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生:卡扎菲之死見證日內瓦公約遭踐踏

2020-12-11 中國青年網

  【核心提示】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日前發表聲明說,目前對卡扎菲之死的真相尚不明朗,有必要對之展開調查。俄羅斯等國也認為卡扎菲之死,涉嫌違背《日內瓦公約》,要求對其進行調查。

  1864年年8月22日,瑞士、法國、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等12國在日內瓦籤訂《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日內瓦公約》於是成為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內瓦締結的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一系列國際公約的總稱。

  《日內瓦公約》曾於1906年和1929年進行過兩次修訂和補充,形成了《關於改善戰時傷者病者待遇的日內瓦公約》和《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1949年8月12日,63國代表在日內瓦舉行的會議上,將原來的兩個公約擴充為四個公約,即:《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和《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日內瓦四公約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內瓦又籤訂了日內瓦四公約的兩項附加議定書,並於1978年12月7日生效。

  到了2007年,世界共有194國和地區以不同方式,成為《日內瓦公約》的締約國。該公約被認為是國際主義人道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約束戰爭和衝突狀態下敵對雙方行為規則的權威法律文件。

  《日內瓦公約》無疑是目前世界上最管用的戰爭和衝突條件下雙方實施行為的準則,也是實施國際主義人道法的根據。《日內瓦公約》規定的確認敵對雙方傷病員在任何情況下應該無區別地予以人道待遇的原則,禁止對傷病員的生命和人身施加任何危害或暴行,特別是禁止謀殺、酷刑、供生物學實驗或故意不給予醫療救助及照顧,戰俘在任何時間均須受人道的待遇和保護,不得對戰俘加以肢體殘傷或供任何醫學或科學試驗,不得使其遭受暴行或恫嚇及侮辱和公眾好奇心的煩擾,禁止集體懲罰和扣押人質,等等,這一系列的行為規則,都是必須執行的公約。

  我們之所以這樣關注《日內瓦公約》的來龍去脈,是想提醒全世界的人們必須警惕北約、美國等西方霸權勢力對其不負責任的做法,以及他們對實施國際主義人道法、基本人權維護和和平發展進展施以的阻礙,甚至是破壞。利比亞原總統卡扎菲,從10月20日被俘射殺,到10月25日秘密深葬於沙漠,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在世界上引起了種種的質疑。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日前發表聲明說,目前對卡扎菲之死的真相尚不明朗,有必要對之展開調查。俄羅斯等國也認為卡扎菲之死,涉嫌違背《日內瓦公約》,要求對其進行調查。

  這些呼聲,再次表明《日內瓦公約》的原則精神不可玷汙,人道、人權不可輕視,和平發展不可阻擋。作為卡扎菲,他的功過是非只有利比亞人民具備資格去評價。當然,這只能留給後人,或讓歷史下結論,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在卡扎菲被俘後所遭遇到的虐待、射殺,以至於死後讓人們隨便參觀死相,甚至隨意拍照,接著又不與家人聯繫,屍體腐爛後,不得不由反對派執政當局秘密葬於撒哈拉沙漠,這些毫無人之常情、毫無《日內瓦公約》一點約束力的行為,還是很有研究的價值。

  《日內瓦公約》禁止對戰地傷病員的生命和人身施加任何危害或暴行,特別是禁止謀殺、酷刑等。而《日內瓦公約》對於保護非國際性武裝衝突的受難者,也有專門的附加議定書。其中,明確規定對於已停止參加敵對行動的人,應在任何情況下受人道待遇,而不加任何不利區別。下令殺無赦,是禁止的。

  《日內瓦公約》規定的如此具體清楚,遺憾的是北約、美國等西方霸權勢力、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等,並沒有執行。《日內瓦公約》為何攔不住射殺卡扎菲的子彈?問責之處主要在於北約、美國組織多國軍事打擊,就是為了打死一個人,那就是卡扎菲。美國在6000英裡之外遙控無人機偵查,發現目標後對於並沒有反抗、正在行進的卡扎菲車隊予以突襲,又暗指北約搞空襲,通知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痛擊,在已生擒卡扎菲的情況下,射殺卡扎菲。不僅如此,還有侮辱卡扎菲及其屍體的動作。卡扎菲隨行者也有53人,五花大綁遭射殺,現場不堪入目。很顯然,這是為《日內瓦公約》所不允許的行為,以暴制暴,以怨報怨,從根本上違背了《日內瓦公約》。

  面對世界輿論的譴責,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假惺惺地提出異議。中新網10月26日介紹了外媒的報導,歐巴馬25日對利比亞公開播放卡扎菲臨死前的畫面提出了異議,認為即使是「罪惡滔天」之人在將死時也應受到尊重。

  歐巴馬還得意地說,在蓋達組織前領導人賓·拉登於今年5月被美軍特種兵擊斃後,美國政府並未公布其任何一張死後的照片。但同時,歐巴馬也表示,卡扎菲錯失了將利比亞帶向民主之路的機會。他說,「你不會希望看到任何一個人像他(卡扎菲)這樣結束自己的命運,但是我認為這也同時向世界上其他的獨裁者發出了強有力的警訊,提醒他們人們是多麼地渴望自由。」

  歐巴馬夠陰險的了。北約、美國不按《日內瓦公約》辦事,至今還幸災樂禍,公然以此教訓他們眼中所謂的獨裁者。而歐巴馬強調的「尊重」,只不過是掩人耳目的鬼話。賊喊捉賊,往往就這樣當面是人,背後是鬼地褻瀆國際法準則。

  《日內瓦公約》對戰爭中的所有人,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實施國際主義人道法,則更為人們所必須遵守。北約、美國不是不清楚,而是明知故犯。《日內瓦公約》主張,不管是無辜的平民百姓,還是發動戰爭的暴君,只要他們已經放下武器,失去了反抗的能力,那麼,他們就應該受到人道主義等基本人權的保護,而不是射殺、虐待、侮辱。

  何況,卡扎菲被俘之後,已經沒有任何抗拒能力,構不成任何威脅。只要依據《日內瓦公約》的規定給予必要的妥當處理,比如:送進醫院治療槍傷,給吃給喝,同時按照通緝令的要求,將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依法審理,可能更為有理有節和有利。除此而外,誰也沒有權力處死他。

  《日內瓦公約》沒有攔住射殺卡扎菲的子彈,也不僅僅在於卡扎菲在任時的利比亞沒有加入《日內瓦公約》,更不在於卡扎菲政府的獨裁和罪孽有多麼嚴重,而在於北約、美國這些耍慣了霸權主義的國家,帶頭搞了踐踏。這是世界不得安寧的惡源,必須反對和抵制。

 

相關焦點

  • 《日內瓦公約》帶來的喜訊與希望
    ,從而使《日內瓦公約》成為現代史上首次獲得全球通過的國際條約(世界上所有的194個國家均已正式通過)。《日內瓦公約》及其分別於1977年和2005年通過的附加議定書,構成了旨在保護武裝衝突中人類生命和尊嚴的基本法律。     《日內瓦公約》在全球得以通過,有力回擊了認為國際人道主義法不再足以應對現代戰爭的論調。所有國家都成為公約締約國這個事實,意味它們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遵守這些條款。
  • 資料:《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
    1949年8月12日,61國代表在日內瓦共同籤署了一項關於如何處置戰俘的公約,即《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geneva convention relative to the treatment of prisoners of war,即1949年日內瓦第3公約)。
  • 《第四日內瓦公約》主要締約方大會在日內瓦召開
    新華網日內瓦12月5日電(記者陳威華陸大生梁業倩) 關於「戰時保護平民」和「被佔領土」等問題的《第四日內瓦公約》主要締約方大會5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來自114個國家和8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會議。與會代表對巴勒斯坦地區人道主義形勢的惡化表示了嚴重關切。  這次大會是在巴勒斯坦地區局勢急劇惡化的形勢下召開的,以色列和美國拒絕出席會議。
  • 紀念《日內瓦公約》60周年 人權問題備受關注
    1949年8月12日,63個國家在瑞士日內瓦籤署了《關於保護戰爭受難者的1949年日內瓦公約》(簡稱《日內瓦公約》),此公約被稱為現代國際人權法的基石。60年後的今天,人權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日內瓦公約》在全球範圍內的執行和遵守情況如何呢?
  • 背景資料:《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
    《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共有143條正文和5個附件。公約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日法西斯虐殺戰俘的暴行,詳細規定了保護戰俘和戰俘待遇的原則和規則。禁止對戰俘施以報復措施;戰俘的自用物品,除武器、馬匹、軍事裝備和軍事文件外,應仍歸戰俘保有;戰俘的住宿、飲食及衛生醫療等應得到保障;對戰俘可以拘禁,但除適用的刑事和紀律制裁外不得監禁;紀律性處罰絕不得非人道、殘暴或危害戰俘健康;不得命令戰俘從事危險性和屈辱性的勞動;對戰俘不得施以肉體或精神上的酷刑或以任何其他脅迫方式來獲得任何情報;戰事停止後,應立即釋放或遣返戰俘,不得遲延;在任何情況下,戰俘均不得放棄公約所賦予的部分或全部權利等
  • 背景資料:《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
    《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共有159條正文和3個附件。在1899年海牙第2公約和1907年海牙第4公約附件中只有一些零散的保護平民的條文。此公約是對這些條文的補充和發展。公約要求各締約國有義務搜捕被指控犯有或指使他人犯有嚴重破壞條約行為的人員,並送交法庭審判。(完)(來源:新華網)
  • 獨裁者卡扎菲究竟死在誰手上
    獨裁者卡扎菲究竟死在誰手上 2012年06月02日17:24 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特約評論員 郭力
  • 日內瓦第4公約
    《關於戰時保護平民的日內瓦公約》(1949年日內瓦第4公約)頒布時間】 1949.08.12全文  第一部 總 則  第 一 條 尊重本公約  第 二 條 本公約之適用  第 三 條 非國際性之衝突  第 四 條 被保護人定義
  • 背景資料:《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
    背景資料:《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   《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1949年日內瓦第3公約)共有143條正文和5個附件,是對1929年同名公約的修訂和補充
  • 專訪白良:中國對推進《日內瓦公約》全面落實有重大意義
    中國網:值此時機,舉辦「紀念《日內瓦公約》70周年:重申承諾」高級別國際研討會的目的是什麼,希望向人們傳達什麼信息?白良:《日內瓦公約》於1949年在日內瓦協議締結,今年正值其通過70周年,我們願藉此機會重申承諾。眾所周知,《日內瓦公約》帶來了很多積極影響。公約的締結是一種成功。
  • 中外人士:《日內瓦公約》沒有過時 應尊重堅守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記者吳嘉林)紀念《日內瓦公約》通過70周年研討會7日在京舉行,與會中外人士表示,走過70年曆程的《日內瓦公約》並未過時,依然切合實際,應得到各方的尊重和堅守。《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內瓦締結的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一系列國際公約的總稱。「70年來,《日內瓦公約》及其他眾多國際人道法條約挽救了無數生命,在武裝衝突中減輕了民眾的苦難。」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大會委員毛羅·阿里戈尼在研討會上說。
  • 《日內瓦公約》走過70年 衝突下的人道主義準繩如何拿捏
    【財新網】(記者 田佳瑋)8月12日是《日內瓦公約》通過70周年紀念日。《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內瓦締結的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一系列國際公約的總稱,目前已得到全球普遍的認同,共有196個國家成為其締約國,是世界上締約國數量最多的國際公約之一,被視為國際人道法的基石。
  • 《日內瓦公約》相關條款的具體內容
    《1949年日內瓦第三公約》的有關規定:     第12條 戰俘系在敵國國家手中,而非在俘獲彼等之個人或軍事單位手中。不論個人之責任如何,拘留國對之應負責任。     第13條 戰俘在任何時候須受人道待遇。拘留國任何不法行為或不法行為可致其看管中之戰俘死亡或嚴重危害者須予禁止,並當視為嚴重破壞本公約之行為。
  • 日內瓦公約指的是什麼?
    特別是在陸地戰爭方面除了「1864年日內瓦公約」和「公約」所體現的那些規範之外的規範1868年的聖彼得堡宣言,出現在佛朗哥普魯士的後果中戰爭法國 普魯士戰爭的問題基本上是首先是戰爭終止之一。對於法國和北德聯邦,未來的德國,戰爭的創傷散發出來轎車之戰後的事件。對於法國來說,問題是其中之一在轎車之後破裂國家和軍隊,最終在巴黎公社。
  • 絕地求生:跳傘還沒落地卻被擊殺,有沒有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呢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遊戲中,跳傘還沒落地卻被擊殺,有沒有違反《日內瓦公約》呢?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在《日內瓦公約》中,不能對非武裝,非執行軍事任務的人員進行擊殺。所以那麼在遊戲中,對跳傘玩家是可以進行火力攻擊的,並且在《日內瓦公約》中,明確表示不能對非武裝,非執行軍事任務的人員擊殺,但是絕地求生中的玩家,跳傘降落就是為了進行任務,雖然說跳傘並不具備武裝能力,但是他落地之後就是要進行戰鬥,所以這個並不受《日內瓦公約》保護。
  • 1949年8月12日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
    下列籤署之各國政府全權代表出席自1949年4月21日至8月12日在日內瓦舉行之外交會議,為修訂1907年10月18日推行1906年日內瓦公約之原則於海戰之第十海牙公約,議定如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各締約國承諾在一切情況下尊重本公約並保證本公約之被尊重。
  • 薩達姆堅持遵守《日內瓦公約》,與美軍形成鮮明對比,白宮很尷尬
    近些年來,不斷有駐伊拉克美軍的罪行被披露出來,包括虐待囚犯和其他一些違反《日內瓦公約》的行為。實際上美方的到來不僅掠奪了伊拉克的大量黃金,而且他們也在試圖尋找伊拉克黃金的來源。同時他們完全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生產。除了給自己帶來了巨大利益給伊拉克人民帶來的只有傷害。
  • 有日內瓦公約也沒用,各國對待戰俘都不人道,僅一國除外
    對於如何對待戰俘,國際上專門有一個公約給予說明,這個公約就是日內瓦公約,對於這個公約許多人都有一個小誤解,認為它出現和生效時間都比較早,實際上日內瓦公約出現在1864年,但是真正生效卻是1950年,這是因為早期日內瓦公約類似加盟性質,你不加盟這個公約,你基本就不用遵守公約的內容和決定。
  • 1949年8月12日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
    附件二    附屬武裝部隊之醫務及宗教人員之身份證        附錄    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公約籤字國名單及其交存批准書日期和加入國名單及其加入日期        下列籤署之各國政府全權代表出席自1949年4月21日至8月12日在日內瓦舉行之外交會議,為修訂1929年7月27日在日內瓦訂立之改善戰地傷病軍人境遇公約,議定如下:        第一章    總則
  • 二戰各國都是按《日內瓦公約》處置戰俘嗎?有兩個國家比較離譜
    關於怎麼對待戰俘,其實早在1929年國際社會就達成了一個共識,根據《日內瓦公約》規定:所有戰俘均應享有與佔領部隊同等的人道待遇,包括飲食等基本保障。所以此國基本上是按《日內瓦公約》辦事。在二戰時期以及二戰後,英國人的俘虜基本都過上了正常的生活。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在戰時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擊沉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當他們把俾斯麥號最終擊沉後,還主動救援德艦上的落水倖存者。就這一點來說,英國人做得還是蠻到位的。排名第二的是英國的同盟國美國。自然,此國也加入了《日內瓦公約》,但他們對戰俘也有自己的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