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2

2020-12-09 騰訊網

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2

從四至五世紀起,羅馬帝國在奴隸、隸農起義和日耳曼人入侵的聯合打擊下,日漸衰落,帝國政府逐漸放棄對邊遠行省不列顛的控制;從407年起開始撤退戌軍,至442年全部退走。從此羅馬對不列顛長達400年統治結束了,克爾特人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是,克爾特人雖擺脫異族的壓迫,建立一些小的公國,它們為了爭奪地盤,彼此混戰不已,削弱了自身的防禦能力。這就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提人乘虛而入,提供了有利條件。

到公元5 世紀中葉,(羅馬)西部帝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已被蠻族佔領。除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以外,不列顛被盎格魯、撒克遜人佔領,高盧北部全被法蘭克人佔據,東部則被勃艮第人佔領。羅馬帝國已經四分五裂,瀕於滅亡。

盎格魯人祖居日德蘭半島南部,半島北部為朱提人,撒克遜人則住在易北河和威悉河下遊一帶;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關係密切,他們的語言和風俗很難區分,歷史上通稱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與法蘭克人毗鄰,由於法蘭克人勢力強大,無法向高盧發展,因此在五世紀中期,當匈奴人進犯北歐時,他們便渡海徙入不列顛。

不列顛或稱大不列顛島最早住著克爾特人的原始部落。公元一世紀中葉,被羅馬徵服,設置行省,派總督治理。不列顛被分成軍事區(西北部山區)和行政區(東南部平原區)兩大部分。實際上羅馬人只控制著行政區,西部的威爾斯和北部的蘇格蘭仍在克爾特族的不列顛人的手中,他們經常聯合起來掀起反抗羅馬佔領軍的鬥爭。

442年,羅馬與汪達爾—阿蘭王國兩國又修訂了435年條約,羅馬終於承認汪達爾王國對北非大部地區的統治。

這時,巴高達運動的勝利進展,使羅馬統治階級異常震驚。449年,羅馬大將艾息阿斯帶領大軍壓境,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巴高達分子被打敗了。餘眾轉移到西班牙北部,以塔拉哥行省為中心組織暴動。巴高達首領瓦西裡烏斯攻陷託裡阿梭城,衝入教堂,把民憤極大的主教李奧當場處死。

當日耳曼人向羅馬大舉進攻的時候,匈奴人也向西推進。公元450年,他們在其首領阿提拉大單于在要求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被拒後,以討伐西哥特人為名,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進入高盧。西羅馬聽到匈奴進攻消息,忙派大將阿提烏斯,聯合西哥特人,趕往救援。阿提拉圍攻奧爾良城,久不能克,聞羅馬軍來,遂拔圍而去,向東北迂迴。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尾隨追擊。公元451年6月20日,匈奴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大戰於巴黎東南的特洛伊城(在塞納河北岸)郊外。此役十分激烈,據說一日之內,戰死者達十五萬餘人,雙方勝負參半。西哥特國王狄奧多利克陣亡,餘部撤退;而匈奴也損失慘重,無力再進攻,阿提拉亦退過只得萊茵河,返回匈牙利。

第二年,阿提拉又聚集大軍,向義大利進攻。他認為前次在高盧的失利,是因為西哥特人援助了西羅馬,今番攻義大利,則無蠻族來助西羅馬了。果然不出所料,阿提拉越阿爾卑斯山,長驅直入,少有阻擋。他攻下義大利東北重鎮阿奎萊亞後,即直搗羅馬。

451年9月20日,匈奴及其聯軍50萬大軍同羅馬、西哥特以及阿蘭、法蘭克、勃艮第人的聯軍在卡塔倫尼亞平原(卡塔洛溫平原)的沙隆展開了大戰。儘管從戰術上講,沙隆之戰並未取得決定性的戰果,但它對埃提烏斯和羅馬來說依然是個偉大的勝利,

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惶恐萬狀,急派教皇利奧一世前去議和。此時匈奴軍內忽然發生瘟疫,死亡甚重,軍糧供應亦感不足,加之東羅馬援軍趕到,阿提拉知久戰不利,便接受和議。羅馬讓匈奴滿載虜獲財寶而去。撤退時,阿提拉揚言,羅馬如不將多情的荷諾利亞公主送去,他是還要進攻義大利的。

西羅馬帝國末期的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於455年3月16日去世,史上對其評價不高,認為其缺乏執政能力。

羅馬貴族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發動宮廷政變,當上西羅馬帝國皇帝(455年),旋即被殺。馬克西穆斯共當了兩個半月皇帝(455年3月17日至5月31日)。

這時,汪達爾人蓋塞裡克(該薩裡克、阿拉裡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455年6月2日,渡海北上,攻陷羅馬,殺死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洗劫十四日,劫掠大批奴隸和金銀財物。又把羅馬洗劫一空。劫後羅馬僅存居民7000人,毀滅文化的「汪達爾主義」由此而得名。6月16日返回非洲。

不久,蓋塞裡克突然死去,據說哥特人強迫羅馬俘虜排乾了一條河,把蓋塞裡克的遺體和無數寶物一起埋在河底,然後再把水放進河裡。工程完成後,全部俘虜都被殺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始終未被發現。

在5世紀50年代,西羅馬實際上已是蠻族的天下。蠻族王國紛紛建立:西哥特人統治西班牙,汪達爾人在北非立國,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統治高盧,東哥特人佔據今南斯拉夫,盎格魯.撒克遜人進入不列顛。西羅馬版圖僅剩下義大利和部分高盧,帝國的實權掌握在蠻族將領手中,皇權徒有虛名。

西羅馬帝國已經接近崩潰。西羅馬沒有皇帝,高盧的行省聯席會議在西哥特人的支持下,推舉大家所公認的,德高望重的阿維圖斯(阿維託)為皇帝(455年7月10日),這一推舉,很快獲得義大利的羅馬元老院和東羅馬皇帝的認可。第二年,也即456年,阿維圖斯本人來到羅馬。

阿維圖斯出身高盧貴族。他曾經是埃提烏斯手下的將軍,在高盧立有赫赫戰功。後來甚至擔任了駐高盧的禁衛軍的指揮官。在這段期間,他與西哥特王室建立了很好的友誼,大概在440年,阿維圖斯辭去公職,在自己的莊園裡過著平靜地生活。

由於西哥特國王覺得阿維圖斯是他們扶持起來的,所以在高盧肆意妄為,並且進兵西班牙。同時,阿維圖斯也沒有能力穩定住義大利的局勢,西羅馬的國庫空空蕩蕩,政府也沒有能力支付官員的薪水,羅馬的糧食緊缺,這些都造成了羅馬人對阿維圖斯的不滿。反對阿維圖斯的軍隊將領裡西默在科西嘉打敗了一次汪達爾人後,回軍義大利。迫使在羅馬尚不到一年的阿維圖斯退位(456年10月16日),然後逃離羅馬,他想逃到靠近高盧的地方,好讓高盧的西哥特人來幫助他,然而在456年或者457年,阿維圖斯就離開了人世,關於他的死留下幾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是他在逃離過程中染病而死,另一說則是被人所殺。

相關焦點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古羅馬從誕生到覆滅,歷經了千餘年之久,當時古羅馬之強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為了擴大自己的統治,古羅馬西奪地中海海上霸權,東徵之希臘馬其頓王國、埃及等地區,周圍國家無可與之抗衡。在安頓尼王朝時期,古羅馬進入全盛時代,當時古羅馬的疆域擴大到極點,基本整個西方世界都被納入了古羅馬的統治範圍。
  • 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按照時間順序來說,最早的莫過於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最後一個階段,是羅馬經過王政時期和共和國時期發展而形成的最終階段。 但這一次短暫的統一併沒能解決羅馬的分裂趨勢,於是在狄奧多西一世死前,他將帝國分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子作為東羅馬帝國皇帝,次子作為西羅馬帝國皇帝,至此羅馬徹底分裂。之後的幾十年裡,西羅馬帝國在北方蠻族的不斷南下入侵以及自身接連不斷的經濟危機中走向了衰落,最後在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蠻族滅亡,於是只剩下了東羅馬帝國。
  • 為什麼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拜佔庭帝國還能延續上千年?|備課札記
    九上第10課《拜佔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主要講述了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帝國的興衰,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學生們應該會對東西羅馬帝國截然不同的命運的原因產生興趣
  • 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皇帝
    西羅馬帝國 霍諾裡烏斯 全名: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 生卒年:公元384年~公元423年 父:狄奧多西一世 母:艾麗婭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
    這一切還要從羅馬帝國的分裂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開始說起……從毀滅西羅馬帝國的危機中存活在著名的「3世紀危機」時期的公元292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us,244年-312年)為了更好地管理龐大的帝國,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義大利和希臘地區各設立一個皇帝(稱奧古斯都
  • 橫跨亞非歐,地中海為內海的羅馬帝國,為何成殘缺的西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龐大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地中海是它的內海,雄霸一方,橫行一時。可在令人費解的情況下,竟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本文就是要講,殘缺的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在中國史書中也有記載,名為大秦,之初的它只是羅馬共和國,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後在元老院賜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神聖偉大)稱號,從此羅馬共和國進入帝國時代。
  • 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日耳曼人是他的終結者嗎?
    羅馬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疆域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整個地中海都被羅馬帝國所環繞,成為了帝國的內海。然而,世事總是盛極必衰。
  • 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羅馬人從臺伯河岸七丘之城起家,歷時1000多年,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代表了古代西方文明的最高成就,乃世界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帝國之一。全盛時代,羅馬帝國佔地一千多萬平方公裡,人口近一億。公元2世紀末期至3世紀末期,羅馬爆發了軍事、經濟、政治等全面大危機,走向衰敗。
  • 中考歷史知識點之世界歷史:古希臘及古羅馬
    中考歷史知識點之世界歷史:古希臘及古羅馬     古代希臘、古代羅馬 (上冊P19——31)     1、古代希臘:西方(歐洲)文明的興起(上冊P19——24)     (1)愛琴文明:西方(歐洲)文明源於希臘文明,而希臘文明又源於愛琴文明。
  • 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為何不趁機收復西部領土?
    西羅馬的滅亡,代表這歐洲正式進入了中世紀時代。而東羅馬的滅亡則是宣告了中世紀的結束,可以說羅馬帝國見證了歐洲整個中世紀時代。早在三世紀的時候,羅馬帝國就徹底分類成了東西領土。而在一個世紀以後,西羅馬就走向了滅亡,為何東羅馬不趁機收復西部領土呢?
  • 人文課堂|傳承千年的東羅馬帝國被誰滅亡?
    奧斯曼人打仗非常厲害,他們向東吞併羅姆蘇丹國的大部分舊地,向西則對東羅馬帝國大打出手。1331年攻佔了重鎮尼西亞城,1354年更趁著東羅馬帝國內部紛爭,渡過海峽,佔領了歐洲東南角的加利波利半島。隨後,奧斯曼王國就以加利波利半島為根據地,大舉進攻歐洲。
  • 古羅馬的強勢興起,疆域橫跨歐亞非,後還是沒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雖然這句話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生活哲理,但是從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古羅馬帝國多麼強大和版圖之大,因為這句話體現了無論哪條路都可以走向羅馬。而羅馬帝國是一個做到了橫跨三大洲的強大帝國,後又是因為什麼,這個強大帝國沒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 戰爭史上,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拜佔庭人是如何反應的?
    首先,西羅馬帝國是什麼時候滅亡的?問題是典型的現代思維,意味著西羅馬帝國在某種的災難性事件。就像亞特蘭蒂斯事件是一個神話,羅馬帝國的「衰落」也是一個神話。換句話說,雖然西羅馬帝國確實消失了,但它並不是突然消失的。相反,它是在幾個世紀的時間裡逐漸發生的。
  • 誰才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真正敵人?這五個敵人都很厲害
    誰才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真正敵人?古代羅馬是建於臺伯河岸的一個小城邦,經過長期的對外徵服,逐漸發展成為以地中海為內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奴隸制帝國。古羅馬帝國創造出了璀璨的文明。一、羅馬帝國統治階級日益腐化墮落是其滅亡的最大內在敵人羅馬帝國統治階級日益腐化墮落,道德淪喪,導致爆發全面的社會危機,各種矛盾激化。羅馬帝國社會經濟繁榮的背後,是統治階級的腐化墮落。羅馬貴族們過著驕奢淫逸,的糜爛腐朽生活。
  • 揭秘古羅馬帝國滅亡真相,您絕對想像不到!
    在歐洲的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遐邇的大帝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羅馬帝國了,然而,自鼎盛時期100多年以後,古羅馬帝國卻每況愈下,內外徵戰頻繁,人口減少,城市衰退,國民飽受貧困之苦。那麼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古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還有哪些?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 西羅馬帝國衰落原因的分析
    這一事件被普遍的認為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然而,如此龐大的帝國的衰落,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那麼這一長期而無情的衰落。直至湮沒無聞的過程的動力是什麼。曾經有一位法國歷史學家說:「羅馬文明不是自然消亡的,而是被扼殺的。」羅馬帝國的器質性病是經濟。而這一器質性病不僅在羅馬,而且在諸希臘化國家、古典希臘甚至更早的古代文明中都可以見到。
  • 千年帝國拜佔庭,東羅馬能成為千年帝國,為什麼西羅馬不能?
    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佔庭城。拜佔庭帝國通常被認為始自公元395年,滅亡於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公元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縮略版「萬裡長城」守護歐洲最大帝國近千年,如今已經旅遊景點
    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也有一個類似「長城」的軍事防禦工程建築保衛著歐洲最大的帝國近千年時間。這個「長城」就是古羅馬帝國在不列顛半島修建的哈德良長城。其實在國外並沒有長城這個概念,因為歐洲的城池多為城堡,很少有像我們國家長安洛陽那樣的大都市。
  • 羅馬尼亞,和羅馬帝國到底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起源於羅馬城,可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紛紛湧入義大利,如今生活在羅馬的義大利人,很難再說是古羅馬人的後裔。曾有多個國家宣稱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可他們都不是古羅馬人的後裔。那麼,古羅馬人的後代到底在哪?羅馬尼亞又和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呢?一、羅馬帝國徵服達契亞公元前753年,義大利半島西南部的臺伯河邊上,一座名叫羅馬的城市建立起來。
  • 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而一個一直延續,另一個很快就滅亡
    18歲的長子阿卡丟執掌東羅馬帝國的權柄,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年僅11歲的次子霍諾留則接任西羅馬帝國的皇位,以拉文那(名義上仍在羅馬)為都。從此之後,東、西羅馬帝國分裂的局面在歷史上便正式固定下來了實際上,羅馬帝國分裂的傾向卻早露端倪,並非始於四世紀末。人們要問,這個縱橫地中海、地跨歐亞非、曾經盛級一時的龐大帝國,為什麼最終走向分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