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一挺機槍一千發子彈能打多久?抗戰老兵:別被電視劇騙了

2020-12-13 讀天下史

在電影工業化越來越成熟的現在,衡量一部電影是否優秀,很多人會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細節放在電影中比對,畢竟一部細節能夠做到跟現實沒有一丁點出入的電影,其他方面定然也是非常細緻的存在,從而才能達到一部優秀電影的水準。

比如在著名戰爭電影《舉起手來》裡,日軍的手雷拔了環之後還得嗑一下才會爆炸,這就算得上是一個很細緻的細節,體現了編導們對於工作的細緻。

再來就是2018年春節檔的大熱電影《紅海行動》,士兵們說「零一」往往不是說「零一」,而是說「洞么」,這同樣是一種體現真實的細節。

不過相對於電影,電視劇這一方面可就沒那麼嚴謹了,一些穿幫鏡頭,以及不符合歷史或者不符合現實的鏡頭可謂是比比皆是,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很多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中,就有很多士兵拿著機槍掃射的鏡頭,很多時候機槍在掃射的過程中根本不會間斷,就好像輸入了無限子彈作弊碼一般。

舉個例子,假設一挺機槍有著1000發子彈,不停地掃射能夠堅持多久呢?可不能被抗日神劇給騙了。

首先,以最常見的機槍馬克沁機槍為例,它的射速一般都在每分鐘600發子彈的射速,平均0.1秒就能射出一顆子彈,不過有一個事實卻是,其實一戰二戰中,機槍出現的頻率都不算高,因為子彈的成本太高了,用一次機槍幾乎等同於經費在燃燒。

而且,就算是在子彈充足的情況下,士兵們拿著一把機槍不停掃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機槍在發射子彈的過程中,子彈與彈道的不斷摩擦能夠讓槍管變形,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內,機槍都是需要換槍管,才能保證機槍的正常使用。

當然,隨著機槍的改良,也出現了一些不用換槍管也能正常使用的機槍,但槍管的壽命依舊還是有限的,需要等一段時間來進行冷卻,例如說1000發子彈全部打完,肯定不是按常規的時間來算的,中途還需要有一些冷卻的時間。

哪怕就是機槍手站在原地不停地打,算上冷卻時間,大約也要30分鐘左右了。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在真正的戰場上,機槍手拿著機槍站在原地掃射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在戰場上,狙擊兵和機槍兵都是戰場上敵人的重要目標,很多時候光是找地形就算得上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了。

為了保證狙擊手跟機槍手的安全,很多時候狙擊手旁邊還會搭配一個觀察員,而機槍手旁邊也還會有一位副射手,說到底戰場還是一個講究團隊配合的地方,畢竟一頭孤狼肯定不如一群狼。

回到問題本身就是,一把機槍並不是要多久才能打完,而是如果能夠有效地打完,畢竟上了戰場,每一把槍每一個子彈都得有它的用處,正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能夠把握好每一顆子彈,就是勝利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現實戰爭中,一挺機槍打1000發子彈要多久?老兵:別被抗日劇騙了
    1884年的時候世界上第一挺機關槍「馬克沁機槍」被發明出來,根據當時準備將這臺機槍賣給清政府的美國軍火商介紹,這臺機槍每分鐘射速是600顆子彈,可以單發,也可以連發射擊。
  • 現實中人被子彈打中後,究竟能活多久?老兵:別被抗日神劇騙了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影視裡,主角在中彈後依然能奮起拼殺的場景,完全就是打不死的超級賽亞人。那麼,現實中人被子彈打中後,究竟能活多久?對此疑問,曾經有位老兵表示,別再被抗日神劇坑騙忽悠了。02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子彈打中人體後的行進路徑。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三個團,裝備152挺機槍,這樣的編制算強嗎?
    就拿八路軍1943年位於山東的一個主力部隊來說,整個部隊有三個團,人數超過了7000人,在戰鬥人員人手一把槍的基礎上,裝備有輕機槍137挺,重機槍15挺,總共合計152挺機槍,這樣的裝備在當時來看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其實並不算強。
  • 現實中,人在中彈後到底能活多久?別再被電視劇給忽悠了
    導語:現實中,人在中彈後到底能活多久?別再被電視劇給忽悠了在一些戰爭電視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士兵中彈的鏡頭出現,士兵在中彈以後,甚至能夠繼續站起來跟敵人戰鬥。其實關於人在中彈以後到底能活多久這個問題,還是要看被擊中的部位在哪裡。老兵對於這一個問題也很有經驗,甚至看完表示,不要再被電視劇忽悠了。電視劇中的那種士兵中彈以後還能戰鬥的鏡頭只是為了讚揚士兵們的偉大,而在現實中,我們明白要抵擋子彈最好的辦法就是穿上防彈衣。
  • 影視劇中總是端著機槍掃射,現實中可行嗎?老兵說出實話
    導語:影視劇中總是端著機槍掃射,現實中可行嗎?老兵說出實話戰爭題材的電影,讓人民了解到軍隊的狀態,包括訓練包括作戰包括演習等,同時在特意的渲染下,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除此之外,一些比較特別的戰鬥方式也引起好奇,比如說影視劇中,主角總是喜歡端著機槍站到陣地上掃射,周圍的子彈似乎像長了眼睛般,從身體周圍飛過就是打不到主角。因為這點,很多人都好奇真實戰場上,是否也能夠這麼做呢?老兵曾說出實話。
  • 被子彈打中後能活多久?電視劇果然是騙人的,看特種兵怎麼說的
    目前熱播的抗日神劇,相信大家在熟悉不過了吧,可是,在神劇中,抗戰士兵接連中了好幾槍還能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繼續抗日事業也是驚呆了不少軍事專家,而在專家看來進入現代化戰爭,即使防護措施再好,也抵擋不過三槍,而那些集中頭部等要害的基本就是一槍就斃命,不會像神劇裡一樣給人反應時間,於是在這些特種兵看來如果在實戰中不幸中彈就可能完全喪失戰鬥力
  • 抗戰大殺器消滅日軍一個連竟能毫髮無損,重機槍打日機有什麼秘訣
    在十四年抗戰中,手榴彈、迫擊炮、捷克式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可謂是中國軍隊的四大明星裝備。很難說它們中誰殺敵最多,但讓日軍最為忌憚的絕對是馬克沁重機槍。該槍由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在歐洲考察時,他發現步槍射擊時會有很強的後坐力,如果將這股力量運用得當,也許能實現退殼、裝彈、擊發等一系列動作。經過兩年的試驗,馬克沁重機槍終於在1884年問世。每分鐘高達600發的射速瞬間便可打出一張強大的火力網。雖然它的威力驚人,但許多國家並不願意採購,他們感覺:一發子彈足以射殺一人,為何還要浪費另外幾十發子彈。
  • 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
    15歲扛起紅纓槍,20歲加入八路軍,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歲月流轉 英雄精神屹立不倒解放戰爭時的劉克群(受訪者供圖)劉克群老人正在讀報直播南陽訊 15歲時,他拿起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全力保護鄉親安危。
  • 民24式重機槍,中國抗戰四大法寶之一,成日軍進攻前必須打掉目標
    抗戰中我軍武器低劣,其實這種低劣不只是武器裝備上,還在於制式裝備無法普及,裝備多樣性方面。我國抗戰時期武器可是「萬國牌」。所以也客觀造成了缺少彈藥。而抗戰中,我軍在武器方面有四大法寶,就是捷克式機槍、民24式機槍、駁殼槍以及漢陽造步槍。而民24式重機槍一度壓制了日軍的重機槍。
  • 現實中的槍戰,這3樣東西根本擋不住子彈,老兵:別被抗日劇騙了
    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說,遊戲裡大概是接觸槍最多的地方了,因此一般對於槍的了解,基本上也是來自遊戲,在現實中見到真實的槍,可就真的太少太少了,其根本目的就是因為槍實在是太危險,若是不加以管控,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 抗戰時女兵穿絲襪、用駁殼槍衝鋒是真的嗎?老兵:別被抗日劇騙了
    其實,《雷霆戰將》不是個例,還有很多抗日神劇也天雷滾滾,像什麼戰士們拿著駁殼槍衝鋒,女戰士穿絲襪打仗這樣腦殘的情節層出不窮,其實這些情節放在真正上過戰場的老兵眼裡,他們只會說一句話:「別被抗日劇騙了」。
  • 真實的槍戰中,這3樣東西根本無法擋子彈,老兵:別再被電影騙了
    無論是電視還是遊戲,相信大家經常能夠在螢屏上看見激烈的槍戰,不得不叫人腎上腺素飆升,當然,在現實生活當中,不少人卻並沒有見過真實的射擊場面,這肯定讓大夥感到好奇,那些電影中的角色們的槍戰,又有多少真實性呢?
  • 用輕機槍或步槍真的能打飛機嗎?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什麼防空?
    用輕機槍或者步槍之類的武器真的能打下飛機嗎?筆者在網絡上查找,還真就找到了幾個成功的戰例。這種能打中也是運氣像這樣用步槍和輕機槍打飛機的戰例,在我軍早期歷史上出現過多例,甚至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戰鬥英雄關崇貴也曾用輕機槍,成功擊落美軍戰機一架。
  • 老兵楊良平去世:經歷抗戰全程,松山戰役加入敢死隊攻克主峰
    抗戰老兵楊良平。1944年8月1日,楊良平擔任了松山戰役中由104人組成的敢死隊隊長。抗戰期間曾頭部受傷一次,身體七次受傷。國際在線曾於2015年7月刊文《訪抗戰老兵楊良平:傷疤就是軍人的勳章》介紹了楊良平的戰鬥經歷。文章透露,楊良平16歲參軍,18歲第一次參加戰鬥,就是著名的淞滬會戰。
  • 現實中人被子彈擊中能活多久?戰場老兵:別被神劇忽悠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戰爭劇都非常的偏愛,小編同樣也是如此,每當有空餘的時間就會選一部精良的戰爭片追劇,既然是戰爭片自然會對戰場有著清晰的拍攝,而無論哪一部戰爭片都會出現中彈的劇情,但是中彈之後的劇情就非常的狗血了,依然能夠奮勇殺敵,甚至即便中彈幾十發仍然可以繼續戰爭,難道這些都是事實嗎?
  • 一分鐘能打出多少發子彈,大菠蘿能打八百發,它最多,一千多發
    一分鐘能打出多少發子彈,大菠蘿能打八百發,它最多,一千多發刺激戰場是光子旗下的一款戰爭類型的遊戲,其中的內容豐富多彩,讓玩家能有不同的打法。所謂射擊速度,就是槍械在一分鐘中能夠打出來的子彈數目,那麼哪把槍打出的子彈是最多的呢?M249M249,因其大容量的彈夾被玩家們戲稱為「大菠蘿」。不過因其稀有程度,再加上操作上有點難度,導致使用的玩家還是比較少的。官方在保證了子彈充足的情況下,測試出大菠蘿在1分鐘可以打出近800發的子彈,可以看出還是比較厲害的!
  • 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久而久之,我方軍隊通過實戰經驗也摸索了一套刺刀技巧,一般的抗戰老兵都知道刺脖子、戳心口、挑肚皮、扎眼窩。特別是眼窩這個部位,刺了就倒地。其實當今風氣,顯然,黑子太多,負能量太多,能客觀討論這個問題的並不多,其實很多逆向民族主義立場的人,是通過貶低抗戰冷兵器的方式,儘可能的多黑黑能徵善戰的我軍,先排除任何實戰環境地把大刀和步槍加刺刀的差距鼓吹到刀劍和長槍的差距,以此作為支持,再把大量使用抗戰大刀的部隊貶低一番,然後再通過此途徑以全概偏,連少數一些刻苦練兵又善戰的我軍都給予貶低,以達到鼓吹二戰日軍在中國拼刺的目的
  • 99歲川軍老兵:抗戰神劇都是亂編 哪有那麼容易
    □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楊力攝影楊濤2015年8月14日,四川廣漢的一處農家中,99歲的馬定新看著電視裡播放的抗戰劇,嘆了口氣說:「抗戰哪有這麼容易,幾個人就輕易幹掉鬼子的一個聯隊?如果真的這樣,我們還用犧牲那麼多兄弟,艱難地抗戰8年嗎?」  隨著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的臨近,有關抗戰題材的電視劇在熒幕上不斷上演。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中,輕機槍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不過,關於輕機槍的實際用法和編制配備,很少有抗戰劇能夠搞明白。單單說一個換彈匣的問題,絕大部分抗戰劇就沒考慮到這一點,甚至將輕機槍當成衝鋒鎗,讓戰士們人手一把端著衝鋒的場景也不少見。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集中若干挺機槍用於防禦或是突擊是很常見的。
  • 92歲抗戰老兵想回四川老家祭拜父母(圖)
    對於普通人來說,過生日是平常的事,但對於家住騰衝縣猴橋鎮的滇西抗戰老兵張光華來說,卻極不平常,幾乎讓他等了一輩子。2月17日這天,得知是張光華92歲生日後,騰衝猴橋邊防派出所的邊防民警帶著生日蛋糕和水果,來到猴橋鎮箐口村劉家寨社,為張光華熱熱鬧鬧地過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個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