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2021-02-19 語文學習

詞語的變化

古代沒有的東西,現在有的,語言的表現就不同。如現代的飛機、拖拉機以及各種科學和工具,都是古代所沒有的,當然它就不同;還有些東西是古代有現在沒有的,因為古代有許多風俗習慣和工具,都是現在所沒有的,所以不可能在現代漢語中找出從前古老的詞彙來,這種大不相同的地方,大家都容易注意到。

但是,有些並不是大不相同,而是大同小異,古代的和現代的看起來好像是一樣的,可是真正仔細考察起來,卻並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現代漢語是從古代漢語發展來的,兩者不可能有很大不同。

現在舉例來說:「」字不但現代有,古代也有,古書上的「睡」字似乎也好懂,也沒有問題。可是仔細一看,卻並不完全一樣。「睡」字在漢代以前,是坐著打瞌睡的意思,和躺在床上睡覺的意思不同。《戰國策·秦車》中說: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不止。」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蘇秦一面讀書,一面想打瞌睡,於是他用錐子刺他的大腿,他就醒了。這個「睡」就是打瞌睡的意思。因為讀書是坐著的,他並不想睡覺,而只是因為感到睏乏想打瞌睡,所以用錐子刺他的大腿。如果說他讀書時想睡覺,那豈不說他太不用功了。又如,《史記·商君列傳》:「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這句話是說衛鞅和秦孝公談話,秦孝公不愛聽他的,所以說孝公時時打瞌睡。這個「睡」字如解作睡覺就不對了。因為他們儘管是君臣關係,秦孝公也決不會如此不禮貌,竟躺在床上睡起覺來了。

所以,每一個詞的意義都有它的時代性,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換了時代後,我們就不能以老的意義去看它了。例如唐朝杜甫的《彭衙行》中有一句話:「眾雛爛漫睡,喚起沾盤餐。」是說小孩們隨著大人逃難,到了一個地方後,孩子們困極了,倒在床上睡得很香。如以漢朝以前的意思來講,說孩子們打瞌睡,那就不通了,因為要說小孩們打瞌睡,就不能睡得那麼香。

又如,「恨」字在漢朝以前,一般的不講作仇恨的意思,只當遺憾的意思講。在古代,恨和憾是同義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這句話是說,劉備在世時,常談到漢桓帝、靈帝時寵信宦官的事,感到悲痛與遺憾。這裡的「痛恨」,不能用現在的「痛恨」來解釋,因為桓帝、靈帝都是漢朝的皇帝,諸葛亮怎能痛恨皇帝、罵皇帝呢。

▲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以學習外文的方法去學習古代漢語

古人學習一篇文章,強調把它從頭到尾地來熟讀和背誦。古人讀書從小就背誦幾百篇文章,重視感性認識。學校成立以後,尤其是五四以後,逐漸喜歡講道理,解放以後,更要求講規律。不管講道理和講規律,都是重視理性認識。

我認為單講規律,單講理性認識,沒有感性認識,是不對的。古人幾千年來學習漢語的經驗是講求背誦,這種讀書的方法似乎是太笨,其實並不笨。

現在有些青年說,古代漢語難懂,好像比外語還難懂。這話過分了一些,無論如何古代漢語不會比外語難懂,可是其中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說,我們要以學習外文的方法去學習古代漢語。學外文的經驗,首先強調記生字,還要背誦,把外文念得很熟,然後看見一個字、一個詞、或讀一本書,馬上能了解它的意思。最高的程度,就是看書不查字典,舉筆就能寫文章,說外語時腦子裡不用中文翻譯,隨口而出

▲ 常記常背常用心

古代漢語大概有一千到一千二百個常用詞,把它學外文記生字那樣地記住,大有好處。不要記那些深奧難懂的字。從前教和學古代漢語的人都走錯了路,專記那些生僻的字。如那時小孩子喜歡找一個難懂的字去考老師,這樣做是沒有好處的。

古代漢語怎樣能懂呢?把很多的文章湊起來,加以分析、概括、領悟,就能懂了。如「再」當兩次講,就是從每一篇有「再」字的文章中去領悟它的意義是否一樣,當你發現所有的「再」字當兩次講時,你就恍然大悟,知道這個「再」字當兩次講了。所以這是領悟處來的、歸納概括出來的。因為它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你從許多文章中加以研究、分析、概括,真的意思就找出來了,比查字典還好。因為字典本身有缺點,如《辭源》《辭海》《說文解字》等,都是以文言文來解釋文言文看了以後仍不懂,等於白看了

語音、詞彙、語法、文字

語音問題不大,因為我們讀古書不一定要學古人的讀音,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古今讀音的不同。如「人」字,北京音讀「ren」,上海音白話讀作「nin」,文言讀「zen」。據我們的研究,古人「人」字的讀音和上海白話的「nin」差不多。這種東西對於我們學習古代漢語來講不太重要,古人讀音可以讓專家去研究,我們一般仍按北京音去讀,上海人就按上海音去讀好了。


語法比較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一種,我們過去教古代漢語常常有一種誤解,以為語法講法則,只要把古代漢語的語法研究好了就等於掌握了規律,完成學習古代漢語的任務了。其實不然,因為語法有很大的穩固性,它變化不大。如「我吃飯」,在古代和現在差不多。特別是比較文的話,如「抗震救災」,從古代到現在都一樣。語法變化不大,所以我們放棄了詞彙不研究,專去研究語法還是不解決問題。再說我們的前輩學古文,也不是從語法入手,他們都是念得很熟,能背誦,那時恐怕還不懂什麼叫語法,可是他們學習得比我們現在一般人還好。所以我們應著重在詞彙方面。

舉例來說,關於鬍子的問題,古人分為「須」「髭」「髯」三個概念。口下為「須」,唇上為「髭」,兩邊叫「髯」。關公的髯很長,所以叫「美髯公」。總的名稱,也可以用「須」字。我們現在沒有這樣豐富的概念,不管是上面的、口下的、兩旁的都叫作鬍子。概念的多少,分得細不細與時代的風俗習慣有關。「須」「髭」「髯」之分,因為古時男子多數留須,所以需要加以區別。現在我們留鬍子的人少,不需要分得這樣仔細,統稱為鬍子就可以了。還有,在我們古書上,豬、馬、羊、牛的名稱種類很多,就是因為在畜牧時代,對初生的豬、一歲的豬、二歲的豬的名稱,都需要分開,才能講得清楚。所以說,一個時代跟一個時代不同,一個民族跟一個民族不同,因此也就不能簡單地說古人的詞彙是貧乏的。這是講詞彙的第一個問題。

▲ 《水滸傳》裡的美髯公朱仝

關於古代詞彙,現在我們好像懂得,但又不一定真懂。要注意,有些詞,不要以為講得通就算對。講通了有時也會出錯。有時講起來似乎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其實不然,恰恰還有問題。「舉案齊眉」的故事是說從前的夫妻二人,丈夫叫梁鴻,妻子叫孟光,他們相敬相愛。孟光給她丈夫送飯,把盛飯菜的盤子舉得和眉一般齊。「案」只能解釋為「盤」,如果要講成桌子,那孟光一定舉不起來了。總而言之,對古人用詞,要有敏感,要仔細分析,要從大量的材料中進行概括,進行比較,通過自己的思考,把它弄清楚。單純地靠查字典,那是不夠的。

▲ 舉案齊眉

語法的學習


學習古代漢語語法,要仔細進行分析。賓語要提前,得有條件,那就是必定在否定句、疑問句的情況下。另外,賓語必須是代詞,如果普通名詞,那就不能提前。比如說「不騎馬」,就不能說成「不馬騎」。「知我」,不能說成「我知」,因為這不是否定句。如果學習時,忘了這些條件,那就容易出錯。

《論語》中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不知道人家。這句話中,「不己知」中的「己」字,提到了動詞前面,「不知人」的「人」卻沒有提前。這些地方都值得注意。語法方面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有的可研究得很細。不妨再舉個例子。「之」和「往」有分別,「之」本來是「往」的意思,但從語法上看,「之」不等於「往」,其中有差別。「之」的後面可以帶直接賓語,而「往」則不能。比如說到宋國去,可說「之宋」,到齊國去,可說「之齊」,但不能說「往宋」、「往齊」。總之,關於學習古代漢語語法,因受時間的限制,不能多講。上面所講的,只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也要注意學習語法。

學習的具體措施
  

學習語文是個反覆的過程,快了不行。如果只是講規律,不從感性知識方面入手,那是不行的。兩者應結合起來。剛才有人提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想總的回答一句,就是學得多了,才能逐漸積累起來,積累多了,問題就解決了。要不然,一個一個問題解決,零星瑣碎,而且還達不到自己的願望。

那麼,究竟怎麼辦呢?我看要多讀些好文章。可以讀讀《古文觀止》,這書市面上有賣的,其中一共有兩百多篇文章,不要求都讀,可以少讀些,讀三五十篇就可以。要讀,就要讀些思想性較好的或自己愛讀的文章,最好能夠背誦,至少要讀熟此外還可念些詩,讀讀《唐讀三百首》。三百首太多,不妨打個折扣,也挑選些思想性好、愛讀的詩讀讀,讀一二百篇也就可以了。要讀得熟,熟能生巧。所以學古漢語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念三五十篇古文,一二百首唐詩寧可少些,但要學得精些

另外,要學些常用詞,這也很重要。關於常用詞,只要認真學,是容易掌握的。那些過深的詞,可以不必學它。如果要求高些,還可以念些較深的書,如《詩經》《論語》《孟子》。可以先念《孟子》,再念《論語》,這兩部書都比較淺《詩經》稍難些,可以最後學前兩部書可整個念,最末一部可以念選本。

在有個嘗試,小學生讀古文,準備他們學不懂,這沒有關係,只要熟讀了,慢慢地就會懂的。這些話與剛才講的要仔細地讀,好象有矛盾,其實這裡沒有矛盾,剛才說的那些,都是從較高的要求提出的。我們不要有懼怕的心理,因為古漢語中,一定有容易懂的地方。能懂一些,就會培養出興趣來。有了興趣,就能慢慢地讀通古文。北大的學生在學校要學二年,諸位不妨讀它三年或更長的時間。我相信你們是一定能夠學得好的。這也算是我對你們的希望吧!

來源|商務印書館,原文節選自《文言的學習 ·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王力:怎樣教古代漢語(一)
    王力先生(1900年-1986年)《古代漢語》的性質、目的和要求古代漢語這一門課程,過去在不同的高等學校中,在不同的時期內,有種種不同的教學內容。《古代漢語》第三版把古代漢語講成文字、音韻、訓詁也是不合適的。
  •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這裡所說的「學習古代漢語」主要是指培養閱讀古書的能力,而不是指研究古代漢語的語音、語法、詞彙。怎樣學習古代漢語?在這一點上,學習古代漢語和學習外語是一樣的。而且,和學習外語相比,學習古代漢語更需要強調掌握古代漢語詞彙。古書讀不懂,主要不在於不懂古代漢語語法,因為古代漢語語法和現代漢語語法差別不特別大,主要是不懂古代漢語詞彙。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漢語的常用詞語,大致上就能看懂那些一般難度的古書。
  • 古代漢語筆記(王力)
    一、 填空:1、漢語字典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A、按音序排列。現在通行按照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漢語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韻106韻排列(上、下平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B、按部首和筆劃排列。同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部首的先後以筆劃多少為序;同一部首內,字的先後以筆劃多少為序。
  • 唐作藩:試談王力先生的治學
    例如:《中國音韻學》、《中國語文概論》(後改名《漢語講話》)、《漢字改革》、《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漢語詩律學》、《漢語史稿》(上、中、下三冊)、《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以及他主編的《古代漢語》等。
  • 臺山籍古漢語語法學家麥梅翹病逝,畢業於王力創辦的中大語言學系
    麥梅翹是上世紀50年代,我國傑出的語言學家和教育家王力在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培養出的著名語言學者之一,對古漢語語法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她在1964年出版的《古漢語語法學資料彙編》(與鄭奠合編),至今仍是許多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讀書目。麥梅翹。
  • 王力經典作品推薦,《王力古漢語字典》最受讀者歡迎
    王力一直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培養語言學專門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200篇,共約1000萬餘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有許多且具有開創性。其代表作有《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語法》等等。今天,小編為喜愛王力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
  • 一代宗師丨王力: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
    為了讓漢語教研室發展起來,王力很注重團結,總是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他曾風趣地說:「我為什麼叫『力』,因為我太無力,只好借姓的光,叫『王力』,就是希望自己有王那樣強的力,可是沒有用,看來還必須藉助教研室大家的力,才能把漢語教研室辦好。」
  •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在線資料: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 古漢語小講堂 |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現代漢語中「妻子」指的是男子的配偶,那你知道在先秦兩漢時期,「妻子」的正確含義嗎?這道題充分說明了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詞義方面的差異。不僅是詞彙,在語音、語法等其他方面,這兩者之間也有著很大的距離。古代漢語一直是漢語學習的難點,也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我國古代的典籍浩如煙海,它們大部分都是由文言文寫成的。
  • 如何學習古代漢語?(暢銷近40年的經典教材,163篇經典)
    如何學習古代漢語?一部暢銷近40年銷量數百萬冊的經典——《古代漢語》值得推薦。我們要繼承豐富的文化遺產,就要讀古書;念古書就要具有閱讀古書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古代漢語。寫文章的人讀得懂古漢語,那他寫的文章就會有書卷氣,古漢語的簡潔之美,永遠是今天白話文的養料,這也是我個人寫作的體會。
  • 古代漢語學習大綱
    一、古代漢語的性質1.  古代漢語是古代漢族人民所使用的語言,是現代漢語的前身,現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續和發展。2.  古代漢語有兩種書面語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話。3.  古代漢語的學習對象是文言文。二、古代漢語的教學目的與要求1.  培養學生閱讀古代文獻的能力,以繼承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2.  提高運用與分析現代漢語的能力。三、古代漢語課的學習方法學習古代漢語必須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感性與理性相統一的原則。
  • 《古代漢語》等三種好書線上免費讀 | 共同戰「疫」,中華書局在行動
    應各界需求,自今日起,學好古代漢語三種必讀之經典好書——《注音版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十二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開放限時免費閱讀!
  • 名師談 | 王力:修煉古文功底的秘訣——大量閱讀、記誦
    由此可見文言文在中學生語文學習中造成的心理負擔。但凡文言基礎較好的同學,作文一般寫得很「雅潔」。如果高考作文寫得有一絲古韻,分數肯定不低。中學文言文的教學一直以來以文本翻譯和語法知識講解為主,可筆者認為這種學習古文的方法是捨本逐末。學習古文前首先應該明白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是僅僅為了懂得古代漢語的語法,還是為了能更好地閱讀古文。
  • 中國古漢語大師王力,孤獨而尊嚴 的一生(圖)
    「王力的自述對於我們製作這部片子很重要,因為從他的自述中我們可以悟出很多東西,可以和他心靈對話。」王韌說。  王力如蟻負山,背著為中國語言學打基礎的使命。針對文科大學生研讀古文能力的退化,漢字典籍中的傳統文化訊息面臨傳承的阻斷,王力應高教部之命主持編撰了《古代漢語》。對於古漢語的貢獻,除去法國留學的時間,在50多年裡,王力除了站講臺便是伏案讀寫。
  • 117年前的今天,主張漢字拉丁化的現代語言學奠基人王力出生
    王力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 200篇,共約1000萬餘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有許多具有開創性。不少著作列為研究生必讀之書和漢語基礎課教科書。他主張漢字拉丁化,在其主要著作中多次推崇,要求簡化漢字並且推行漢語拼音。以求將來逐漸達到全民漢字拼音化,便利「國際友人學習漢語」,預言「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也正是漢語在全世界傳播的時代」。
  • 如何學習古代漢語?
    你應該知道的29個古代漢語常識:1. 怎樣查字典辭書2.古代漢語的詞序7.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8. 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9. 副詞10. 代詞11. 介詞、連詞12. 語氣詞和詞頭、詞尾13. 古代的姓氏和名號14. 古代的職官15. 古代的地理16. 古代的曆法17.
  • 王力先生與博白青年由書信引發的一段緣!
    我根據在大學裡學習的語言學理論,針對我國南方人特別是粵方言、客家方言區人們學習普通話比較困難的現狀,運用漢語方言學的基礎知識和調查研究的有關資料,寫了一篇題為《廣州話與普通話的聲韻母對應關係及說明》的論文,大約有六七千字。
  • 東師高教丨當我們在學習古代漢語時,我們在學習什麼?
    學習古代漢語就像學習第二種語言,雖然大部分字都認識,但是它們的意思不一定是現代理解的那樣,有的有聯繫,有的已相去甚遠。一、什麼是古代漢語?古代漢語是一個含義十分廣泛的概念。中國悠久的文明史是從有了記錄語言的文字開始的。自從有了文字,我們得以認識古代漢語的歷史面貌。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一本好書
    非常感謝能收到這本好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該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餘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 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這就是我國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詩人和翻譯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的王力先生。10月23日,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在博白縣舉行,王力先生學生、知名學者代表、王力先生親屬代表等嘉賓齊聚王力故鄉,深切緬懷這位語言學巨匠。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視頻▼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