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拓寬倫理學研究視野

2021-02-18 中國社會科學網

改革開放催生了中國當代倫理學並為之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源泉,中國當代倫理學也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大背景下,推進中國特色倫理學體系建構成為當今學界研究的重點之一,倫理學研究視野也在不斷拓寬。

為當代社會現實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經過幾代學者的不懈努力,我國倫理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已經形成了由倫理學原理、中國倫理思想、外國倫理思想和應用倫理學四個分支學科組成的學科體系框架。中國倫理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春晨表示,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研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倫理學發展繁榮的一個突出特色。學者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作為倫理學研究的理論根據,堅持以唯物史觀作為建構倫理學學科體系的方法,將對道德文化的研究與社會經濟基礎和物質生活生產方式聯繫起來,在道德起源、道德本質以及道德的社會作用等理論問題上超越了唯心主義和形上學的理論模式,進行了科學闡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對現代倫理生活進行了有效論證,闡釋了許多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價值和道德規範。在井岡山大學校長曾建平看來,倫理學研究為當前中國道德建設和道德教育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在理論上,中國倫理學者對一些重大基礎性問題進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新的主張,如關於倫理學的基本問題、道德本質問題、集體主義問題、人道主義問題等。在實踐上,中國倫理學界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諸多領域均有所回應或探究,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政治與道德的關係、市場經濟與道德問題、人對自然的倫理義務以及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人工智慧與倫理問題等。

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許多倫理學問題,我國學者進行了探討,並根據文化傳統、時代精神和實踐需要作出了新的回答。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江暢表示,中國當代倫理學立足改革開放實踐,挖掘和整理了中國傳統道德思想和觀念,引入並評價了西方倫理學和道德思想觀念,研究並回答了一些重大道德理論問題,從倫理學的角度為當代社會現實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介入新的社會生活實踐領域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新的社會生活方式應運而生,也引發一系列新的倫理問題。曾建平提出,中國倫理學研究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及時關注新興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關係模式,積極介入新的社會生活實踐領域,認真研究這些新生活方式、新關係模式的性質和特徵,準確把握新的社會生活實踐領域中矛盾和問題的焦點。在此基礎上,以全新的思路、方法、工具、手段和話語,為人民的社會生活提供倫理學規範與引領,使之成為建設美好生活的推動力量。

如何正確處理倫理學理論的本土探索與借鑑西方理論,如何在民族道德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化社會發展之間保持平衡,如何看待普遍性道德知識與地方性道德知識的關係,都是我國倫理學必須面對和回答的根本問題。孫春晨提出,構建中國倫理學學科體系,必須考慮不同倫理觀和道德觀賴以生存的具體歷史語境和文化背景,承認人類道德文化傳統的多樣性,探究不同道德生活共同體之間的文化差異。

要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雙向互動中,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批判地繼承、吸收世界優秀的道德文化成果,創造我國人民普遍認同的新的價值體系。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餘達淮認為,新體系的理論來源於東西方傳統文化的融合。一方面,要對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思想進行辯證的分析、批判的繼承,從中找到培植現代倫理內容和精神的契機和突破口,從而實現對傳統文化內容上的超越與創新,努力開創出新的符合現代倫理發展的倫理價值和道德理論體系。另一方面,要理性地承認並接受現代人類世界所認同的一些共通的文化價值理念。對西方文化,要在反省其現代性負面效應的前提下,汲取其中能夠反映現代性基本精神的理念,使之與中國文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文化的創造功能去建構一個融合世界優秀文化精髓的價值理論體系。

積極構建當代倫理學學科體系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人的主體意識也不斷覺醒。一些學者認為,倫理學研究要引進現實的「人」,要研究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幸福、人的全面發展等。在這樣的背景下,主體論倫理學、人學價值論倫理學、優良道德體系論倫理學等新研究方向應運而生。

在餘達淮看來,這些都是構建當代中國倫理學學科體系的嘗試。從探索過程來看,這些研究不斷突出對「人是目的」這一主體性價值原則的高度張揚,理論建構視野不斷拓寬。探索過程既是合目的的,又是合規律的。要建構當代中國倫理學學科體系,就要依據現代社會生活和文化的基本要求及特點,創造和確立一種開放的、有效的、進取的、現代理性主義的倫理學價值論。

構建當代中國倫理學學科體系,不能脫離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歷史傳統,不能脫離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持守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不能脫離當代文化環境下大眾的日常生活世界。推進當代倫理學學科體系建構,應堅持道德文化自信,以道德文化自信引領中國倫理學學科體系構建,充分展示中華民族道德文化傳統的智慧魅力和現代價值。孫春晨建議,採取開放的態度,將倫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融入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大環境中,讓民族的和世界的優秀道德文化傳統形成合力和互動。

為推進我國倫理學學科體系建構,江暢認為,要加大傳統倫理學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力度,重視提煉和提升時代道德精神,給人類發展與社會進步提供哲學智慧和道德智慧;要促進中西倫理思想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原創性的倫理學體系,形成更多不同的倫理學流派。

相關焦點

  • 拓寬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世界歷史視野
    拓寬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世界歷史視野 2015年11月12日 09: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田世錠 字號 內容摘要:從一定意義上講,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努力提升我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 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研究的問題域
    原標題: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研究的問題域   政治倫理是一個結構性、實體性存在,是觀念、關係、制度、心理等多因素的集合體,政治倫理學就是以政治倫理現象本身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政治倫理關係、政治倫理制度、政治倫理主體、政治倫理理念、政治倫理實踐等問題的科學。
  • 對倫理學基本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
    可以說,倫理學的發展是通過對那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的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索來實現的。關於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倫理學界引起普遍關注和爭鳴的第一個重要理論問題。因為對這一問題的不同理解,會影響到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倫理學研究對象的確認和基本理論體系的建構。
  • 龔群:國外倫理學研究前沿探析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外倫理學研究的「顯學」是規範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有三種主要形態:功利論倫理學、義務論倫理學、德性倫理學。除此之外,近年來國外應用倫理學研究在不斷升溫。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大致代表了國外倫理學研究前沿。 功利論倫理學 當代西方功利論倫理學的發展成果是多方面的。
  • 斷拓寬視野, 豐富經驗, 成就自己
    我們對於新事物的認知,離不開已有的經驗,又傳受制於已有的經驗,所以,要想真正認知新事物,就必須不斷拓寬視野,豐富經驗。當我們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感到疑惑,想要去了解他,看穿他,並且掌握它的時候,我們將會是以自己的角度去闡述那個我們不了解的東西,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把那些不知道的事情講的清清楚楚。
  • 德性倫理學與規範倫理學之爭及其影響
    正是在這種相互批評和辯駁的過程中,關於德性問題的研究在西方再度興盛並不斷得以深化和拓展,並取得了一大批相關的學術成果;而且德性倫理學發展到今天,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簡單復興的範疇,而對整個當代倫理學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 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與研究方法
    作者:李建華(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如何理解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決定了我們採用何種方法研究政治倫理學的基本問題,而如何選擇一種合適的研究方法又決定著我們是否能找到解答這些問題的答案。然而,政治倫理學本身的「身份」、性質和定位就是其最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歸之於關於政治倫理學之研究方法的討論,即「方法論」問題。我們在此討論政治倫理學的方法論問題並非倡導某種理論或某一種方法,而是希望通過深入思考促進政治倫理學的建設,共同關心和提高大家的方法論的自覺意識,不斷地思考政治倫理學應該研究什麼、為何研究、如何研究等基本問題。
  • 科技倫理學研究應面向科技發展
    科技倫理建設成為推進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對科技倫理學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科技倫理學研究應面向科技發展。亦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現代工業通過機器、化學過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職能和勞動過程的社會結合不斷地隨著生產的技術基礎發生變革」。無論在工廠車間的工作檯上,還是在田野裡耕作、收割,人們都在使用科學儀器。與此同時,人們的衣食住行,日常的烹飪、洗滌及其日用品都離不開各種科學精巧設備與產品。
  • 倫理學研究需要面向現實生活
    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倫理學界面向現實生活的意願相對還較弱,探討現實問題的成果不夠豐碩,理論研究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倫理學研究的發展,限制了倫理學學科規範和完善現實生活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反思倫理學研究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對於正確把握倫理學學科發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曹剛:倫理學是什麼
    現任教育部重點人文社會科學基地「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諮詢專家,《倫理學研究》《道德與文明》等刊物編委,《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倫理學》執行編委。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傑出青年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主持教育部重大項目1項,出版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 拓寬視野 鼓勵創新
    人民網紐約8月3日電 (記者李秉新)8月2日至3日由北美華人科技工商聯合會主辦的「視野與創新」年度大型研討會在紐約舉行,來自中美兩國科技界、教育界以及實業界近百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探討了科技創新發展方向,人才培養戰略和國際資本流通等議題。
  • 近年來倫理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原標題:近年來倫理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當代社會生活和科技進步中所提出的諸多倫理道德問題予以了廣泛關注,其學術觸角主要涉獵如下倫理學前沿問題。
  • 昆明優秀考生分享學習心得:人生要不斷拓寬視野
    從歷史轉向哲學「我的感覺,文科相對於理科要輕鬆些,有時候想到理科生要不斷刷題就覺得他們很辛苦。」用好課堂及完成作業以外的時間,根據自身特點自主學習,在競爭與合作中不斷進步。推薦書目:李澤厚《美的歷程》這本書介紹了從遠古時期到明清時期的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書法等藝術門類的興起和演變,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從中能夠看到時代的變遷、人類認識的發展。
  • 建構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倫理學
    、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政治倫理學,就必須在政治倫理學研究對象的確立、研究方法的選擇、邏輯體系的架構、具體內容的表述、語言風格的形成等各個方面有所突破。本期欄目由在政治倫理學領域長期耕耘的三位學人,圍繞「建構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倫理學」「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研究的問題域」「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與研究方法」三大基礎問題闡幽發微,生發出諸多新識洞見,以求學界同仁共鳴。   政治倫理學是政治學和倫理學的交叉學科,是最近十幾年來我國應用倫理學中的顯學之一。
  • 拓寬視野促創新 學習借鑑提效能
    拓寬視野促創新  學習借鑑提效能 2020-05-22 2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東方課堂使我拓寬了學習視野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新東方課堂使我拓寬了學習視野 2012-09-17 16:48 來源:朝陽市第三中學
  • 拓寬發展視野 激發創新熱情
    區創科協組織會員企業到深圳華為等參觀考察  本報訊  (融媒體記者李秀政  通訊員曾穎章)12月3日,番禺區創新科技企業協會(簡稱區創科協)組織會員企業家前往深圳騰訊、華為公司考察,學習國內知名優秀企業的生產管理經驗,加強與先進企業交流和學習,進一步拓寬發展視野
  • 教育倫理學:鑄造教師的「人格長城」
    南京師範大學吳貽芳研究中心主任錢煥琦認為,教育倫理學應當打破單純以道德教育、教師道德或教育道德抽象的善惡觀念為研究對象的固有思維模式,拓展學術視野,將與教育相關的全部倫理關係都納入研究範圍。上海師德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王正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倫理是全部教育活動的價值基礎,加強教育倫理問題的研究既是學科理論發展的內在需要,又是推進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實踐訴求。應當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倫理學,使之更適用於我國的教育實踐。
  • 文學倫理學批評與跨學科研究:第九屆文學倫理學批評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三號通知
    )9、神經倫理學與文學批評(浙江大學 何輝斌,hehuibin@163.com)10、越南文學的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越南順化師範大學 黃氏化,hoanghuedhsp@gmail.com)11、戰爭文學的倫理研究(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洛陽外國語學院 胡亞敏,yaminhu@163.com)12、後現代歷史敘事與倫理批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金冰,jinbing2001
  • 倫理學理論發展30年
    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倫理學理論視野被拉回到日常生活,並聚焦於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核心的世俗生活。倫理學理論思考堅持從現實生活、人民福利出發。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的倫理學理論對公平正義問題還持冷漠或片面的態度,以至於在教學理論體系中缺失公平正義這樣基本的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改革開放使社會生活的主題發生了轉變,進而使人們對公平正義有了新的覺醒與較為全面的理解,這樣,倫理學理論視野就在實踐層面上被逐漸引向公平正義問題。而80年代末羅爾斯正義論思想被介紹進來,使公平正義問題作為一種理論時尚再度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