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心經》第二期:《心經》和《大般若經》是什麼關係

2021-01-07 水涯源緖

歡迎來到得來聯盟,看到就是學到,學到就是得到。得(第三聲)來~

《心經》和《大般若經》是什麼關係的?先舉個例子,就好比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孩子源於父母,是父母的濃縮。不知道這個例子恰不恰當。

《心經》的「心」字,梵文原意指「心臟」、「肝臟」,引申的含義為「核心」、「心要」,代表最精要的法義。因此《心經》是最精要的法義。

《大般若經》屬於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是唐玄奘所譯,一共有600卷,內容是佛陀在四個地方進行十六次集會所記載的經文,即「四處十六會」。這是般若經總集中最完整的作品,其中涵蓋了人們熟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般若經》大概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一般認為最早出現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在貴霜王朝時廣為流行,梵本多數仍存。

此經宣稱大乘即是般若,般若即是大乘,大乘般若無二。它作為大乘佛教的基礎理論,被稱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其中心思想在於說明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沒有實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雖然自性空,但並非虛無,假有的現象仍是存在的。認為世俗認識的一切對象,均屬「因緣和合」,假而不實;唯有通過「般若」對世俗認識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達到覺悟解脫。

另外,此經認為佛陀有真身和法身之分,法身也就是信仰者追求的最高真理或真如,人們通過修行的六種方法(六度), 可以獲得解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有機會的話,詳細講下這六度。

《大般若經》的詮釋是以空性為主,而透過了解空性的道理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繁,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認識空性的內涵,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擊,即無上菩提的果位。因此以了解空性這點而言,《心經》的字數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卻包含了《大般若經》的全部精義。同時也完整地呈現了重要的佛教核心概念。如:五蘊、六根、六觸、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六度、究竟涅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

所以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心髓。將600卷經文變成260字實在太偉大了!但是小編還是比較喜歡讀原著的。就算是譯文也想讀最早幾個版本的譯文。這樣不太會遺漏任何內容,大家覺得讀原著好還是精要好呢?

好了,今天的解讀就先到這裡了,歡迎收看下一期。

相關焦點

  • 《心經》真實義——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來直接解讀《心經》
    一、《心經》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核心《心經》是佛教界流傳極廣的一部經典,自古以來,《心經》註疏不下百家,不論是研究還是解釋《心經》的高僧大德或是智者,都非常之多。雖然《心經》版本有多種,但《心經》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最為精要的部分或是其核心,則是廣泛的共識。
  • 心經釋疑:心經般若什麼意思
    心經的全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在修行中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你是不是知道般若的意思呢?心經中的般若又是什麼意思呢?通常般若講三種含義,第一種:實相般若,第二種:觀照般若,第三種:文字般若。第一種:實相般若說的是一切萬法真空之體,從體性上講。第二種:觀照般若是說實相之用,從作用上講。第三種:文字般若就是詮釋實相的這些言教,語言文字。「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有深、廣兩種。
  • 王家葵 | 《般若多心經》
    集字的《心經》前後都有經題,前面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後題則是「般若多心經」。啟功先生有一段題跋說:「經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者,華言智慧也。『波羅蜜多』者,華言到彼岸也。後世誤以『多心』為詞,遂有稱『多心經』者。今觀懷仁集書,此經尾題作《般若多心經》,夫佛經固非無簡稱之例,如《妙法蓮華經》之稱《法華經》,《大般若波羅蜜經》之稱《般若經》。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諸多經典中,有一部佛經,只有260個字,雖然這部佛經字數較少,但流傳最廣,幾乎人人都會背誦此經。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雖然經文由「觀自在菩薩」作為經文的開始,但實際在此靈鷲山般若會中,佛陀亦在此會上,為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弗的指導作證明。根據印順導師在〈心經講記〉裡的說法,在《般若經.學觀品》中,有與《心經》幾乎相同的文詞,而這些文句,卻是佛陀直接向舍利弗所說。《心經》本來並非獨立的經典,在玄奘大師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中,有部分文句與本經相同。
  •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剛才何老師也講了,包括趙院長他剛才分享,說進入傳統文化浩如煙海,三藏十二部佛經,咱不用說別的,就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您根本就讀不過來,您窮其一生,您都讀不完,更不用說怎麼去活出來了。而且您要吃透它,吃透每一部經裡面講的那個義,那這一生您皓首窮經也做不到。但是呢,有一個很簡單的,就是《心經》。《心經》呢,就是三藏十二部佛經的心髓、就是它的精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與功效
    全經只有一卷, 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意思,讓你更好領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我們也可以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的就是如何讓自己,從此岸過河,到達彼岸。要想過河就需要過河的工具,這個工具也就是智慧,要想過河需要獲得大智慧,才能脫離苦海,到達極樂的彼岸。因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講的是空性精華。我們之所以會遭遇恐怖、災難、違緣等侵擾,其根本在於對人我和法我的執著,倘若證悟了無我空性,斷除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一切魔障就沒有猖狂的餘地了。
  • 《心經》:絕妙的般若波羅蜜多咒
    如果說《心經》是《般若經》的心臟、精華,那般若波羅蜜多咒同樣可以說是《心經》的心臟、精華,是對般若智慧的作用功能所作的高度概括。因為有些言語難以達到的智慧和思想,以及一些具有秘密加持力的密語密意,所以才以密咒的方式,藉助密咒的力量來幫助修行之人加深自己修行般若智慧的信心,使修行之人不至於半途而廢,最終修行圓滿。在《心經》中,前面一直是以顯化的方式來給大家介紹般若波羅蜜多智慧的義理,使人們可以通過修行所得的智慧,去分別什麼是苦與樂,什麼是聖與凡,什麼是正途與岐路。
  • 心想生:《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然後呢,心想生講的《心經》,跟您之前聽的《心經》,或許您認為有出入,我們以後再探討。但是在聽的時候,您先去聽,為什麼我這麼來解讀《心經》,應不應您的心。也就是說,按照禪宗六祖慧能的說法是,「以心傳心」,什麼意思呢?——用你的感覺來說話。你聽到之後,你的心有沒有感應。
  • 心經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叫做心經,它是佛門中的經典之一。這部經文是每個修行之人都會誦的一部經,它的每句經文都有很深的意思。為此,在修這部經時,師兄可以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這樣能讓自己對這部經有一定的認識。
  • 大家都會背誦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
    心經的翻譯版本很多,在今天最廣為流傳的,就是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關於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到底這波羅蜜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解釋一下,這幾個字的意思,以及學心經有何用處。般若可以理解為智慧的意思,而波羅則是彼岸的意思,蜜可以理解為到了的意思。所以這句話連起來說,就是智慧到了彼岸。
  • 佛教:四十二章經、大般若經、心經、金剛經,有空不妨一覽
    三年後,使團從西域請來了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並帶回了佛像和《四十二章經》等佛經,此後,攝摩騰和竺法蘭又將他們帶來的佛教經書翻譯為漢文,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就此成書。《四十二章經》共有四十二章,匯集了阿含部經典的教義,如第二十八章見《長阿含經》的《遊行經》、第三章見《中阿含經》的《思經)。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心經解讀|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沒有之一!破解心經的秘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確解讀,觀自在菩薩是指觀世音菩薩?五蘊皆空是指什麼?
    並且這個解讀沒有什麼很虛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大白話,只要有一個正常人的邏輯思維都能聽懂,所以請仔細聽完,然後以正常人的思維去理解。為什麼敢說這個心經解讀是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因為這個解讀綜合了以下多個方面進行解讀,一:有佛教禪修之道,因為佛教的核心在於修行,而這個修行指的其實就是禪修。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到底講述了什麼?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心經》,是世尊當年在靈鷲山法會時,觀自在菩薩為舍利子開示的一部經。《心經》共有260個字,篇幅不長,卻是《般若部經》的核心內容。佛教中,對《心經》非常的重視,是許多出家人必修的一門功課。
  • 心經解釋:心經是什麼意思
    心經的內容是對空的多角度做出的解釋,也是一部引導我們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的佛學經典,而且心經的思想也是對般若的智慧做出的解答,同時心經還是般若智慧精華的集合體,如果我們領悟了心經,就可以理解大部分佛學。即無上的菩提果位。
  • 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匯集大般若經之精要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其中講般若的時間最長,般若經的分量也最重,可見佛法教學是以般若智慧為主。從古至今的《心經》翻譯,常見的也有好幾種,其中流通最廣的要數玄奘大師的譯本。在中國佛教中,各派都把它列入早晚課誦,可見在整個佛教經書中所佔的地位。
  • 佛教:《心經》裡的「般若」究竟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對很多佛弟子而言,歲末年初的主題是「祈福」,念誦《心經》便是祈福方式之一。《心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此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此經詮釋的空性之理,是整個大乘佛法的精華,字字句句加持力極為超勝。
  • 《心經》逐句解讀——五蘊皆空
    這是一篇拖了很久的約稿,可能是去年,也可能是前年,水白希望我寫一篇解讀《心經》的文章。最近寫《從必然到自由》系列文章有點審美疲勞,正好《心經》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的中的「自在」與「自由」在含義上有幾分相似,決定換換腦子,分享一下不二關於「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