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應急管理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堅持風險防控與隱患治理兩手抓,堅持前期預防與災後救援相銜接,積極構建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夯實安全發展的基礎。
理順機制 持續深化應急管理事業改革
有機整合生產安全事故、自然災害等方面應急管理職能,理順「防與救」「統與分」的關係,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及時調整「三部兩委」職能機構和組成人員,制定《包頭市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細則》,理順指揮協調關係,構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和「三個必須」應急管理體制。
充分發揮「三部兩委」辦公室職能,強化工作部署、檢查督辦和考核問責,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實好生產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防範措施。
組建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急保障中心,通過公開考錄、人才引進等方式招聘相關專業人才,為進一步優化、規範應急管理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多點發力 築牢安全風險防控底線
務實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減少行政審批申報材料7項,壓縮辦結時限75%,變更類、備案證明類事項實現了即辦即發證,涉審中介已全部進入「網上超市」供企業自主選擇。
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指導13戶擬上市企業規範安全管理,對182戶企業開展專家「會診」,通過徵求意見完善細化50條具體工作舉措。通過「包頭應急」教育平臺在線培訓從業人員3.8萬人,667戶企業通過安責險建立風險共擔機制。
夯實安全基礎。指導礦山、危化品、金屬冶煉企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創建安全生產一級標準化達標企業4戶,二級34戶,三級645戶。通過安全風險管理評估對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實施分級分類管控。31個危化品企業重大危險源、7座三等以上尾礦庫和3戶煤礦全部實現在線預警監測。
強化監管措施。紮實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協調11個部門牽頭在15個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強化系統治理、綜合治理。進一步優化網格化安全管理平臺,第一時間處置「看不到、想不到、管不到」的安全問題。累計實施執法檢查699戶次,排查治理各類隱患問題1877條,行政處罰22戶。截至2020年12月14日,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9.4%和24.1%。
多方聚力 推進應急處置能力精準高效
優化應急物資儲備。制定《包頭市救災物資儲備管理細則》,補充393萬元應急物資和裝備,繪製了6張應急資源分布圖。與呼、鄂、榆、烏等周邊地區和氣象、中國聯通等部門單位籤訂應急管理合作框架協議,實現了預警監測、信息資源、物資裝備和救援力量共享,為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8·9」龍捲風、「10·16」地震等突發事件應對提供了可靠保障。
加強應急救援演練。組建了以「專家學者為智庫,消防武警為依託,國有企業為骨幹,藍天救援等社會力量為補充」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對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涉及的10個應急預案進行了修訂,指導開展綜合應急演練98次。
積極發展應急產業。協同市城投集團與中科院、金匯通航積極開展應急產業和應急航空救援項目合作,推動山西北方北鬥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山區的安全培訓教育體驗基地建設項目列入自治區級實訓基地。
強化應急值守。制定了《突發事件緊急報送制度》,實現了信息報送「一張網」和應急調度「一鍵通」,嚴格執行24小時在崗值守,全年接處各類諮詢投訴1466次。
宣傳普及 積極營造全民參與良好氛圍
大力推進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圍繞「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等活動,開展各類宣傳161場(次),62萬餘人次參與。
開通「包頭應急廣播」和「應急之聲」廣播欄目。先後組織教育、民政、住建、消防等多個部門和重點生產經營單位上線普及安全常識,解答群眾關心的安全問題。
製作了4套兒童安全教育繪本和微信表情包,其中有聲電子繪本被「學習強國」平臺和「全國安全生產月」官方網站發布推廣。
下一步,市應急管理局將持續弘揚「蒙古馬精神」,以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等不起的責任感,全力以赴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駕護航,為我市重振雄風、再創輝煌築牢安全保障。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