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處於「文化大革命」中期,學生參加政治活動多,學習中央文件多,宣傳「最新指示」多。栟茶中學和全國各地的學校一樣,正規的教育教學受到極大限制。「全國山河一片紅」以後,毛主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指導思想將普及八個樣板戲的活動 推向全國每一個角落。栟中的領導者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拓展青少年藝術欣賞眼界,培養文藝活動骨幹,為了擴大栟中與外界的交流,提升栟中的知名度,組織部分學生,花費兩個月時間,排練了樣板戲芭蕾舞劇《白毛女》1972年8月下旬,栟茶中學《白毛女》劇組在栟茶鎮人民劇場演出六場,又赴海安縣老壩港鎮慰問解放軍演出。在栟茶鎮演出期間,萬人空巷,一票難求,在栟茶地區造成較大的影響。整個排練和演出活動,給《白毛女》劇組全體成員留下深刻的記憶。
一 刻苦基訓,認真排練1972年以前栟中就有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排練樣板戲唱段、快板、相聲、表演唱等小型節目。筆者當時15歲,是樂隊演奏員。1972年5月下旬,學校開始遴選《白毛女》劇組演員,原有的宣傳隊成員全部參加,並根據目測和結合平時了解的學生文藝才能方面的信息,在72屆和74屆學生中挑選了30多名男女演員。劇組演員共46人,燈光、布景、音響、化妝、劇務、運輸等人員最多時近20人。後者中有的是臨時請來幫忙的。每場演出總的參加人數都超過60人。
芭蕾舞劇《白毛女》由上海芭營舞團改編創作。全劇有八個場次,外加序曲和序幕。它們是序曲看人間、序幕壓不住的怒火、第一場深仇大恨、第二場衝出虎狼窩、第三場要報仇、第四場盼東方出紅日、第五場紅旗插到楊各莊、第六場見仇人烈火燒、第七場太陽出來了、第八場將革命進行到底。主要人物有:喜兒、白毛女、王大春、楊白勞、張二嬸、趙大叔、黃世仁、穆仁智、地主婆黃母等等。還有日本小隊長、小傭人、小姐妹、鄉親們、八路軍、小戰士、狗腿子等等配角人物。每個場次都分幾個,甚至十幾個樂段。一個樂段就有一個相應的舞蹈。例如第一場的樂段有13個:北風吹、窗花舞、喜兒大春雙人舞、仇恨怒火燒胸懷、迎爹爹、扎紅頭繩、黃世仁逼債、楊白勞奮起反抗、喜兒哭爹、大春怒斥黃世仁、大春與狗腿子博鬥、大春舉斧舞、參加八路軍。全劇樂段有80多個,音樂連續播放達102分鐘加上幕間和換場時間全劇演出需2小時10分鐘。
經慎重考慮,學校由革委會(相當於今天的校長室)副主任季林濤總負責,邵冠世老師擔任總導演,學生中的文藝骨幹為演員。筆者是原來宣傳隊樂隊成員。《白毛女》舞劇的音樂是通過放唱片的電唱機播放的,不用樂隊。根據最初安排,筆者和所有樂隊成員都演反面角色。按照場次和各個舞段分設了20多個舞蹈小組。這些小組有的是女生,有的是男生,有的是正面人物,有的是反面人物。也有很多小組
男女混合,或正、反面人物混合,甚至是所有的人物都得參加。筆者演了三個角色:先扮演日本小隊長,再扮演狗腿子,後四場又扮演八路軍。排練時就要顧及幾個小組,演出時更麻煩,要化三次妝,穿三種不同的服裝,道具也由日本指揮刀換成八路軍的步槍。
演員陣容安排得非常精當,所有的演員服從分工,積極參加排練活動。每天的時間都很長,分四個時間段。早晨基本功訓練,上午、下午和晚上都要排練,分秒必爭。演員們情緒高漲,異常刻苦,力爭每一個動作到位、合拍、優美。早晨的基本功訓練中,壓腿、壓胯、大跳累得腰酸背痛;點轉、平轉、空轉轉得頭昏眼花。白天的排練演員們都汗流浹背。衣服稍幹,常有鹽霜印痕。晚上排練常在室外進行,要忍受蚊蟲叮咬和飛蛾、螻蛄的襲擾。基訓和排練的器械都是就地取材。沒有把杆,就在教室的走廊上,手扶窗臺練習踢腿、下腰。腳擱在課桌上進行側壓、後壓。經過一個多月勤奮、刻苦的排練,大多數舞蹈達到預期要求。為了精益求精,學校放映了上海芭蕾舞團演出的《白毛女》電影供演員們對照模仿。演員們還反覆研究、推敲《白毛女》演出劇照的指導用書,力求提高演出質量。
二、齊心協力,全面準備栟中宣傳隊以前的舞衣、足尖鞋、舞蹈鞋等,由栟中購置。步槍、大刀、斧子鐮刀、「維持會」和「積善堂」的牌子等道具是學校木工和演員共同製作的。有些道具如菩薩的供案用大飯堂的餐桌代替,椅子、凳子、扁擔、蠟燭、供碟都用普通物品代替。演員們自己製作了《大紅棗兒甜又香》舞中的十二個籃子、十個窗花和第三場喜兒逃跑時的蘆葦、第八場焚燒地契的大香爐等等。所有的硬景和部分燈片是徐蘇老師帶領他的學生叢志遠、徐長慶等人繪製的。硬景包括房、炕、門、窗等等,道具很多,僅第一場就有油燈、扁子、炕桌、矮凳、鏡子、十個窗花、麵粉袋、鐮刀、白披風、扁擔、旱菸杆、旱菸袋、紅頭繩、燈籠、帳冊、賣身契、印油、雨傘、文明棍、斧子、手槍,還有假鬍子、假辮子等等,缺一不可。
最後的聯排和彩排中,劇務、催臺、燈光、布景、音響等等演練到位。負責燈光的人手不夠,請來栟茶鎮上的幾位電工。他們按不同場次和不同舞段的要求及時更換燈片,齊心活力將燈光、布景效果提高檔次。有效地加強了表演氣氛。少數燈片需要人工移動,例如第一場要表現雪花漂然而下的情景,就用一個嵌了許多玻璃碎片的滾桶裝在射燈前,人工搖動起來,打在天幕上就是就是雪花紛飛的燈光效果;再如第七場要表現紅日東升的場景,用了複合式的方法,重疊了幾層燈片,然後將紅日的燈片人工移動,呈現了紅日從崇山峻岭中冉冉升起的效果,還有幾場需要有追光燈的效果,特別是第三場、第四場喜兒在黑暗的山洞裡的幾個舞蹈,要從上方向下投射,就派了一個學生在演出前爬上劇場的屋梁,在整個舞蹈過程中操,操控追光燈。劇務、催臺、化妝、後勤等方面的工作,戴紀生、陸軍、李錦峰、蔡健、王斌、戴曉華、繆美華、程雪梅、戚國生、仇建華、繆鵬等等演員起很大的帶頭作用。劇組全體人員團結一致、竭盡全力,各負其責,相互幫助,將個體力量發揮到最大化,將集體力量運用到極致。
三、正式公演,盛況空前1972年8月下旬,栟茶中學《白毛女》劇組正式演出,在栟茶鎮人民劇場演了六場,得到栟茶鎮革委會的大力支持。演出前,栟中的《白毛女》成了街談巷議的中心話題,觀看的票都是由栟茶鎮文化站免費發放到各個單位的,需求量很大,場場爆滿,供不應求。演員們每人每天發兩張票,不能滿足家人和親朋好友索要的要求。
第一天演出非常成功。扮演喜兒的蔡健舞姿優美,表情豐富、真實。她的舞蹈先天條件很好,身材苗條,頸長、腿長、臂長,柔軟性很好。在第一場獨舞《北風吹》中,充分表現出女兒盼爹爹回家的既甜美又憂傷的情感 第三場獨舞《要報仇》中,動作果斷、利索一招一式非常到位地表達了喜兒的悲忿、痛恨和要報仇的決心。蔡健漂亮的外貌和優美的舞姿使她成為栟茶鎮明星式的人物。扮演王大春的陸軍舞蹈基本功好,剛柔相濟,舞風豪放,劈叉、大跳標準到位。他的舞蹈中有較多的點轉、空轉、平轉。陸軍的點轉姿態非常瀟灑,空轉拼的是力度,要求跳起來轉身360度:甚至720度。陸軍身體素質極好,是短跑健將,100米能跑12秒以內。舞蹈中的空轉對他來說不成問題。平轉是陸軍的難點。在第一場和第五場大春的獨舞中都有平轉,要求在平轉的同時從A點出發到七、八米以外的B點。如果音樂結束了還沒有到達B點,其他演員的舞蹈就難以展開。陸軍在排練中反覆練習,既練功夫又用心琢磨,終於在正式演出中一舉成功。扮演楊白勞的戴紀生動作舒展、自然,其中的雲手、轉身等動作與音樂節奏絲毫不差,將獨舞《仇恨怒火燃胸懷》和雙人舞《扎紅頭繩》把握得很有分寸,準確地表現出楊白勞內心的恨和愛。戚國生扮演黃世仁,將惡霸地主陰險殘暴和對喜兒心懷不軌的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來。周鑫扮演穆仁智,表演中既對楊白勞、喜兒狡詐兇狠,又對主子諂媚奉承。繆美華扮演地主婆黃母,動作、表情誇張而又細膩,將黃母橫蠻、毒辣的形象表演得淋漓盡致。其他演員也都非常認真地,盡心盡力地表演。徐小健基本功很強,扮演小戰士,有一段獨舞跳得非常專業。沈志耘扮演小傭人,將攙扶黃母、疲倦打呵欠、被黃母刺傷等等情節表演得惟妙惟肖。程雪梅、夏曉莉等女生跳《紅纓槍舞》,於亞萍、戚東志等女生跳《大紅棗兒甜又香》周晶(74屆)、戚桂琴等女生跳《紅花舞》都表演得舞步輕盈,窈窕多姿。戎建民、孫根生等男生跳《八路軍舞》,仇建華、繆群等男生跳《大刀舞》都表演得節奏準確,動作優美。沈石錦扮演提燈籠的狗腿子,隨著三弦的音樂聲,他的步法、手位、跳動和頭頸一屈一伸的動作非常生動、有趣,將狗腿子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白毛女》正式演出的那幾天,每到傍晚5點多鐘,許多市民就在劇場門前聚集,一邊談論一邊等待著進場。他們中有的遠道而來,有的已經觀看了多次。他們以搞到票為榮,以搞到好座位為幸。1972年9月1日,劇組去海安縣老壩港鎮慰問解放軍演出。自行車是每人自備的交通工具。學校用手扶拖拉機運送布景、景燈、大型道具等物件。老壩港駐軍有一個營。營長和全體官兵熱情接待了我們。戰士們按照劇組要求,在範公堤旁邊綠樹成蔭的練兵場上搭起簡易舞臺,架起前幕、後幕、耳幕,安裝起布景、音響、景燈。演員與全體官兵共進晚餐,吃的是加了肉和菜的糊糊面(寬麵條),裝在大木桶裡面,自己隨意盛。筆者連吃兩大碗,真好吃,那種美食至今仍有回味。在演出前,演員們化妝基本完畢,天色已經暗淡的時候,《白毛女》劇組抓緊時間拍了一張合影。攝影者是栟茶照相館的繆金生,他專程騎車三、四十裡趕來。
演出前,解放軍戰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場,聽著指戰員的口令整齊劃一地坐下。戰士們坐在中央,四周是老壩港地區的農民。他們有的帶了凳子,有的站著觀看。隨著舞曲音樂的播放,觀眾越來越多。到了最後幾場,簡直人山人海。慰問解放軍的演出也非常成功。
四、記憶深刻,影響巨大在芭蕾舞劇《白毛女》排練和演出過程中,有許多細節和趣事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從馬中請來的幾位舞蹈指導者,吃、住都在蔡健家裡。蔡健除了緊張的排練外,還要照顧他們的生活,非常辛苦。蔡健母親顧儀娜老
師也作出了無私的支持。
劇組中有些學生家住農村,象周晶(72屆)、周卉、繆群、蔡雲,等等。他們也能起早帶晚準時到場。每天還要走一段黑暗、恐怖的夜路小道,從不誤點誤事。
沈石錦、沈錦華、沈志耘兄妹三人都參加排練、演出。他們家流的汗水是最多的,他們的父母親也為演出活動付出了不少心血。
當時的化妝和卸妝用品質量低下,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更有刺激作用。有些女孩,包括扮演喜兒的蔡健,面部過敏,長出粉刺,奇癢無比,但還是堅持每天化妝、演出。
戴紀生不但組織能力強,具有號召力,而且練習基本功最認真,壓腿、下腰,拉韌帶比任何人都用力。他教我們走一種舞蹈的基本步子四方步子,還叫我們將腿向高處踢去,然後保持著懸空不動。後來我進了大學才知道,前者是民族舞中的秧歌步法,後者是芭蕾舞中的基本功控腿。在《白毛女》排練中,兵教兵的指導作用,和幹部學生的核心作用都得到充分發揮。
晚上在教室外排練只能利用教室裡微弱的餘光。在排練大春與狗腿子搏鬥武打時,出了點小事故。大春面向觀眾,筆者扮演狗腿子,在大春面前,背朝觀眾。大春給狗腿子一記響亮的耳光,本來應該陸軍用右手打在筆者伸出的右手上,因為光線昏暗一記耳光卻實實在在
打在筆者的左腮上,筆者頓時眼冒金星,天昏地暗。陸軍趕緊停下來連說:「對不起」,其他演員也來安慰。筆者歇了一會兒,調整了情緒以後,還是堅持繼續排練。
喜兒被狗腿子搶走時,有一個漂亮的高難度動作。兩個狗腿子在喜兒兩邊,單手叉著喜兒的腰部,將喜兒高高舉起。喜兒被舉在空中做一個向後下腰的亮相動作,同時兩個狗腿子舉著喜兒退場。可是扮演喜兒的的蔡健特別怕痒痒兒,扮演狗腿子的沈石錦和葉建一碰到她的腰,她就痒痒兒得吃不消。克服這個這個毛病真不容易。但多次排練以後,蔡健演得很動情,能夠很快「入戲」,進入「喜兒」角色後也就自然沒有痒痒兒的雜念了。盼演白毛女的戴曉華在演第六場見仇人怒火燒時,有連續幾個劈叉大跳,然後轉到菩薩供案後面,再從供案上做一個騰空亮相動作跳下來。跳下時要向上伸直雙拳,在空中做一個剪式騰空,並帶著滿腔怒火的表情。騰空越高,怒火越旺。在一次演出中,戴曉華跳得太高,把腳踝跳崴了。她強忍劇痛,演完全場。後來在腫脹的部位貼滿膏藥,繼續第二天的演出。
在老壩港慰問解放軍演出中,扮演喜兒的蔡健因為騎了三、四十裡的自行車很疲勞,加之想要更好地表現人物形象,劈叉、大跳和平轉的力度都比較大,演到第三場的獨舞時,連續幾個單足尖平轉後竟然轉暈了。暈倒在地上一分鐘左右。電唱機音響還在繼續,音樂聲喚醒了她,沒等到其他演員來攙扶,她又慢慢爬起來繼續踩著節奏跳起來。解放軍戰士們沒有看出破綻,還以為是表演的需要而倒地。
景燈的燈泡功率較大,有兩次自製的燈片在演出中被烤著火。全場的觀眾也共同觀看到燈片先烤焦一個小洞,烤化的洞慢慢擴大,然後燒著、起火。燈光小組的人員緊急處理,並更換新的備用燈片。第五場中的《軍隊和老百姓》舞蹈參加人數多達40人。隨著「軍隊和老百姓,咱們是一家人」的合唱,全體演員一起扭起秧歌,縱情舞蹈。但是電唱機就在這裡出問題唱片滑絲,有時一句唱詞反覆唱幾片。演員們都有心裡準備,如果不滑絲,正常唱下去,演員就按正常舞步扭完秧歌。如果唱片滑絲了,多唱幾遍,演員們按歌聲多扭幾下,直至接到下一句正常的舞步。
第八場中的大香爐是學校木工、電工和演員們一起製作的,直徑一米左右,裡面安裝了紅燈和電風扇。香爐口邊框內側貼了一些紅綢條。在舞蹈中演員們將地契投進香爐,然後「焚燒」。幕後有專人開啟香爐內的紅燈和電風扇,電風扇吹起紅綢條,就像熊熊大火。然而, 有時電風扇開啟後紅綢條不能全部向上飄起。這時圍著香爐起舞的演員就必須利用舞蹈動作手位下行時,裝著很自然的樣子用手撥一下, 拉一下,「火焰」才會全部騰起來。
在老壩港慰問解放軍演出結束時天色很黑,伸手不見五指。每個演員必須帶上自己用的服裝、道具摸黑騎車歸來。筆者帶著日本小隊長的服裝、指揮刀、皮靴、白手套、狗腿子的服裝、八路軍的服裝和步槍,跟著聽覺中的車隊騎行。筆者運用了軍訓拉練中學到的常識:微白的是路面,微黑的坑,所以走得還算順利。有一段從範公堤下陡坡的路段令人恐懼,唯恐下坡速度太快撞了別人,大家都發出驚恐的尖叫,這也警示前後左右的人不去相互碰撞。也有兩、三個女孩跌倒,同伴們停下來幫助她們扶起車子,找到掉地的包裹、物件,確認無大礙後才繼續前行。這次夜歸對於演員來說既是一場能力的考驗,又是一種團隊協作精神的考量。
在演出中還需要表演動作與使用道具默契配合的技巧。例如:窗花貼到窗戶上;楊白勞給喜兒扎紅頭繩兒時要在規定音樂中紮上去,並打好蝴蝶結;大春刀劈「維持會」和「積善舉」的牌子,要正好一劈兩開;白毛女的白色發套要戴得很牢,而且到了第八場還要在發套上加戴紅頭巾;所有的八路軍戰士打的綁腿都不能松下來;所有的男鄉親的頭巾都不能掉下來;全場兩百多件道具都不能拿錯,或者未拿,等等。全體演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在多場演出中,這些方面都沒有出現問題。 栟茶中學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排練和演出鍛鍊了一批學生,培養了一些人才,影響了一群青少年在多方面收穫成功。在藝術發展方面,《白毛女》劇組成員在72屆畢業以後又排練並成功演出了樣板戲折子戲《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和大型舞蹈《春到水鄉》,筆者擔任樂隊主琴,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演奏都有大幅度提高。《白毛女》劇組中,叢志遠考上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周鑫考上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繆庭考上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徐小健由如東文化館派遣在南京藝術學院脫產進修芭蕾舞。 在全面發展方面,筆者追踩《白毛女》劇組的全體成員,感到他們比同屆其他同學發展得相對優秀一點。 20多人加入共產黨。 10人參加解放軍,大多數提幹。其中戴紀生,大校,軍分區司令員;王斌,大校,省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其他比較突出的有:叢志遠,著名畫家,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教授;陸軍,栟茶高級中學副校長,南通市學科帶頭人;蔡健,如東縣第三人民醫院總護士長;程雪梅,如東縣婦聯副主任;周卉,南通市銀監局副局長; 繆庭,教授級高級教師(正高)、揚州大學碩士生導師。另有一些黨政領導幹部、大學副教授。中學高級教師,企業董事長,等等。 42年過去了,栟茶中學芭蕾舞劇《白毛女》劇組成員都已退休。但是當年排練和演出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成為永久的記憶,也成為劇組成員見面時永恆的主題。回想當年,所有的領導、教師和學生,以及外聘人員都沒有任何金錢報酬,沒有任何經濟補貼,卻心甘情願地,無怨無悔地將自己的辛勞和汗水用在《白毛女》的排練和演出上。劇組成員凝心聚力,通力合作,成功地完成了一場盛大而艱苦的藝術活動。這既是栟中人的精神,也是栟茶鎮人的品質質樸、勤奮、執著、齊心。完
此文章在2014年《居旅栟茶》第2期刊出
憶往事,歷歷在目,心潮澎湃。至今還激勵著我們。這就是我們50年代這輩人的品質和精神,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這份情誼。期待2017年5月24日《白毛女》劇組人員再聚首。祝兄弟姐妹們永遠年青,幸福安康! 整理:夏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