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假果位是什麼心理?

2021-02-27 唯識真義

記得點開伴讀音樂哦

※閱前說明:[生如法師每日開示]欄目每日更新1次,歡迎大眾學習、留言和轉發。若文章未讀完可以點擊當前界面右上角···標誌,選擇出現的浮窗··按鈕,可以方便閒時繼續閱讀。

喜歡假果位是什麼心理?

沒有隔陰之謎的再來人,生來就是聖人,對於一切法都不迷,自己知道自己修行的果位,智慧程度如何。因為意根前世已經證了,今世的意識雖然是新的,但是有宿命通,前世證得的佛法今世照樣都知道,一點也不迷,由於六七識都不迷,都有智慧,與前世都能連接得上,因此生來就是聖人,不用再重新證。如果前世只是意識證,意根不證,意根還是迷,那麼今世意根迷,意識也是迷,兩個識都迷的話,必須共同修定觀行思惟,準備證果。但是由於前世意根沒有證,對於五陰無我一點印象也沒有,薰染意根非常困難。意識又是新的,對前世修行的也沒有印象,必須從頭開始,這樣的話,就需要很久時間的薰習,非常不容易。

有隔陰之謎的再來人,今世重新證果明心,還需要非常精進的修學幾年,才能重新證果和明心。那麼多前世沒有基礎的凡夫,今世遇見佛法短短兩三年三五年就證果了?這都是什麼樣的根器?比再來人還快?佛說證果明心的前提條件是三十七道品具足,菩薩六度具足,戒定慧具足,之後因緣具足,才能證果。可是現在不是這樣了,佛說的話都成了廢話,不需要辛苦修行三十七道品和菩薩六度,也不需要修戒定慧,戒律可以不受不守,禪定可以不修,參禪可以不用參,理解理解,知道某個淺顯的理就行了,果就到手了。越沒有禪定,煩惱越重,越不能守戒的人,證果越容易,一步步老老實實按照世尊指示修行的人反而不容易證果,這就是顛倒時代的亂象。

如來藏是真正的主人,而意根妄認自己是主人。這個假主人把一切法都當作我和我的,把第八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是我的,把六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是我的。如果斷我見,這個主人不斷我見,六識隨從斷我見有什麼用?主人意根成天我我我的,不讓祂斷我見,卻讓他參謀勤務員助手下屬隨從斷我見,這有什麼用?現在還不開竅的人,真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是不是哪個地方生鏽了?有沒有什麼辦法,能給大腦擦一擦除鏽劑?意根與意識同時證果明心的理,我反反覆覆的講,已經很煩,幾乎不願意再講了。可是還有一些人堅持只有意識證果明心就行了,這些人究竟為什麼智慧這樣的低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想不通?什麼業障遮障著自心,非要守著自己的假果位不肯前進一步?因為意識證果很容易,意識證果以慰藉自心,比起意根證果遙遙無期,還是能得到些許安慰。

喜歡一個果位,喜歡他人仰視自己崇拜自己,喜歡互相恭維你是菩薩我是菩薩,咱們大家都是菩薩,這還是一個我,這個我不除,能是斷我見之人?這種我心比世俗人的我可重多了,比世俗人的我多了一個證果開悟的我,就會感覺非同一般,世俗人根本不能與之相比,這個我比世俗中薰染的我慢還要難以戒除。

解脫般若唯識QQ群:238324425

禪定修學QQ群:578694275

生如法師網:www.shishengru.com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的公眾號

                          若您覺得受益,記得轉發 

                             分享和在看給更多需要的人


本公眾號讚賞帳戶為方便大眾修福所設,並非商業盈利之用,所得善款將用於供養三寶、助印法義書籍以及其他弘法利生事宜

讚賞善款將用於供養三寶和助印

相關焦點

  • 羅漢的四個果位分別叫什麼?都有何殊勝之處?
    這個果位乃是初步悟道的階段,換句話說,到了這個果位就表示你已經超出凡人的標準,進入到「聖人」的境界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凡脫俗。到達這個果位的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已斷,但生死未了,還要再來世間七次(也有說法是九次),將前世的宿緣全部還清才行。
  • 他證到什麼果位?怎么正確看待他
    佛告訴過我們,任何人包括是佛菩薩轉世,都不能告訴別人我修持到了什麼境界,什麼果位,否則犯大妄語戒。為什麼呢?金剛經中說:「實無有法,如來可得」,真正的佛法,是通達實相,實相就是無實無虛,得一切畢竟寂滅故名為得,成佛也只是假名而已。如果你還有個我得了什麼境界什麼果位,那恰恰是你的我執法執還沒有斷,請問你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麼?所以說是大妄語。
  • 喜歡抽菸的女人是什麼心理?
    那么女人喜歡抽菸是什麼心理呢?首先,喜歡吸菸的女人,一般都是較為自信,或者性格較為強勢的女人。比如周星馳電影《功夫》裡,包租婆叼著煙的經典鏡頭。這種女人往往會對生活和工作比較有經驗,也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和看法。她們也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是往往會把這種困難和挫折處理得比較好,也不會向生活的困難低頭。
  • 略解為何經中常言誦某咒多少萬遍得什麼果位等,自己卻得不到
    如在寶篋印經中,釋迦牟尼佛對著寶塔垂淚,放大光明,十方諸佛顯現於虛空亦垂淚之後,現場的隨從大眾當下證得種種殊勝果位。經云:「爾時大眾聞佛是說,遠塵離垢及隨煩惱,得法眼淨。具大乘根器者,則當下證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菩薩果位,或者滿足六波羅蜜。而那位請佛到家裡受供養的婆羅門——無垢妙見,當下證得五種神通。
  • 強推3本無限流小說,主角果斷霸氣,除魔衛道,成就果位
    大家好,我是建國今天又來給大家推薦小說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強推3本無限流小說,主角果斷霸氣,除魔衛道,成就果位,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黃總督察見曹宏還一副不服的模樣直接給氣樂了,他現在根本不知道情況嚴重到了什麼程度,還以為是內部就能隱瞞下去的那!我是建國今天的小說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大家能夠多多給小編支持一下,大家有什麼想看類型的小說介紹私信給小編啊,感謝大家支持。
  • 你的煩惱可能是假的 | 1分鐘心理課
    其實真假煩惱很好區分,真煩惱:是因某事或者某個情境而產生的合理情緒及感受,假煩惱:則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在心理學上,我們稱它們為常形衝突和變形衝突。心理衝突是常形還是變形,是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的一條分界線。所以我們需要警惕自己出現假煩惱,如果發現自己有假煩惱,不妨用蘇格拉底式提問去找出引發假煩惱的錯誤認知,並改正。這個方法我們下節課會講到。
  • 喜歡插隊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由此可見,喜歡插隊的人,一定會有各種理由,重點就是急,他的時間等不起。當然,也有真是很急的,類似醫院急診科那種程度,這種情況除外。一般來說,喜歡插隊的人,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當作第一重要,至於是否侵犯了別人的利益,並不是他要考慮的點。我們說,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任何行為愛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很顯然,插隊並不是值得尊重的行為。
  • 進化式「凡爾賽」:喜歡假低調、真炫耀的人,都是什麼心理狀態?
    所以,用「凡爾賽式」記錄自己生活的人,都是些什麼心理狀態呢?一、 人的審美需求擁有好東西後,人對美的需求就得以滿足。審美需求是著名的馬斯洛需求中的其中一個。一部分人喜歡「凡爾賽式」這種表達,尤其是自己並不真正擁有,卻又無限靠近的時候。
  • 解讀《心經》第二期:《心經》和《大般若經》是什麼關係
    得(第三聲)來~《心經》和《大般若經》是什麼關係的?先舉個例子,就好比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孩子源於父母,是父母的濃縮。不知道這個例子恰不恰當。《心經》的「心」字,梵文原意指「心臟」、「肝臟」,引申的含義為「核心」、「心要」,代表最精要的法義。因此《心經》是最精要的法義。《大般若經》屬於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
  • 「假名媛」的病態心理,給所有女人的警鐘
    很多人問,這些假名媛到底在想什麼?今天我就來深度剖析一下她們的病態心理。假名媛們不僅物質上窮困,心理上也窮,她們對自己的窮有著深深的自卑感,出於對自卑的補償心理,她們才會活在被物質包裝出來的夢裡。名媛夢是虛幻的,也是美好的,假名媛們不是不知道這個夢是假的,只是不願承認,甚至會找出一堆支撐這個夢的藉口。
  • 那些喜歡放生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那些喜歡放生的人都是什麼心理?今早在菜市場見到一個買泥鰍放生的男人,賣魚的是一對老夫婦,說魚都是自己家養的,沒有餵過飼料,價格比菜市場裡固定攤位的高5元。聽到他說買去放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細打量了他一番,看上去光鮮亮麗,很像成功人士,一點看不出是信佛之人,從他臉上洋溢的表情也看不出有什麼心事或經歷過特定事物的人那種憂愁。我突然好奇怎麼這幅打扮的人會做這樣的事呢,而且他手上其他蔬菜也沒有,應該是特意去買泥鰍的。
  • 喜歡打人是什麼心理?
    喜歡打人的人一般屬於外強中乾。有的人表面很兇悍,其實則是因為自身能力或智慧不足,才使用原始野蠻的方法解決問題。不過也有相反的情況,有的人學歷很高實力很豐厚也有這種傾向,可能來源於外界或者自身過高心理壓力。一般這樣的人都有些完美主義傾向,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要求過高,不夠通情達理。可能源於情商和同理心的缺失,只求事事完美無缺,忽略人與人的感情。上面兩種情況都屬於比較常見一般的。如果是很嚴重的暴力傾向,可能與童年被施暴,家庭過於溺愛,悲慘的經歷等有關。
  • 外地遊客一直不理解,重慶人為何喜歡說成都人「假打」,什麼意思
    外地遊客一直不理解,重慶人為何喜歡說成都人「假打」,什麼意思。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保障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還建設了自己國家的城市和街道,這樣不僅方便了人們的旅遊和享受,也是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徵,今天的主題是,外國遊客一直不知道,重慶人為什麼喜歡說成都人的「假打」?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與中國哲學的真我、假我從古至今,對於「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在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從事心理諮詢多年,隨著對心理學的學習與研究發現:西方心理學家和中國哲學家對於「我」的解讀,像縱橫交錯的平行空間,賦予其更加豐富多彩的象徵意義。
  • 喜歡假大方的人,往往有四個「小氣」地方,易辨識
    我們會討厭一類人,但是有一種人他們幾乎不被所有人喜歡。這類人就是喜歡假大方之人。 喜歡假大方之人往往習慣用偽裝不真實的東西去展現給身邊人,但是假象就是假象。他們在假大方的背後往往有"小氣"的特質很難隱藏,我們通過仔細的辨識就很容易發現。遇到這類虛榮假大方之人要遠離,做人要選擇與真誠相伴,虛假偽裝終將會敗露無疑。
  • 心理諮詢師日薪可達9000元,我是當了一名假的心理諮詢師?
    ,很多人開始深深地懷疑:我難道是當了一名假的心理諮詢師?!這張截圖起源於去年4月份央視做一個報導:關注心理健康,心理諮詢業前景廣闊,心理諮詢師的春天又來啦!(說了20年的春天來了,春天到底是誰?)報導中關於諮詢師收入的數據十分刺眼,它說:「心理諮詢師日薪可達9000元。」(一口20年前的老血對著屏幕噴了出來。)
  • 六旬大媽迷戀假靳東,背後隱含的心理,值得我們反思
    他們年輕的時候哪懂什麼叫「談戀愛」。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我們現在這般「戀愛自由」。,她始終接受不了給自己發信息的是假靳東的事實。有網友翻譯了大媽的心理:人苦了一輩子,就靠這點假甜讓生活有味道,這時候你告訴她是假的,她會特別絕望、迷茫
  • 重慶人總喜歡說成都人「假打」,外地遊客不理解:什麼意思?
    曾經重慶和成都同屬一個省,語言、文化、傳統、習慣都比較接近,但又因為重慶人和成都人在性格上的差異比較大,「一山不容二虎」,所以這兩座城市平時沒事就喜歡「互掐」,也成為了他們的一大特色。前段時間,我到重慶去旅遊,跟重慶的朋友聊天時,只要提起成都人,他們的評價就總是少不了兩個字:「假打」。
  • 小孩喜歡效仿他人,背後到底有什麼心理?
    為什麼孩子有時喜歡跟別的小朋友一樣,有時卻討厭跟對方一樣?背後到底有什麼心理?懂得孩子這點小心思,教育孩子將不是難事。故事1:小雁在一次幼兒園郊遊途中,哭鬧著一定要換衣服。當時小雁穿著的是一套黃色的長頸鹿衛衣。媽媽覺得莫名其妙,因為早上起來的時候,小雁執意一定要穿這套,為什麼突然就變得那麼討厭身上的衣服呢。
  • 喜歡標榜自己的人,到底是種什麼心理?
    與此不同,有的人特別喜歡標榜自己。前幾天,遇到了一位年輕人,像石子一樣激起了我心中的漣漪,久久不能平復!他是來面試心理諮詢師的,不是科班出身,僅僅是考了一個三級證。一直在拿自己曾幫助了3-5人,成功經驗來給自己貼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