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重點人文社會科學基地「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諮詢專家,《倫理學研究》《道德與文明》等刊物編委,《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倫理學》執行編委。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傑出青年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主持教育部重大項目1項,出版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實現財務自由早,人生沒有幾多愁
——與青年朋友談談財務管理專業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描寫,德米特裡被控殺了其父老卡拉馬佐夫,當然這不是事實。開庭的前一天,德米特裡要跟弟弟阿遼沙討論的卻不是他的冤屈或者脫罪的方法,而是一個學科的定義問題。他問阿遼沙, 「倫理學,你知道倫理學是什麼?」 德米特裡看似提問阿遼沙,其實是在自問,也許,他的人生經驗、道德直覺和生活常識已無法解決他所面臨的各種道德難題,所以他想起了倫理學。我們可以大膽設想,如果德米特裡平時認真學了倫理學,又何至於此?關鍵的問題是,倫理學是什麼呢?
世界呈現給我們以無窮多變的現象,我們要觀察和理解這些現象,不但要知道它是怎樣的,還要知道它為什麼這樣。於是,我們就把現象分門別類,構成不同的學科。其中,倫理學就是以人類社會的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的。譬如,臉紅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但同時還可能是一種道德現象,在這個意義上,達爾文把臉紅稱作「最獨特和最具人類特徵的表情」,人類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是唯一有羞恥感的動物。一個人為什麼會因為撒謊而臉紅呢?這就是倫理學要研究的範圍。
倫理學是最古老的學問之一,內容精彩紛呈,理論流派眾多,但歸根結底,回答的就是兩個基本問題:善和應當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個好人,什麼樣的生活才算是好的生活,什麼樣的國家是個好的國家,什麼樣的社會才是一個好的社會,這些都是「善」的問題。行為對錯的標準是什麼,誰定的標準,憑什麼確定這樣的標準,根據行為的何種要素(動機、過程或者結果)來判斷行為的對錯,如何選擇「對」的行為,這些都是「應當」的問題。對兩個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倫理學理論,譬如義務論、功利主義和德性論等等。
1、能上能下。東郭子曾問莊子「道」: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莊子所答也是道德存在的特性。世上並沒有一個純粹的道德存在,道德總是內在於各種各樣的具體活動之中,又超越於這些具體活動之上,反思和引導具體情境中的道德選擇。由此,倫理學既要探尋那個為人處世的根本原理「道」,這是形而上的,又要解決現實生活情境中的道德選擇問題,這又是形而下的。
2、可近可遠。倫理學是以「自我」為邏輯起點,以完全的人為終極目的,歷經家庭、市民社會、團體社會、政治社會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邏輯過程。倫理思想發展的歷程也是如此。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倫理學的形態呈現出「由近及遠」的發展進程,即道德共同體的邊界不斷拓展,道德關懷的對象不斷擴大,道德經驗和知識不斷普遍化的過程,擴及到全世界,便有全球倫理,擴及到未來世代,便有代際倫理,擴及到宇宙自然,便有生態倫理。
3、又紅又專。倫理學是以一門精深的學問,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才能掌握的知識體系,譬如,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專業就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培養序列來培養專門的倫理學人才,社會發展也急需這樣的人才;倫理學同時又是一種實踐智慧,學倫理學不但需要人生歷練,經權達變,更需要家國情懷。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這個名稱是有講究的,倫理學不僅是書齋裡的學問,還要參與社會的道德建設,做道德建設的規劃師、設計師和建築師,把倫理學的學問做在祖國的大地上,這是「紅」的一面。
在倫理學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會在老師的循循教導下,學著去建構一個倫理學的理論大廈。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艱辛,但也充滿了精神上的愉悅,甚至會帶來崇高感。
從邏輯的意義上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工作是清理場地。清理那些浮沙雜物,這個工作由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來完成,譬如,人性到底是利己的還是利他的,人有沒有自由意志,道德是主觀的還是客觀性的,是相對的還是普遍的,等等。這是一個人文知識的學習和人文素養的積澱的過程。
第二步工作是夯實地基。這個工作要由元倫理學來完成。任務是解決道德概念的定義和道德推理的有效性問題。這個階段的學習需要形而上的思辨,這是一個雖然困難但極其砥礪理性鋒芒、訓練思維能力的過程。
第三步工作是構建大廈。這個工作是由規範倫理學來完成。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習和比較中外倫理思想史上不同形態的道德規範理論,提出和論證一套合理的實質的道德規範體系。這個階段的學習需要培養多元文化的比較視野和獨立的批判精神,這是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財富。
第四步是大廈的落成與應用。這步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把倫理學理論和道德規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人類活動所及之處,都會存在道德問題,由此有經濟倫理學、政治倫理學、法律倫理學、科技倫理學,等等。可以說,所有的人類活動領域,都有這個領域的應用倫理學;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道德難題出現了,譬如複製人的倫理問題、生態倫理問題、機器人倫理問題、大數據倫理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在傳統的倫理學理論裡是難以解決的,需要人們勇敢但又謹慎地提出新的理論思路和解決方案。這個階段的學習既要有理論的勇氣,又要有實踐上的謹慎,這種品格既是做學問的德性,也是做人的德性,是難能可貴的。
倫理學的學科門類廣泛,方向多元,不同特質的學生都能在倫理學學科裡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款。譬如,有思辨興趣和能力的同學,可選學元倫理學;有現實關懷和實踐品格的同學,可選學經濟倫理學、法律倫理學,等等。但只要學習倫理學,就有三個共通的基本特質:第一,要有人文情懷;第二,要有問題意識;第三,要有批判精神。
一般而言主要有三個誤解。其一,道德知識都是人們「不學而能」的常識,何須學習倫理學?沒錯,一個目不識丁的老農也是講道德的。但作為常識的道德,不過是來自於生活經驗的點點滴滴,是不完整的,而且常常是彼此衝突的,既不能完整地解釋道德世界,也不能一貫地指導人們的道德選擇,況且當代社會出現的很多道德難題,如器官移植的問題、生態倫理的問題,都遠遠超越了常識的邊界。總之,我們需要通過系統而深入的倫理學專業的學習,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釋這個世界,才能更自由和合理地決定我們的選擇,才能更好地預測和找到解決道德難題的鑰匙。其二,倫理學專業是否相當於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授予的是法學學位,是一門具體的科學。倫理學授予的是哲學學位,它要探尋的是倫理智慧,是對世界和人生價值的圓融一體的理解,是對何為「善」、何為「應當」的終極追問。當然,道德本是實踐理性,倫理學本有現實關懷,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包含了道德教育的內容。其三,學習倫理學,不好找工作。且不說這個說法背後的專業選擇觀念是短視的,就這個說法本身也是難以成立的。倫理學是最古老的學問,也是當代哲學中的顯學,它滿足的是人類社會和諧和自我完善的永恆需要,所以,永遠不會是「夕陽」專業;同時,它還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有力工具,既有自己適合的特定職業取向,又有廣泛的職業適應性。在這個意義上,好的職業不過是倫理學專業學習的一個不必過慮的副產品而已。
普通人學習哲學,並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經驗上,不斷地思索、懷疑、反思······從而組織成自己的哲學,找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
這門哲學課程將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里斯多德、叔本華、尼採、加繆、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生命策略。
這門課程不追求「效率」,並非把教科書式的哲學導論直接扔給你,而是精心地把艱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動的故事和輕鬆的講述,用一整年的時間,通過104堂課程,帶你一點點了解漫長的哲學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講人會為你解析《存在與時間》《理想國》《沉思錄》《會飲篇》等20本經典哲學著作的精華內容。涵蓋古希臘羅馬哲學、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德意志古典哲學、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內容。
每堂課程開始,主講人都會以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或一首樂曲切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從鮮活的感情經驗和體悟出發,再上升到哲學性的疑問和反思,讓聽眾更輕鬆地打開哲學思考大門。
另一方面,好的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背後還包含著一種生命體驗、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藝作品背後的內涵,不拘泥於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
點擊試聽專欄
《姜人生哲學到底——20位哲學家的生命策略》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姜人生哲學到底 ——20位哲學家的生命策略》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