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國內一支三人樂隊「跳房子」出版了一張專輯,和大多數樂隊一樣,唱片出版僅僅是樂隊在前一段時間工作成果的證明而已,除此之外,似乎證明不了多少其他東西。但和大多數樂隊不一樣的是,「跳房子」的主唱田原只有17歲,與唱片同時發行的還有她的小說《斑馬森林》,而且,更讓其他樂隊不及的是,「跳房子」所有歌詞全是用英文寫的,唱片從裡到外一個漢字都沒有……這樣,就可以找出證明其他結果的理由。
因為17歲,可以給田原冠以「少年美女作家」,這比那些老氣橫秋的美女作家來得更有衝擊力;因為這本《斑馬森林》,另一位前輩美女作家稱之為「是一個天才,是一個來自未來世界的藝術家」;因為英文歌詞,所以田原成了「中國最具國際化魅力的歌手」。僅僅是參加過一次外國的音樂節,僅僅是接受了國外媒體的採訪,僅僅是歌詞用英文寫的,就國際化了,這樣的國際化也太容易了一些吧。之所以這麼迫切想國際化,是因為以前我們不國際化。之所以不國際化,是因為以前不知道怎麼國際化。我們的流行音樂以前就不國際化,加上港臺的歌星,在全世界知名的沒有幾個。鄧麗君夠有名了,但她的名氣也僅僅是在亞洲範圍內,如果在美國,除了華人沒幾個知道她的。
說到這裡又要參照「美標」了,在這個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參照美國標準來衡量自己是否國際化。拿另外一個說英語的國家英國來說,雖然美國人祖上和英國沾親帶故,但是英國歌星想成為世界級歌星,就必須在美國混個臉熟,否則就是二流歌星。美國人對自己的「遠房親戚」都這樣,對其他國家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歌星松田聖子成了國際級歌星,就是因為她有一首歌曲進入美國排行榜前50名,除此之外,再找不到任何一個證明她是國際歌星的理由了。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國際化的歌星除了那個CoCo李之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因為她的唱片在美國市場賣得還算令人滿意。你別看王菲上過《時代》封面,你別看鄭鈞上過《公告牌》,可這都不是國際化的硬道理,充其量算是個「亞洲化」。
但我們特別愛用「國際化」這個詞,但凡跟外國發生點關係的,就一律國際化。張曼玉做廣告,必有一行字:「國際著名影星。」是因為她在柏林影展上獲獎還是她嫁給了一個法國老公?與此類似的還有另一位國際影星鞏俐。如果按照「美標」來衡量,這兩個人根本算不上國際化,倒是成龍和周潤發符合這個國際化標準。大概語言總是非英語國家藝術家成為國際化明星的障礙,像「阿巴」這樣的組合,如果他們只說瑞典語,可能就永遠不會被全世界所知;席琳.狄翁如果還用法語唱歌,她也只能在加拿大法語區或法國混口飯吃。說來說去又說到英語霸權上了,既然說英語的國家霸佔著這個世界,你想國際化,也只好委屈一下你改用英語唱歌了。曾經有人做過分析,法國的流行音樂十分豐富,但是法國在全世界知名的歌星不多,原因就是法國人討厭說英語。但你能說法國沒有好的流行音樂麼?
全世界的音樂家都愛說同一句話:「音樂是沒有國界的。」事實並非如此,只有能超越語言、民族、文化背景的人才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那麼音樂如何超越國界?從上個世紀80年代興起的第三世界音樂潮流中不難發現,語言障礙已變得越來越小,西方世界開始更關注音樂本身,所以很多音樂風格純正、本源的音樂家同樣獲得國際性知名度,與眾不同比「同流合汙」還受到尊重。所以,在相對比較落後、封閉的非洲,他們的音樂率先走向國際,美國人喜歡用「African-American」一詞來形容影響美國文化的非洲文化,其意義不僅在於文化的尋根,而是在這個時代對外來文化的承認。也許,從我們的朱哲琴在國際上獲得的成功中能得到一些啟示,人家對你感興趣,就是因為你和別人不一樣,換句被用濫的一句話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再說說「跳房子」,如果客觀地講,這支樂隊也僅僅是比國內大部分樂隊的水平稍稍高出一點,在對國外某一支(或一類)樂隊的模仿上,相對到位一些,從《Soldier》、《Animal Fazenda》能感覺出他們還是有一定才氣的。但如果說樂器演奏和編配上,和他們複製的對象差的不是一天兩天。如果繼續努力,也許能從眾多的樂隊中脫穎而出。否則,我寧願去聽Mazzy Star。「跳房子」究竟能跳多高,跟他們的歌詞用什麼語言沒關係,但這卻成了唱片公司推銷他們的賣點,因為受到瑞典公主的接待,因為參加過一次外國音樂節,因為歌詞變成了外國人更容易明白的英文,於是就國際化了。
你開什麼國際玩笑?同樣的一個很出名的樂隊「二手玫瑰」就很不一樣,「二手玫瑰」之所以受歡迎,就是觀眾覺得他們新鮮。梁龍不會說英語,也不會說德語,臺下觀眾能聽得懂中文的人加在一起不超過20個人,所以,不是語言而是音樂和表演方式徵服了觀眾。而最後一場演出樂隊返場兩次,不能不說這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所在。當地報紙這樣評價「二手玫瑰」:「儘管『二手玫瑰』的說唱對西方聽眾而言還有待適應,但他們的音樂可以說是傳統意義上的搖滾樂,有變化豐富的令人深思的詩一般的歌詞和劇烈的感情爆發。他們的音樂中很可能是有中國民樂成分,但是惟一令人覺得不尋常的是用了木質管樂嗩吶,聽起來像是很具有穿透力的雙簧管。梁龍用那種調侃的或是雙關的語言來表達對金錢和愛情的追逐,表述他在現如今中國所置身的那種生活環境,因為在那裡人們誠惶誠恐地覺得老的習俗和安全將會消失,他的這種風格又讓人聯想到西方的搖滾。」
演出結束後,希娜的伴奏樂手對他們說:「你們是中國的『紅辣椒』(Red Hot Chili Peppers,美國著名搖滾樂隊)。」還有人跟他們開玩笑說:「你們現在可以在瑞士混飯吃了。」「二手玫瑰」是目前中國眾多沒有出版唱片的搖滾樂隊中最出色的一支。從梁龍在舞臺上眼神亂飛的表情中,觀眾又一次感受到了自雪村以來的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