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的領土包括義大利、巴爾幹西北部、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及北非等地,而除了北非以外,其他部分都與蠻族部落接壤。匈奴人由東向西的徵戰,迫使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為了區別,史學界將定居不列顛的薩克森人稱為撒克遜人)勃艮第人等蠻族部落紛紛離開故土,遷徙到西羅馬境內逃避匈奴人的兵鋒。而在這次民族大遷徙中,羅馬皇帝沒做好應對,與蠻族部落舊仇添新恨,以致連原本忠心耿耿保衛羅馬帝國的蠻族將領都起了反心。
公元374年,被匈奴擊敗的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退到多瑙河北岸,請求允許渡河到羅馬帝國避難,表示願為羅馬邊防軍提供兵源。羅馬皇帝瓦倫斯在要求西哥特人解除武裝、提供人質的條件下最終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同時答應撥給土地,供應糧食。而他們來到羅馬帝國後,羅馬皇帝卻不履行諾言,非但沒有供應糧食,反而勒索沉重的捐稅,拐賣哥特人充當奴隸。於是,雙方發生衝突。公元378年8月9日,西哥特人在阿德裡亞堡與羅馬決戰獲勝,打死了時任羅馬皇帝瓦倫斯。
公元379年,弗利提恩逝世,哥特人內部發生糾紛。羅馬新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乘機使用懷柔措施,讓東哥特人定居在潘諾尼亞,西哥特人定居在色雷斯、馬其頓等地,保證供給糧食,分給土地,哥特人起義才得以平息不過,哥特人和羅馬帝國之間的仇恨並未因此消除。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兩部分。西哥特人新推215選的領袖阿拉裡克利用帝國分裂之機,率軍橫掃馬其頓和希臘。這顯然是一種趁火打劫行為,也是對當年羅馬人落井下石舉動的一次報復。
東羅馬皇帝阿卡迪烏斯束手無策,只好於公元97年任命阿拉裡克為伊呂裡庫姆地區總督,想通過官職來拉攏他,軟化他造反的立場。但是,這一做法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利用這一合法地位,阿拉裡克收繳了羅馬人的大批武器、糧食和其他物資,增強了實力,提高了他在哥特人中的聲望。4年以後,阿拉裡克決意進軍義大利,在那裡建立王國。義大利是西羅馬帝國統治的核心區,阿拉裡克想在那裡搶奪土地建國,顯然是對西羅馬皇帝的極度輕視。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從此開始了。
阿拉裡克率西哥特軍從伊呂裡庫姆出發,越過阿爾卑斯山,沿途反西羅馬統治階級壓迫的奴隸和隸農,都紛紛加入。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阿拉裡克率西哥特軍進入了北義大利。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見形勢危急,沒組織抵抗就跑到拉溫那去避難了。西羅馬攝政、汪達爾人斯提裡科火速召回駐不列顛和萊茵河的軍團。斯提裡科是羅馬僱傭兵隊長之子,汪達爾人和羅馬人混血兒,於公元385年任羅馬皇帝的親兵總指揮,於公元393年任羅馬軍統帥。公元398年,斯提裡科的女兒瑪麗亞嫁給了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
公元400年,斯提裡科成為執政官、西羅馬攝政。斯提裡科是西羅馬的臺柱,皇帝霍諾裡烏斯遇到危機逃走,但他義不容辭地支撐起了局面。公元402年,斯提裡科率軍與西哥特人在波蘭提亞交鋒,雖未能大獲全勝,但奪取了西哥特人的營帳。之後,阿拉裡克向伊特魯裡亞進兵,但經過談判,他同意撤出義大利。公元403年阿拉裡克再次率軍入侵意大十年利,進攻維羅納。斯提裡科又率軍與之交鋒,獲得勝利,戰敗的阿拉裡克被迫率軍向北逃竄。
公元405年下半年,一大群日耳曼人——主要是東哥特人,在異教徒拉率形業X博維制回『土率華買迫使日耳曼人退到菲耶索萊。在這裡,斯提裡科切斷了日耳曼人的供給線,隨後又進行了一次大屠殺。公元407年,斯提裡科率軍吞併伊利裡亞,關閉了義大利所有港口,禁止東羅馬艦隊出入西羅馬面臨蠻族部落入侵的危局得到緩解。斯提裡科挫敗強敵,使得西羅馬轉危為安。元老院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斯提裡科權勢日增,為其政敵所忌恨。公元408年8月,斯提裡科被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下令處死。
斯提裡科在關鍵時刻救了西羅馬,將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迎回羅馬城,本來有再造之恩,但因為西羅馬內部的官場鬥爭,西羅馬皇帝恩將仇報,將其處死。斯提裡科之死,不僅使得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的威信大打折扣,還激起斯提裡科麾下的3萬名蠻族官兵的憤慨。他們毅然投奔西哥特首領阿拉裡克,要求他再次進兵義大利,為枉死的斯提裡科報仇。以前抗擊西哥特人入侵西羅馬的汪達爾人,現在變成了他們攻打西羅馬的幫手。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一個不理智的舉動,給西羅馬招來了巨大災禍。有了汪達爾人的幫助,西哥特首領阿拉裡克當然是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