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盈康一生聯合胡潤百富發布《2020盈康一生·胡潤大健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白皮書》中,詳細梳理了非公醫院的發展現狀、專業優勢以及未來前景,旨在為行業提供前瞻性參考,為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落地提供切實可行的經驗與思考。
疫情的突襲在重塑大眾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不斷刷新著傳統的就醫認知。在與疫情競速、與病毒較量的「關口」,非公醫院作為一股獨特的力量,釋放出巨大潛能。
面對疫情防控邁入常態化,大健康產業新格局凸顯,加大對醫療資源投入的呼聲持續高漲。非公醫院能否迎來發展「黃金時代」?如何在「公」字號獨當一面的行業藍海中激流勇進,共同推進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非公醫院亟待破解的新命題。
乘勢謀遠非公醫院開闢健康新賽道
「需求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隨著我國城鎮化率提升、人口老齡化、二胎政策放開,醫療資源供給不足與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需求催生出醫療新生態,非公醫院在風口之上全面起勢。
「政策指向哪裡,商機就在哪裡。」自2009年新醫改以來,《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的不斷驅動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穩健增長,社會辦醫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白皮書》顯示,過去十年中國非公醫院數量和醫院床位數顯著提升,在2015年非公醫院數量首次超過公立醫院,達到14500家。截至2018年底,非公醫院數量為20404個,是公立醫院的1.7倍。
在公立醫院資源不足,消費者對醫療資源迫切需求的倒逼下,非公醫院乘勢謀遠開闢健康新賽道。
從量變到質變,非公醫院走向品牌化服務之路。目前,非公醫院的數量已初具規模,但大眾對非公醫院醫技水平這一核心認知沒有質的提高。非公醫院需實現專業優勢、核心技術、醫療服務能力等優勢資源的科學配置,提高機構綜合競爭能力,增強在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
從爭奪資源到錯位競爭,非公醫院自我定位清晰化。長期以來,非公醫院在綜合實力上與公立醫院相比處於弱勢,因此越來越多的非公醫院寄希望於集中力量發展專科,實行錯位發展和差異化經營,完善醫療服務質量,形成市場競爭優勢。
從各自為戰到攜手共贏,非公醫院與公立醫院合作日益密切。目前,中國醫療發展分級診療的大勢已定,大醫院門診量將會逐步縮減,患者將逐漸向基層醫療機構和非公醫院流動,在這個過程中,非公醫院與公立醫院不斷加強合作,探索互利共贏、切實可行、惠及百姓的模式和路徑。
健康期冀下掀起的非公醫院資本浪潮
隨著人們對高質量健康服務的需求越發迫切,非公醫療迸發市場活力,引來資本搶灘。
根據《白皮書》數據顯示,當前,從非公醫院的社會資本參與者類型來看,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國內四大非公醫療集團:華潤醫療、中信醫療、北大醫療及復星醫藥。醫療集團通過資本化實現全國布局,同時以資本為「媒」,引入先進管理理念,提高醫療資源的運營效率。
在市場需求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非公醫院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吸引了其他行業投資者的加入,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海爾。作為海爾在大健康領域孵化的生態品牌,盈康一生繼前期跨界醫療器械設備行業後,再進一步涉足健康服務、非公醫院等領域,擴張布局集團醫療產業——海爾醫療平臺。
成立於2016年的海爾醫療,是盈康一生布局醫療服務領域的重要載體。其將海爾首創的「人單合一」模式在醫療領域實現了成功跨界複製。以「醫患合一」為核心理念,把「患者圍著科室轉」扭轉為「醫護圍著患者轉」的常態化醫療模式,構建有溫度的醫療服務。目前,盈康一生已經在全國布局16家醫院,服務用戶數超過100萬人次。
生活、生命、生態,「鏈群共創」讓非公醫院走得更遠
從整個行業鏈來看,無論是人才、資源、技術、消費者中的任何一環,都可能是制約非公醫院發展的天花板,只有行業、產業共生共榮,非公醫院才能在市場的大浪中勇立潮頭。
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醫院的ICU都相繼「爆倉」,出現了ICU病床一床難求的現象。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對重症加護病區(ICU)建設提出新的要求。面臨機遇和挑戰,盈康一生旗下上海永慈康復醫院打出了「補醫療短板」的範本。以重症康復為第一專科特色,進一步打造「腦意識障礙,呼吸機脫機中心」制高點,實現樣板引爆複製,生態佔比不斷提升;同時,融入定製物聯網美好生活,通過連結、共創、合作、分享,打造醫患合一的網養社群平臺,創造終身用戶價值。
無獨有偶,同樣是盈康一生旗下的上海盈康護理院,是上海規模最大的以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老年護理院。在線下,盈康護理院連結各類醫院、高校和社區服務機構,對外輸出服務、標準、品牌;在線上,醫療社群交互平臺可實現「一鍵就醫」,讓患者體驗「時刻被關注」,為當下醫患關係痛點的解決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生活、生命、生態,打造出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閉環,盈康一生不斷滿足用戶由美好生活向美好生命的升級迭代。如「天下人一生盈康」的使命,尊重生命,構建生態,落腳於美好生活,通過「鏈群共創」推動各方不斷增值,創造更多生態價值,讓非公醫院走得更遠。
不管疫情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總有善於從危機中創造機遇者。疫情是對社會辦醫的一次嚴峻考驗,也可以將其看成行業提質增效的一次機會。歸根結底,非公醫院如需走得更遠,還要通過高質量的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創造出更專業、更剛需的醫療價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