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2021-01-08 凡心問禪

佛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雖然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但所受的諸多苦楚,卻無一離得開這八苦。正所謂「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無論經歷了多少痛苦,但最終也不得不選擇「離開」。這就算是佛、菩薩、羅漢,都不能改變。

據典籍記載,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裡,阿難尊者與諸比丘得知佛陀將入涅槃。雖諸弟子和比丘很難受但卻沒能忘卻眾生。因此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中,問了佛陀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也是當下修行之人,皆需知曉的問題,為何?因為如果不知道這四個問題和答案,那麼你可能連經藏的真假都分不清。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為師呢?

在佛陀住世之時,我們皆知,聞法悟道證羅漢位者比比皆是。但在當下而言,想要證羅漢位卻是萬難。這其中緣由,除了佛陀親講,更多的還是跟佛陀所講的這個答案密不可分。這個答案是什麼,佛說「你問我涅槃以後依誰為師,應依波羅提木叉為師。」佛所說的「波羅提木叉」也就是學佛之人皆需遵守的「戒」。

自古以來,試問哪一位高僧大德不是持戒而行。在佛陀涅槃之後,學佛之人因「以戒為師」,這以戒為師,在佛教的傳承之中,亦是每天都有宣講,其只不過是因為我們的欲望,從而不能很好地去遵守戒行。

二、「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什麼而安住呢?

佛陀住世期間,有緣聽聞佛法,福深者自然就會開悟證果。而在佛陀涅槃之後,該如何去修行?這亦是當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一個問題。對於如何去修行,且聽佛如是說;「你問我涅槃以後應依何安住,應依四念處安住。」

何謂四念處?四念處乃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在佛經中講「認真修學四念處的人,快著七天,慢著七年方可證悟初果。」四念處亦稱之為「四念住」是佛教修持的入門方法。所謂四念處,就是對四種境界觀察思維,安住心念,從而引發定慧的修道方式。四念處能夠除去眾生有常、樂、我、淨四顛倒,使眾生清淨,克制一切煩惱和悲哀、祛除痛苦和憂愁,從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

三、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佛陀住世期間,弘法四十九年,亦有遇到諸多兇惡之人。但這些兇惡之人,見佛之後無一不是從善皈依,甚至有的真正做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在佛陀涅槃之後,如當下,遇到這種人該怎麼辦?如何去調伏他呢?佛回答說;「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何謂應默擯置之,其實默擯他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方法。就如你在工作之中,他人都不理你了,無論是你的領導,還是你的下屬,皆不理你了。這個時候,就要開始默擯,意思就是你需要收斂了,要去改正自己的問題了。領導說過你,下屬說過你,但你卻屢教不改,這個時候,就必須去默擯。佛的意思也就是應當莫然,由他去。

四、佛陀住世時,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大家都知道,佛教經藏是佛陀涅槃之後,由諸多阿羅漢集結撰寫而成。在這些經藏之中,我們皆知,無論那部經典,開篇皆有四個字「如是我聞」。那麼這四個字如何而來?亦是佛陀對於這第四個問題的回答。佛說;「你問我涅槃以後經典如何叫人起信,應在一切經首安『如是我聞』之句。」

如是我聞,什麼意思?就是阿難尊者我聽佛所講。在當下流傳著諸多偽經,有的我們能夠很好地去分辨他,但有的卻是連同「如是我聞」一同在內。但最基本的分辨方法,那就是看其經文開頭有沒有「如是我聞」四字。

以上四個問題,就是諸比丘在得知佛陀即將涅槃,而發起由阿難尊者去問的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對於佛弟子而言,皆至關重要。如果不知曉,往往經文都會分不清真假,更何況去修行了。

凡人本是塵間物,心有不甘而頓悟。

問緣能有幾分福,禪來禪去皆是空。

感恩閱讀、分享、關注、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佛弟子必讀!這是佛陀涅槃前回答的最後4個問題
    如果這世界上沒有人會誦持〈楞嚴咒〉,妖魔鬼怪便出來為害人類,令所有人都變成妖魔鬼怪,而成為他們的眷屬。所以這是一件很嚴重的問題。 若人能受持〈楞嚴咒〉,最低限度,在七世中也能成為最富有的人,譬如那些石油大王、汽車大王,他們在前生可能受持過〈楞嚴咒〉,所以今生那麼榮華富貴。可是他們又迷了,盡享受而不修道。這都是因為往昔造了善惡夾雜的因,善業成熟,便享福。惡因成熟,又造罪業。
  • 恭迎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開示
    「佛陀大般涅槃前,留下三條真言」2020年3月8日,農曆二月十五,是釋迦牟尼佛涅槃日。兩千多年前,世尊示寂,在印度拘屍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吉祥而臥,入般涅槃。「佛陀涅槃前入禪定中,再授永恆真理」佛陀示現生滅的真相釋迦佛祖百千億劫來屢屢的示生示滅,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把他方便示現生滅的真相揭示出來了: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
  • 佛教:當遇到這3個問題,佛陀總是笑而不語,大有深意
    這3個問題是:1.宇宙有始有終嗎?2.身心是一物嗎?3.如來滅度後還存在嗎?其實,佛陀遇到上述問題而沉默不答,並非不知道上述問題的答案,而是有其深意。佛陀之所以不回答上述3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解答。1.這些問題與修行證悟幾乎無關佛陀創立佛教,設立種種戒律,宣講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四念處等正法,旨在讓人們通過正法覺悟宇宙人生之真相,最終得到徹底的解脫而離苦得樂。而上述的3個問題,與修行及證悟佛法幾乎無關。知道宇宙有無始終,對於以佛法解除痛苦沒有幫助。身與心的區別這個問題,與佛陀所說的「諸法無我」完全是兩回事,根本沒有必要回答。
  • 實證與邏輯一:佛陀為什麼對十四個問題不回答
    佛陀有位弟子叫曼童子,有一天走到佛陀面前提出了十四個問題來請教佛陀。這些問題就是:1.世界恆常存在嗎?2.世界不恆常存在嗎?3.世界既恆常又不恆常嗎?11.如來涅槃後還存在嗎?12.如來涅槃後不存在了嗎?13.如來涅槃後既存在又不存在嗎?14.如來涅槃後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嗎?這十四個問題在佛經中稱為「十四無記」。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舍利弗跟隨佛陀達40餘年,輔助佛陀弘法度生,對佛陀教法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最後,他不忍看到恩師佛陀涅槃,請求先佛入滅,得到了佛陀的允許。入滅時,他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同他的80老母見了最後一面,並為故鄉人民作了最後一次說法,然後安祥進入涅槃。他的這一舉動反映了佛教也是重視人間骨肉親情的。
  •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49年,渡化了很多人,有不少人證得阿羅漢。不久,魔王波旬現身佛前,請問佛是否不想入涅槃?佛告訴波旬:「別急,我自知何時當入涅槃,現在還不是時候」。
  • 根據這部佛經記載,佛教發展會經歷10個階段,並非一成不變
    按照佛教的觀點,世上一切事物都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誰也不會例外,那麼佛法也是同樣如此,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大致預測了佛教可能會經歷的10個階段。這一百年中,佛弟子個個聰慧多聞,智慧辯才無礙,能夠降服外道邪論,佛弟子們具強大的神通之力,於諸有情多所饒益。也是因此,天龍歡喜,對佛弟子都勤加守護,無量眾生也都善識福田,於佛法僧深生淨信,供養恭敬尊重讚嘆。
  • 佛教:佛陀一生說法有五大階段,分別都講了什麼經?
    世尊從菩提樹下得道大徹大悟開始,一直到八十歲涅槃,一共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後來天台宗智者大師又專門進行了分時判教,把佛陀一生說法分為了五個階段,所有佛經又分為了八個種類,合稱五時八教。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五時」,或者說是五個階段——分別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而且每個時段代表的佛經是什麼。
  • 佛陀35歲即證入涅槃,80歲離世也稱涅槃?究竟什麼是「涅槃」?
    正如斯裡蘭卡著名佛教學者化普樂·羅睺羅長老在《佛陀的啟示》一書中所說:你唯一能知道它(涅槃)的方法是親見親證。有路可通涅槃,但是涅槃並不是這條路的結果。在佛教看來,涅槃是終極的真理,也是至高的幸福,是佛教修行追求的最高目的。它並非死後才證得,而是現前即可進入、現前即得親證的境界。當然,由於涅槃境界是如此難以理解,在佛教內部,不同派別甚至不同的人,對涅槃的理解及闡述往往會有所不同。
  • 佛陀入涅槃前,為什麼不把佛位傳給弟子?
    本文為蓮荷居士首發/獨家稿件佛教歷史跨越兩千五百多年,典故多如天上的繁星,記載這些故事的經文也汗牛充棟。其中有些典故,如果細細品味,可以解開學佛人心中的許多疑惑。譬如佛陀在八十歲那年,示現涅槃,他訓誡弟子要以戒為師,為何不乾脆將佛位傳給一位德高望重的弟子,作為眾生的師父呢?
  • 漫談「佛教偈頌」|七佛通偈、無常偈、緣起偈、四宏誓偈、開經偈
    當有人詢問佛教是什麼時,我們可以直截了當地回答的,便是這首偈文了,它是最能表達佛教倫理精神的一面。上述的七佛通偈,也見於南傳《法句經》第一八三偈。淨海法師在他的現代語譯本《真理的語言— 法句經》一書中,將此偈頌以白話文譯之如下:「不作一切惡,奉行一切善,清淨自己的心意,這是佛陀的教誨。」二、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今天,咱們就從佛教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尤其是這10個問題,更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一、誦經的姿勢:佛弟子在家念佛誦經時,應焚香後再端坐。如果是欲讀經,那麼一定要先靜坐片刻,心中默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四眾弟子的使命,要把佛教恢復到佛陀教育!
    佛教恢復到佛陀教育!道教的在《四庫》,儒跟道都在《四庫》,只有佛教是例外,這對佛教特別尊重。我們今天有使命,真正做佛的弟子,要把佛教恢復到教育,所以我們稱佛陀教育。稱佛教,大家會誤會,說佛教是宗教,加兩個字,這不得已的,佛陀教育。真幹,我們天天在一起學習,這不是迷信。現在變成怎樣?
  • 佛教:佛陀真的無所不能嗎?這三件事他就沒有一點辦法
    這個理解其實是有誤的,佛並不是其餘宗教宣傳的所謂的「神」或者「上帝」或者「真主」之類的主宰,無所不能,只要信他們就能得永生或者要啥有啥,某種程度來說,佛陀只是大徹大悟的人,並不能實現大家的願望。當然了,這並非說佛教只是迷信,迷的只是一部分人而已,佛法的偉大在於佛陀為一切眾生都指了一條不生不滅的光明大道,也就是究竟涅槃,只要每個人努力修行,人人都可成佛。
  • 這5部佛教經典,你讀過幾部?
    佛教經典浩如煙海,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佛陀教法的凝結,也是佛弟子依止和修行的指南。佛陀所說諸法,由其弟子阿難尊者匯集並編定,以留傳後世。佛陀涅槃之時,告誡弟子要以法為依、以戒為師,作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誦經念佛自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一點,佛陀一生宣講的都是知苦滅苦的方法。在南傳佛教的典籍《中部》裡,佛陀不僅一次的告訴弟子們,自己的一生就是用來傳授知苦滅苦的法門的,並且說修行的最好境界是究竟苦邊。
  • 涅槃是什麼境界?
    弟子問:法師吉祥,涅槃是什麼?涅槃後佛去了哪裡?通和答:南無阿彌陀佛,涅槃是什麼?要從意會,莫執文字,涅槃是一種究竟法,它與五蘊的世間對立,因為涅槃中沒有五蘊,所以也被稱為空。它也是一種精神能體驗到的成果。是佛教禪修者的終極目標。
  • 涅槃:佛教中免於痛苦和重生的自由
    涅槃的意思在精神上的定義中,涅槃(或在帕裡)是一個古老的梵語單詞,意思是「熄滅」,意思是熄滅火焰的含義。這一更字面的意思使許多西方人認為佛教的目的是要消滅自己。但這並不是佛教或涅槃的意義所在。解放的真正需要的是消滅輪迴的條件,即杜卡哈的苦難。
  • 作為佛弟子持經誦咒不少,為啥還是生病呢?
    ◇◇◇正確看待生病:其實生病和修行這兩件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每個人的生病的原因不盡相同,也許是吃了不乾淨的東西,也許是因為本身遺傳問題,也許是因為生活習慣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業力的願意,但不是所有的病與修行有關。
  • 四念處是什麼,為何佛陀涅槃後囑咐眾生以此為道
    就在當年佛陀涅槃之前,和佛陀關係最親密的侍從阿難尊者——他同時也是佛的堂弟,因為仰慕佛的莊嚴殊勝而出家追隨,而且他正好是佛得道的那一天出生,所以和佛的緣分極深。佛陀在涅槃前幾個月的時候曾問過阿難是否希望自己繼續住世,可惜阿難中了魔障,竟然沉默不語,沒有出言挽留,佛陀就看出自己和這世間的緣分盡了,這才聽了魔王波旬的請求,涅槃而去。而從魔障中醒過來的阿難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但也於事無補,所以他就下跪頂禮佛陀,請示佛涅槃後,他們這些弟子們該怎麼辦,後世眾生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