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男孩,他的胸部正在像同齡女孩一樣發育著……
身邊走過女性時,王寧(化名)都會下意識地看向她們的胸部,但很快又會移開目光。
16歲,已經情竇初開,對異性好奇本屬正常。但並非性的吸引讓王寧關注女性胸部,事實上,他更留意觀察其他男性的胸部。
令王寧如此在意別人胸部的原因,是他的胸部正在發生變化:身為一個男孩,他的胸部正在像同齡女孩一樣發育著。這讓他感到羞恥,抬不起頭。
從去年5月份開始,王寧的胸部就莫名其妙地開始變大,同時伴有疼痛。一開始他並沒有在意,因為伴隨著胸部發育,他的胃口也開始變大,體重迅速增加到了140斤,他以為胸部變大是脂肪堆積造成的。
但僅三個月後,他的乳腺發育程度就已經和同年齡女孩差不多了。他心慌了,開始意識到自己胸部發育異常可能與體重沒有關係。
王寧陷入了焦慮和恐懼中,害怕同學發現自己身體的異常,開始變得孤僻、內向。他的母親覺察到了孩子變化。在母親多次詢問後,他終於吞吞吐吐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媽媽第一時間帶著他去了當地醫院乳腺科,被診斷為乳腺假性發育,並做了雙側乳腺假性發育切除術。通過手術終於把胸部變平後,王寧以為自己的噩夢結束了,但沒想到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今年3月,王寧開始出現多飲多尿症狀,每日飲水量可達4升,尿量增多,尿色淡,持續約20天後自行好轉。
但不久之後又出現低熱,體溫持續在37~38攝氏度,內科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8月,出現陰毛脫落症狀。
9月,體溫又開始上升,最高可達38.5攝氏度。
同時,王寧發現自已與身邊男同學有所不同,其他男生下巴嘴角開始長出了鬍鬚,喉結開始突出,聲音也開始發生變化。但他的嘴角和下巴一直都乾乾淨淨,喉結也沒有明顯變化,聲音還保留著稚氣的童聲。
直到當地一位醫生建議他們做頭顱核磁共振檢查後,王寧身上發生的症狀才水落石出——顱內鞍上佔位。
家人帶著王寧到了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就診。
神經外科劉銳醫生介紹,佔位也稱為佔位性病變,是醫學影像診斷中常用專業術語,是指被檢查組織內異常腫塊對正常組織產生擠壓異位的現象。「通俗來說,就是被檢查的部位有一個『多出來的東西』,而這個『多出來的東西』可以讓周圍組織受壓、移位。」
佔位性病變根據性質不同,有惡性和良性病變之分,其中惡性佔位病變主要指惡性腫瘤,而良性佔位病變大體上可分為囊性佔位和實質性佔位,前者包括囊腫、膿腫等,後者主要指一些良性腫瘤。
王寧的顱內鞍上佔位,也就是在顱內鞍區上方存在佔位,醫生根據病史及影像資料初步考慮為生殖細胞瘤。但由於鞍區上方佔位情況較複雜,只有拿到病理診斷這個醫學診斷的「金標準」,才能針對性的開展下一步治療。
在醫生建議下,王寧接受了立體定向活檢術,該手術主要目的在於明確顱內深部病變的性質,尤其是適用於腦深部性質不明的微小病灶、瀰漫性或多發性病灶和手術風險大而性質不明的顱底腫瘤。
劉銳醫生介紹,立體定向活檢術是一種極其微創的手術,對於顱內腫瘤,立體定向活檢診斷的準確率可達95%以上,正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是醫生醫療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立體定向活檢術正越來越廣泛的被應用。
明確診斷後,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六病區李守巍教授、劉銳主任團隊順利為王寧實行了手術。
術後,王寧的病理結果顯示為生殖細胞瘤,與醫生術前影像診斷結果一致。
對於王寧此前出現的症狀,李守巍主任解釋,鞍區位於顱底中部,毗鄰視神經、下丘腦、垂體、垂體柄、腦幹等重要結構,是多種腫瘤及腫瘤樣病變的多發區。鞍區腫瘤就是泛指該部位生長的腫瘤。
而人體內分泌系統有三個分支: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一旦鞍區長腫瘤,就可能會對下丘腦及垂體造成壓迫,導致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發生異常改變,造成內分泌紊亂,對於男性來說有可能會過多分泌雌激素和泌乳素,同時雄激素分泌減少,造成男性胸部發育異常,第二性徵發育遲緩。
由於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失常,分泌水平降低,導致人體對小便濃縮能力失常,大量的水分從尿液中排出,在臨床上稱為尿崩症。主要症狀表現為多飲,多尿,煩渴,尿量增大等。
李守巍教授稱,顱內生殖細胞瘤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約佔兒童顱內腫瘤的3%-8%。該腫瘤易侵犯周圍組織及種植,手術治療創傷與風險較高。因該腫瘤對放療和化療高度敏感,目前治療以化療為主,輔助中低劑量放療,早期治療預後好,5年生存率可達85%以上。
「鞍區內不僅有生殖細胞瘤會導致男性胸部發育異常,垂體瘤也會引起泌乳素升高,導致男性乳房肥大症。」李守巍教授提醒,如果男性出現胸部變大,同時鬍鬚、體毛減少等症狀時,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肥胖導致的,可能與顱內腫瘤有關,一定要到醫院做內分泌和頭顱核磁共振檢查,以排除腦部病變。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