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天朗氣清,春意盎然,又到了植樹造林的大好時節。據新華社報導: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大興區舊宮鎮的植樹點,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揮鍬鏟土、培土圍堰、提水澆灌……習近平接連種下油松、國槐、杏梅、元寶楓、西府海棠、金銀木、紅瑞木。」
習總書記在首都種下的這些樹,北京植物園進行了科普介紹,而在上海地區除了油松較為少見外,其餘6種植物,大家在上海辰山植物園就能看到。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辰山植物園,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槐
Sophora japonica
又名國槐,原產中國,樹冠優美,花芳香,是行道樹和優良的蜜源植物。
(地點:展覽溫室對面大草坪)
▲樹形優美
▲花期7~8月
▲念珠狀的莢果
由於栽培歷史悠久,園林中還有不少槐的品種。如:
①五葉槐:S. japonica 『Oligophylla』
小葉5-7,常簇集在一起,大小和形狀均不整齊,有時3裂。
②龍爪槐:S. japonica 『Pendula』
枝條扭轉下垂,並向不同方向彎曲盤懸,形似龍爪,樹冠傘形
③『金枝』槐 S. japonica 'Golden Stem'
小枝金黃色
④『金葉』槐 S. japonica 『Chrysophylla』
嫩葉黃色,後漸變為黃綠色
既然大家都叫槐為「國槐」,那麼想必有一種植物叫做「洋槐」?還真有,「洋槐」在《中國植物志》中為刺槐。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原產美國東部,因此又名洋槐。17世紀傳入歐洲及非洲,我國則於18世紀末從歐洲引入青島栽培,現全國各地廣泛栽植。
(地點:北美植物區、巖石和藥用植物園)
▲樹形高大,材質硬重
▲名字中的「刺」來自於枝條上的託葉刺
▲花,便是人們吃的「槐花」了
▲刺槐扁平的莢果與槐的念珠狀莢果完全不同
杏梅
Armeniaca mume var. bungo
梅與杏或山杏之間的天然雜交種,枝葉形態介於梅、杏之間,花期較晚,花較似杏,不香或微香。
(地點:兒童植物園、盲人植物園)
▲樹形
▲早春先葉開花
▲花萼反折似杏
元寶楓
Acer truncatum
落葉小喬木,樹形優美,葉形秀麗,秋葉變橙黃色或紅色,是一種很好的庭園樹和行道樹。翅果扁平,形似元寶。
(地點:華東植物區系園、藤蔓園)
▲樹形
▲秋季滿樹金黃
▲花
▲翅果呈元寶形
西府海棠
Malus × micromalus
落葉小喬木,樹姿直立,花朵密集,花較大,重瓣,粉紅色,著名的「海棠四品」之一。
(地點:海棠園)
▲樹枝直立性強
▲花瓣粉紅色
▲果
金銀忍冬
Lonicera maackii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成對腋生,花冠先白色,後變黃色;漿果熟時紅色。
(地點:水生植物園)
▲樹形
▲花冠先白後黃色
▲果熟時暗紅色
紅瑞木
Cornus alba
落葉灌木,枝條鮮紅色,花小,白色至黃白色,核果白色或略帶藍色。
(地點:三號門綠環)
▲落葉灌木
▲血紅的樹幹
▲白色至黃色的花
▲果熟時白色
種下一棵樹,守住一片綠。辰山植物園的花草樹木萬萬千,在這裡你能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比如辰山還有一棵「網紅樹」,筆挺地站立在山崗上,這一站就站成了風景,引得無數遊客前來打卡留念。
(圖源 小紅書@我喜歡的人死了)
那樹、那人,一相融
就成了一首美好的詩
(圖源 小紅書@一個維C)
隨手一拍
就是一張電影海報
(圖源 小紅書@奈奈)
一棵樹
也能讓人想到詩和遠方
(圖源 小紅書@Vannevarss_)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這就是我們所嚮往的宜居生活吧
附 / 小貼士
上海辰山植物園「預約、入園流程」
▼
原標題:《今年,這幾棵樹意義非凡》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