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注意到有一個苦惱的家長在網上分享,她的自述是這樣的:
她說與自己兒子班主任交談得知,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太讓她失望了,因為老師跟她說孩子的學習狀態不好,上課容易走神,還喜歡講話,又被老師批評了,然後還讓這位家長回去後問問孩子,是不是被老師批評了。然後這位家長就顯得非常焦慮,在網上求助,說她自己快崩潰了,甚至有時還想: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小孩?她和孩子的爸爸都不是這樣的性格。打也好,罵也罷,都沒用。晚上還給她孩子說了好多道理,也不知道他能消化多少?
雖然我從她的自述裡看得出來這位媽媽是真的很焦慮,有點恨鐵不成鋼。但是,也不難看出這位媽媽真的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同時自己還想了許多辦法想去改善孩子的行為,但是都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變得很焦慮。
我很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相信還有許多家長,特別是已經步入小學、中學的家長,都會跟這位媽媽一樣,面對孩子很多的問題行為或者挑戰產生焦慮。那今天,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錯誤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樣的?正確的教育方式又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你要讓孩子馬上關掉電視去寫作業,但孩子就是不關的時候,你是會選擇直接關掉電視,還是會對孩子說:「那好嘛,你就只能再多看一集哦」呢?
如果你選擇直接關掉電視,那麼你會很容易變成一個很嚴厲專制的父母,偶爾一兩次這樣做,可能會很奏效,孩子會聽你的話,可是長此以往,在這樣專制型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是非常害怕犯錯誤的。因為家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具有絕對權威性,孩子只能被迫服從,如果犯了錯誤,家長通常會採用嚴厲懲罰的方式去糾正孩子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因為害怕你指責,而在犯錯的時候採用撒謊等方式來逃避懲罰,這樣的孩子長大會有逃避責任的傾向。
如果你是後者,選擇讓他再多看會兒,看起來你需要注意避免溺愛孩子,你的教養方式可能偏驕縱型。在這樣的家庭當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是沒有人去糾正他的,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不知道什麼是錯誤,什麼是不能幹的,從而變成一個熊孩子的。
如果你選擇隨便他看不看電視,也不管他是否需要關掉電視,去完成家庭作業,反正你要繼續看你的手機,或者做你自己的事情,那麼你也就很忽視孩子。在這樣被忽視的家庭當中長大出來的孩子,因為她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沒人愛的,或者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很容易輕視自己。一旦社會當中出現一些誘惑的時候,就很容易被收買。
專制型、驕縱型、忽視型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好的。
我們要注意選擇正確的教養方式,既要堅定自己的原則,又要和善地去教育孩子。我們可以和善而堅定地去糾正孩子的問題。比如你可以告訴他:寶貝,關電視的時間到了,你是選擇媽媽關,還是你自己關?你來決定!這樣,我們不僅在語氣和態度上表現出了和善的部分,還賦予了孩子選擇的權力,同時,無論孩子是選擇自己關,還是媽媽關,最後的結果都是需要關掉電視,也體現了我們堅定自己原則的部分。
我是芝罘老師,一個游離在體制外卻願意用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一個在家庭教育和心理學領域鑽研的研究者;一個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實踐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希望通過我的分享可以幫助到更多有或多或少苦惱的家長們,如果你希望學習到更多乾貨,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