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編織美好生活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一針一線編織美好生活

  寒冷的冬天,來南康區坪市鄉譚邦村譚過生家裡詢問毛線拖鞋的人多了起來,一雙雙精美的毛線拖鞋在譚過生的手中猶如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這個癱瘓臥床二十年的男人靠自己的一雙巧手,不僅勾出了一雙雙精美的毛線鞋,更編織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譚過生,2014年被評為譚邦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在1998年,30歲的譚過生在挖煤礦時發生意外導致下肢癱瘓,無行動能力,只能躺在床上,他這一躺便是20年。「我和他是夫妻,不管他躺多久我都會照顧他。有他在,我們的家才是完整的。」妻子明六香說。20年來,明六香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照顧癱瘓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一邊要努力賺錢維持生活。白天她要下地幹活,晚上還接活兒給人編織毛線鞋,但是她從來不在丈夫和孩子的面前表露半分委屈。生活的艱辛、家庭的變故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妻子的辛苦,譚過生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我是不是能做點什麼力所能及的事?」癱瘓了7年之後,譚過生決心要振作起來,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減輕妻子的負擔。他看著妻子熟練地編織毛線拖鞋,萌生了學習的想法,但是妻子卻笑著說:「哪有男人學勾鞋子的?男人也學不來。」妻子不教,譚過生就偷偷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譚過生把一雙自己勾的毛線拖鞋拿給了妻子,看著譚過生一雙被針頭勾破的手,妻子拿著毛線拖鞋又吃驚又感動。

  幸福的生活是奮鬥出來的。賣出第一雙鞋子時,譚過生開心得無以復加,在長年累月的練習中,他編織毛線鞋的技藝也練得爐火純青,每一雙毛線鞋上的動物圖案都栩栩如生。夫妻倆忙裡忙外地賺錢養家。譚過生沒有因為癱瘓而陷入迷茫,沒有因為不幸而放棄自己,即使癱瘓在床,依然不等不靠,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為家庭做出自己的貢獻。

  如今,十裡八鄉的鄉親們都知道譚邦村有一戶人家勾的毛線鞋子質量好、樣式多。每當家裡需要婚嫁用的毛線鞋都會提前找譚過生預定,一家人的生活也越過越好。譚過生的兒子聽話懂事,如今也已經成家立業。妻子的不離不棄,譚過生的堅持和不放棄,映照出了一幅最美家庭的和諧畫面。

(文章來源:贛南日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一針一線都是愛!黃桷義工為孩子們編織暖冬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文 通訊員 周邦靜/圖12月11日,重慶市第八屆紅櫻桃「冬日針愛」編織志願服務活動,黃桷坪街道針織點。「你買的這個線不行呀,打圍巾太硬了。」「這個線要用鉤針,你問問哪個會鉤針?」
  • 領略非遺風採,編織美好生活——廣內溫馨家園開展非遺系列之收納筐...
    為了弘揚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地區殘疾人文化生活,12月9日上午,廣內街道溫馨家園開展非遺系列之收納筐編織活動。活動邀請專業非遺老師前來授課,帶領大家領略非遺風採,編織美好生活。活動伊始,社工引導大家仔細了解了編織工具的使用方法,並為大家展示了精美的編織樣品。緊接著,非遺老師開始編織收納筐的筐邊。老師教的耐心,殘疾朋友們學的也非常用心,不時有學員舉手請求老師指導編織,現場學習氛圍十分濃厚。時間很快在這一教一學中流逝,換來的是一個個輕便耐用的收納筐成品相繼出爐。
  • 助脫貧丨一針一線巾幗情,愛心毛衣寄溫暖
    助脫貧丨一針一線巾幗情,愛心毛衣寄溫暖 2020-12-16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慶陽香包」:一針一線繡出幸福生活
    一針一線繡出「詩和遠方」,靈巧雙手帶來幸福生活。開邊鎮開邊村的王旭霞今年47歲,是慶陽香包繡制技藝的縣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她在扶貧車間利用空閒時間幹活,每個月有400元到500元的收入。她家在2017年實現脫貧。王旭霞表示,她家距離扶貧車間走路只需要10多分鐘,經過兩次免費培訓,現在已經可以做一些手工枕頭等繡品。
  • 大學生返鄉做「針線活」創業:巧手編織「小幸福」
    甘肅金張掖巧手產品展銷館負責人姚豔玲日前接受記者採訪說,作為第一個享受張掖市婦女聯合會8萬元創業資金的大學生,她不僅編織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還把「針線活」共享至千家萬戶,婦女們在家就能織出「小幸福」。2011年,大學生姚豔玲從異地返鄉創業,在張掖高臺縣做起了兒時喜好的「針線活」,將地域風情和絲路元素用一針一線融入其中,做成不同種類的手工藝品,銷往全國各地。
  • 【公益項目】非遺竹編——編織美好生活
    伴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竹編工藝也一度成為民用器具的主要製作方式,竹編產品構成了傳統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耕社會,民眾日常生活裡會用到很多竹編製品,如簸箕、籮筐、竹篩子、竹籃、鬥笠等。20世紀初期,南方的竹編工藝開始興起,竹編技法日趨完善,編織技法已達 150 多種, 器物品類達 10 多種。隨著新中國建立,大力恢復農業生產,竹製農具需求急劇增加, 竹編工藝得到蓬勃發展。
  • 都是毛線編織噠
    都是毛線編織噠。有個小夥伴說,當我飛針走線、孜孜不倦編織時,有朋友送了我倆字:閒的! 「花這麼長時間就為織這一件毛衣,值嗎?網上賣的又不貴!」 還有的朋友說:「這年頭誰還織毛衣?老土啊,這是媽媽那一輩的人才喜歡的吧……「其實真正熱愛編織的小夥伴,不僅織毛衣,還會鉤編玩偶、頭飾,甚至還會給玩偶鉤編各種各樣的小衣服呢。
  • 蘭州老年大學「太極奶奶團」加入公益活動 一針一線 滿滿都是愛
    蘭州老年大學「太極奶奶團」加入公益活動一針一線 滿滿都是愛  12月10日,蘭州老年大學太極專業的師生們也紛紛加盟「針心針意」行動,認領毛線、學習交流編織技巧,一針一線傳遞的是滿滿愛心與溫暖。  「給孩子們織圍巾一點都不能馬虎」  12月10日,走進蘭州老年大學太極專業課教室,只見十來位身著棗紅色太極服的阿姨正圍坐在一起飛快地轉動著手中的毛線。
  • ...由我們承包」 新城區100名婦女姐妹為山區學校孩子編織「三件套」
    西安市婦聯、新城區婦聯得知活動後,號召100名婦女姐妹們加入其中,認領了100名孩子「溫暖三件套」的編織任務。12月4日上午,在新城區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剛領完毛線的婦女姐妹們一刻也不耽誤地跟著編織老師學習交流編織技巧,一針一線裡,傳遞的是濃濃的愛心與溫度。
  • 生命不息,編織不止!​我們編織的不只是作品,還有愛與時光
    說起編織,有太多的情感在其中,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如此痴迷於他,對於我而言,編織不僅僅是一種愛好,更不是一種消遣時間的方式,而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究其原因,我不會用華麗的語句和修辭來加以描述,我只是用最樸實平淡的語言來道出我最真實的經歷和感受。
  • 陳發:從縫製車工到服裝設計師 一針一線編織服裝夢
    他說2001年,16歲的我遠離家鄉,來到了美麗的杭州,一針一線編織著自己的夢想。當時的服裝產業大多還是以外貿加工為主,我所在的杭州君悅服飾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當時生產上萬件服裝的加工費,才能買一件國際品牌的服裝。這對我感觸很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產品不值錢。我便立志學習技能,改變命運。
  • 「你的溫暖已由我們承包」100名婦女姐妹為山區學校孩子編織「三...
    西安市婦聯、新城區婦聯得知活動後,號召100名婦女姐妹們加入其中,認領了100名孩子「溫暖三件套」的編織任務。12月4日上午,在新城區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剛領完毛線的婦女姐妹們一刻也不耽誤地跟著編織老師學習交流編織技巧,一針一線裡,傳遞的是濃濃的愛心與溫度。
  • 服裝設計師鄧歡歡:一針一線的復古風韻
    服裝設計師鄧歡歡:一針一線的復古風韻 2012-09-28 10:27:32 來源:網上輕紡城 深圳年輕一代獨立服裝設計師正在嶄露頭角,他們沒有過多的誇張設計
  • 毛線編織高大上地毯,純手工製作,附詳圖教程!
    說到毛線,又想起了外婆曾經織毛衣的日子,衣柜上總堆滿了五顏六色的毛線球,而我偶爾會淘氣把毛線球踢在地上當玩具,外婆拿起毛線針無可奈何的敲了敲我的頭;想起外婆織毛衣時,我像只小蜜蜂般圍繞在外婆身邊,讓外婆教我織毛衣,外婆示範的格外認真;記得在昏暗的檯燈下,外婆為了織出更好看的毛衣花紋,一邊翻書,一邊推聳著直往下掉的老花鏡,一針一線,織錯了又返工,用半個月的心血為我們編織成一件毛衣
  •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積極參與「恆愛行動」編織愛心毛衣活動
    毛衣凝聚真情。去年11月份,商丘市婦聯發出倡議,號召 「愛心媽媽」積極參與「恆愛行動」編織愛心毛衣活動。我院婦委會積極響應號召,在工會主席張玉玲的帶領下,趙梅、齊慧、崔秀蘭、王蘭英、陳淑霞、劉琳、韓倩主動認領毛線,利用業餘時間一針一線編織了15件花色精美的愛心毛衣。據悉,「恆愛行動」編織愛心毛衣活動是由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與恆源祥集團共同實施的關愛孤殘、貧困兒童的慈善項目。
  • 純手工編織漂亮地墊,美觀大方,驚豔雙眼!
    說到毛線想必80後 90後都不陌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時候媽媽用毛線一針一線為我們純手工編制各種圖案的毛衣,毛褲,帽子,手套,襪子等等。穿戴在身上總是暖暖的,有一種媽媽的味道,現在回想起那種感覺來都記憶猶新,仿佛那種溫暖的畫面出現在眼前。
  • 新手學做兒童毛衣編織,我竟然愛上了這款
    小時候,我穿的毛衣都是我媽媽給我編織的,那個時候農忙淡季的時候,就可以每天下午看著媽媽坐在大門前開始織毛衣,偶爾自己突發奇想,也會去搗鼓一下。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感覺人們動手自己毛衣編織衣服越來越少。現在就可以開始編織毛衣,為即將進入寒冷模式開啟保暖模式。
  • 「針心針意」公益行動首場編織課堂火爆開講
    58歲的武阿姨是公認的編織巧手,當天的活動中她頭戴自己編織的貝雷帽高興地說:「報名後就領了毛線回家織了起來,早點開始就能爭取更多時間,多織一些送給孩子們。我們年輕時自織的毛衣很保暖,但是樣式不怎麼好看,我們還得在溫暖中尋找美學,所以這次參加公益編織,要先弄清楚編織給誰,需要多大尺寸,適合什麼樣式。雖然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但一定要尋找有美感、看出心思的大眾搭配。」武阿姨說。
  • Steiff史戴芙注重品質 帶給寶寶們一針一線的貼心呵護
    Steiff 史戴芙德國杜伊斯堡舒爾特毛料編織工廠編織出最上等的天然纖維,如馬海毛、羊駝毛,抑或是合成纖維制的編織皮毛。140年的行業積累,注重品質,呵護寶寶健康,蘊含Steiff史戴芙的設計奧秘和科學嚴謹,飽含對寶寶們一針一線的貼心呵護。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 編出美好生活!嘉興秀洲非遺傳人編織「王店籃」半個世紀
    大家把會編織這種竹製品的師傅叫「竹匠師傅」,他們把竹子做成畚箕、蠶匾、草筐、背簍等農具,在農村,需求量很大。鍾永和14歲進廠學編織竹具,至今已經有52年了。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就是靠著這門手藝,讓小日子越過越好,尤其近幾年自己不斷創新「王店籃」的編法,不僅成了秀洲區的非遺傳承人,還有許多網絡訂單紛至沓來。「以前做夢都想不到,這隻小小的籃子現在居然還成了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