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為何不趁機收復西部領土?

2020-12-19 娛樂的魚兒水

西羅馬的滅亡,代表這歐洲正式進入了中世紀時代。而東羅馬的滅亡則是宣告了中世紀的結束,可以說羅馬帝國見證了歐洲整個中世紀時代。早在三世紀的時候,羅馬帝國就徹底分類成了東西領土。而在一個世紀以後,西羅馬就走向了滅亡,為何東羅馬不趁機收復西部領土呢?

在小編看來,首先要解釋的一點就是西部帝國滅亡的原因。從三世紀開始,東西帝國剛剛分裂以後,西部就開始戰亂不斷。而帝國內部對於皇位的爭奪是此起彼伏,再加上當時外部蠻族的入侵就好像是家常便飯一樣。所以這就導致當時居住在西部帝國的大量的羅馬帝國公民紛紛離開了西部,前往相對而言安全的東部。就這樣,西部漸漸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弱民窮。

越來越無力抵抗外敵的西部,開始想要尋求東部的幫助,但是顯然東部並不願意幫忙,坐視不理。東部這樣做的原因和當時東西兩個帝國思想和教派上的分歧有關。當時,外部的蠻族在接連不斷的進攻,而東部因為基督教派上的分歧,選擇不接受彼此,也不幫助。當然東部帝國做出這個決定也和當時國家內部教派的權力相當大有關。而沒有等來東部帝國幫助的西部,在持續不斷的蠻族入侵中,最後還是沒能堅持住。

在5世紀,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入侵浪潮中,失去了西班牙,失去了北非,失去了高盧,失去了義大利,最後終於失去了羅馬。在5世紀末,整個西羅馬帝國被不同種類的日耳曼人分割佔領,西部的主要城市幾乎全部都被摧毀,各地的羅馬遺民都生活在蠻族的鐵蹄之下,西羅馬帝國已經不復存在,羅馬教皇只能靠著向蠻族兜售基督教來勉強保全自己的性命。東哥特人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在476年,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羅慕路斯被殺,整個帝國就只有東羅馬帝國的芝諾一位皇帝了。

而且,由於東西部差異太大,東部與西部完全是兩個世界,東部的核心地區以希臘人為主,拉丁人很少,所以身為希臘人的他們對於光復羅馬這件事情是沒有什麼興趣的,所以積極性也不高。並且因為希臘人的數量居多,所以通用的語言也變成了希臘語,能夠數量掌握拉丁語的人是越來越少。雖然早期東羅馬的皇帝仍然還是堅持一些羅馬的傳統,並且堅持官方使用拉丁語,甚至將國家的一些法典的編篡都使用拉丁語。但是令人十分無語的是,在東部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學者,幾乎都不會說拉丁語。

查士丁尼一世還能勉強說幾句蹩腳的拉丁語,但再往後情況就越來越不樂觀。最終,到了7世紀初,希拉克略皇帝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拋棄了拉丁語和西部傳統,全面接受了希臘文化。從此以後,東部帝國雖然堅持自稱羅馬,但實際上與古羅馬已經不同了,羅馬文明已經中斷了。

另外,宗教因素也是東羅馬無法收復和保有西部領土的關鍵問題。東西部對基督教的理解差異太大,儘管帝國最高的領袖東羅馬皇帝和包括羅馬教皇在內的主要的宗教人員多次開會研究統一宗教,但雙方的分歧完全無法彌合,甚至越來越大。這極大的傷害了東西部人民的情感,雙方互不認同,互不接受。特別是,到了8世紀,東部帝國為了強化君主專制、提升國力,發起了破壞聖象運動,對基督教進行了嚴肅的整頓,「傷害了」西部教會的宗教感情。

不久,面對倫巴底人對羅馬的侵略,羅馬教皇向東部求援無果,因為東部的安全形勢還不如西部,羅馬教皇只好求救於西歐的法蘭克人,法蘭克人酋長丕平、查理曼等度過阿爾卑斯山,幹掉了倫巴底人,將一塊土地獻給教皇作為教皇國,而教皇則把查理曼加冕為羅馬皇帝。這看起來非常的搞笑,羅馬皇帝才是至高無上的元首,教皇只是皇帝駕前的一個宗教頭目而已,教皇竟然把羅馬皇帝加冕給一個大字不識一筐的蠻族酋長。

就這樣,從此以後,西部再也不接受東部的羅馬皇帝了,西部的羅馬遺民也逐漸與各路蠻族融為一體。而對於東部,形勢一直很嚴峻。為了應對東部希臘人銳減的難題,在9世紀以後的200多年裡,西部義大利的希臘人逐漸都被遷回了東部,駐軍也退了回去。在11世紀,諾曼人侵入義大利,東羅馬駐軍抵擋不住,終於徹底放棄了義大利,徹底放棄了西部。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西部羅馬滅亡的原因就是,羅馬人的減少及伴隨的經濟危機,西羅馬無法抵擋蠻族入侵,最終滅亡。而東羅馬帝國無法收復西部領土的原因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不足以支撐收復西部的野心,並且東西部差異太大,東部以希臘人為主,對西部領土沒有歸屬感,隨著東部帝國的希臘化和西部羅馬遺民與蠻族融合,東西徹底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相關焦點

  • 西羅馬被蠻族滅掉後,東羅馬為什麼難以收復故土?
    羅馬帝國,在中國史書中被稱為大秦,是與漢朝差不多同時代的大帝國。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所滅。在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即拜佔庭帝國)又延續了近一千年,才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在這一千年間,拜佔庭帝國也曾經變得非常強大。那麼,為什麼拜佔庭不去收復原西羅馬的地盤呢?1.地形的限制。如圖,歐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形複雜,有大海阻隔,易攻難守。
  • 西羅馬到底怎麼滅亡?自毀、災害?專家推測也有匈奴後人的因素
    首先的說下西羅馬的前身羅馬帝國,公元前八世紀,以現在義大利首都為中心的七個村莊走向聯合,後來建立羅馬城,成立了城邦國家。羅馬人缺泛安全感,不斷向外擴發,統一義大利半島後,徵服北非,埃及,希臘和伊比利亞半島,建成強大的羅馬帝國,地中海變成內陸湖。
  • 東羅馬帝國1000多年歷史,西羅馬卻不足100年,兩國的差距在哪?
    前言: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帝國。僅僅不到一百年,西羅馬帝國就崩潰了,而東方的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又延續了1000多年。西方陷落後,東方拜佔庭甚至擴大了一些領土,所以關於"羅馬為何淪陷"一直飽受爭議。
  • 世界史記:西羅馬自毀長城,哥特人趁機立國
    西羅馬的領土包括義大利、巴爾幹西北部、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及北非等地,而除了北非以外,其他部分都與蠻族部落接壤。公元374年,被匈奴擊敗的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退到多瑙河北岸,請求允許渡河到羅馬帝國避難,表示願為羅馬邊防軍提供兵源。羅馬皇帝瓦倫斯在要求西哥特人解除武裝、提供人質的條件下最終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同時答應撥給土地,供應糧食。而他們來到羅馬帝國後,羅馬皇帝卻不履行諾言,非但沒有供應糧食,反而勒索沉重的捐稅,拐賣哥特人充當奴隸。於是,雙方發生衝突。
  • 日耳曼各分支,在滅亡西羅馬後,分別去了哪裡?
    所謂日耳曼人是一個大的種族概念,其實它內部分為很多部族,把西羅馬帝國滅掉並當作自己的"新家"後,各分支的去向也不一樣。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後日耳曼各分支部族的落腳點。薩克森人人數最多,因此分布也更廣,而且還有另一個影響就是規模太大,不可能集體超遠距離遠遷,所以他們從原居住地往西一直到海邊也就停住了腳步。
  • 為什麼中國王朝滅亡了國家還能統一,西方王朝滅亡了就難以統一?
    到公元364年,羅馬被分為了東羅馬和西羅馬兩部分,地中海世界也被一分為二了。公元476年,西羅馬的正統地位被終止,而東羅馬卻一直在延續,直至千年之後。到了在公元5世紀左右,西羅馬北部和西部的神秘種族——日耳曼部族,他們按捺不住舉兵入侵,分割了西羅馬的領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自此,歐洲出現了「多國體制」。
  • 日耳曼諸蠻族滅亡西羅馬後,西方世界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原來如此
    日耳曼領袖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西羅馬宣告滅亡。在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進入中世紀黑暗之前,西羅馬滅亡到東羅馬滅亡前這段時間被稱為中古世紀,意思是在歐洲古典時代結束之後與中世紀黑暗前之間的時間。在題目中,題主用了「日耳曼蠻族」這個詞,在進入火藥時代之前,落後的民族戰鬥力越強,所以被落後文明打敗的更為先進的文明在一般的定義肯定是歷史的倒退。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
    這是一些人賦予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讚譽。在很多書中都會記載,這個秉承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的帝國,懷著恢復羅馬帝國全部領土,將整個地中海作為內海的夢想,於歐亞大陸縱橫捭闔千餘年。曾幾何時,能娶到出生於紫色寢宮的拜佔庭公主,是歐洲各國君主夢寐以求但卻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榮耀。同時,拜佔庭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風俗等諸多方面都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 東羅馬與東晉:毫不相關,而又彼此相似的帝國
    西晉政權在公元四世紀滅亡,東晉南遷。羅馬帝國在五世紀分裂,西羅馬不久滅亡,東羅馬佔據巴爾幹半島等地,史稱拜佔庭帝國。東晉是東方中原政權南遷的結果,而東羅馬則是西方正統政權縮水的結果。
  • 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而一個一直延續,另一個很快就滅亡
    從此之後,東、西羅馬帝國分裂的局面在歷史上便正式固定下來了實際上,羅馬帝國分裂的傾向卻早露端倪,並非始於四世紀末。人們要問,這個縱橫地中海、地跨歐亞非、曾經盛級一時的龐大帝國,為什麼最終走向分裂呢?「四帝共治制」儘管一度有利於鞏固邊防,但從長遠來看,卻影響了君士坦丁一世(公元306~337年在位)上臺後,繼續加強軍帝國的統一。事、政治控制,建立了更加完備的專制君主統治。君士坦丁一世為了防止皇帝大權旁落,廢除了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而改用分封自己子侄來治理各地的辦法,但這樣做最終仍無法避免骨肉相殘、內戰重起、帝國再度陷入分裂的厄運。
  • 匈奴人究竟去了哪裡:向西逃跑引發西羅馬滅亡
    後經羅馬帝國皇帝的批准,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此後,由於羅馬帝國對哥特人殘酷的壓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徵哥特人,結果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由於佔據了南俄羅斯大草原,暫時穩定了下來。
  • 羅馬帝國滅亡後,變成了現在哪些國家?數量驚人,整整43個!
    羅馬帝國的歷史分成兩個階段。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而東羅馬直至1453年,才宣告解體。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2
    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2 從四至五世紀起,羅馬帝國在奴隸、隸農起義和日耳曼人入侵的聯合打擊下,日漸衰落,帝國政府逐漸放棄對邊遠行省不列顛的控制;從407年起開始撤退戌軍,至442年全部退走。
  • 曾經不可一世的西羅馬帝國,為何被「蠻族」所滅?
    公元286年,羅馬帝國被篡位上臺的軍人皇帝戴克里先分成兩個部分,將政權一分為二建立所謂「四帝共治」制。從此,龐大的帝國就開始有了東、西羅馬的概念。395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帝國)。
  • 戰爭史上,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拜佔庭人是如何反應的?
    首先,西羅馬帝國是什麼時候滅亡的?問題是典型的現代思維,意味著西羅馬帝國在某種的災難性事件。就像亞特蘭蒂斯事件是一個神話,羅馬帝國的「衰落」也是一個神話。換句話說,雖然西羅馬帝國確實消失了,但它並不是突然消失的。相反,它是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裡逐漸發生的。
  • 聊一聊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演變過程,管理創新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然後在戴克里先的是制度設計裡,兩邊各設立一對共治皇帝,也就是西羅馬一個奧古斯都、一個凱撒,東羅馬也有一個奧古斯都和一個凱撒。但這僅僅是一種分區管理的方式,並不意味著古羅馬帝國就正式分裂了,起碼在戴克里先在位期間,東西兩邊並不是並列存在的。哪一邊的地位更高些,這一點非常關鍵,對於古羅馬來說最重要的無非就是世俗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兩個大方面。
  • 千年帝國拜佔庭,東羅馬能成為千年帝國,為什麼西羅馬不能?
    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裡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首都是米蘭。從此時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在這個國家裡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依利裡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3年後為了能夠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控制併集中力量抵抗來自北方蠻族的入侵,羅馬帝國分成了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孿生國家。伴隨著國家分裂的同時以羅馬為中心的西部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會也是漸行漸遠。西羅馬儘管滅亡了,但羅馬教會卻藉助戰亂之機,通過修建慈善機構救濟窮人提升了威望。後來蠻族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克洛維的皈依,真正提高了羅馬主教的地位。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392年,基督教被確立為羅馬帝國的國教。3年後為了能夠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控制併集中力量抵抗來自北方蠻族的入侵,羅馬帝國分成了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孿生國家。伴隨著國家分裂的同時以羅馬為中心的西部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會也是漸行漸遠。
  • 歷史上的羅馬帝國被分裂成,東羅馬和西羅馬,這是一個好決定嗎?
    在領土上分裂帝國是在解決一個複雜得多的問題的錯誤部分。分裂並不明顯是不對的,正如許多其他答案所指出的那樣,分裂帝國有助於加快通訊速度,並在某種程度上提高政府的反應能力,而且它為雙方提供了至少一條不需要監視的邊界。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提供了某種程度的遏制,因此西方的最終崩潰並沒有拖垮拜佔庭帝國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