫政科科長袁偉芬表示,接下來部門還會針對這項政策,包括政策的實施細則作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使其更符合東莞的實際情況。   東莞市人民醫院: 輸液護士騰出手 更好服務患者   東莞市人民醫院是近年東莞市門診量最大的綜合公立醫院。去年該院門急診總診療人次約320萬人次,輸液人次佔比為7.89%。換算下來,去年該院輸液人次接近25.25萬人次。
  • 南溪山醫院取消門診輸液 需輸液患者建議收住院或急診
    那麼,在衛生計生部門並未作強制統一安排的背景下,作為桂林首家吃「螃蟹」的醫院,南溪山醫院到底為什麼要撤銷門診輸液室?什麼情況下需要輸液?實施門診零輸液後醫院該如何做?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門診抗生素使用量降三成「不管感冒發燒,先到醫院掛兩瓶。」市民蔣鬱平時頭疼感冒,常去南溪山醫院門診掛吊瓶(輸液)。
  • 輸液港植入後,患者為什麼後悔了?
    昨天下午,患者Bxy來找我,說上周植入的輸液港讓她感覺很不好。
  • 粉店高湯添加複方甘草片 警方、食藥監部門介入調查
    粉店高湯添加複方甘草片警方、食藥監部門介入調查,店主被帶走;醫生:長期服用可能會上癮11月7日,長沙開福區陡嶺路,德輝粉館的店主指認自家門店。德輝粉館廚房的湯麵爐已被貼上封條。記者核實到,長沙市開福公安分局伍家嶺派出所和開福食藥監局稽查大隊已對此事介入調查。目前,食藥監相關部門已查封該店設備,警方將店主賀某和幾名員工帶走。市民吃粉身體被檢出罌粟成分?
  • 黑龍江女子藥店輸液後死亡 官方:撤銷藥品經營許可證,立案調查
    3月13日中午1時許,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訥河市市民劉某紅昏倒在家門前的樓梯處,後經醫院搶救無效身亡。其女兒小穎稱,劉某紅昏倒前曾在當地康達藥店輸液,「藥店沒有行醫資格證,盲目輸液後導致我媽媽死亡,事後還說自己『黑白兩道』都有人,讓我隨便告。」圖文無關。
  • 失控的輸液:「中國人人均輸液8瓶」背後
    輸液問題此次引起國人強烈關注,是因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透露出來的幾個數字: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  中國在關乎民生的統計中,人均指標大都落後於國際平均水平。然而,在醫藥衛生領域卻出現罕見的反例。
  • 患者門診輸液被確診新冠肺炎!疫情期,診所千萬不要再輸液了……
    在村衛生室輸液的患者被確診了如題,筆者今天想傳遞的就是這一句話——疫情期間診所不要再輸液了!之所以想提及這個話題,是因為大「敵」當前總有一小眾人抱著僥倖心理,覺得「瘟神」不會來到自己的身邊,因此掉以輕心,釀成大錯。
  • 閻良多人家庭聚餐後出現腹瀉症狀 都吃了同一牛肉
    不過,西安閻良區的群眾向我們反映,這幾天,他們和親友在聚餐後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躺在病床上的張先生有些想不明白,前幾天他和親友像往常一樣高高興興在家聚個餐,可這一頓飯竟讓他吃的住進了醫院。西安閻良區航興小區張先生:「初三晚上和幾個朋友喝酒,吃了幾個涼菜,有牛肉呢,吃了以後第二天早上,我那個朋友他先發作,發燒拉肚子,到一兩點,我也開始拉肚子,發高燒。」
  • 又一中藥注射劑出事,「輸液還沒兩分鐘人就沒了」……
    1月26日,江西進賢縣50歲女子陳豔花感覺胸悶,到進賢縣中醫院輸液後死亡。家屬發現,給陳豔某輸液的吊瓶上,寫的卻是「李豔紅」的名字。根據陳豔花兒子龔建輝提供的一張當時注射液的吊瓶圖片,吊瓶裡是一些黃色液體,吊瓶的一面用黑色水筆寫的名字是「李豔紅」。
  • 靜脈輸液港植入術:守護患者看不見的「生命線」
    近日,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五科徐希醫生和置管室護士密切配合,成功為一乳腺癌術後患者成功行靜脈輸液港植入術。此術解決了患者長期反覆輸液、抽血、扎針的痛苦,為長期化療、輸液、腸外營養患者帶來了福音,被患者稱為「看不見的生命線」。  55歲的張女士是鉛山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