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的滅亡,代表這歐洲正式進入了中世紀時代。而東羅馬的滅亡則是宣告了中世紀的結束,可以說羅馬帝國見證了歐洲整個中世紀時代。早在三世紀的時候,羅馬帝國就徹底分類成了東西領土。而在一個世紀以後,西羅馬就走向了滅亡,為何東羅馬不趁機收復西部領土呢?
在小編看來,首先要解釋的一點就是西部帝國滅亡的原因。從三世紀開始,東西帝國剛剛分裂以後,西部就開始戰亂不斷。而帝國內部對於皇位的爭奪是此起彼伏,再加上當時外部蠻族的入侵就好像是家常便飯一樣。所以這就導致當時居住在西部帝國的大量的羅馬帝國公民紛紛離開了西部,前往相對而言安全的東部。就這樣,西部漸漸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弱民窮。
越來越無力抵抗外敵的西部,開始想要尋求東部的幫助,但是顯然東部並不願意幫忙,坐視不理。東部這樣做的原因和當時東西兩個帝國思想和教派上的分歧有關。當時,外部的蠻族在接連不斷的進攻,而東部因為基督教派上的分歧,選擇不接受彼此,也不幫助。當然東部帝國做出這個決定也和當時國家內部教派的權力相當大有關。而沒有等來東部帝國幫助的西部,在持續不斷的蠻族入侵中,最後還是沒能堅持住。
在5世紀,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入侵浪潮中,失去了西班牙,失去了北非,失去了高盧,失去了義大利,最後終於失去了羅馬。在5世紀末,整個西羅馬帝國被不同種類的日耳曼人分割佔領,西部的主要城市幾乎全部都被摧毀,各地的羅馬遺民都生活在蠻族的鐵蹄之下,西羅馬帝國已經不復存在,羅馬教皇只能靠著向蠻族兜售基督教來勉強保全自己的性命。東哥特人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在476年,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羅慕路斯被殺,整個帝國就只有東羅馬帝國的芝諾一位皇帝了。
而且,由於東西部差異太大,東部與西部完全是兩個世界,東部的核心地區以希臘人為主,拉丁人很少,所以身為希臘人的他們對於光復羅馬這件事情是沒有什麼興趣的,所以積極性也不高。並且因為希臘人的數量居多,所以通用的語言也變成了希臘語,能夠數量掌握拉丁語的人是越來越少。雖然早期東羅馬的皇帝仍然還是堅持一些羅馬的傳統,並且堅持官方使用拉丁語,甚至將國家的一些法典的編篡都使用拉丁語。但是令人十分無語的是,在東部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學者,幾乎都不會說拉丁語。
查士丁尼一世還能勉強說幾句蹩腳的拉丁語,但再往後情況就越來越不樂觀。最終,到了7世紀初,希拉克略皇帝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拋棄了拉丁語和西部傳統,全面接受了希臘文化。從此以後,東部帝國雖然堅持自稱羅馬,但實際上與古羅馬已經不同了,羅馬文明已經中斷了。
另外,宗教因素也是東羅馬無法收復和保有西部領土的關鍵問題。東西部對基督教的理解差異太大,儘管帝國最高的領袖東羅馬皇帝和包括羅馬教皇在內的主要的宗教人員多次開會研究統一宗教,但雙方的分歧完全無法彌合,甚至越來越大。這極大的傷害了東西部人民的情感,雙方互不認同,互不接受。特別是,到了8世紀,東部帝國為了強化君主專制、提升國力,發起了破壞聖象運動,對基督教進行了嚴肅的整頓,「傷害了」西部教會的宗教感情。
不久,面對倫巴底人對羅馬的侵略,羅馬教皇向東部求援無果,因為東部的安全形勢還不如西部,羅馬教皇只好求救於西歐的法蘭克人,法蘭克人酋長丕平、查理曼等度過阿爾卑斯山,幹掉了倫巴底人,將一塊土地獻給教皇作為教皇國,而教皇則把查理曼加冕為羅馬皇帝。這看起來非常的搞笑,羅馬皇帝才是至高無上的元首,教皇只是皇帝駕前的一個宗教頭目而已,教皇竟然把羅馬皇帝加冕給一個大字不識一筐的蠻族酋長。
就這樣,從此以後,西部再也不接受東部的羅馬皇帝了,西部的羅馬遺民也逐漸與各路蠻族融為一體。而對於東部,形勢一直很嚴峻。為了應對東部希臘人銳減的難題,在9世紀以後的200多年裡,西部義大利的希臘人逐漸都被遷回了東部,駐軍也退了回去。在11世紀,諾曼人侵入義大利,東羅馬駐軍抵擋不住,終於徹底放棄了義大利,徹底放棄了西部。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西部羅馬滅亡的原因就是,羅馬人的減少及伴隨的經濟危機,西羅馬無法抵擋蠻族入侵,最終滅亡。而東羅馬帝國無法收復西部領土的原因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不足以支撐收復西部的野心,並且東西部差異太大,東部以希臘人為主,對西部領土沒有歸屬感,隨著東部帝國的希臘化和西部羅馬遺民與蠻族融合,東西徹底分道揚鑣,形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