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幾個重要考點

2020-12-25 中公教師網

美國的心理學家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由於不滿於極端行為主義的觀點,在吸取了認知學習理論觀點後,形成了一種認知—行為主義的模式,也就是很有特色的社會學習理論。他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在與傳統行為主義的繼承與批判的歷史關係中逐步形成的。在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部分關於班杜拉有幾個重要的考點,下面就為大家進行一個梳理。

考點1: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觀察環境中他人的行為及其後果而發生的行為。他認為觀察學習是行為獲得的基本學習方法,在社會情境中,人的大多數行為是通過觀察學會的,技能、語言、道德行為、生活風格、文化習俗等,通過觀察、模仿、再經認知過程進而形成人的複雜行為。在觀察學習中,把觀察學習的對象稱為榜樣或示範者,觀察學習可以分為三類,直接的觀察學習、抽象性觀察學習和創造性觀察學習。

直接的觀察學習是對示範行為的簡單模仿,如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通過模仿老師的行為形成自己的行為;

抽象性觀察學習是指觀察從對他人行為的觀察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則或原理,從而根據這些規則或原理表現出某種類似的行為,簡單概括即為"先觀察後模仿",如小學生看完一部動作電影之後,對電影裡的一些武打動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喜歡在同學面前演示裡面的動作;

創造性觀察學習是觀察者通過對各個不同榜樣的行為特點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行為方式。如青少年從父母、姐妹、同學及朋友那裡獲得了不同的行為特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

考點2:強化的分類

1、直接強化:即觀察者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也就是他人通過外在的標準給觀察者進行了強化。如將撿到的東西主動交還而受到老師表揚。

2、替代性強化:即觀察者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也就是他人通過外在的標準給榜樣進行了強化,自身也表現出了榜樣的良好的行為,正所謂"榜樣的力量"。

3、自我強化:即自身觀察自己的行為,並根據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對自己進行強化。如自己訂了目標想考教師編,每天都做好明確的學習規劃,考上後獎勵自己一頓大餐。

考點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自己是否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指個體對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滿意結果的預期。個體對效能預期越高,就越傾向做出更大努力。班杜拉指出了四點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個人直接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和情緒的喚起。其中個人的成敗經驗是最重要的因素,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覆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因此當我們成功或是失敗後要進行合理有效的歸因,從而獲得自我效能感。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重要考點歸納——班杜拉學習理論總結
    他的理論也是我們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的重要考點。現在中公教師網老師就班杜拉理論中重要考點內容進行總結。一、交互決定論在解釋說明人類行為理論中,班杜拉對其中的環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提出了批判,反對簡單的S-R聯結,提出了自己的交互決定論。
  • 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考點梳理
    那麼今天為大家準備了與此相關的重要知識點—社會認知理論,以此來幫助大家學習知識,高效備考。班杜拉觀察學習:班杜拉是研究兒童發展的重要人物,他的社會學習理論至今仍是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重要理論依據,因此也作為我們教師資格筆試的高頻考點,尤其是其觀察學習通常可以以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形式考查,所以我們必須要認真學習相應知識,其社會認知理論內容具體如下:1.觀察學習概念、實驗及其分類
  • 【高頻考點】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1、社會學習理論著眼於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重視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把學習分為參與性學習和替代性學習兩種。替代性學習也叫觀察學習,即通過觀察別人而進行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沒有外顯行為。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是人的學習的最重要的形式。2、觀察學習分為注意、保持、再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 【教招考點】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1、社會學習理論著眼於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重視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把學習分為參與性學習和替代性學習兩種。替代性學習也叫觀察學習,即通過觀察別人而進行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沒有外顯行為。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是人的學習的最重要的形式。2、觀察學習分為注意、保持、再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 班杜拉之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教招考試中作為一個常考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來考,但因考試頻率較高,需要大家重點來看。(1)需要大家能夠知道班杜拉本人反對極端行為主義,在其理論中吸收了認知主義的觀點,因此其理論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主義」,同時在考試中作為選項也出現過班杜拉的理論拼湊痕跡的說法,此類描述需要大家能夠理解性掌握;(2)需要大家重點掌握的就是班杜拉的觀察學習,也叫替代性學習,需要理解其內涵——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行為後果,獲得自己的行為方式,考試中常以例子型單選題為主。
  •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教育基礎知識是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的內容,教育心理學有是教育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對於教育心理學來說研究的核心在於學習過程,故我們教育心理學中涉及到學習過程的學習基本理論和學習心理也是考生在進行備考時需要重點掌握的部分。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在整個教招考試中,總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知識點雖然不算多,考題也不算太難,但是要想真正的把他研究分析透徹,還真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所以今天我為大家簡單的做了一下整理,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一、社會認知理論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學得社會行為,這些觀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號表徵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來幫助他們模仿行為。
  • 教招常考點-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是以華生為代表的眾多行為主義心理學組成,整個流派發展也是不斷進步,整體上共分為了三個階段,早期行為主義、新行為主義、新的新行為主義。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最後一個階段,以班杜拉為代表的行為主義。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上)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上)考情分析: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考查形式以客觀為主,例如單選、多選、判斷等。部分地區考查過材料分析題。考查難度為中等難度,多以理解性的題目呈現。考查學員對相關實驗尤其是實驗結果的理解。本篇採用上下兩篇的形式來講解,既涉及課本常考查的知識點,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儘量通過生活事例幫助大家深入理解這一知識點。
  • 如何更好的理解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如何更好的理解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2-18 14:10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快記!
    班杜拉對心理學的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與行為矯正技術。2、主要論著《通過榜樣實踐進行行為矯正》(1965)《認知過程的社會學習理論》(1972)《榜樣理論:傳統、趨勢和爭端》(1972)《行為變化的社會學習理論》(1976)《自我效能:一種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1977)《人類事物中的自我效能機制》(1982)
  • 班杜拉2:社會學習理論對教育的啟示
    班杜拉2:社會學習理論對教育的啟示班杜拉一改其他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只研究刺激和反應、描述行為結果的做法,把社會因素融入心理學研究之中
  • 考點|班杜拉的知識理論
    班杜拉(A. Bandura)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對心理學的最大貢獻在於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
  • 教招備考|教育心理學: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在學習的基本理論這一章節包括四大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人本主義。而行為主義除了我們熟知的桑代克、巴普洛夫、斯金納以外,還有一位很特殊的人物,他就是班杜拉。他的相關理論叫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考查難度為中等難度,多以理解性的題目呈現,需要大家對相關實驗尤其是實驗結果予以理解。
  • 論述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四、 答題及採分點(一)  班杜拉個人簡介:班杜拉是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基於賞罰控制實驗提出觀察學習理論。(二)  基本思想1.    觀察學習: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行為的後果而間接的產生學習,稱為觀察學習(替代學習),這個過程受到注意、保持、動作在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的影響。2.
  • 心理學丨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與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納同屬於行為主義的班杜拉,他的理論是「社會學習理論
  • 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之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在整個教育心理學中,作為首要重點的內容就是一般學習理論的掌握。學習理論是探究人類學習本質及其形成機制的心理學理論,重點研究的是學習的性質、過程、動機、方法等相關內容。而一般學習理論主要分為四大流派,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各類招聘考試中,一般情況下主要是將行為主義作為重點的考察內容。
  • 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
    班杜拉對心理學的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與行為矯正技術。 班杜拉通過觀察學習實驗提出了自己的觀察學習理論。他把學習分為參與性學習和替代性學習、班杜拉以兒童的社會行為習得為研究對象。他認為觀察學習是人的學習的最重要的形式。觀察學習指通過觀察並模仿他人而進行的學習。觀察學習分為注意、保持、再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 教師招聘考試,簡答題——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基本觀點
    文:艾特27簡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答:班杜拉認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的任何有機體觀察學習的過程都是在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相互作用下發生的。行為和環境是可以通過特定的組織而加以改變的,三者對於兒童的行為塑造產生的影響,取決於當時環境和行為的性質。按照班杜拉的理解,對於有機體行為的強化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強化,即對學習者做出的行為反應,當場予以正或負的刺激。二是替代性強化,指學習者通過觀察其他人實施這種行為後所得到的結果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指向。
  • 學會學習理論-社會認知理論
    在以往的考試考題中發現,行為學習理論這一章節的知識點考察較為細緻而嚴謹,所以在學習每一種理論時要有深入了解和備考。下面就以常考點班杜拉認識理論中的較難的知識點做一個解刨。一、社會認知理論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學得社有為,這些觀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行號表徵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來幫助他們仿行為班杜拉的返一理論接受了行為主義理論家們的大多數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線索對行為和內在心理過程的作用,強調思想對行為和行為對思想的作用。他的觀點在行為派和認知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並對認知一行為治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