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是什麼境界?

2020-12-22 定西慈誠

弟子問:法師吉祥,涅槃是什麼?涅槃後佛去了哪裡?

通和答:南無阿彌陀佛,涅槃是什麼?要從意會,莫執文字,涅槃是一種究竟法,它與五蘊的世間對立,因為涅槃中沒有五蘊,所以也被稱為空。它也是一種精神能體驗到的成果。是佛教禪修者的終極目標。禪修者通過次第的止觀禪修,在斷除十結後,他依次生起入流道智、入流果智、一來道智、一來果智、阿那漢道智、阿那漢果智。這道智與果智所緣取的目標即是涅槃。也就是說初果到四果的聖者都能現見涅槃-在他們初次證得道果智時,與以後緣取涅槃進入果定時。

涅槃是寂靜而殊勝的,涅槃中沒有任何生滅和變易。它超越了一切世間的苦。所以,任何體驗到涅槃之人,都說它是至上的快樂。

涅槃後佛去了哪,這是在原始佛教中被佛陀認定為十四無記的問題,也就是不予以回答。在聖典中佛陀和聖弟子解釋了不回答的原因。

1、問題本身是錯誤的

基本上,問這個問題的人已經預設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有一個實在的佛陀。然而,被認為組成這個所謂的「佛陀」的,只是色、受、想、行、識而已。所以通常,那些聖弟子們都會反問提問者,色(物質)是常還是無常?無常的是我、我的或者我的自我嗎?顯然不是。同理構成精神要素的受、想、行、識也不是我、我的或我的自我。那些有定力的人,通過修習觀智,可以如實見到這個身心剎那生滅,有多快呢?據說,一秒鐘生滅以億次計算。因此,它們都是無常、變易之法,在其中找不到任何堅固的實體。既然在現世都沒有一個實體的、不變的佛陀,又如何能問,佛陀涅槃後去哪了呢?

2、任何回答都會造成誤解

對這個問題做正面或反面的回答,都會造成一種誤解,那就是真的有一個實在的佛陀,他是不變的,從生到死,乃至到涅槃。就好像,有人提問,烏龜的毛是什麼顏色的?我們回答任何一種顏色都不對,為什麼呢?因為烏龜本來就沒毛。所以,應對這類問題,佛陀通常沉默不答。

3、那麼這堆被稱為佛陀的五蘊涅槃後如何了?

其實,在聖典中對佛陀的涅槃有過比喻。就好像一堆木柴被點燃而生起了柴火,當柴被燒盡火自然也熄滅了,那這火去哪了呢?實際它哪也沒去,因為有木柴、溫度等合適的條件,有火的生起,當這些條件不具足了,火自然就熄滅。佛陀的五蘊就好像這火,當有無明、渴愛、執取、善或不善業等條件時,才有五蘊身心現象的出現,當無明已斷,渴愛已除,五蘊生起的條件已滅,因此,這堆五蘊身心,在滅後自然不會生起。就好像截斷了樹根的木頭不會再生長,已經燒盡了的木柴不會再起火一樣。被稱為佛陀的這堆五蘊,在滅去後也不會再生起。

您懂了嗎?

相關焦點

  • 涅槃境界之常樂我淨
    提到佛陀必定要提涅槃,而涅槃分為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佛陀在悟道的時候就已經正式成佛了,但肉身還在,這是有餘涅槃,等到佛陀肉身死去,這才進入無餘涅槃。《大般涅槃經》的內容,是從佛陀馬上要進入「無餘涅槃」講起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佛陀講完《大般涅槃經》的內容之後就永遠離開了我們的世界,再也沒機會教導世人了。所以,《大般涅槃經》就是佛陀的晚年定論,臨終遺教,究竟法中的究竟法。
  • 佛陀35歲即證入涅槃,80歲離世也稱涅槃?究竟什麼是「涅槃」?
    人們根據俗稱僧人之死為「涅槃」,往往認為「涅槃」是佛家對死亡的別稱。也有人把「涅槃」理解為空洞無物的可怕境界。這些都是對「涅槃」的誤解!其實,在古代印度,「涅槃」作為一個宗教哲學術語,為多種教派所共用。耆那教認為,涅槃是擺脫諸業,靈魂升至世界的頂端,享受絕對的安樂。婆羅門教的《薄伽梵歌》中,將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稱作「梵涅槃」。
  • 什麼是「涅槃」?大部分人可能都理解錯了
    那麼,關於涅槃這一詞最為原始的含義是什麼呢?如果根據佛經考據,釋迦牟尼遺教經典三藏十二部中的解釋浩如煙海,而各個佛學學派也各自有自己的論述,根本無法一一列舉說明,也沒有必要一一列舉。其趨向於涅槃的目的是絕對一致的,區別就在於其所求證的究竟境界和最高理論上分出了深淺。那麼到底該如何去理解涅槃呢?此處筆者偏向於用禪宗法門略作解釋,禪宗宗旨正如佛祖靈山會上拈花傳法:「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佛門問答】'涅槃寂靜'是什麼意思?
    『有』又是緣什麼而起的呢?有的緣是(4)取(Upqdqna)。取是追求執著的意思,追求色、聲、香、味、觸五欲,執著可愛事物為我所有,這叫做取。由於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執著,就能引發身口意三業的活動。取又以(5)愛(Tazhq)為緣。愛的簡單解釋就是生命欲,它是生命活動的本源力。有生命欲才有追求執著,有追求執著才有種種身口意的活動而有業力的存在,招引生死之果。
  • 《心經》中所說的「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了悟佛家終極之境
    這便是經中所說的「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那麼何為「涅槃」呢?接下來我們就一同來探索一下何為《心經》中的究竟涅槃。涅槃二字如今常用做高僧人圓寂的代稱,意思是脫離肉身之束縛往生輪迴,涅槃最初之意思也並非如此。在《楞嚴經》中有言「涅槃,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 伏天氏:道尊超脫人皇,卻又不及大帝,那是什麼境界?
    所以,本文方哥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道尊到底是什麼境界,人皇之上又還有哪些境界和風景?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葉伏天在天諭界的所見所聞。那時,葉伏天首次知道了除東凰大帝和葉青帝以外,還有人超脫了人皇,而這個人就是葉伏天他三師兄顧東流的祖父顧天行,當然拼得顧天行隕落的天諭神朝老皇主也是那個境界,否則沒資格拼死顧天行。
  • 你知道最頂級的能力是什麼嗎?是涅槃重生
    涅槃容易,重生何其難絕望而生,百毒不侵每個靈魂都有涅磐重生的能量,……只是有的靈魂 涅槃 而忘了重生、(願有良人喚醒你我)涅槃重生,這個詞太沉重了!如果沒有經過從天上迅速跌落到地下的慘痛墜落,沒有從生死遭遇中的起死回生的經歷,沒有身體和內心痛到骨子裡,最後麻木失去疼痛的感覺的人,是不可能涅槃重生的,因為覺醒,就是在重大傷害和事故下發生的,一個狠狠的巴掌打醒,讓我們如夢方醒,讓我們反醒自己不堪的過往,然後有了堅定和強大的奮起直追的內心,用行動讓自己徹底改變!忍受一切壓力,等待新的機會重新抬頭,在忍受壓力的時候也看清很多東西,自我境界又提升一層。
  • 佛陀所達到的涅槃,既不是死也不是重生,而是這個意思!
    人們看到多種姿勢,一般不會理解其中有什麼深刻的含義,但是臥姿也有另一種稱呼,叫做涅槃。涅槃所表示的,是一種動靜圓滿,功德如一。如果用別的話來說,那就是超越時空,超脫生死的象徵。涅槃是佛教中人普遍想達到的一種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代表著自我與他人的更深處的交融。涅槃重生,不是真正意義的死亡,而是另一個精神階段的開始。
  • 佛學:涅槃、中道、真如、戒、定、慧,見眾生知己才能自渡
    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佛學中的涅槃、中道、真如、戒、定、慧,見眾生知己才能自渡:涅槃涅槃,意譯的話,是「寂滅、無生、離開、解脫」的意思。在佛教之中,溼槃是指清涼寂靜、煩惱不現、身心俱寂的解脫境界,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等性質。涅槃是佛教的中心思想,若離開涅思想,佛教就形同有生有滅的世間說法,只能稱為勸善,不能體會「因性本空、果性本空」這樣「非因非果」的深奧精義。涅槃這種境界,需要修證佛法才能達到。
  • 宗喀巴大師劃分宇宙眾生為「三重世界」,對應修行的三種境界!
    而佛教修行的根本目標,就是為了超越生死,脫離輪迴,達到寂靜、清涼的涅槃境界;大乘佛教更是主張慈悲濟世,普度眾生,要載無量眾生從無邊苦海的此岸,達到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宗喀巴大師將整個宇宙的眾生劃分成了三個層次,即: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和常樂我淨之涅槃寂靜(解脫境界)。
  • 涅槃與空性都是什麼狀態?有什麼區別嗎?
    我問你們,漢傳佛教的最高成就是什麼?(在座弟子答:涅槃寂靜),非常好。那藏傳佛教的最高成就是什麼?(在座弟子答:大圓滿),不對。藏傳佛教最高的成就是證入空性,漢傳佛教最高的成就是涅槃。難道成道、得道還有藏傳與漢傳的區別、還有高有低嗎?
  • 武動乾坤:境界劃分實在太亂,小說沒看懂動畫也沒說
    武動乾坤這部小說內的境界問題一直很亂,很多人對境界的劃分並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動漫開播之後,也是沒有把境界說清楚。很多人對後續境界充滿了好奇,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述一下,武動乾坤的境界劃分。首先淬體境就不必多說,只是鍛鍊身體的境界,分為九重。
  • 一人之下536:無根生把吳曼推上了「照見五蘊皆空」的涅槃死路!
    作者這裡給我們講了這麼一堆理論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無根生凌駕於四類人太多太多,我定義他為六等人或許還是小看了他。無根生在後面對吳曼做了什麼事情?既是引導吳曼走向了涅槃成佛之路,但也是引導對方走上了轉換為一等人的道路,「真·無術亦無道」。
  • 將夜裡夫子什麼境界?無矩非無距,和天一樣高
    不過很多人想知道夫子是什麼境界,在原著中其實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描述,只是五境之上的人都被他成群成群的虐。在討論之前先來說說《將夜》的等級設定。在《將夜》設定中,修行界最常見的是五境,初識、感知、不惑、洞玄、知命,但五境之上還有不可知的境界。五境之上還有多個境界,最常見的是昊天道的天啟,藉助昊天的力量超越五境,還有李慢慢和酒徒的無距。還有佛門的無量、道門的寂滅、魔宗的天魔也都在這個境界。這個境界的高手也有不少,多在不可知之地。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為師呢?在佛陀住世之時,我們皆知,聞法悟道證羅漢位者比比皆是。但在當下而言,想要證羅漢位卻是萬難。這其中緣由,除了佛陀親講,更多的還是跟佛陀所講的這個答案密不可分。這個答案是什麼,佛說「你問我涅槃以後依誰為師,應依波羅提木叉為師。」佛所說的「波羅提木叉」也就是學佛之人皆需遵守的「戒」。
  • 恭迎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開示
    經云: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佛大音普告,聲至有頂;面門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眾生悲鳴,大地山海皆悉震動。涅槃,並非世人理解的生命的終結或者開始。《涅槃經》云:「若見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為大般涅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一起憶念佛陀,祈願眾生煩惱不現、清涼寂靜!
  • 鳳凰涅槃是什麼意思?考研也是一種浴火涅槃
    鳳凰涅槃一說出自於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原型出自我國元代文人楊維楨的《鳳皇石》一詩。 天方國的傳說中也提及鳳凰涅槃。相傳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這則傳說後來被人們引申為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堅強的個人意志。
  • 涅槃就是重生!
    盤古開天闢地之後,世界上什麼東西也沒有。沒有山川,沒有河流,更沒有人煙。有一天,盤古正在休息。發現有一個怪物,他的頭撐著天,腳踏著地,還拖著長長的尾巴。他向盤古介紹,說自己叫恐龍。涅槃就是經受考驗盤古累得要死,他沒法再使用神力開天,也沒有力量使用兵器去劈地。於是坐在天地之間休息。
  •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涅槃的瞬間 很多人看完都哭了!
    我涅槃以後,你們要尊敬珍重波羅提木叉,善為受持,不要遺忘。戒就是指導你們的大師,你們持戒,如貧窮的人得到寶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燈。這和我住世,沒有什麼不同。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弘通正法,從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運動,不要貪圖財利,不要販賣貿易安置田宅。你們修道利人,自有人供養,不用為生活操心。 「諸比丘弟子!
  • 《十方神王》境界劃分
    《十方神王》到目前為止已經寫了一千九百二十一章了,準備向兩千章邁進,很多讀者都曾經問過龍,究竟《十方神王》的境界是怎麼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