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議論的話題:「你家孩子在課室裡做第幾排」?在很多家長的心裏面,給孩子找一個教室裡面的好「地段」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夠做到教室裡面的前三排,那樣子就是坐到了黃金位置。萬一坐到了最後一排,那真得是糾結呀!
面對家長們這一種擔心和糾結,老師也都是想盡了辦法。頻頻的出絕招,為了讓大部分家長都能夠放心。可是,前三排的座位真的要比最後一排更加好嗎?父母對於孩子的座位,又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
家長們又會擔心:以前怕孩子個子太矮,現在卻發愁孩子長得太高了。如今,有關於孩子座位的問題,家長們都操碎了心。孩子在課室最後一排坐,家長都怕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老師也不能夠及時的發現。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前三排好,但是,班上都會有最後一排,為人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多受一點關注,不願意坐最後一排。有的父母會去找老師談座位的事情,後來,老師讓班上的後三排就開始前後輪換座位了。有些父母對於孩子們的座位非常糾結,是來源於網絡上熱傳的圖片。在搞笑版的教師座位分布圖中,教室的前面和後面,分別是學霸區」、「高級休閒區」。教室的左邊和右邊。 分別是「普通百姓」、「VIP風景區」等不同的角落,在教室後排的就像不受人待見一樣。
可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子嗎?座位真的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效果嗎?
老師:對待每一位學生都是平等的。
在江西市區的首席教師舒老師說,老師排座位都是站在大部分的學生的角度考慮的,第一肯定是考慮高矮問題,第二就是考慮學生的性格、注意力以及學習能力等。當然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如:視力不好,也會考慮在裡面。舒老師說,老師排座位就是站在大部分的學生的角度考慮的,第一肯定是考慮身高,第二是考慮學生的性格、注意力以及學習能力等。如果有特殊情況的,如:視力不好,也是要考慮的範疇。
溝通與信任事實上就是解決排座位難題的良方。「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更加要相信孩子的老師」。其實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面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順暢地接受知識。這種心情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課堂上的座位其實並沒有嚴格的優劣之分,只有合不合適,如果要達到「合適」,就需要父母與老師之間的合作。信任和溝通。
但是不管是從管理層面或者技術層面來說,「排座位」對於孩子的影響事實上並沒有許多家長想的那麼大。
由於座位的糾結更多的是來源於父母的焦慮,第一,現在解決了大班額的問題,但是一個班有40多個孩子,「最後一排」也只有第五六排,不存在老師關注不到學生的問題。第二,老師上課都會有針對性地提問,也會去走下講臺,孩子就算想在後排搞一點小動作,老師也是能夠及時發現的。
來自廣州的一位雙語學校的老師說,家長也要對老師放心,如果有特殊的情況可以及時去跟老師溝通,可是單純感覺坐在最後一排就會「受冷落」,真得是想多了。
現在從技術角度來講,如今許多老師講課都會去使用課件,字體比以前手寫也大了許多。現在,有很多的學校把班級裡面的桌椅板凳設置成高矮不同,前幾排的桌子就會比後面的矮,這樣子也是為了保證不去遮擋後面的同學。
因此,只要有合理的方式,座位的管理的難題就肯定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家長們,不需要太過於的擔心。
各位家長們,請你去信任老師和你的寶貝,因為老師正在想盡辦法去照顧每一個孩子,讓你的孩子也有能力在他的「區域」裡面成為更好的自己。
各位老師們,只要用公平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座位安排與自己的教育需求互相的結合起來,也一定能讓你的課堂裡面更多的學生受益。
排座位的難題,希望老師和家長們都不要再為這件事情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