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無聊,就看了看廣為流傳的《墨菲定律》這本書,瞬間讓自己感覺有所頓悟。
且不說什麼別的大智慧,就第一篇意識到無知,是知道的開始就感觸良多。
我們常聽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那麼到底如何做才能真的能做到自知呢?
我認為,一個人其實很難對自己的思維方式有清晰準確的認識,但是,倘若做到如下三點,至少在別人眼裡你會變得「有知」。
我曾有這樣一位領導,強勢獨斷。某次會議上大家一起討論某問題解決方案,領導是在a領域做了幾年的「專家」,但是對b執行領域自認為也可以應對自如,便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同事甲屬b領域的資深人士,對領導的方案提出了質疑,坦言領導方法並不可行。或許是基於直言,或許是礙於情面,最後二人吵得不可開交,自然不歡而散,項目也就此擱置。
其實,人非聖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不足,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相反,你還會覺得輕鬆很多。
第二,對同一事件他人的不同想法和觀點適當篩選,出自真心加以讚嘆。
朋友小C因其「嘴甜」和「高情商」深得身邊好友們的喜愛。有一次,向她請教如何讓身邊朋友也喜歡自己,她嘆了嘆氣,對我說:「其實呢,我們每個人最關心的只有自己,這就是人性,所以想讓別人喜歡你,就學會傾聽他們的觀點,不管你是否認同,誇他們就好了,但是不能讓人覺得太假,你想,好聽的話誰不願意聽呢是吧」。
是啊,平時我們最喜歡表達的就是我怎麼怎麼樣,往往喜歡反駁他人,讓別人認同自己的想法觀點,也許反其道而行之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第三,看破不說破,更不要「好為人師」。
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你的個人想法和觀點,就像A某某跟你吐槽B某某的某些點,你是跟著吐槽還是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更不要表露自己的態度。有時候,看似無心之舉,實則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麻煩。不管是有知也好,無知也罷,生活已如此艱難,有些話真的就不要說穿。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既不能狂妄自大,亦不要妄自菲薄。孔子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正如《墨菲定律》中所說的那樣,意識到無知,才是真正的開始,也許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