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需要被管教?缺乏管教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2020-08-16 小茹萌娃說

也許作為一位父親(或母親),你不曾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每個家長都知道,孩子有時候是多麼令人頭疼:他(她)會打亂你的日程安排;如果得不到想要的玩具,他會在商場裡大哭大叫,讓你難堪;他還會&34;般地講給幼兒園老師你們夫妻間的親暱言行;他甚至知道如何在父母中間暗示他的要求,並使父母意見分歧。

當然,給婚姻和家庭帶來不和諧不僅如此,缺乏管教或管教不當的孩子會變成小暴君,不時與小朋友打架,打破盤子,把媽媽的化妝品丟進垃圾箱。在幼兒園裡,他會有嚴重的動作遲緩、閒蕩的行為,稍大一點,他拒絕上學,在超市裡亂跑,將餅乾的包裝袋撕破。無論你怎樣大喊大叫,他也不收拾擺滿地板的玩具。孩子拒絕聽你的安排,並馬上反問&34;,儼然一個遊戲機——小霸王。

最精的是這種無法無天、喜歡操縱一切的幼兒,長大後會變成脾氣暴躁、攻擊性強和具脅迫性的小孩,像這樣的孩子未來很難在社會中生存。他們會在進小學後,仍舊一樣易怒,愛哭鬧和尖叫;傷害小動物和他人;破壞屋子。拒絕合作;不願對自己做錯的行為負責,並且責怪他人;欺凌弱小,朋友很少;一再觸犯學校的規定,甚至違法亂紀。

當然這是最糟的結果,畢竟,一個正常的孩子,也可能給你帶來痛苦。即使是最可愛的孩子,也會令你感到心煩意亂,甚至有時無法忍受和他住在一起。若孩子沒有接受適當的愛的管教,等他們到青少年和成年時會更難相處,而且他們不易有知心朋友,因為他們不懂與人相處,他們希望永遠是大家注意的焦點,並對未來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而且他們所有欲望都要被滿足,不然他們就抱怨世界對他們不夠好。

而且他們不在意身邊人的需要,無意識中就傷害了別人。解決問題的技巧就是嚴正地向孩子宣告做父母的權力,你們有管理他的權力,你要讓他明白,生活中必須有限制和規矩。我們的行為都是受限於社會道德之下。想想看,如果碰到紅燈,沒有人停下來,那交通--定混亂不堪。我們接受社會的限制,不僅為我們自己好,同時也是為了社會及大眾,這些限制提供我們安全和平靜。

所謂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單位,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則或限制。有些是約定的,有些是簡單易解的。制度在教導孩子許多重要的課程的同時,也給孩子安全保障。孩子過馬路時,必須牽著你的手;他不能隨便與陌生人說話,更不能要人家的東西;他必須遠離打火機和燃氣灶;他不能玩刀、火柴、咬人、捏人、或拉扯老人的頭髮。這些都是你必須督促孩子注意的限制。


最後,限制是將你的孩子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重要步驟,社會心理學家投注一生在研究嬰兒如何成為社會人,學術界已確認孩子必須學會服從家庭和社會所設的限制和規範。做父母的職責,就是教我們的孩子配合家庭社會的限制和規範,管教即是方法之一。當我們的幼兒有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管教和限制是在幫助他們的行為社會化。如果我們容許他們不合理的行為,可能會使他們很難社會化,長期下來,反而害了他們。

相關焦點

  • 【安喬父母學堂】如何正面管教孩子
    孩子是否應該被管教?答案是必須的!現在不少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放飛」的童年,在管教孩子方面變得畏首畏尾,甚至不敢管教。其實,在每一種關係中,都是一種度的測量過程。家長在管教時,只要掌握好一個度,就完全不必害怕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也不會令孩子反感、叛逆,更不會造成孩子童年「不幸」,給其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消除的陰影。贏得孩子的尊重,是管教的前提。如何贏得孩子的尊重,父母就要做身教的榜樣。園長媽媽至理名言請牢記:想要孩子是什麼樣子,自己就要是什麼樣子;想要孩子做到什麼,自己一定先要做到。
  • 家庭教育避坑指南:管教孩子的核心不是管,而是教
    當我還是個孩子,我總是希望父母不要總是管著我,想要自由。而當我成為了媽媽,我卻認為孩子不該太自由,需要被管教。大多數父母都和我一樣,想得到一個問題的答案:如何能在不影響親子關係的情況下,有效地管教孩子?
  • 陳怡文:為什麼這樣管教孩子會失敗?
  • 哈佛教育專家陳怡文:為什麼這樣管教孩子會失敗?
    陳怡文,哈佛大學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四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從哈佛畢業任教,二女兒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孩子該不該管?為什麼很多時候孩子越管越叛逆?蓋瑞·艾卓(Gary Ezzo)是一位兒童行為專家。關於管教子女,他有一個漏鬥理論,清楚地闡明了管教和孩子所得自由之間的關係。這個理論能幫助我們明白,很多父母管教的誤區在哪裡。
  • 缺乏情緒控制力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別再吼孩子了
    ,會教出這樣的孩子:1.自卑內向小孩子總是會有很多自己奇奇怪怪的想法,也會做出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概念裡其實還沒有關於對和錯的觀念,只是有想和不想的觀念。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家長卻總是吼叫,孩子心裏面便會逐漸產生「我不該」的想法,會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被愛,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受挫。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小時候暴力管教孩子,就是在播種仇恨,青春期時孩子會加倍奉還
    如果孩子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媽媽就會用衣架抽他,用繩子把他綁起來。這是媽媽嚴厲的一面,但同時媽媽又考慮夫妻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覺得對不起孩子,對孩子又非常寵愛。現在夏維謙已經長成一個大男孩,媽媽已經很少打他了,為什麼母子關係卻決裂成這樣,夏維謙還曾報警,要警察介入。有些種子種下不會馬上發芽,但到了一定時候,種子一定會破土而出。
  • 「易怒型父母」養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情緒的殺傷力不可低估
    耐心好的媽媽會儘可能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然情緒影響到孩子,而對於一些易怒型的父母來說,可能孩子的「屢教不改」會徹底把耐心消磨殆盡,對孩子大發雷霆,甚至動手管教。可你考慮過這樣做的危害嗎?「易怒型父母」養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 青春期的孩子難以管教?父母需要看看,管教孩子太多的四個現象
    青春期的孩子難以管教?父母需要看看,管教孩子太多的四個現象有些父母發現,自己管教的孩子越多孩子就越叛逆,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沒有去了解到孩子的內心需求而過度地控制孩子。父母需要明白,再好的天賦也會為父母過度的控制欲給毀掉。父母需要看看,管教孩子太多的以下四個現象。
  • 有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別忽視原生家庭的影響
    貶低自家孩子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優秀,所以會進行各種比較,然而,家長們的關注點永遠都在自家孩子的弱項上。情商低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其實也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這種父母控制欲也很強,總是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總覺得自己把控的就是最好的,喜歡對孩子指指點點,不尊重孩子。當父母不會好好說話,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 每當孩子有某些體驗的時候就給予正確、有效的管教
    這是來問問題的孩子應該諮詢的問題啊!孩子能不能被管教,最關鍵的一點在於爸爸媽媽的態度。作為爸爸媽媽,管教孩子的方式要正確。孩子從小就會有類似的體驗,爸爸媽媽體驗更甚。最好是定製一個管教計劃,每當孩子有類似的體驗的時候就給予正確、有效的管教。讓孩子知道,這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還有爸爸媽媽在。
  • 【幼兒園家長】如何用愛管教孩子
    很多父母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未來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並沒有明確的目標。看到別的孩子吃什麼牌子的奶粉,就給自己的孩子買相同的牌子;看到別的孩子去什麼輔導班,就讓自己的孩子報什麼輔導班。別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家長覺得自己盡了力,也算對得起孩子。自認為「對得起孩子」的家長,只是通過不斷地付出,換來自己的不留遺憾。
  • 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
    導讀: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管教孩子無需大吼大叫,試試這三招,孩子會更聽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管教孩子就是賦予他們參與社會分工協作的成長「規矩」
    育鄰夢管教孩子就是賦予他們參與社會分工協作的成長「規矩」。為什麼孩子學習成長需要管教?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解答人類的成長特性是什麼?管教孩子的目的又是什麼?孩子為什麼需要被管教?成長就是養成「規矩」意識人類的成長特性是什麼?
  • 管教,不需要大喊大叫
    再理智的媽媽也難免有怒火上衝的時候,一味地懲罰不是辦法,管教需要恰當的方式,想想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像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管教,可以使孩子下次再做同樣的事情的時候,會覺得這樣做不對因而不去做。甚至更奢望,他因為知道拽人家的頭髮是不對的而乖乖聽話,而並不是因為他心裡懼怕再惹媽媽發怒而不去做。
  • 家長管教孩子就意味著懲罰孩子嗎?守規矩意味著束縛孩子的天性嗎
    管教你的孩子意味著教育和保護你的孩子,兩者是同時起作用的。管教的目標是通過教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區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為,來保證他自己的安全。我們要記住,管教孩子並不意味著懲罰,而守規矩也並不意味著束縛孩子的天性,人類社會就是建立在各種規則之上的,哪怕是思想再自由、再有創新的人,也不能逾越普世的社會規則,否則,自由就變成了肆無忌憚。所以,從小教孩子遵守各種規則很重要。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自信?為什麼我的孩子敏感膽怯?為什麼我的孩子偏激而固執?為什麼我的孩子內向而不愛交往?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他們的童年成長經歷,即從懷孕開始到6歲的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給予的是愉悅、溫暖和充滿愛的環境,那孩子就會獲得強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壓抑、痛苦和缺乏愛的環境,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 「易怒型父母」養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傷害可真不小!
    在沒有孩子之前,很多女性會覺得自己會是一個好媽媽,會非常溫柔的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是到那之後可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基本上一年365天除了上班以外,剩下的時間就是帶孩子,就算是脾氣再好的父母,碰上淘氣任性的孩子,也會有發火的時候。
  • 滿心是愛卻用錯誤的方式管教,讓教育變成了傷害
    但是毫無保留有的時候也會成為傷害的利刃,愛需要理智同樣需要智慧,這樣不僅能夠將其能量發揮到最大,還能讓接受愛的對方懂得你的付出。期望有的時候是憤怒的前身,當期望過高而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時候,這些條件有的時候就會反過來變成刺傷對方的理由。
  • 父母一手帶大的孩子,也會缺乏安全感?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導致的
    相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總是感覺到世界是有危險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時時擔心會被父母拋棄;他會犧牲自己的健康發展當這種安全感係數低的「詮釋模式」延伸到成年生活時,會令人時時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夠好,自我評價依賴於外界的反應,缺乏內心力量。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1、情緒管理不好的父母父母管理不好情緒,喜歡喜怒於孩子,孩子整天惶恐不安,不知道那句話那件事會惹惱爸媽,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