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的四個果位分別叫什麼?都有何殊勝之處?

2020-12-15 紅塵若鏡

《紅塵說禪》系列第4篇

前兩天紅塵君分別簡單介紹了一下縱橫三世佛和四大菩薩,今天我們再來聊聊羅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文。

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位佛?分別又有何殊勝?

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都是誰?各有何殊勝之處?

羅漢其實是和菩薩相對的,乃是小乘佛教的最高得道者——從這個標準來看的話,佛其實也是大阿羅漢,只不過是「大」到了極點而已。

而大乘佛教也被稱為「菩薩教」,這裡面最高得道者十地菩薩也被稱為「法王子」或者「一生補處」,通俗點說就是佛的接班人,現世佛一旦涅槃就由他們補上,文殊觀音普賢地藏等四大菩薩都是這個級別。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羅漢,其實這是梵語「阿羅漢」的簡稱,只不過大家雖然常說羅漢羅漢的,也聽過見過諸如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等等,但可能不少朋友卻不知道羅漢其實也分為了四個級別,也就是佛法中稱呼的「四果羅漢」。

今天紅塵君就來分別介紹一下,老規矩,我們從低到高。

初果羅漢——須陀洹

初果也就是一果,也被稱為須陀洹果或者入流果。

這個果位乃是初步悟道的階段,換句話說,到了這個果位就表示你已經超出凡人的標準,進入到「聖人」的境界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凡脫俗。

到達這個果位的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已斷,但生死未了,還要再來世間七次(也有說法是九次),將前世的宿緣全部還清才行。

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水滸傳》中的好漢魯智深就是這個果位,所以他雖然大吃大喝,殺人放火,其實都是為了還前世的「業」,等到所有宿業都清完之後,他聽到錢塘江大潮就心有頓悟,含笑圓寂。

二果羅漢——斯陀含

二果羅漢斯陀含,也被稱為「一來」果,因為他還需要來人間一次,還清宿業。

這裡大家注意,這個宿業並非只是惡業,比如前世別人欠他的,也包括他欠別人的善業,我們常說有些孩子來這世上是來「報恩」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果羅漢來這世界有些是沉迷的,但也有些已經清醒,明白自己的前後因果甚至還能看出別人的因果,比如魯智深在五臺山的師傅智真長老,最起碼也在這個果位,因為他一見魯達就明白了他將來成就非凡,遠不是其餘的僧人所能比擬。

三果羅漢——阿那含

三果羅漢阿那含也被稱為不還果,因為他已經不用再來世間了,而是在天界修行,直到證四果,入涅槃。

所以他們在離開世間的時候常會說這四句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該還的都還清了,該報的也都報過了,從此這個世間我不再來了,大家再見吧,這個行為也被稱為是「長揖離世」,就是和這世界一切眾生作揖告別。

四果羅漢——阿羅漢

四果羅漢阿羅漢,其實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羅漢」,但其實已經是小乘中最高的果位。

到達這個果位的羅漢已經諸漏已盡,不生不滅,不入輪迴,不來世間,可以稱之為大阿羅漢了,是佛法中四聖中的一位,其餘三聖是緣覺,菩薩,佛。

我們常說的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簡單來說就是「自覺,覺他,修為圓滿」,阿羅漢就代表了「自覺」的極致

紅塵說

上面所說的就是羅漢的四個果位,也是小乘佛教所修行的目標,大家也不要總覺得大乘就比小乘厲害,這其實是誤區,小乘乃是大乘的基礎,如果連小乘都修不滿的話,大乘也根本無從談起。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相關焦點

  • 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都是什麼?
    《紅塵說禪》系列第6篇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上述的這些概念大家應該都經常聽說和提起,但是實際上都是什麼含義呢?很多朋友可能還有些模糊,今天紅塵君就來詳細說明一下。其實這些概念都是源自於佛道儒這三教文化,咱們一一來談。
  • 羅漢和闢支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羅漢我們都很熟悉,因為在影視劇或者書刊雜誌中經常看到「十八羅漢」,但要說闢支佛,大家可能就會感覺很陌生了,因為影視劇裡很少講到,一般人不會有太明確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弟子,也未必能說得清楚。按照我們北傳佛教的看法,佛教有大乘和小乘之分(這種分法小乘佛教是不承認的),大乘和小乘的人生觀、宇宙觀都是不相同的,小乘是專修解脫道的,大乘是專修菩薩道的。羅漢和闢支佛就是小乘佛教中的兩個名詞,修證的兩個果位。小乘佛教修行最高的果位,就是阿羅漢,簡稱羅漢,羅漢是小乘佛教裡的聖人。
  • 邱承彬遊記:河南汝州隨緣閣十八羅漢奇觀
    羅漢又作阿盧漢、阿羅訶、阿囉呵、阿黎呵、遏囉曷帝。略稱羅漢、囉呵,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等,為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此果位通於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狹義之解釋,專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廣義言之,則泛指大、上座部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 佛學:金剛利菩薩、金剛藏王菩薩、五金剛菩薩、妙見菩薩、羅漢
    在佛學文化傳承中,金剛利菩薩又稱金剛受持菩薩,是金剛界十六善薩之一,他主掌如來的智德,能新斷一切眾生之苦。金剛利善薩一般是身呈金色,左手拿著花,花上還有篋,是智慧的象徵;右手拿著鋒利的劍,象徵著以威廷除障碼、給子眾生福德,是一位用利劍和智慧幫助眾生的菩薩。
  • 遊覽浙江天台山石樑飛瀑,傾聽五百羅漢顯化傳說
    石樑長7米,厚達3米,脊面隆起,窄處寬不盈尺;石樑下面還有高逾2米似橋洞的梁洞,遠觀近看都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天生石橋;瀑布由天台山中的金溪和大興坑溪在此匯合生成。溪水穿梁洞而出,從高30多米的峭壁上飛流直下轉化為飛瀑,勢如雷霆,色如霜雪,形成了瀑以梁奇,梁以瀑險,山、石、水相結合的天下奇觀。古人用「冰雪三千丈,風雷十二時」之句來形容石樑飛瀑的壯觀。
  • 千年古剎之三塔寺,原來羅漢是十六個
    位於全椒縣城西北20公裡處的三塔寺是許多文人墨客,春秋佳日遊宴期間的優雅境地。三塔寺建於隋朝,北宋徽宗年間,在寺前造塔三座,故名三塔寺。步入三塔寺,滿院的春色。寺院山門,古樸而高大。山門殿裡,有兩尊手持金剛杵警衛佛,猶如站崗的士兵,守衛著整個寺院。第二進房是天王殿,彌勒佛坐在正中,兩耳垂肩,開心的笑著,仿佛世上之事皆如過眼煙雲。兩邊有一副對聯寫到,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近相親,怎不滿腔歡喜。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度包容。這是佛家認為進寺參拜佛像的人都是夙願善根與福有緣的人。
  • 樂於助人的善人 《西遊萌萌》金身羅漢普渡眾生
    助人為快樂之本,金身羅漢是《西遊萌萌》裡新手前期能夠接觸到的一個全能型的英雄。金身羅漢的全能型,主要是體現在既有出色的群體技能傷害,又有不錯的輔助能力,而且在英雄類型上,金身羅漢是擁有羅漢果位的英雄,更是強上加強。
  • 佛經故事:比丘輪迴三世都是蟲身 蒙佛點化終成羅漢
    編者按:如果自己不願修行,即便有佛出世,也不可能有大成就;如果自己精進修持,即便不在佛世,也有可能成就果位。下面這則故事,出自《經律異相》,原始出處是《法句譬喻經》。在這個故事中,有一位比丘很貪睡,雖在佛陀身邊,但卻不思修行,終於命在旦夕。最後蒙佛點化,慚愧懺悔,精進修行,最終成為羅漢。
  • 喜歡假果位是什麼心理?
    喜歡假果位是什麼心理?沒有隔陰之謎的再來人,生來就是聖人,對於一切法都不迷,自己知道自己修行的果位,智慧程度如何。因為意根前世已經證了,今世的意識雖然是新的,但是有宿命通,前世證得的佛法今世照樣都知道,一點也不迷,由於六七識都不迷,都有智慧,與前世都能連接得上,因此生來就是聖人,不用再重新證。如果前世只是意識證,意根不證,意根還是迷,那麼今世意根迷,意識也是迷,兩個識都迷的話,必須共同修定觀行思惟,準備證果。但是由於前世意根沒有證,對於五陰無我一點印象也沒有,薰染意根非常困難。
  • 《少林寺十八羅漢》:主題立意高遠,不足之處有兩點
    在演員選擇上,選擇有功夫底子的演員來拍,武打戲才有真實感,現如今才貌兼備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對於導演來說拍少林寺題材類的電影是一種艱難的挑戰,需要一定的勇氣,弄不好滿盤皆輸。謝苗小時候就跟隨李連杰拍武打電影,有功夫底子,長大後不論是拍電影還是電視劇,基本上都是武打動作戲,雖然其顏值沒那麼高,但是足以挑起率領各師兄弟奔赴前線驅逐倭寇的大梁,不得不佩服張導的眼光和判斷力。在主題立意,武打動作,演員選擇上,張導的表現都是上佳的,然而仍然出現兩個不足的地方。
  • 古人愛做羅漢畫,原來是為了表達這些意思
    羅漢,即梵文音譯「阿羅漢」的簡稱,是佛教聲聞四果中的極果,意為「殺賊」,「不生」,「應供」等,殺賊,即殺盡煩惱之賊,不生,即解脫生死不受後有之意,而「應供」,即應受天地人間的供養。羅漢是佛陀弟子修證的小乘最高果位,已脫離煩惱,證入涅槃。但在佛教的四聖中,羅漢尚處於初位,位列緣覺,菩薩,佛之後。
  • 什麼是十六羅漢和十八羅漢?
    十六羅漢,是指永駐世間護持正法的十六位大阿羅漢。依據經典記載,十六羅漢受佛囑咐,不入涅柴,常駐世間,受世人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阿羅漢又名阿羅鈳,意譯為殺賊、供應、或不生。其中殺賊殺除煩惱賊,供應是能應無人供養之義,不生則顯示他不再輪迴。
  • 《紅高粱》高粱被砍,羅漢燒了日本牲口被殺!羅漢太傻還是……
    《紅高粱》高粱被砍,羅漢燒了日本牲口被殺!羅漢太傻還是……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狗血。人心不古,他死得確實不值,但是我們不會理解一個大半輩子都很高粱打交道的人看到好好的高粱被人糟蹋的心情。大半輩子都在研究追尋三十裡紅的秘方,到最後好不容易研究出來了,卻被日本人糟蹋了紅高粱。
  • 金剛經第十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什麼意思
    個祝福,時鐘一天轉了一千四百四十圈......這裡的「一相」指的是般若實相,也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這個「其體最堅,其相最明,其用最利」宛如金剛玉的東西,也是我們這部經從始貫終反覆提及的東西,但千萬不要認為這個實相是個具體什麼物質,它本身是無色又無相的,這就是一相無相。
  • 羅漢床的前世今生
    點擊"老紅木網"關注我 中國禮儀文化深厚,羅漢床作為古時待客的最高級別,更是文化深遠。那麼,何謂羅漢床?羅漢床的由來是什麼?羅漢床為什麼叫羅漢床?羅漢床的尺寸都有哪些?等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解羅漢床的前世今生。
  • 福慶寺內的壁畫為清與民國間作品,伎樂彩塑和十八羅漢是成功之作
    福慶寺所倚山峰海拔983米,憑蒼巖之山勢,又經歷代修建,逐漸演變成為佛教聖地。福慶寺現僅天王殿、橋樓殿、公主祠三處尚存壁畫,均為清代、民國間的作品。天王殿內,門左右兩壁上墨繪兩金剛像,畫工草率,水平不高。橋樓殿南北壁面繪有以釋迦及其弟子說法布道及唐僧師徒取經為題材的壁畫,因剝落較為嚴重,相當一部分已模糊不清。
  • 他證到什麼果位?怎么正確看待他
    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南懷瑾先生是個有道德的佛學家,為什麼這樣說呢?佛告訴過我們,任何人包括是佛菩薩轉世,都不能告訴別人我修持到了什麼境界,什麼果位,否則犯大妄語戒。為什麼呢?金剛經中說:「實無有法,如來可得」,真正的佛法,是通達實相,實相就是無實無虛,得一切畢竟寂滅故名為得,成佛也只是假名而已。如果你還有個我得了什麼境界什麼果位,那恰恰是你的我執法執還沒有斷,請問你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麼?所以說是大妄語。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佛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雖然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但所受的諸多苦楚,卻無一離得開這八苦。正所謂「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無論經歷了多少痛苦,但最終也不得不選擇「離開」。這就算是佛、菩薩、羅漢,都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