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怎樣教古代漢語(一)

2021-02-23 中華書局1912

王力先生(1900年-1986年)

《古代漢語》的性質、目的和要求

古代漢語這一門課程,過去在不同的高等學校中,在不同的時期內,有種種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是當做歷代文選來教,有的是當做文言語法來教,有的把它講成文字、音韻、訓詁,有的把它講成漢語史。在同一名稱之下,各校各個時期的古代漢語課程的性質不一樣,目的、要求也不一樣。

古代漢語是一門理論課還是一門歷史課?抑或是一門工具課?課程的性質必須先確定了,然後課程的內容才能確定。而課程的性質又決定於課程的目的。高等學校開設這門課程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的?這個問題得了解答,然後課程的性質才能確定下來。

經過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教學必須聯繫實際,許多高等學校都重新考慮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以為它的目的應該是培養閱讀古書的能力。這樣,課程的性質就明確了:它是一門工具課。工具課不是完全不講理論,也不是完全不談歷史,但是它的主要目的在於基本技能的訓練,既和目的在於理論修養的理論課不同,又和目的在於闡述歷史發展的歷史課不同。

把古代漢語講成漢語史是不合適的。在現行的教學計劃中,古代漢語和漢語史是不同性質的兩門課程。漢語史目的在於研究漢語的歷史發展,這是一門新的課程。關於漢語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有許多問題尚待研究。而古代漢語則和西洋學校中的拉丁課相似,它的目的在於教學生讀懂古文,正如拉丁課的目的在於教學生讀懂拉丁文一樣,其中並不須要講發展,更不必談發展的規律。漢語史是語言學課程,而古代漢語則只是語言課。凡是須要閱讀古書的人(包括理工農醫等科的研究工作者)都應該學習古代漢語,但是只有語文科的一部分學生才須要學習漢語史。

《古代漢語》第三版

把古代漢語講成文字、音韻、訓詁也是不合適的。文字、音韻、訓詁的知識誠然是有用的知識,但是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培養閱讀古書能力所必需的。另外有許多比較專門的知識(特別是音韻方面的知識)只是語文學專家所必需,而不是一般人所必需。有些學校的古代漢語的講法稍有不同:講的不完全是文字、音韻、訓詁的老一套,而是在一個平面上講述古代漢語的語音、語法、詞彙三方面。這是把古代漢語看成是和現代漢語相對的課程。其實和現代漢語相對的課程是漢語史,而不是古代漢語。這種教法的缺點是只有一些理性認識,而沒有足夠的感性認識。離開了文選來講古代漢語的語音、語法、詞彙,其結果是學生只能獲得一些古代漢語的理論知識,而不能掌握古代漢語。那是一門理論課,不是一門工具課,也就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上述的培養閱讀古書能力的目的。

把古代漢語講成文言語法也是不合適的。語法誠然重要,不能不講。但是,認為文言語法是古代漢語的「規律」,掌握了這個「規律」就能夠掌握古代漢語,則是錯誤的。這是把規則和規律混為一談。所謂語言的規律,應該就是語言發展的內部規律,這是科學研究的專題;而語法上的規則則比較簡單,也容易掌握。問題在於掌握了語法不等於掌握了語言。即以學習外國語而論,語法應該佔頭等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只學習語法,應該掌握語音,還應該掌握比較豐富的詞彙和常用的成語、熟語等。至於古代漢語,它是漢民族自己的語言,現代漢語由此發展而來,漢族人民對於現代漢語是從小就學會了的,古今語法差別不大,所以說漢語的人學習古代漢語的難關不在語法,這一點和學習外國語不大相同。這裡應該說明一下:所謂語法容易,是指語言結構的規則容易掌握;至於語法理論,則是另一回事。語法有很大的穩固性,而詞彙則幾乎處在經常變動中。因此,我們認為學習古代漢語主要是要攻破詞彙關;單只學習文言語法還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不結合文選來學習文言語法,缺點就更大了,因為那樣只能使學生得到一些抽象知識,而對古代漢語缺乏感性認識,從培養閱讀古書能力這個要求來看,收效更是微乎其微了。

 

把古代漢語當做歷代文選來教,這是走《古文觀止》的老路。我們應該重視古人的經驗。如果依照古人的辦法,熟讀古文二三百篇,篇篇都能成誦,感性認識豐富了,也可以養成古代漢語的習慣,從而獲得閱讀古書的能力。我們過去在古代漢語課程中採用古文選讀的辦法之所以成效不大,主要是由於讀的篇數不多,又不要求熟讀,感性認識不足的緣故,並不能說這個辦法註定是要失敗的。相反地,在上述這些方法中,要算這個方法比較好,因為重視了感性認識。如果能提高到理性認識,使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相結合,收效就更大了。這點下文我們還將談到。

《古代漢語》典藏本

古代漢語的範圍還應該確定一下。和現代漢語相對,從上古到「五四」以前的漢語,都可以算是古代漢語。但是,歷史太長了,語言的變化太大了,這門課程不可能包括這麼大的範圍。企圖解決一切,平均使用力量,結果恐怕是各個時代的漢語都掌握不好。例如唐宋元明的口語或接近口語的作品,其中就有很多詞語是不好懂的。古代漢語這門課程如果包括歷代的白話在內,任務就太重了。因此,我們認為,這一課程的對象應該只限於正統的文言文,即前人所謂古文。

本來,古代漢語放在一個平面上來敘述,似乎是不合理的。古代漢語指的是哪一個時代的漢語呢?如果把各個不同時代的漢語等同起來,囫圇地加以敘述,那就是缺乏歷史發展的觀點。但是,如果專講「古文」,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韓愈說過「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答李翊書》)。這樣說來,「古文」應該是三代兩漢的文以及後代模仿這些時代的文。說「三代兩漢」還嫌時間太長了,實際上,只有戰國時代到西漢末年大約四百年的時間是古文的黃金時代。語言是富於穩定性的,在四百年的時間內是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的,這樣就有可能放在一個平面上來敘述。在歷代文人仿古主義的影響下,正統的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上古時代的詞彙和語法,當然,在後代的仿古文章當中,不可避免地要反映一些當代的詞彙和語法。在這些地方我們只要適當地指出就夠了,用不著像漢語史那樣大談其發展。古代漢語這一課程以正統的文言文為對象實在是一舉兩得:一方面既做到了目的單純,不致顧此失彼;另一方面又照顧了科學性,不至於違反了歷史發展觀點。

課程的性質、目的、對象都確定了,現在可以談課程的要求了。我覺得學生學完這一課程以後,應該要求他基本上能閱讀先秦到南北朝的作品。為什麼要說「基本上」?因為有典故,有難字,有名物,有典章制度,不可能全都看懂的。還有一些聚訟紛紜的訓詁和校勘問題,也不能希望學生馬上來解決。但是,這個「基本上」是嚴格的說法,不是大致懂得,更不是不求甚解。我們希望學生學完這一課程後,在閱讀古書的能力上能趕得上從前的一般秀才(不是學術造詣很高的秀才)。在典故、名物、典章制度的了解上,在熟讀古書的分量上,當然要比秀才差些;但是,在了解常用詞和分析古代語法的能力上,甚至在某些常識上,卻又要比秀才高些。我們相信,經過努力以後,這個要求是可以達到的。

原載《中國語文》1963年第1期

閱讀連結:

王力:怎樣學習古代漢語|入門

(統籌:啟正;二審:麵包;編輯:平安

相關焦點

  • 王力: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但是,有些並不是大不相同,而是大同小異,古代的和現代的看起來好像是一樣的,可是真正仔細考察起來,卻並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現代漢語是從古代漢語發展來的,兩者不可能有很大不同。古人幾千年來學習漢語的經驗是講求背誦,這種讀書的方法似乎是太笨,其實並不笨。現在有些青年說,古代漢語難懂,好像比外語還難懂。這話過分了一些,無論如何古代漢語不會比外語難懂,可是其中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說,我們要以學習外文的方法去學習古代漢語。
  •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這裡所說的「學習古代漢語」主要是指培養閱讀古書的能力,而不是指研究古代漢語的語音、語法、詞彙。怎樣學習古代漢語?「但」,現代漢語中是錶轉折的連詞,古代漢語中是表「僅僅」的副詞。這兩類詞語都要努力掌握,但後一類詞語值得注意。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中說,學習古代漢語詞彙,難點不在於「迥別」,而在於「微殊」,這是說得很對的。
  • 古代漢語筆記(王力)
    一、 填空:1、漢語字典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A、按音序排列。現在通行按照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漢語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韻106韻排列(上、下平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B、按部首和筆劃排列。同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部首的先後以筆劃多少為序;同一部首內,字的先後以筆劃多少為序。
  • 唐作藩:試談王力先生的治學
    王力先生出身書香門第,他父親是個秀才,自幼就教他讀古書、習對仗。他少年時代曾閱讀了十四箱「經史子集」,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又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先後創建了「漢語史體系」、「古代漢語教材(文選、通論、常用詞三結合)體系」和「中國語言學史體系」,都是前所未有的。七八十年代他又提出了漢語同源字的理論。第四,淵博與專深相結合。王力先生的學問博大精深,為學界所公認。嚴謹的朱德熙先生在《紀念王力先生九十誕辰文集·序》中說:「舉凡語言學的各個門類如:音韻、訓詁、詞彙、語法、詩律都曾涉獵過,而且都有成系統的專著。
  • 王力經典作品推薦,《王力古漢語字典》最受讀者歡迎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廣西博白縣人。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1927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54年調北京大學任教授;1956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在線資料: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 臺山籍古漢語語法學家麥梅翹病逝,畢業於王力創辦的中大語言學系
    麥梅翹是上世紀50年代,我國傑出的語言學家和教育家王力在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培養出的著名語言學者之一,對古漢語語法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她在1964年出版的《古漢語語法學資料彙編》(與鄭奠合編),至今仍是許多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讀書目。麥梅翹。
  • 一代宗師丨王力: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
    百費躊躇,制訂文法 1935年,王力呼籲制定一部標準文法,並帶頭開始篳路藍縷的「開山工程」。他先後寫出了《中國音韻學》一書和《中國文法學初探》《中國文法中的系詞》等學術論著。他用實際行動,扛起中國語言學研究重擔的宣言。
  • 中國古漢語大師王力,孤獨而尊嚴 的一生(圖)
    —王力  早報記者 黃小河  「1984年的春天,84歲的王力開始編撰一部他心中『理想的字典』。這也將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備的—《古漢語字典》。計劃中的字典120萬言,鴻篇巨製。誕生在抗戰歲月中的這一宿願,在他心中醞釀了近半個世紀,而他已垂垂老矣。
  • 語言大師王力傾注一生心血的三本著作,激活國人的文化基因
    王力在音韻學方面用力最勤。早年在法國專攻實驗語音學,著有《博白方音實驗錄》(1931)。他的《中國音韻學》(1936,1955年再版時改名為《漢語音韻學》)一書用現代語音學理論解釋傳統音韻學的概念,敘述了傳統的今音學(《廣韻》音系)、古音學和等韻學的基本內容。
  • 《古代漢語》等三種好書線上免費讀 | 共同戰「疫」,中華書局在行動
    應各界需求,自今日起,學好古代漢語三種必讀之經典好書——《注音版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十二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開放限時免費閱讀!
  • 名師談 | 王力:修煉古文功底的秘訣——大量閱讀、記誦
    如果高考作文寫得有一絲古韻,分數肯定不低。中學文言文的教學一直以來以文本翻譯和語法知識講解為主,可筆者認為這種學習古文的方法是捨本逐末。學習古文前首先應該明白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是僅僅為了懂得古代漢語的語法,還是為了能更好地閱讀古文。語言學習都是通過多看多背誦原文的練習開始的,培養語感,才能學好語言。但為什麼到了古文這裡就成了死記硬背語法、忽略閱讀與背誦,開始本末倒置了呢?
  • 全國高校對外漢語專業考研科目
    北京師範大學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33   葉蜚聲《語言學綱要》、伍鐵平《普通語言學概要》、黃伯榮《現代漢語》、   胡裕樹《現代漢語》、王力《古代漢語》、張之強《古代漢語》(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遊國恩《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郭志剛《中國現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 117年前的今天,主張漢字拉丁化的現代語言學奠基人王力出生
    王力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 200篇,共約1000萬餘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有許多具有開創性。不少著作列為研究生必讀之書和漢語基礎課教科書。他主張漢字拉丁化,在其主要著作中多次推崇,要求簡化漢字並且推行漢語拼音。以求將來逐漸達到全民漢字拼音化,便利「國際友人學習漢語」,預言「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也正是漢語在全世界傳播的時代」。
  • 如何學習古代漢語?(暢銷近40年的經典教材,163篇經典)
    如何學習古代漢語?一部暢銷近40年銷量數百萬冊的經典——《古代漢語》值得推薦。我們要繼承豐富的文化遺產,就要讀古書;念古書就要具有閱讀古書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古代漢語。寫文章的人讀得懂古漢語,那他寫的文章就會有書卷氣,古漢語的簡潔之美,永遠是今天白話文的養料,這也是我個人寫作的體會。
  • 王力先生與博白青年由書信引發的一段緣!
    ▲王力1984年致博白縣誌辦的信函王力教授是我國傑出的語言學研究大師,是享譽中外的文化巨匠。在他誕辰120周年之際,反覆拜讀他生前給我的覆信,一股敬慕之情油然再起,先生對後學的教導,我永遠不會忘卻。論文寫出以後,雖然作了反覆修改,但是仍然感到這涉及到方言學的重大問題,擔心有些地方寫得不夠準確,於是,便想到我縣在北京大學任教的王力教授,產生寄論文向他請教的念頭。然而,仔細一想,王力教授是國內外著名的語言學家,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幾十年,學富五車,而且他培養的學生中有的已是我在大學中文系讀書時的著名教授。他對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後學之輩,會不會賜予指教呢?我心裡猶豫不決。
  • 古代漢語知識辭典 | 一本古代漢語百科全書
    編輯推薦這是一本古代漢語知識辭典,內容廣泛,講解詳實。雖然題為古代漢語,但其內容廣泛涉及普通語言學、詞典學、歷史語言學等眾多學科,又加入了語文學家和重要語文學著作的介紹,可以說是一本古代漢語百科辭典。在古代漢語、漢語史、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等課程的學習甚至考研當中,這本書都將是很好的參考。
  • 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這就是我國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詩人和翻譯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的王力先生。10月23日,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在博白縣舉行,王力先生學生、知名學者代表、王力先生親屬代表等嘉賓齊聚王力故鄉,深切緬懷這位語言學巨匠。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視頻▼在他們心中,王力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 拉丁文與古希臘文研習心得與經典譯註心得(一)
    第一,教科書比專著難寫;第二,用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教古代漢語,與像王力先生那樣主編一套古代漢語教科書,是完全不同性質的事情。我們學了幾十年漢語,我估計沒有幾個人敢寫《現代漢語》,更沒幾個敢寫《古代漢語》。王力先生之所以能編《古代漢語》,是因為他學養深厚。你能用王力主編《古代漢語》教古代漢語,是否就能證明你能獨立編寫《古代漢語》這樣的教科書?
  • 戰國時期的秦 dzin 與晉 tsin(以上拼音來自王力的漢語...
    戰國時期的秦 dzin 與晉 tsin(以上拼音來自王力的漢語語音史)與'china'一詞的源頭,即傳入波斯語中的 'chin'的具體發音分別究竟如何呢?光看文本介紹始終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