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高校同場「打擂」搶生源 北大講座火過港大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京港高校同場「打擂」搶生源 北大講座火過港大

2007年03月26日 10: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3月25日,在同一地點舉行、都面向高中生、都帶有招生宣傳性質的兩場講座,卻因主辦高校的不同,所吸引的聽眾數量也相差了一倍。北大的講座引來了170餘位聽眾,數量相當於港大的兩倍。港大「思想碰撞」(Meeting of Minds)系列講座於上午九點在北大圖書館北配殿首先上演。北大「人生-理想-學問」系列講座於晚7點在同一地點開講。

  聽北大講座要填年級排名

  港大是全英文教學,講座也全程使用英語,在座的高中生時而用英文插話,時而被主講人逗得大笑。每個高中生都用幾乎不打磕絆的英語發問,連港大的老師也稱:「驚訝」。北大講座則全程使用中文,北大還特別讓學生填寫年級排名,不過,記者看到這一欄僅有十餘人填寫。

  港大講座更像談話節目

  講座中,港大兩位主講人背靠沙發,中間隔著一張擺著鮮花的茶几,手裡拿著印有港大校徽的話筒,身體前傾與學生一問一答。北師大實驗附中高二的張同學稱,聽完港大講座就好比參加了一場談話節目,與臺上教師間平等溝通,港大國際化的教學環境和北大百年老校的底蘊讓她難以取捨。而北大講座則是一排課桌先將主講人與聽眾隔開,主講人坐在課桌後宣講。

  北大講座聽眾多過港大

  「今年是港大首次在北京和上海兩地開展此類講座,一是為用大學文化薰陶中學生,同時宣傳招生訊息」,港大內地學生事務處行政助理馬納稱,「港大向北大附、四中等50所北京高中發了邀請函」。這場講座共吸引了約80名聽眾,大多為高中生,還有10位家長,其中兩位家長因「聽不懂」還提前退了場。「這也是北大首次舉辦類似講座」,北大招辦王海辰稱,「北大僅向北大附、四中等十餘所北京高中發了邀請函」。這場講座卻吸引了170餘人,近八成都是家長。二中學生家長林女士連聽了這兩場講座,她認為港大講座現場到處掛著港大校徽,顯然更善於宣傳學校理念,而北大聽眾更多,競爭程度更火過港大。(徐笛)


相關焦點

  • 港大公布錄取名單 京生源學生54人列全國之首
    昨天(2日)港大、港科大相繼公布錄取名單,港大全國共錄258人,其中北京生源學生54人,位列全國之首。港大還列出了393人的候補名單,其中北京生18人。港科大全國共預錄389人。欲赴港大讀書的學生需在7月4日17點之前,交納留位費1.5萬港元,並將入讀意向回執和銀行付款證明一同傳真至港大負責內地招生的事務處。如果錄取名單中的學生未選擇港大,港大將再從候補名單中錄取。至於同時報考北大和港大的北京理科狀元林茜的去向,港大方面表示,尊重林茜個人選擇。
  • 港大與清北爭搶狀元,提供百萬獎學金,專家:港校優勢不在獎學金
    每一年的高考,各地高考狀元都引人關注,大部分狀元都是報讀清華、北大,不報讀清華北大的都會成為「奇聞」。今年江蘇省文科狀元因不符合清華北大的招生政策,無法報讀清華北大,引起熱議。如今,她選擇了報讀香港大學,對於她的選擇,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香港大學綜合實力是很強的,而且她還可以獲得高額獎學金,大學4年學費及生活費都無憂。
  • 香港高校陸續公布內地招生政策 推新專業吸引內地生源
    香港高校陸續公布內地招生政策 推新專業吸引內地生源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任敏)昨天,香港城市大學公布今年內地招生計劃,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也陸續透露今年內地招生政策,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背景下,港校通過擴招、新專業、新課程、新合作等方式,吸引內地考生報考
  • 港大為了搶人才,給白湘菱100多萬獎學金!985和211高校「哭了」
    雖然她是高考狀元,選測成績卻不理想,其中政治為A,歷史為B+,因為選測中有B+,這讓她與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無緣。 即便是C9高校中的985大學,白湘菱有B+的成績也不能報考,關注這位高考狀元的諸多網友呼籲清華、北大和南大破格錄取這名文科高考狀元
  • 相比於清華北大,香港大學放在內地是什麼層次的高校?
    香港大學雖然在全球排名還是挺高的,但在內地的知名度一直是不溫不火,很多人也都是只知道他的存在,了解卻甚少。很多內地的高分考生前往港大讀本科是可以拿到豐厚的獎學金的,十幾萬元一年在香港讀書綽綽有餘,雖然港大的實力還是可以碾壓很多內地985高校,但其實大家都明白,很多高分考生前往港大不是單純地看中了港大的悠久校史和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而是難以抗拒港大給出的高額獎學金的誘惑,雖然內地高校也可以拿到不菲的獎學金,但比起港大給的金額來說,沒有任何優勢。
  • 2019年「京港大學聯盟暑期MOOC翻轉課堂」在北京大學開營
    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傅綏燕、部長助理蔣曉濤,港澳臺交流與學生事務室副主任林偉鵬,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翻轉課堂授課教師陳江,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翻轉課堂授課教師劉應機等與來自京港大學聯盟20所高校的72名優秀學子一同為豐富多彩的暑期翻轉課堂活動拉開序幕。
  • 名校生源爭奪戰實錄 看北大清華是怎麼在浙江搶人的
    在名校生源爭奪戰中,尖子生們都有哪些經歷?昨天,浙江省兩位高分考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擇校經歷(應考生要求,隱去個人具體信息)。  口述人:文科女生小A,全省排名前50  今年6月22日22:00,可以查詢高考分數了。
  • 每人16萬獎學金 北京3文科狀元棄北大選港大
    相關連結:廣東文科最高分選擇港大 獎學金45萬  三名狀元同報北大和港大  今年北京三名女生並列文科狀元,分別是:人大附中伊思昭(詳細)、師大二附中朱竹(詳細)、北京四中梁倩(詳細),三名女生有諸多相同之處,除了統一報考了香港大學外,在填報志願時都選擇了北大小語種專業。
  • 港大錄取江蘇文科狀元,提供百萬獎學金!往年需要和清北爭搶狀元
    每一年的高考,各地高考狀元都引人關注,大部分狀元都是報讀清華、北大,不報讀清華北大的都會成為「奇聞」。今年江蘇省文科狀元因不符合清華北大的招生政策,無法報讀清華北大,引起熱議。香港的高校與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爭搶優質生源,其優勢有國際化教學、良好的教學設施、國際交換生制度。而最爭議的是豐厚的獎學金,很多香港高校提供的獎學金,最高是包括了大學4年全部學費和生活費。不過這兩年情況特殊,家長和學生都更加謹慎選擇香港高校了。有家長說,獎學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命讀書!
  • 北大清華搶生源:搶不到好學生 招生老師曾被扣獎金
    近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四川招生組在微博「掐架」,互指對方不正當搶生源,花錢「買」考生。為何國內頂尖高校會爆發「搶人大戰」?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北京、上海等優勢教育資源集中地區的考生來說,高校早在高考之前就將優質生源「鎖定」,一種方式是通過暑期針對高二學生的夏令營;另一種就是通過自主招生給這些「尖子生」優惠政策,讓學生對高校提前有認知。例如,去年北京市理科狀元劉倩瑩和今年北京市理科狀元劉智昕都在高二的暑假參加過北大的中學生夏令營,並在那時將北大認定為自己的志願學校。
  • 香港中文大學在京錄取19人 文科狀元棄港大選北大
    香港中文大學在京錄取19人 文科狀元棄港大選北大   香港中文大學在京錄取19人 北大清華預計今夜劃定調檔線  文科「狀元」棄港大選北大  昨天,在提前批錄取的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完成在京錄取,各校錄取分數均超一本線數十分,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錄取分數線最高,文理錄取線超一本線上百分。
  • 那些選擇了港大的「狀元」們
    近日,「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 最終選擇香港大學」的新聞一度被媒體熱議。雖然她無緣清華、北大等名校,但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均表示白湘菱符合錄取條件,香港大學更是給出了百萬獎學金進行邀請。白湘菱最終申請了香港大學,順利通過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的面試,校方已向其發放了錄取通知。
  • 那些選擇了港大的「狀元」們
    近日,「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 最終選擇香港大學」的新聞一度被媒體熱議。雖然她無緣清華、北大等名校,但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均表示白湘菱符合錄取條件,香港大學更是給出了百萬獎學金進行邀請。白湘菱最終申請了香港大學,順利通過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的面試,校方已向其發放了錄取通知。
  •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辭任港深醫院職位
    袁國勇已辭任港深醫院的職位,10月1日生效。1/2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10月出現離職潮,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一直擔任港深醫院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主管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已辭任港深醫院的職位,10月1日已生效。
  • 港美合訓京港醫學博士 港大每年提供資助達72萬
    港美合訓京港醫學博士港大更不惜工本為每名學生提供每年72萬元的資助及生活津貼。
  • 觀點||那些選擇了港大的「狀元」們
    01 香港大學向來是高分考生「收割機」1998年,香港高校本科課程開始招收內地生,開啟內地高中生赴港「求學之門」。那些年赴港讀本科的內地高分學生扎堆,曾掀起港校搶奪內地高考尖子的話題,也為香港本地生帶來良性競爭的衝擊。
  • 清華北大香港「攬」生源 是什麼吸引了港生北上?
    《大公報》發表題為《清華北大香港「攬「生源 是什麼吸引了港生北上?》的文章,分析了內地高校擴招港生等一系列問題。全文如下:  前幾年,媒體報導最多的是,香港高校來內地搶生源。如今劇情反轉,內地高校開始到香港「攬」生源,在國家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中,參與招生的內地高校已經增加到84所。此次擴招有何隱情?
  • 這屆網友瞧不上港大金融?選擇港大的狀元,告訴你最真實的香港
    一位答主總結的很好:「因為他們既考不上北大考古,也考不上港大金融。」港大:內地高分考生「收割機」1998年,香港高校本科課程開始招收內地生,開啟內地高中生赴港「求學之門」。那些年赴港讀本科的內地高分學生扎堆,曾掀起港校搶奪內地高考尖子的話題,也為香港本地生帶來良性競爭的衝擊。
  • 港大明年招生提高學費 教務長駁斥收回成本說
    據新聞晨報報導,3日,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與中國事務總監黃依倩在上海召開2007年度港大招生政策說明會。除就考試形式、招考人數等問題作了答覆,還對提高學費是為了收回成本的坊間傳言予以了駁斥。    同2006年一樣,港大2007年在內地的招生人數將依然維持在250-300人,並視生源情況略有浮動。
  • 北大的無奈:「忍痛拒絕」與「忍痛錄取」
    今年高考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的話題可謂是火了好一陣,總分最好卻歷史未達A,不符合北大清華的錄取條件,一時間其他名校如浙大南大也紛紛表態按規則不能錄取,甚至連山大蘭大等一般985高校也表態「蹭熱度」,畢竟如蘭大、山大之流能與「省狀元」聯繫在一起的機會不多呀。 不過,隨著今天考生本人與香港大學分別表態,這個話題估計會暫時告一段落了,去港大,是意料之外更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