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 關注海峽眼
閱讀推薦
▏ 拜登對華政策出臺,三方面對付中國,陰毒超過川普!
▏ 「求求你,跟中國說一句道歉吧!」
▏ 弦子訴某主持人案始末
▏ 一起暗殺慘案上熱搜,讓我明白了他們「隱姓埋名」的真相.
▏ 在中國搞藝術,從來不只是大佬花錢的事兒
▏ 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沉沒之謎
▏ 卌年丨高經建:1977山西高考舞弊案,省委常委自殺謝罪
▏ 恐怖的重慶首富:46歲創業,半年賺1000億!
(原標題: 白人扮「武則天」吃蟑螂,「孔子」服裝不倫不類,
節目一播出,徹底激起了華人的怒火,呼籲集體投訴電視臺。
事情是這樣的。澳大利亞主流媒體ABC電視臺在20日播出了一檔兒童節目《糟糕歷史》(Horrible Histories),在第二集《Awesome Alfred The Great》中,出現了一段「中國特別節目」。
在這段中國特別節目中,左下角出現有CHINA的字樣,一名外國女性穿著與史實並不符合的戲服,扮演「武則天」。
節目主持人介紹,他們身處8世紀的中國,要給觀眾帶來一次「野外美食體驗」。隨後就是「武則天」的一個個挑戰,奇奇怪怪的食物被陸續端上桌子,她必須要全部吃下去才算是通過考驗。這些食物中有:當端上這盤蟑螂的時候,「武則天」竟流露出誇張的表情,大呼「lovely」並開始吃。
當「武則天」將一種種食物吃下去的時候,旁邊的主持人卻是不斷地翻著白眼,佯裝自己要嘔吐,感嘆說:「這麼噁心也能吃得下?」
對此,飾演「武則天」的女演員完全沉浸在美食的世界裡,還說了一句:「這些食物在唐朝都是家常便飯」...全程沒有露出任何厭惡噁心的表情和反應,吃的津津有味,還用舌頭舔筷子。
(視頻時長1分40秒,請在WiFi條件下觀看)
看完這段視頻,英大相信,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會覺得舒服。
也難怪當地華人的憤怒之情。
要知道該視頻的播出平臺還是ABC,全球都知名的廣播電視公司之一,其ABC ME兒童節目更是吸引了無數外國小孩觀看。讓孩子們從小看著這樣的節目長大,很可能就在腦海裡留下了「中國食物很噁心」甚至更過分的想法,無異於播下了種族歧視的種子,其心可誅!至於它播出的這檔節目,英大發現,還真值得好好說一說!這個節目其實出自英國一個頗為有名的兒童歷史「惡搞」劇,叫
「糟糕歷史」(Horrible Histories)。
雖然是兒童節目,但吸引到了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在IMDB上有高達9.1的評分。
該節目用喜劇的視角向觀眾朋友們展示歷史上最囧的一面,涉及到古希臘、古羅馬、阿茲臺克、印加、世界大戰以及英國歷史上各王朝等。
Horrible Histories became one of the BBC’s most popular children’s TV shows after it first aired on children’s channel CBBC in 2009.《糟糕歷史》自2009年在BBC的兒童頻道CBBC開播後,成為了BBC最受歡迎的兒童節目之一。Based on Terry Deary’s children’s publishing franchise, its Python-esque sketches won its numerous Bafta awards and a devoted fanbase among adults as well as younger viewers.這個節目改編自特裡·迪爾瑞的兒童作品,其滑稽離奇的短劇形式贏得了無數的英國電影學院獎,並在成人以及更年輕的觀眾中擁有忠實的粉絲。
最大的特點就是「口味辛辣、腦洞新奇、逼格登峰造極、節操碎了一地,但所有故事都是真實的歷史。」有意思的是,「糟糕歷史」這部於2009年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上開播的兒童劇,其實在中國是被正規引進,在國內視頻網站上正式上架的。
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非常高,第一季就達到了9.3的高分。
之前的節目還是很有意思的,雖然也會「惡搞」歐洲歷史,但都是有歷史出處的,但是第六季開始講亞洲歷史的時候,卻總摻雜著一些「不懷好意」。被惡搞的不止武則天,連
孔子也中招了。這服裝是認真的嗎?在沒有進行歷史考究的情況下,這些內容真的適合傳遞給兒童嗎?
由於節目一直走的是「惡搞」路線,有些網友可能會覺得,不用再計較,顯得我們特別「玻璃心」。但事實上,這也不是該節目第一次被爆出「種族歧視」問題了。
早在2014年,《糟糕歷史》播出的一期故事中將英國知名女性護士南丁格爾演繹成是了一名種族主義者,引發了英國觀眾的不滿和投訴,說這侮辱了
南丁格爾。
The BBC has been accused of insulting the memory of Florence Nightingale after a sketch on its award-winning children’s TV show Horrible Histories featured her racially discriminating against a fellow nurse.
英國廣播公司(BBC)被指責侮辱了人們對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記憶,因為在其獲獎的兒童電視節目《糟糕歷史》的一個短劇中,她對一名護士同事進行了種族歧視。The BBC Trust said the clip, featuring Nightingale and Jamaican-born Mary Seacole, was inaccurate and 「the charge of racism very serious」.BBC信託會表示,這段以南丁格爾和牙買加出生的瑪麗·西科爾為主角的片段不準確,"種族主義的指控非常嚴重"。The trust largely upheld a complaint by a viewer who said it was 「insulting to Nightingale」 and a 「totally fictional and offensive misrepresentation」.信託會支持了一位觀眾的投訴,他說這是 "對南丁格爾的侮辱",是 "完全虛構和令人反感的歪曲"。英國BBC方面雖然一開始表示這只是
「開玩笑」(「humorous approach」 and 「comedy」),但最終還是道了歉,承認內容有偏差並撤下了這段節目。所以,面對這種刻意抹黑,我們為什麼不能生氣?我們反對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當然也不會讓自己成為被歧視的那一方。在節目播出後,澳洲華人的朋友圈都炸了,很多留言都讓人格外心疼。「造成的刻板印象很難扭轉,我們之後的處境會更艱難。」「冒犯我們華人的代價太小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節目時不時冒出來噁心人。」今年10月,澳大利亞平權組織發布了一份題為
《社會評論、種族歧視與新冠疫情》的報告。報告對今年疫情以來刊登在澳大利亞主流媒體上的355篇新聞報導及評論文章進行梳理和分析,發現
華裔以55%的佔比成為第二大受歧視群體,僅次於穆斯林群體的75%。1月29日,《每日電訊報》發表題為
《中國小孩在家待著》(China kids stay home)的文章,而《先驅太陽報》更是將新型冠狀病毒稱為
「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和
「熊貓」(pandamonium)。報告還指出,除了直接使用「中國病毒」這樣的歧視性詞彙外,澳大利亞媒體歧視華人的方法方式正變得越來越隱蔽,如假借科普之名,以一種幽默、開玩笑的手段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嘲諷等。澳大利亞天空新聞節目主持人卡梅隆就曾在節目中發表「辱華」言論而引發激烈爭議。卡梅隆在節目中說:
If you go to Disneyland in Shanghai on any typical morning of the week, you』ll seen 20,000 black-haired, slanty-eyed, yellow-skinned Chinese desperate to get into Disneyland如果你在一周任意一個早晨去上海的迪士尼樂園,你會看到2萬名黑頭髮、斜眼角、黃皮膚的中國人拼命擠進迪士尼樂園……」
這裡面卡梅隆提到了一個單詞——斜眼(slanted)。「小眼、斜眼」這類詞其實一直都是對中國或者亞洲人的歧視!只是很多中國人不知道!
對於這番極具種族歧視的「辱華」言論,澳天空新聞便火速發布官方聲明,聲稱已撤掉該期節目的所有版本,並解僱了主持人卡梅隆。
其實,外國人公然侮辱中國的事情一直存在,這些年來國家發展愈加強大,大家才更有信心面對這些不公平事件,面對歧視,我們必須要發聲!任何一絲的謙卑和沉默只會助長了偏見和歧視的存在。
在維護國家和文化尊嚴這件事上,我們始終有著不容侵犯的堅定。而這一次,ABC ME欠我們一句道歉!
(原標題: 白人扮「武則天」吃蟑螂,「孔子」服裝不倫不類,
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本號僅作為轉載發布平臺)
我們的郵箱是:straiteye001@yeah.net,誠摯感謝。
轉載須知:希望促進優質內容的傳播,
為保護原創者勞動成果,營造良好網絡傳播環境。
【「海峽眼,「集合」最有價值的政經新聞,關注公眾號,要聞全知道」】
長按二維碼 關注海峽眼 轉發朋友圈就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