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人打坐都會犯的錯:心未清時 忙把眼閉

2020-12-15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雲臥三更仙夢醒公眾號,作者為高帥,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一、打坐是修行的四威儀之一,是最便捷的得真步驟

我們的身體的形態,主要有行立坐臥四種形式。這四種形式,佛教常常叫做四威儀。也就是說,這四種基本的生活方式,除了身體障礙與殘疾人外,是每個健康者每天少不了的姿態,少不了的活動狀態。

行立坐臥的四種生活習慣 對人至關重要 資料圖

既然人人都有這四種基本的生活狀態,它對一個修道者來講,要完成「君子終日乾乾,反覆道也。」的煉己築基活動,當然就少不了這四種形態。所以,四威儀的打坐的形態,對修真者來講,是必須有的一種生活習慣,也是必須有的一種修真法門。

我們生活中的四威儀,行立坐臥的四種生活習慣,對人們修行帶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先說打坐這種姿勢,它是最容易實現人們常常說的入靜的效果。

初學者在打坐的時候,往往會走向兩種極端,即散亂和昏沉。入門若採用睡眠的姿勢,按照修真的方法去修臥姿,這極易睡著。而且臥姿時間久了,除了出現昏沉外,還會導致初學者肌肉鬆弛,漸漸養成懶庸的習氣。中醫也講了,久臥傷氣,時間久了,會導致修真者肌肉廢弛,這種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為了防止修真的危害,四威儀的姿勢,以打坐為入門手段,是歷代修真的基本方法。而站立的姿勢,儘管強健體魄的效果明顯,但不利於獲得修真出現「法財兩用」的結果。對站立姿勢的方法與效果的權威者,當數王薌齋先生論站樁了。他一再告訴我們,站樁的目的,也是為了「銘心究理性,技擊乃其次」的。

所以,根據人心的張弛,修行的降心手段,用四威儀的方法,是以打坐來為初學者的入門功夫,再結合適當的站樁、行拳和臥禪,去一步步地深入修真的進階,四種形式不可偏廢,缺一不可。唯有這樣,才能實現海蟾翁《至真訣》所說的:「只道行禪坐亦禪,聖可如斯凡不然」的修真日常化。

修真日常化 資料圖

二、打坐對深度睡眠帶來的好處

打坐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也是儒家修齊平治的法則之一。儒家有:「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然後復求安,求安即生悟。」的安心法門。朱熹還有「守中以制外」的「用中」法則。都是結合打坐去完成的。佛家論打坐,就更是枚不勝數了。對道家來講,張三丰祖師更有精彩的論述,他在《道言淺近說》中特別指出:「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勤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這是為打坐修真作準備工作。

尤其是現代社會的人們,如果懂得睡前稍微收收心,用道家的打坐功夫,去消除一天工作中的各種欲望之心,讓繁雜的心,先安頓下來再入睡,保證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打坐者睡眠的深度,做到夢少而心安,第二天投入到學習和工作當中的精力會更加充沛。

如果打坐的方法正確,不去盲目地意守,又不落空,懂得降心的道理,其好處一定是多多的。

心未清時,眼勿亂閉 資料圖

三、打坐的道醫理論

人們常說,三分病七分養,這個養主要是指的養心。對於病者來講,由於對疾病的恐慌,往往會憂心忡忡,反而對健康不利。如何儘早懂得養心的方法,還是要依賴於日常的打坐修真,去慢慢給自己培育出一個良好的養心習慣,才能得到深層次的保身、健身價值。

張三丰祖師用道家的黃老思想告訴我們:「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不外崩。火不外熒,則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則無精涸之症,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衝;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卻病,乃可以言修矣。」。

這些安心法門,如果結合具體的打坐修真方法去修行,對個人的健康價值,是可想而知的。

四、道門為什麼有禁止打坐的做法

打坐的方法,《呂祖百字碑》講的特別清楚,叫「降心為不為。」。意思是說,我們打坐的時候,需要努力做到兩個方面,一是「為」的方法,要用正確的修煉去降心,不然修真者就什麼也不會,只是傻傻地坐在那裡,容易「落空」,故用「為」的法則,來強調打坐者必須有的金剛手段。

人們又因懂得了「為」的意義,往往就出現現代氣功的那些運氣、守丹田法門,將意識集中於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或某一個景象,是墮入了一種「執相」的極端,又走不出來,故祖師強調修真者,要懂得「不為」的妙處。

只有「為不為」的打坐,把握一定的尺度,運用正確的方法,才會獲得降心的價值。故降心的手段,既不能犯「為」的強制性錯誤,也不能犯「不為」的頑空傻坐靜等,才是馴服人心的高明手段,就會出現《呂祖百字碑》說的「動靜知宗祖」的「因有動而方有靜」。

道家打坐是靠正確的修真,得到的「動」的真心,去降伏人心的頑劣,以求得真正意義上的靜的。

打坐如果出現著相與落空,反而會導致欲心層出不窮,就會失去了「真心」這個陽性物質,即「動靜知宗祖」的動沒有了,道家叫孤陰不生,是孤修。

有陰無陽,這最容易出現心腎不交的症狀,將會給身體帶來很多陰性的危害。如面黃肌瘦,神情憔悴,肌肉乏力,神經衰弱,體冷滑精等。甚至還有盲目從督脈逼氣上行的,用邪說的所謂還精補腦法,實際是亂提起邪火,用心用力過度,會出現咳血、便血、吐血等症狀,這是符合中醫理論的戕害行徑,是歷代道學家嚴厲批判的「非為養生,實為促死」的偽道、邪術。

所以,道門的一些人士,會根據修真者的具體情況,給出不同的修真法門。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道門的明師,是不是真的懂得「法財兩用」的修真法則。

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心自定 資料圖

五、必須明確打坐的方法與打坐的目的

怎麼去打坐呢?道門的長處是用人體本能的呼吸,去馴服修真者的妄心。歷代丹書都有論述,真心向道者,會出現「息停脈住」的反應,這是先天的真心控制呼吸和心跳的成就。

我們知道,人的意識是不能改變呼吸和心跳的。既然意識沒有左右心跳和呼吸的能力,那憑什麼道門就有優勝的手段去修真呢。道家為了探索這個道理,經過千萬年的實踐,總結出人類的元神,才是跟心跳和呼吸一致的先天性主宰,尋找出修真的「真息」的秘密,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將是道家文化利於養生和修真,今後可能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一旦人們懂得了這個修真的道理,降低心腦管疾病的死亡率,這些所謂的先天性疾病,道家文化是有比較充分的理論基礎的。

《道言淺近說》這樣說:「潛心於淵,神不外遊;心牽於事,火動於中。火動於中,必搖其精。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心自定。死心以養炁,息機以純心。精炁神為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遊,外三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為夫婦,神炁為子母,子母夫婦,聚而不離,故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外遊,精不妄動,常燻蒸於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修真者不要為了打坐而去打坐,更不能期望用稀奇古怪的盤坐,去阻礙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如果在忍受盤坐的脛骨苦楚時,又怎麼實現「死心以養炁,息機以純心」的真心玄關呢?

打坐的目的是什麼?張三丰祖師說:「大修行人慾求先天外藥,必煉己以待陽生。用神炁煉成慧劍,採金水勻配柔剛。古人採藥進火,全憑此物。除七情之患,去五賊之害,若無煉己以去賊之患害,則不能常應、常靜,魂魄焉能受制?情慾豈不相干?若要入室施功,臨爐下手,則外火雖動,而內符不應。只因剛柔未配,以此慧劍無鋒,群魔為害,心神不寧,慾念雜起,故乃逐境飄流,致使汞火飛揚,聖胎不結。如使煉己純熟,則心無雜念,體若太虛,一塵不染,萬慮皆空。心死則神活,體虛則氣運,方許求一陽之道,二候之功。」(《大道論》)

這裡的「外火雖動,內符不應。」,是很多打坐法門容易糊塗的方向性問題。打坐的目的,張三丰祖師說了,是「必煉己以待陽生」。這個「陽生」,丹書又叫壬水,是先天的道心,也叫「金公」,因為金水為一家。而絕大多數人不明白打坐的真正目的,只知道在後天意識的氣脈穴竅上瞎琢磨,難以擺脫識神的的束縛。故悟元師告訴我們:「休從一己費精神,向北還須去接人;喚得金公回故土,身中即有四時春。」。

希望打坐的人們,踐行道家的修真原則,不要從一己上,這個後天意識,去白白勞神費力。而應努力向北,去迎接我們的故人,不要再「覓故人不見」(張三丰《青羊宮留題》)。只有換得金公回故土,從西家的金位,回到東家的木位,讓金木相併,則陰陽合一,打坐就不會孤修了,會妙自無生現太極,一團春意暖融融。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每個人都會犯一種錯,卻又都會視而不見
    然而,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們都會犯一種錯,那就是:很容易發現別人的錯誤和失誤,卻對自己的失誤與錯誤視而不見。這種基因型錯誤無關道德品行,它的名字叫認知偏差。  人人都會有的「認知偏差」  認知偏差是指人們在認知和覺察自身、他人或外部環境時,常因自身或環境因素,使得認知結果出現失真的現象。
  • 人生的最高境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句句經典!)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逍遙自在度人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諧寬容愛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圓容自如遊職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左右逢源處人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恰到好處巧辦事。用睜開的眼睛逡視世界的美麗,用閉著的眼睛抹去世間的無奈,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可謂是活出了極致。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為什麼上班越是愛遲到的人,領導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3點原因
    無論是哪一種管理類型風格的領導,他們在面對員工遲到這個問題上,似乎並不會過於追究,就算是要管,一般也就是開個小會,強調一上班要守時的工作紀律,嚴格管理幾天後,就又不會斤斤計較,對員工的遲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那麼,為什麼上班越是愛遲到的人,領導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道真的是領導不想管嗎?其實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
  • 記住:想要家庭幸福,伴侶犯了錯,我們一定不能輕易原諒
    另一半犯了錯,我們為什麼不能輕易原諒?很多有對象的人就會很有感觸,兩個人在一起很久以後,除了偶爾還會有點親密感以外,剩下的時間不是在爭吵就是在各忙各的。1.我們都知道,很多人在生活中總是容易犯很多低幼的錯誤,但我們又好像總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生活中吵架中。所以我們往往回到家中,就想展現一個慈祥的形象。
  • 據說99%的學生都會犯的錯誤....
  • 南懷瑾對於打坐姿勢詳解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顎,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注意事項一、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
  • 打坐為什麼要閉眼?能靜心調神?打坐的科學性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打坐感興趣,但在網上讀了很多文章,看了很多視頻,依舊不了解打坐,雲裡霧裡。說到打坐,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打坐能靜心、能調氣、能凝神等等。說的對不對?很對,但是,為什麼打坐能夠靜心、調氣、凝神呢?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 視頻面試,我犯了一個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然後他又問了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就這麼不知不覺聊了40多分鐘,猛然發現後面還有兩個候選人在等著,才依依不捨的結束了面試。結束時還提示對方很可能被錄用,讓她等通知。他在心裡已經認定要錄用這個人,後面兩個候選人只是敷衍一下,簡單的問問對方情況,然後介紹了一下公司,便很快結束了面試。他把這個美女推給用人部門經理,極力推薦她工作能力強,經驗豐富,工資也合適,人也漂亮,很適合做文員。
  • 打坐補陽氣的實用技巧
    對於很多人來講,一天的開始是從睡夢中醒來,睜開雙眼之時。從中國人古老的養生智慧中得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身體最好。日出之時是陽氣上升之時,日落之時是陰氣增長之時,陽氣足,免於陰氣滋擾,體內的能量自然向陽。可是對於活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的我們來講,實在是很難實現。
  • 打坐入定的十個技巧
    打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索十個如何靜坐打坐入定的技巧,這樣你就能從打坐練習中得到最大的收穫。挺直腰板打坐姿勢最重要的部分是保持脊柱挺直,否則,你將不能很好地呼吸。在打坐時,身體有向前或向後漂移的傾向,最常見的錯誤是身體前傾,所以要保持警惕,儘量保持挺直的脊柱。記住,你也應該放鬆,在另一個方向過度弓起也會影響你的呼吸,使你更緊張。脊柱應該挺直但放鬆,在這個姿勢中,你會保持警覺,你的呼吸會順暢,能量會自由地上下移動你的脊柱。
  • 打坐入定方法,數息打坐法(非常實用)
    聲音不要太響,以免在坐得很沉時嚇到自己。或可用毯子蓋住,聲音較不會尖銳。只要在時間到的時候提醒自己結束即可。  2、一條薄毯,蓋在膝蓋上。打坐時,膝蓋很容易受到風寒。如果天冷,可用保暖的毯子。  3、如果是在地上盤腿打坐,為了阻隔地上的溼氣,先鋪一張方墊。為了幫助腰部減輕壓力,坐圓蒲團。先把方墊放地上,再把圓蒲團放方墊上。
  • 讀錯「耄耋」的陳果,犯了眾人都會犯的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然而,陳果教授因把「耄耋」[mào dié]這個詞的第二個字讀成[zhì],結果被很多人指責,我覺得公眾產生這種反應是很正常的,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作為一個知名大學的教授,居然把這個詞讀錯了,真的很不應該。
  • 打坐時怎樣入定
    打坐,如何讓心靜下來,如何才能少一些雜念,如何才能不想東想西,這是許多打坐人的想法和目的。心靜,是安定、覺照的狀態。讓心靜下來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種。不打坐時不覺得想法有這麼多,是因為不打坐時,心比較散亂看不到這些想法。打坐時,外界的幹擾變少了,相對來說,心靜了一些,就可以看到這些很多、很雜的想法。
  • 道家打坐的方法秘籍
    人能空虛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道德經》曰:」塞其兌,閉其門。」"致虛極,守靜篤」。」虛其心,實其腹。」等都是指入靜及打坐的要領,而入靜則是打坐的基礎和精要。「《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講:」夫修煉了身,飲食有則禁口獨坐,口唇相沾,牙齒相對,眼不觀邪色,耳不聽淫聲。洗心滌慮,對境忘境。萬緣消息,外想不入,內想不出。莫起一念,萬事俱忘。」 在打坐中由於思想和身體各部位都已放鬆,所以極易入靜,《玄珠心鏡注》云:」人能空虛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道德經》曰:」塞其兌,閉其門。」"致虛極,守靜篤」。」虛其心,實其腹。」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打坐?每天打坐30分鐘,有哪些好處?
    說到打坐,是修道之人每天必做的事情,在電視劇中也會看到很多道士、僧人會通過打坐約束自己。如今,打坐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做的事情,通過打坐獲得健康,注重養生保健的人,也會採用這個方式,讓身體得到改善,為什麼人們喜歡這個方式呢?以每天打坐30分鐘來說,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 南懷瑾:打坐的正確姿勢和方法
    七、兩眼半斂(即兩眼半開半閉,如開眼容易定就開眼,但不可全開,要帶收斂的意味,如閉眼容易定的話,可以閉眼,但不可昏睡)。  注意事項  一、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
  • 使用保險套 多數人都會犯的那些錯
    各種花色保險套套套戴晚了戴套太晚,很多人在實質性愛開始後才開始使用保險套,犯這項錯誤的人佔17.1%~51.1%。事實上,在前戲時就應該將保險套戴好,防止親熱時性器官有密切接觸。展開套套不合理戴套前把捲起來的保險套完全展開,有2.1%~25.3%的人會這麼做。這可能損壞保險套,還可能影響正確佩戴。儲精囊空間不夠沒有給精液留下一定的空間,有24.3%~45.7%的人說,他們遇到過沒有儲精囊或者儲精囊空間不夠的情況,這很容易使保險套破裂,引起懷孕。
  • 對打坐的十大錯誤認識 使人不願打坐 不敢打坐
    佛陀所說的通過打坐離苦得樂的方法,除了記錄在不同的經文上以外,還被那些通過打坐,掌握這一方法的禪修者,口口相傳著。我們今天的人,讀不懂經文,聽不懂禪修者的言說,原因都是因為我們沒有打坐。沒有打坐的經歷,沒有打坐禪修的體驗,是我們讀不明白佛經的原因。
  • 打坐時,額前脹痛是怎麼回事?
    有些人打坐的時候,會感覺到額前脹痛,有人甚至感覺痛得額前的皮膚一跳一跳的。他問我,這種情況是怎麼回事?會不會對氣脈的運行有什麼阻礙?如果你也出現過這種情況,首先在這裡恭喜你:你打坐走對了路!打坐會出現千奇百怪的現象,特別是在通脈的時候,身體會有各種反應。有的人發冷,有的人發熱。有的人頭痛,身子也痛。如果你的額前脹痛,特別是額前皮膚感覺一跳一跳的,像是心臟搏動的狀態,恭喜你,這是你的「天眼」要通的前兆。佛教中講人的天眼分為五大層級: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這五通,分別對應不同的修行境界。
  • 難得視頻|南老傳授打坐方法
    四、初習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五、無論初習或久習,坐處必須使臀部墊高二、三寸,初習打坐的人,兩腿生硬,可以墊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漸漸減低(如臀部不墊高,身體重心必定後仰,使氣脈阻塞,勞而無功)。六、下座時,用兩手揉搓面部及兩腳,使氣血活動,然後再離座,並且應當作適度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