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戰場上刀槍無眼,一個將領和小兵的存活率其實差不了太多,所以那位老亭長才會感慨說:「古戰場上常覆三軍」,實在是一種深刻的無奈。古戰場如此,熱兵器時代更甚,在現在戰爭中士兵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下一秒。
01
事實上,戰爭從來都沒有離我們遠去過。我國的屈辱從200年前開始,列強入侵、軍閥割據、日寇肆虐、抗美援朝等等,所以筆者始終認為人們可以厭惡戰爭,但絕不能對戰爭一無所知,否則當某天戰爭真正來臨時,即使身處後方的民眾都不一定安全。此外,因為我國老百姓幾乎是沒機會接觸到任何槍械的,所以除軍事愛好者外,普通人對槍械相關的常識基本來自於電影電視劇,尤其是近些年來的抗日神劇。
然而,我們要知道這些藝術創作可不是紀錄片,上面有太多不真實甚至違背常識的東西存在。打個比方,就像要了解真實的歷史結果去翻歷史教科書一樣,看似了解了知識,其實是被誤導了還不自知。你以為,狙擊槍都是槍身捆成粽子嗎?你以為,抗日戰爭時解放軍會傻傻的密集衝鋒嗎?你以為,遭到炮擊時正確姿勢是就地臥倒嗎?真要信了這些,上了戰場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當然,軍事常識實在浩如煙海,真要列舉出來可能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所以本篇的主題就是子彈穿透人體時的真實情況啦。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影視裡,主角在中彈後依然能奮起拼殺的場景,完全就是打不死的超級賽亞人。那麼,現實中人被子彈打中後,究竟能活多久?對此疑問,曾經有位老兵表示,別再被抗日神劇坑騙忽悠了。
02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子彈打中人體後的行進路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人體不是海綿,所以想像中被子彈直線穿透那種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子彈進入人體後,幾乎都會撞到人體的骨骼,這時候只要不是彈頭對準的骨骼,那麼一定會被帶偏方向,血液就是最好的潤滑劑。當然,如果是一些很脆弱的骨頭比如肋骨,因為硬度較低所以被子彈強大的動能給直接打穿打碎是很正常的。所以子彈在人體內基本不會走直線,而是四處亂竄,撕裂人的血肉和內臟,最後穿出人體時就是碗大一個疤。所以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但凡被子彈直接擊中軀幹的,都很難活下來。如果是如狙擊槍等打出的動能極大的子彈,呈直線穿出是有可能的,只是這種情況下人存活機率更低。
其次,子彈其實也是分種類的。比如軍事迷們津津樂道的「達姆彈」,就是一種極其恐怖的子彈。這種子彈能造成的傷口是口徑的數倍,造成喇叭形創口,而且鉛有毒,基本誰中誰死。因為這種子彈太過歹毒,1899年國際會議上被各國籤署禁用。普通子彈雖然達不到達姆彈的威力,但是對於脆弱的人體而言同樣是致命的,只是「死相不會太難看」而已。老毛子慣用的AK47是7.62mm子彈,相信玩過掘地求生的玩家都很熟悉了,這種子彈只要打中人體上身,就是必死無疑。
有人可能覺得,我穿上防彈衣不就沒事了?這裡必須告訴你,此防彈非彼防彈,防彈衣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彈片和流彈,子彈打中物體後不會嵌進去而是被彈開,這些被彈開的子彈就被稱為「流彈」,子彈穿透人體後飛出去同樣也算此類。在人流密集的場合中警方不敢輕易向匪徒開槍,其實怕的就是流彈傷到無辜者。要知道戰場上士兵多數時候是藏身在掩體後的,所以對壘時能被子彈直接擊中的其實不多,多數還是被流彈擊中,而防彈衣就是為了避免這些意外。
除非是特製防彈衣,一般防彈衣穿在身上,即使擋住了射過來的步槍子彈,強大的動能也會撞斷人體的肋骨,給人體帶來巨大的傷害,疼痛感也會讓人體直接陷入昏迷。防彈頭盔同理,而且相比防彈衣,頭盔連阻擋子彈穿透的功能都沒有。如果真想做到刀槍不入,只能全身穿上鐵甲了(然後給敵人炮彈當靶子)。
結語
新兵問老兵:「上了戰場,我該做些什麼?」老兵:「……活著。」是的,就是活著,老兵沒有敷衍,因為只要能活過一次戰役,自然能在殘酷的戰場中領悟很多東西。只有經歷過,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真諦。
參考資料:
《涼州詞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