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說禪》系列第4篇
前兩天紅塵君分別簡單介紹了一下縱橫三世佛和四大菩薩,今天我們再來聊聊羅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文。
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位佛?分別又有何殊勝?
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都是誰?各有何殊勝之處?
羅漢其實是和菩薩相對的,乃是小乘佛教的最高得道者——從這個標準來看的話,佛其實也是大阿羅漢,只不過是「大」到了極點而已。
而大乘佛教也被稱為「菩薩教」,這裡面最高得道者十地菩薩也被稱為「法王子」或者「一生補處」,通俗點說就是佛的接班人,現世佛一旦涅槃就由他們補上,文殊觀音普賢地藏等四大菩薩都是這個級別。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羅漢,其實這是梵語「阿羅漢」的簡稱,只不過大家雖然常說羅漢羅漢的,也聽過見過諸如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等等,但可能不少朋友卻不知道羅漢其實也分為了四個級別,也就是佛法中稱呼的「四果羅漢」。
今天紅塵君就來分別介紹一下,老規矩,我們從低到高。
初果羅漢——須陀洹
初果也就是一果,也被稱為須陀洹果或者入流果。
這個果位乃是初步悟道的階段,換句話說,到了這個果位就表示你已經超出凡人的標準,進入到「聖人」的境界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凡脫俗。
到達這個果位的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已斷,但生死未了,還要再來世間七次(也有說法是九次),將前世的宿緣全部還清才行。
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水滸傳》中的好漢魯智深就是這個果位,所以他雖然大吃大喝,殺人放火,其實都是為了還前世的「業」,等到所有宿業都清完之後,他聽到錢塘江大潮就心有頓悟,含笑圓寂。
二果羅漢——斯陀含
二果羅漢斯陀含,也被稱為「一來」果,因為他還需要來人間一次,還清宿業。
這裡大家注意,這個宿業並非只是惡業,比如前世別人欠他的,也包括他欠別人的善業,我們常說有些孩子來這世上是來「報恩」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果羅漢來這世界有些是沉迷的,但也有些已經清醒,明白自己的前後因果甚至還能看出別人的因果,比如魯智深在五臺山的師傅智真長老,最起碼也在這個果位,因為他一見魯達就明白了他將來成就非凡,遠不是其餘的僧人所能比擬。
三果羅漢——阿那含
三果羅漢阿那含也被稱為不還果,因為他已經不用再來世間了,而是在天界修行,直到證四果,入涅槃。
所以他們在離開世間的時候常會說這四句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該還的都還清了,該報的也都報過了,從此這個世間我不再來了,大家再見吧,這個行為也被稱為是「長揖離世」,就是和這世界一切眾生作揖告別。
四果羅漢——阿羅漢
四果羅漢阿羅漢,其實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羅漢」,但其實已經是小乘中最高的果位。
到達這個果位的羅漢已經諸漏已盡,不生不滅,不入輪迴,不來世間,可以稱之為大阿羅漢了,是佛法中四聖中的一位,其餘三聖是緣覺,菩薩,佛。
我們常說的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簡單來說就是「自覺,覺他,修為圓滿」,阿羅漢就代表了「自覺」的極致。
紅塵說
上面所說的就是羅漢的四個果位,也是小乘佛教所修行的目標,大家也不要總覺得大乘就比小乘厲害,這其實是誤區,小乘乃是大乘的基礎,如果連小乘都修不滿的話,大乘也根本無從談起。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