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心是愛卻用錯誤的方式管教,讓教育變成了傷害

2020-08-17 春花育兒

不要讓愛用錯誤的方式表達出來,擁有表達愛的能力孩子才有好未來

教育孩子是家長的責任,但同時也要講究方法,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有的時候愛卻用面目猙獰的方式表達出來,本來美好的願望卻變成了孩子不得不去做的強制措施,本來為了他們好的勸說卻成為了孩子連聽都不願意聽的嘮叨。

對於家長來說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最適合孩子,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同,但大方向是不變的,那就是要用充滿愛和信任的心去教育孩子,否則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會化作枷鎖,鎖住孩子的自由,限制他們的未來。

如果親子間出了問題,再好的教育方式都會大打折扣,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沒有基本的信任和足夠的愛,那麼教育方式就成了紙上談兵,因為根本無法應用在孩子身上。

愛應該是充滿喜悅和幸福的,不求任何回報的給予,而很多家長卻往往用「我養你不容你,你要聽話」這樣的方式嘮叨孩子,將愛變成了條件,想要孩子用聽話來回報,這樣下來自然親子之間就會有一層無形的隔閡出現。

愛不需要理由,但是需要智慧,普天之下絕大多數談及對孩子的愛都是毫無保留地願意為之付出,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去保全孩子,成就他們。

但是毫無保留有的時候也會成為傷害的利刃,愛需要理智同樣需要智慧,這樣不僅能夠將其能量發揮到最大,還能讓接受愛的對方懂得你的付出。

期望有的時候是憤怒的前身,當期望過高而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時候,這些條件有的時候就會反過來變成刺傷對方的理由。

為什麼有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愛的背後,有的時候會出現猙獰的面容,這就是原因。家長往往覺得自己付出不容易,但從未客觀理智地思考自己使用的方式是不是正確,也從來不考慮要修正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是覺得付出了就是對的,孩子必須要有回應,要按照自己說的去做,否則就是不孝順,不懂得父母良苦用心。

在教育的路上家長要懂得自省,孩子犯錯並非原因全在他們身上,如果父母不懂得反省自己,很多時候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為彼此都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錯。

孩子需要被認同才能成長,即使他們犯錯,父母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去引導孩子進行修正,否則一上來就指責和批評,孩子未必能夠真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將能量都用在如何反抗父母上。

只有親子關係和諧了,教育的方法才能起到最大化的作用,親子之間矛盾很深,再好的教育方式也只會大打折扣。

父母要先理解孩子,孩子才能學著理解父母,如果家長只是為了面子,虛榮,讓孩子模仿別人家的小孩去上興趣班,補習班而不考慮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到頭來結果只能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父母歇斯底裡的管教背後藏著的是恐懼,是對孩子失控以及對自己教育方式不信任的恐懼。只有用面目猙獰的方式表達出來,才會覺得自己是強大的,是有控制感的。

然而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彼此都受到傷害,面對父母這樣的教育孩子未必能夠懂得家長的苦心,而家長也不會走入孩子的內心。表面形式的嚴格只會帶來更大能量的反抗。

很多人即使已經為人父為人母,但是仍然活在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像中,大多數人教育孩子都帶著自己家庭的影子,家長要明白教育方式的錯誤未必是因為自己,而是從小受到了家庭的影響導致的,如果願意學習和自省,是有可能糾正的。

家長愛孩子是本能,但是表達愛的方式卻出現了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把付出掛在嘴邊,就會成為桎梏孩子的枷鎖,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愛當作控制孩子聽話的要挾,如果這樣做愛反而變成了傷害,父母有愛,卻沒有愛的能力。

從很簡單的一點,陪伴孩子寫作業上就能看出來,很多家長就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各種傷害孩子自尊的語言脫口而出,家長自認為這是為了他們著想,但其實本質上是因為自己失去了耐心而導致的。

家長有愛,但也要有智慧,有方法地表達,而不是一味地延續自己童年時候的家庭教育方式,學會在自省中修正行為,提升管教孩子的能力。

很多父母自己都沒有真正體驗過幸福的童年是什麼樣的,就認為自己給孩子最好的就是給他們幸福了,但有的時候對現實的恐懼,讓父母的管教方式從一開始就出了問題。

比如說工作的壓力,夫妻情感問題,家庭矛盾等等造成的負面情緒代入到了管教孩子中,形成了不好的影響。如果不能及時地發現解決,那麼相應的管教也會出現問題。

只有先樹立好正確的觀念,管教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對父母和孩子都是如此。

相關焦點

  • 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
    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我們的教育方式,必須是民主的,和平的,以談判為主的。其實無論從哪一方面講一些嚴重的體罰,這種形式的教育肯定是不合適的,無論是在古代現在,哪怕是未知的將來,打罵教育必將被廢棄,我想錯誤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那些以打罵為主,以辱罵為主,傷害孩子自尊,傷害孩子身體健康的教育方式。
  • 《小歡喜》父母都說愛孩子,錯誤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只是傷害
    這部電視劇所圍繞的就是三個不一樣的家庭,在面臨高考的時候,他們有著不同的故事,可以說沒有一個教育是完美的,雖然父母口口聲聲說對於孩子的只有愛,殊不知到頭來對於孩子全部都是傷害,我們先來看一下第1個家庭。
  • 孩子頂嘴摔門家長如何管教,避免四種錯誤教育方式,解決親子難題
    哈嘍,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家庭教育中的四種錯誤方式!Matt老師家庭教育集之——避免四種錯誤教育方式,解決家庭交流難題。看似是在溝通方式上有問題,但實質根本在管教方式上,當然溝通也需要技巧,但首先要解決的是,避免家庭中錯誤的教育方式。Matt老師劃重點那麼,在家庭教育中什麼是錯誤的方式呢?有家長一定會問,為什麼不直接說正確的方式?
  • 【幼兒園家長】如何用愛管教孩子
    千萬不能告訴爸爸媽媽,他們要是知道我考了60分,就不愛我了。這不是用愛管教孩子。相比於考試得了100分,其實孩子在竭盡全力卻沒有及格的時候更需要家長的愛。愛有十種不恰當的表達方式。第一種是給孩子特殊待遇。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一道菜因為孩子特別喜歡吃,其他人就把菜全都留給孩子一個人吃,這就是特殊待遇,會助長孩子自私的心理。
  • 管教≠懲罰,用愛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用懲罰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甚至動用「竹筍炒肉絲」和「男女雙打」。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懲罰背後的真正含義——愛!管教和懲罰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通過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來達到控制的目的,沒有愛的管教和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 孩子不服管教怎麼辦?講究方式方法,讓教育變得心平氣和
    文/小熊育兒日記有一句老話說:「七嫌八不愛」,意思就是小孩子到了七八歲的年紀就變得不服管教,讓家長們一個頭兩個大,家裡經常會雞飛狗跳,每次教育孩子總是不歡而散。其實,作為孩子必須經歷的一個成長階段,這種「七嫌八不愛」的情況是無法避免的嗎?前些天,嘟嘟再一次被班主任投訴了。
  • 管教孩子的這2種錯誤方法,容易讓孩子變得逆反,父母要儘量避免
    孩子的本質都是依賴父母的,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很多家長們沒有找到合理的教育方式,才讓親子關係變得難以融合,所以,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一定要避免,我們來看一看比較常見的兩種教育錯誤。1、嘮叨是最無用的教育方式。如果讓孩子來評選,那麼嘮叨一定是最讓人反感的教育方式之一,嘮叨這種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是一種原生態的教育方式,很多沒有經驗的父母,都會用嘮叨來顯示自己教育的能力,總是認為重複就是讓孩子接受的一種方法。
  • 教育孩子,自由和管教從不矛盾?
    要麼就是用家長的嚴厲地讓孩子妥協。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 重塑教育,結束管教戰爭,解開愛的束縛,許孩子更積極陽光的人生
    是的,這篇文章目的是想顛覆很多人地觀點——重塑教育,結束管教戰爭,解開愛地束縛。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無非是以各種以愛之名舒服自己的孩子,有滿滿的收穫,也會有很多失意之時。我們總被「管教」二字束縛,只顧著尋找著各種管教方法,卻極少思考,教育到底有沒有其他更有意思的表達方式?
  • 錯誤的管教方法,很多父母卻還在用
    說起這句話,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非常熟悉,因為有一些父母可能每天都要對自己的孩子說好幾遍這句話,當孩子在做一些父母沒有辦法理解的事情時,父母就會義正言辭的叫孩子停下這件事情,但是其實很多人都會發現,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自己的孩子越管越壞,因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 用正面積極的方式教育孩子
    近日,珠海市香洲區僑光小學副校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講師團講師蔣薇薇做客「德行珠海·親子講堂」,帶來主題為「正面管教的內容及操作」的講座,從正面管教的內容、如何用正面管教教育青少年等方面展開講座。隨後,她介紹了正面管教的相關內容,「理解孩子的錯誤行為目的、和善而堅定並行、互相尊重、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社會責任感、家庭會議和班會、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給予鼓勵,這是正面管教的八大核心概念。」  如何理解「讓錯誤成為學習的好機會」?講座中,蔣薇薇用圖片解釋這一點:「圖片中海面上下的冰山可以看作是孩子可見的行為和不可見的動機、判斷等心理活動。
  • 致家長:所有方式錯誤的愛,都會變成對孩子的害
    雖然可以肯定這位媽媽是愛孩子的,而且能迅速獲得支持的理由不下千萬個,諸如無奈、嚴是愛、為了孩子好......但是,我要說,凡事皆有因果,只要一個行為造成了相應的結果,都不會因為任何理由的存在而發生改變。況且,這種明顯矯枉過正的方式,與教、學、育的本質背道而馳,絕對錯誤。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孩子不服管教,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候我們越要冷靜,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過於嚴厲,否則只會進一步刺激到他。平時的交流中,我們要讓他感受到尊重,要給他選擇的餘地,也就是採用正面教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聽完老師的解釋,小張也開始用正面教育的方式來和孩子相處,沒想到孩子還真的變乖了不少,原來之前孩子那麼不聽話,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
  • 有愛的管教
    (《在愛裡相遇》,蔡穎卿 著,灕江出版社2012年10月版)討論家教,「管教」常常成為了「愛」的反義詞。許多家長都承認孩子教養的重要性,卻認為可以由關心、照顧來達成,諱言管教,更拒絕任何形式的懲罰。
  • 還在暴力教育?趕緊試試正面管教吧,這樣才能養出真正的好孩子
    這種極端的教育方法極其不好,原因很簡單,暴力教育傳達的是「暴力」,是簡單粗暴不走腦子的情緒發洩。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能這樣做。暴力教育何時休?心理學家田嵐做過這樣一個調查:訪問500人是不是遭受被家長體罰。結果,近三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幼年曾遭遇暴力教育。暴力方式有手打腳踹,甚至包括用棍棒、皮鞭、衣架等工具,想想讓人不寒而慄。
  • 《不管教的勇氣》:最高階的管教方式是不管教
    因此,不管是因為親子關係,還是事件本身,岸見一郎覺得,都不應該用批評和表揚的方式去對待孩子的學習。在一切我們認為正常和不正常的教育方式都被推翻後,岸見一郎順理成章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不管教。1、父母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孩子應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習對於孩子,可謂除了健康之外一等一的大事,岸見一郎認為,學習雖然重要,但是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要橫加幹涉。
  • 他是我兒子,我教育他有錯嗎?錯誤的教育方式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他是我親兒子,我在教育他,我有錯嗎!」爸爸也很受傷。類似這句「我在教育他,我有錯嗎?」這樣既理直氣壯又委屈的話,我已不止一次聽到家長這樣說過。衝突的原因很簡單,用孩子爸爸的話講,就是孩子做事懶散,學習習慣差,遇到困難就退縮。他看不慣,就一直說。不僅說,還要用別的的孩子比著說。
  • 梧桐山論道300講之71 致家長:錯誤管教帶來的是傷害(上)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對待孩子方面非常的無知和錯誤,給孩子、家庭、社會都帶來危害。如果粗略評估一下的話,可能至少60%以上的父母都不合格,其中有部分還非常的糟糕。這也可能是一個被社會所忽視了的非常大的問題。在許多簡單粗暴的父母以錯誤的方式方法管教和對待之下,有些人自幼就遭受痛苦且漫長的成長曆程,嚴重的會形成一生的悲劇。有些人一生遭受的最大傷害和痛苦,來自於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 中國式暴力管教該摒棄嗎?
    家長們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成才之心過於迫切,又不懂得如何教育,如何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只能用「不打不成器」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僅僅是為了小懲大誡,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用心,但是這樣的良苦用心,我們大概要長大成人才能真正理解吧...
  • 錯誤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樣的?正確的教育方式又是什麼樣的呢?
    但是,也不難看出這位媽媽真的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同時自己還想了許多辦法想去改善孩子的行為,但是都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變得很焦慮。 我很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相信還有許多家長,特別是已經步入小學、中學的家長,都會跟這位媽媽一樣,面對孩子很多的問題行為或者挑戰產生焦慮。那今天,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錯誤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樣的?正確的教育方式又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