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三線工廠宣傳隊 姑娘們在桃園排練 小夥戴著鬍子扮老頭

2020-12-23 陳榮攝影

1969年,沉寂了世世代代的山西永濟中條山蠟燭臺下一下子沸騰起來了,為了戰備的需要,我國在這裡迅速建起了一座三線鐵路工廠,全國各地的精兵強將匯聚到這不起眼的山腳下。那個年代是激情四射的時代,非常重視宣傳鼓動工作,幾乎每個單位、村莊、學校都有宣傳隊。在工廠的建設隊伍中不乏有文藝才能的職工,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廣大職工、家屬提供了一道道精神大餐。圖為建廠初期的宣傳隊員在露天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

那時工廠宣傳隊要經常參加上級組織的調演,還要到兄弟單位和軍營中慰問演出,所以特別重視演出的質量。為了建設一支準專業的隊伍,要專門特招一些從專業文藝團體退下來的演員,這樣就把廠內演員的水平也帶了起來。剛建廠許多職工、家屬都住在村裡,許多附近的鄉親們也參加了工廠建設並有部分子女進廠,所以宣傳隊要選一些農村題材的節目,這樣容易引起共鳴。圖中這些演員所戴的鬍子當時很流行,筆者曾看到演出時鬍子掉了的情景。

永濟當時雖是窮鄉僻壤,但這裡作為太行山支脈的中條山蔚為壯觀。筆者敬仰的一位湖南畫家來了之後感到很震撼,說我們有得天獨厚的藝術創作環境。每當春天杏花白了,桃花紅了,更是讓人流連忘返。這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作為從幾千名職工中選拔出來的女宣傳隊員,大家可以看看她們的顏值。圖中這張在桃園中拍的照片還有個故事:當時我的老師組織拍此張照片時,另一位忍不住也要拍,老師不讓,沒想到人家掏出了記者證他也沒有話說。

六十年代後期和七十年代初期,藏族舞蹈很是風靡一時,《在北京的金山上》和《洗衣歌》更是許多宣傳隊的保留節目。筆者1970年所在的運城南街小學宣傳隊就表演過此節目,只是遺憾的是學校買不起藏族服裝,使演出的觀賞性打了折扣;我1972年進廠後在長沙鐵道學院機械工廠培訓時培訓隊也表演過《洗衣歌》,表演解放軍班長的工友本身就是軍人後代,所以軍人服裝根本不是問題。圖為建廠初期宣傳隊在該廠幼兒園表演藏族舞蹈。

1974年,該廠正式投產之後,建成了有1300多個座位的禮堂,這下宣傳隊有了化妝室和排練演出的陣地。工廠為了提高演員的業務能力,經常聘請鐵道文工團、山西、陝西等歌舞團編導來傳經送寶,使表演水平更上一層樓。筆者曾隨著宣傳隊到外面演出照相,常看到大家驚嘆工廠的宣傳隊有如此水平,到部隊演出更是得到了指戰員們雷鳴般的掌聲。工廠為了演出效果購買服裝道具很是捨得花錢,筆者曾經管理過服裝道具庫,那和劇團真很像。

當時常見的是詩朗誦、三句半、對口詞之類短小精悍的節目,它可以根據形勢現編現演,發揮匕首和投槍的戰鬥作用。看到這兩位工友表演詩朗誦的照片,筆者不由地想起1966年在學校朗誦的情景:當時我們學校沒有禮堂,就借了大修廠家屬院的簡陋會堂舉辦演出活動;當時我的手凍腫了,戴上了母親為我織的紅毛線手套念詞,我還記得詞是「向雷鋒同志那樣……」結果下了臺階後同學們說我燒包有手套,其實我是覺得手凍腫了有損形象。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大家上溯三代大都和農村有關,所以農村題材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歡迎。1974年該廠招了大批農家子女進技校,職工們有過農村經歷的也不少,所以宣傳隊排練許多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節目:當時有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送公糧》、獨唱《我是公社的拖拉機手》、表演唱《俺是個公社的飼養員》等;記得一位挑擔子的演員在舞臺臺階上表演道路泥濘時不慎摔了下來歪了腳,但她仍咬牙硬挺著沒露破綻,觀眾還以為這是劇情需要。

在1976年以前,宣傳隊要表演一些樣板戲的片段,如《沙家浜》裡的「智鬥」、《智取威華山》裡的「我們是工農子弟兵」等等,這些節目雖然精彩,但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天天看。1979年,不滿足總演小節目的宣傳隊排演了話劇《於無聲處》,這場話劇在當時順應民意,不僅反映了群眾和「四人幫」鬥爭的故事,而且其中有愛情的小插曲,這在當時是破天荒的事,特別受到大家的歡迎。圖中的演員有東北、湖南人,但都能說標準的普通話。

宣傳隊員們經常早晨和晚上在舞臺上練功和排練。八十年代初,筆者從事攝影工作後就住在大禮堂中,見證了他們為提高演出水平所付出的心血和流下的汗水。圖中指揮的老師曾是我工會的同事,他在足球、音樂、表演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後來把我們工廠的健美操隊培養成為我國的一支勁旅,多次代表火車頭體協在全國比賽中力拔頭籌;唱歌的年輕人是我在部件車間一起工作了三年的工友,他不但車工技術精湛,也因男高音在當地很有名氣。

背帶褲工作服是六、七十年代機械操縱工人的標配,當時的機器容易把普通工作服卷進去釀成傷人事故。近些年來隨著數控工具機的普及,許多昔日的普通工具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所以這種工作服也距離大家漸行漸遠。經歷過這段歷史的朋友,看到這些表演的女工們肯定覺得很有時代感。宣傳隊重要的工作是反映身邊的好人好事,起到宣傳鼓動作用。這些女工們手中拿著的竹板,是那時表演的常用道具,她們手裡的小桶是不是為了反映油漆工的生活?

宣傳隊裡的北京人可以表演字正腔圓的京戲《蘇三起解》,而且是男扮女裝反串的蘇三;湖南人可以表演原汁原味的花鼓戲《劉海砍礁》和湖南民歌《瀏陽河》。遺憾的是好像沒有表演過當地的蒲劇和眉戶戲 ,當地農村的喇叭經常播放著地方戲,可能大家要調調口味吧。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昔日的毛頭小夥和妙齡少女都六十多歲了,他們肯定忘不了自己的宣傳隊的芳華。據筆者所知,他們中間至少有兩對伉儷都過得很幸福。圖為工廠的京劇演員。

相關焦點

  • 知青宣傳隊重聚:因為40年前「不正經」的合照
    這是一張40年前廣東興寧縣知青宣傳隊的合影,拍於1976年11月30日。為了參加1976年梅縣地區知青文藝匯演,興寧縣知青辦從各個知青點抽調文藝骨幹組織成了這支宣傳隊,排練了2個月,照片是出發前的留影。除吳憶強、黎小玲外,全體人員參加了合影。排練是在興寧縣黨校進行的。
  • 藝術生命永遠長青——我們汽車團的宣傳隊
    鐵道兵獨立汽車團自1964年10月組建後,先後輾轉戰鬥在貴昆、成昆、襄渝、沙通等多條「三線」建設工地;當時為宣傳部隊文化,活躍連隊生活,激勵鼓舞士氣,汽車團專門成立了文藝宣傳隊。但建團不久準備組建文藝宣傳隊時,發現還真沒有能適應幹文藝宣傳工作的。當時全國正處特殊時期,文藝宣傳隊又非建不可,無奈之下,領導只能在「瘸子裡面找將軍」,最初挑選了一些藝術細胞和文藝基礎並不很強的官兵,勉勉強強建起了最初的宣傳隊。但正是這些連「半瓶子晃蕩」也達不到的軍人,經過一番勤學苦練,硬是把文藝節目排練出來了。
  • 張嘉益與空姐合影,才50歲頭髮鬍子幾乎全白,濾鏡下成可愛小老頭
    張嘉益與空姐合影,才50歲頭髮鬍子幾乎全白,十級濾鏡下成可愛小老頭8月6日,由張嘉益等人主演的新劇《在一起》發布了首支片花,網友發現演員表中張嘉譯的名字變成了「張嘉益」,隨後工作室官方認證也用了新的名字!
  • 幾度風雨,少年壯志,追憶在三線工廠的崢嶸歲月
    最近看到了有人做的小視頻說的是三線工廠的事,這些視頻只是說了一些看到的廢棄的廠房,宿舍或是聽到的一些廠名之類的事情和傳說。這些真的不能說明什麼。我在想作為一個曾經參加過的並在三線工廠工作過的人,我覺得有必要寫寫這方面的故事,這方面的經歷。有必要讓現在的年輕人和我們的後代知道那個火紅的年代,知道那段曾經發生的歷史。知道那個對當時的中國工業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
  • 非誠勿擾:外國小夥滿臉鬍子遭嫌棄,現場刮鬍子,網友:堪比整容
    非誠勿擾:外國小夥滿臉鬍子遭嫌棄,現場刮鬍子,網友:堪比整容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小編在這裡祝大家新的一年裡恭喜發財,天天開心,所想之事全部會實現。很多單身人士都會觀看《非誠勿擾》這檔節目,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比較懷疑這檔節目的真實性,畢竟這檔節目出現的問題,總是會在網絡中掀起一大熱潮,固然就成為了觀眾們的討論。而且參加過這檔節目的男女嘉賓,即使在節目中牽手成功,但是到了臺下就很快的分手,甚至最後還會成為陌生人,久而久之,這檔節目的真實性就讓人有些懷疑了。
  • 50年前三線工廠建設 人拉肩扛建成一座座廠房 帳篷外有狼
    當時的國際形勢是「帝修反」在我國形成了反華包圍圈,全國人民正在積極備戰,所以當時在山裡建三線工廠刻不容緩。北京的100多名科技人員來了,湖南田心機廠的幾百名精兵強將來了,全國許多地方的有志青年來了。為了我國在「帝修反」發動侵略戰爭後能保存重要的工業基礎,他們遠離繁華的都市,來到這荒山野嶺上建廠。
  • 澳洲鬍子大叔扮日本美少女走紅:嬌羞嫵媚絲襪控
    7月8日,滿臉鬍子的大叔扮美少女走紅日本,與兩個超萌美少女組合表演,獲得日本粉絲的稱讚。日本人的審美觀真是奇葩,ladybeard滿臉鬍子,梳著蘿莉頭,穿各種性感、可愛的蘿莉衣服,居然獲得點讚。一開始網友們都難以接受這樣的畫風,甚至有網友認為,沒有看完就抽搐了。但是隨著Ladybeard曝光頻率增多,加之反差萌的觀念,慢慢的他有了粉絲。甚至不少網友認為一旦接受了這種畫風,感覺萌萌噠。當然很多網友還是不能接受大叔扮美少女,因為眼睛受不了。
  • 桃園縣長吳志揚也扮鬼 開心踩街分糖享用(組圖)
    吳志揚參與西洋萬聖節踩街活動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中壢市中平路商圈27日下午「眾鬼」群聚,來自全臺灣各地300多位變裝達人,打扮各式各樣的鬼魅「遊街示眾」,一方面歡渡西洋萬聖節,另一方面參加由桃園縣政府舉辦的
  • 搞笑PS系列:能把姑娘的口罩P掉嗎?大神:姑娘的鬍鬚太性感
    網友:今天在外面見到一個穿高跟鞋騎摩託車的女子,身段苗條,戴個鴨舌帽,雖戴著眼鏡,但是眼神清澈。和她對視的那一瞬間,我竟然被她深深吸引住了。可是這姑娘戴個口罩,讓我沒法看到她的整個容貌,感覺好遺憾哦,求大神幫我把她的口罩去掉,我要看他的真容。
  • 品客薯條換標,翹鬍子老頭終於變光頭了!
    喜歡吃薯片的消費者應該對品客的吉祥物和LOGO不會陌生,胖老頭腦袋,兩撮八字頭髮和兩撇翹鬍子給人印象深刻。 最近一段時間,品客正在修改自己的形象,首先是標誌性的胖老頭發生了全新變化。 家樂氏重新優化了「品客先生」,這也是品客視覺形象二十多年來變化最大的一次。
  • 「精神小夥」這個說法,動漫界10年前就有了
    之後,說著日語諧音「瓦塔西孬那媽哎哇精神小夥」(意為:我的名字是精神小夥)的視頻博主們將「精神小夥」這一內涵再次拓展——它也開始用於指代那些視頻中搞笑作怪、舉手投足間充斥著滑稽氣息的沙雕們。引申義的精神小夥,19年開始才作為網絡流行語大量出現在網友面前。但精神小夥的本義,其實早在10年前就有在ACGN界出現。
  • 不老男神秦漢接受採訪,刮掉鬍子秒變帥小夥,腳上拖鞋成最大亮點
    不老男神秦漢接受採訪,刮掉鬍子秒變帥小夥,腳上拖鞋成最大亮點算起來秦漢今年也有七十二歲了,可是他還是一副很年輕的樣子溫文儒雅,從他的臉上一點也看不出他已經七十多歲了,說他四十歲左右大概也有人信吧。他不僅在顏值上顯得很年輕,在精神頭上也比同齡人要好。
  • 這老頭,是俺爹
    這老頭,好啊!對誰都沒有壞心,有人求他點什麼,他會當自己的事兒去辦。這老頭,能幹、穩當、沒挑兒!這是所有認識那個老頭的人對他的評價。可他們也知道這老頭,倔啊!認準的理兒,誰也拉不回來。這老頭兒年輕時是民辦代課轉正的體育教師之一,是沒受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文革後期的「土八路」。後來很多「正規軍」從骨子裡瞧不起這批「土八路」。
  • 栟茶中學《白毛女》排練演出記事,追溯1972年的栟茶
    一  刻苦基訓,認真排練        1972年以前栟中就有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排練樣板戲唱段、快板、相聲、表演唱等小型節目。排練時就要顧及幾個小組,演出時更麻煩,要化三次妝,穿三種不同的服裝,道具也由日本指揮刀換成八路軍的步槍。演員陣容安排得非常精當,所有的演員服從分工,積極參加排練活動。每天的時間都很長,分四個時間段。早晨基本功訓練,上午、下午和晚上都要排練,分秒必爭。演員們情緒高漲,異常刻苦,力爭每一個動作到位、合拍、優美。
  • 澳洲鬍子大叔扮日本美少女走紅[組圖]
    原標題: 澳洲鬍子大叔扮日本美少女走紅  【大鬍子辣妹Ladybeard出道】網絡紅人,全日本最激萌的漢子Ladybeard,在鏡頭前表現得嬌羞嫵媚,唯我獨尊,又擁有濃密的胸毛和誇張的肌肉線條。
  • jojo扮龍舌蘭姑娘有家學淵源,荒木:說多少遍了,jojo是我的自傳
    龍舌蘭姑娘的麻麻如果要問jo廚們對《jojo的奇妙冒險》第二部裡印象最深刻的橋段排名,jojo扮作龍舌蘭姑娘深入敵軍敵營的橋段必定能位列三甲。可惜的是,當時jojo所扮做的龍舌蘭姑娘眉眼如絲,太過妖嬈,一眼就被敵軍看出「此女知應天上有」,所以被敵軍識破了。所以,jojo的龍舌蘭姑娘只在動漫中驚鴻一現,之後再未出現過。
  • 王光:為革命兩次剃頭女扮男裝
    中華民族到了生死關頭……」   事實上,早在1937年前,王光就已經和不少女同學一起參加了犧盟會,成立了抗日救亡宣傳隊。   1939年,經犧盟會工委書記介紹,王光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並被推薦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半年的抗大學習結束後,由於王光表現優秀,學校宣布她留校工作。
  • 臺媒:臺灣桃園工廠大火致5消防員殉職
    參考消息網4月30日報導臺媒稱,臺灣桃園平鎮區敬鵬工廠28日晚發生大火,因有外籍移工受困,桃園消防隊員全力搜救,不幸造成5人殉職1人命危1人插管及5傷慘劇,另有兩名移工死亡。桃園3年來共11名消防員殉職,家屬傷心欲絕,希望悲劇不再重演。
  • 小夥順路捎了姑娘一程,姑娘執意送禮答謝,下車一看,倆人都樂了
    這不,小夥正駕車在回家呢,看到一位姑娘站在路邊準備搭乘順風車,他便順道捎了姑娘一程。而姑娘執意挽留說送他點禮物作為回報,下車一看,兩人都樂了。小夥當時正開車回家,結果遇到了這位姑娘正比著的手勢。他上前詢問得知順路後,便讓姑娘上了自己的車。而當姑娘問小夥車費時,小夥笑著回應說壓根沒想過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