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的出題人是想把諾貝爾獎引入一個評選不公平的話題中去,也就是坊間流傳的諾貝爾獎只是一個圈子獎,一個抱團取暖的獎項,因此都是歐美人和他們的狗腿子才會獲得。恰恰,筆者是不贊成這種抹黑諾貝爾獎的言論的,是極力崇拜諾貝爾獎的,當然了諾貝爾獎的和平獎除外,因為和平獎本身就是一個碰瓷諾貝爾獎的諾貝獎項,諾貝爾和平獎是由挪威挪威議會任命的委員組成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評選的,並非是來自瑞典科學院。同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碰瓷的,其實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就是瑞典銀行經濟學獎,都不是用諾貝爾基金設立的。除了這兩個獎項會有不能讓人信服的地方,其餘的物理獎、化學獎、文學獎和醫學獎都是完完全全令人信服的。貶低這四個獎項的都是酸葡萄心理。其中最為讓世人關注的就是物理獎和化學獎,這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曾經有過8個華裔獲得了這兩個獎項。
為啥美國人更容易獲得諾貝爾獎呢?和平獎和經濟學獎不在討論範圍,長期以來他們擁有在軍事上和經濟上的絕對話語權,所以這兩個他們獲得也是正常的,畢竟這倆獎項本身就很扯。
但是在自然科學獎項上美國人也是擁有了絕對的獲獎人數數量的,截止到2020年美國已經有超過380人獲得過諾獎了,諾貝爾獎的評選方式不是國家推薦,也不是評選國國家可以參與左右的,而是委員會自己根據成績來評選,幾乎沒有政治色彩。諾貝爾獎不是中國的評院士方式,評院士就是數數字,數數你發表了多少論文,數數你參與了多少項目,數多量夠者當選,所以前兩年才爆發了抄襲論文的事件,論文是真管用啊。但是諾貝爾獎可不一樣,而是只看你的成績是否是完成了從無到有,從0-1的過程,也就是是否做到了前人沒有做到的事情沒跟著屁股後面模仿的是不可能獲獎的,臨摹的再像也不是真跡。
美國毫無疑問還是在科技上領先於世界,因此他們的科學家跟多都奮戰在在科學的前沿領域,因此她們更榮譽創造出從無到有的成績。而且,美國在對待科研的觀念上也是很值得借鑑學習的,他們捨得投入,卻還不急功近利,因此有科學家一生都在苦苦鑽研一件事,即使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甚至是希望只是渺茫的點點星光,但是他們不用擔心自己的收入,不用擔心自己會丟工作,因為美國對科研的執著和對失敗的容忍度是難以想像的。有的國家,你失敗幾次就會面臨很大問題,不僅僅職稱評不上,甚至因為沒有多少成果甚至是工作都可能不保,於是人們的精力都放在了可以有資料借鑑的好處成果的項目上了,走別人的軌跡更幸福。美國其實不可否認是更適合搞科研的國家,其實很多美國獲獎者很多都是來自其他國家的人,甚至是很多獲獎者都是成名之後為了自己的科研項目有所突破才來到美國,並且獲得突破的。這裡有更適合搞科研的土壤和環境,還有更多的支持。
美國科研具備了基礎雄厚的優勢,美國的科技整體水平還是世界第一,大量的科研人員都是著名大學的教授,他們有各種所需要的資源,學校的實驗室,學校圖書館等等,還有很多出現疑問可以討論開拓思路的人員,大學是各種科技的最初發源地。美國的科研人員有著足夠的資金支持,不僅僅是來自國家的撥款,還有民間的資助,而且這些民間資助這不會對你吆五喝六地,不聽從就面臨撤資的危險,另外還有大學本身的科研經費,所以美國科學家搞科研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美國科學領域的人才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因為世界上很多頂尖科學家為了自己的成果能夠更快更好地開花結果,都湧入到了美國,美國是世界上吸納人才最多的國家,這是毋庸置疑的。
有些人說諾獎評選就是個圈子,只發給圈子裡人,別人再好也沒戲。我想這個觀點就好比中國男足有些球員有時候真不服氣啊,總是抱怨世界足球先生都是評選給五大聯賽的球員,要是跳出這個圈的話是不是更公平?自己作為中國男足的球星是不是,啊,也有希望噹噹世界足球先生了?其實跳出五大聯賽這個圈也不會是中國男足球員獲得的,跳出這個圈子轉一圈還是會在五大聯賽中評選的,這是因為五大聯賽水平更好,薪資更高,有著更強的吸引力,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都湧進了五大聯賽。還真是不是因為圈子文化導致了其他聯賽的人不能獲得,而是真的最好的球員都在五大聯賽。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領域,美國還是很有優勢的。
此時必定有人會提到5G,5G並沒有科技創新,只是用釐米波作為了信號傳播的基波,4G採用的是分米波。就是這個區別而已,沒有啥變化。有人說美國科學前沿領域厲害,為啥搞不定5G,其實美國已經搞定5.5G因為美國現在已經搞定了毫米波的通訊,速度更快,帶寬更寬,只是世界上都在建設使用釐米波的5G,他們尷尬了,畢竟要面臨併網問題。順便說一下6G基本上已經確定是使用太赫茲波段了,毫米波比釐米波更接近太赫茲波。補充一下,這些科技在諾貝爾獎的科技面前就是幼兒園,不要嘚瑟了。
總之,美國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空間,我國目前已經在科研投入上已經正在逐步趕上美國,也許再過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將會迎來中國科研人員獲得諾貝爾獎的高峰期。