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DrX的醫學江湖 DrX說
☞人人都需要知道的醫學知識
北京時間8月28日16:00,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突然宣布辭去首相一職。安倍的辭職理由很簡單:發現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為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決定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
作為一個國家的首相,這樣的突然辭職對於全球而言都是很意外的。甚至有人懷疑安倍的辭職另有原因,畢竟安倍口中的「潰瘍性結腸炎」聽起來就不像重症,怎麼可能會導致一國元首辭職呢!
確實,普通民眾和沒有醫學常識的人,很難想像到潰瘍性結腸炎的兇險。但作為醫生,Dr.X打心底裡明白這種疾病的恐怖之處。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簡稱潰結,是一種病因尚不明確的直腸以及結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病變主要限於大腸黏膜與黏膜下層。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多成反覆發作,遷延不愈。
和大部分疾病有所區別的是,潰瘍性結腸炎目前的病因尚不明確,也就是說我們無法真正找到患上這種疾病的根本原因。
還有一點比較恐怖,就是目前為止並沒有什麼特效藥能夠根治潰瘍性結腸炎。但是,如果早發現的話,可以通過早幹預來緩解病程,以提高生活質量。
另外,潰瘍性結腸炎也是有癌變的可能,並且這種機率要遠遠高於正常人。國外就曾有研究顯示,起病20年和30年後發生癌變的機率分別達到了7.2%和16.5%。
不是癌症的「癌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潰瘍性結腸炎被稱為「不是癌症的癌症」。這是因為患者一方面會膿血便,膿血便十分痛苦。另一方面,潰瘍性結腸炎很容易復發,有的患者會出現幾周就復發一次。這種痛苦和反反覆覆的發作,對於任何人而言,其實都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潰瘍性結腸炎的許多症狀,在早期其實和普通的拉肚子很像,這也導致很多人沒有重視,等到發現時已經屬於中晚期。
1. 稀便
這是典型症狀,患者一般會間歇性的出現腹瀉症狀。等到病情惡化後,會轉變為幾乎每次上廁所都會腹瀉。
2. 血便
在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後,患者的大腸會出現開放性潰瘍,此時患者每次大便都會出血。所以,儘量在上完廁所後,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
3. 排便增加
我們正常人的排便頻率一般為一周三次到一天兩次之間,但此類患者不一樣。他們的排便頻率一般達到一天五次左右,甚至更多。更為重要的是,患者從感覺到便意到排出,基本上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這樣的症狀對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所以患上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出門時需要格外注意。
4. 體重下降
這也屬於典型症狀。因為此類患者基本上都會腸胃不適,導致無法像正常人那樣進食。長時間如此,很難在食物中吸收營養物質,體重下降也是在所難免的。
如何調整飲食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適當攝入蔬菜和水果。但是,和普通人有所區別的是,這類患者攝入的蔬菜和水果需要煮熟。因為生蔬菜和水果不容易消化,消化過程中可能會引起胃脹胃痛。
其次,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這裡可以以蛋類、瘦肉類和魚類為主。
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類的食物。我們一般在聽到「潰瘍」二字,應該就知道要禁忌辛辣刺激。這是因為,辛辣刺激會對發炎的結腸帶來更為嚴重的刺激,會增加不適症狀。
在飲食頻率上,可以實行少吃多餐的方式,每口飯儘量做到咀嚼30次。
最後,碳酸飲料不要喝!因為碳酸飲料會紊亂胃腸道中的氣體,進而引起胃脹氣。高纖維的蔬菜和豆類也不要吃,如西蘭花和白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